3G中文网 www.3gzw.net,乱明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林党第一猛将——杨涟
牛人二:杨涟,一个看似文弱的名字,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一个让魏忠贤在权力顶峰时,一提名字就心惊胆颤的人,你说这人猛不猛?
杨涟,一个东林党人最典型的代表。
杨涟,一个使东林党走上权力顶峰的人。
杨涟,一个纯粹为了国运而舍生忘死的勇士。
杨涟是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万历四十八年,皇帝病重,半个月不吃饭。此时的杨涟任常熟知县,廉政考核全国第一,体现了东林党人廉政本色。
一个区区的七品知县知道皇帝病重后,连招呼也没跟上级打,直接来到京城,找到首辅方从哲说:“皇上病重,你做为首辅应该去问安。”
此时的权力之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胆小的方从哲面对这个七品小人物丝毫不敢怠慢,恭敬地说:“皇上一向忌讳这个问题,我只能问宫里的内侍,但没消息。”
国务院总理如此对一个县长说话,可谓给足了面子。但杨涟大怒,教育道:“你应该多去几次,自然会有成效!”
临走,还给首辅大人下了道命令:“这个时候,你应该在内阁值班,不要到处走动!”
毫无惧色,直言不讳,全不按官道常理出牌!不知道谁是大小王了!
是什么让杨涟全不顾同僚们惊诧、愤怒、讥讽、幸灾乐祸等眼光,做出如此怪异举动?他没长脑子吗?他不要命了吗?
其实不然,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杨涟的行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杨涟肯定没听过,因为它是晚于杨涟的思想家顾炎武说的,放在这里显然是不恰当,但我实在找不到更能准确表达杨涟此时心理的词语。关心国事,岂不是每个东林党人的政治素养吗?哪里会想到自己位卑言轻?
杨涟此时考虑的问题是:皇帝病重,谁能继位将决定大明的命运,东林党人一定要让太子顺利当上皇帝。为了这个目的,他根本没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将生死都置之度外。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如此伟大的抱负,官场的一切规则自然约束不了他,敢于斥责首辅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仅仅是个开始,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面。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同志行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这一辈子都在为立三皇子朱常洵做皇帝而与大臣们做不懈的斗争。在这关键时刻,他竟没召见太子朱常洛,而三皇子的亲娘郑贵妃却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太子是个老实的孩子,明知郑贵妃在里面大搞手脚,只会在宫外急的团团转,却毫无办法。照此情形,万一万历同志下个遗诏,或者郑贵妃捏造一个遗诏,都不无可能。那时太子再想当皇帝,可就是白日做梦了。
关键时刻,首辅方从哲等官员却毫无办法,只会傻等悲剧发生,又是杨涟挺身而出,派太监王安(魏忠贤的上级,宫内实力派人物)带太子进宫,直到万历死也没离开过。这是非常必要的,历史关头,要抓住关键时刻。
第二天,万历驾崩,太子顺利继位,这就是短命的明光宗。
至此,东林党人一直力挺的朱常洛当上皇帝,好像在这场权利角逐中大获全胜,其实不然,残酷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明光宗很够意思,继位后就提拔了周嘉谟、刘一暻等一大批东林党人,但这些人刚刚提升,地位没有巩固,再加上明光宗的懦弱,他们根本不是郑贵妃的对手。若不是杨涟的机智果断,这场斗争还不知结局如何。
此时的郑贵妃立自己儿子当皇帝的美梦已经破碎,但她却争得万历一个口谕:立她当皇太后。
皇太后什么概念?知道后来的慈禧皇太后吧!说废皇帝就废,如果郑太妃当上皇太后,会不会也垂帘听政?这不能妄加推测,历史是真实的,不能假设。
郑贵妃在皇宫经营几十年,实力非同小可,她最有力的帮手就是李选侍——光宗最喜爱的老婆。
李选侍后来成为皇帝最大的威胁,是因为她掌控的皇长子,将是明光宗合法继承人。
此时的郑贵妃还是很有头脑的,她先是赖在乾清宫不走,想当上皇太后。
乾清宫什么地方?皇帝住的地方。她在这儿不走,监视光宗的一举一动,岂不十分危险?
事实上郑贵妃此时已经开始对光宗动手了。只是她出的招工很温柔,像是献媚于明光宗。
郑贵妃绞尽脑汁想出个阴招儿,送给光宗同志一份厚礼,一份要了光宗命的厚礼。
这份厚礼就是——八个妩媚妖娆的美女。
光宗同志几十年缩手缩脚,畏畏缩缩,如今当上皇帝,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靠着特殊药物,和这八名美女昼夜战斗,全无视自己的身体,终于积劳成疾,病倒在床。
面对如此危机局面,周嘉谟等人毫无办法,或许有办法却顾忌太多而无所作为。
此时,再次显示杨涟的机智果断和心地无私。
他仔细分析了郑氏集团,这个庞然大物看似不可战胜,却有个弱点,这个弱点就是郑贵妃的侄儿——郑养性。
郑养性看似飞扬跋扈,却是个外强中干,性格软弱的人。于是杨涟率周嘉谟等人打上门来。周嘉谟当时是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部长。
我没写错,官职高未必就有领导力,的确是杨县令带着一帮中央级部长气势汹汹地逼宫来了。痛斥了郑养性的种种罪行,并进一步威吓,如果不知悔改,全家性命难保。
这郑养性果然是个软蛋,一开始还进行狡辩,很快就缴械投降,找到他姑妈哭诉:“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姑妈您就让步吧!”
郑大妈毕竟是女流之辈,竟选择了退让,这一退就永远退出了政治舞台。这个折腾明朝三十多年的郑大妈能全身而退,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一个微不足道的七品知县凭着满腔热血搬倒了庞大的郑氏集团,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杨涟并不满足,把矛头指向了病卧在床的皇上,上疏云:
您做为一国之君,身系国家安危却不自重,日夜忙些不正经的事儿,致使身体受损。
敢讽刺皇上?这小子真活腻了!
上奏一递到内阁,就在官员中盛传这样的议论:这下杨涟死定了。
果不其然,三天后,光宗下令召见首辅方从哲、吏部尚书周嘉谟,还有小人物——杨涟。
需要一提的是,同时奉命进宫的还有一大批锦衣卫。
锦衣卫是什么人?专门收拾人的人。
方从哲不是东林党人,却钦佩杨涟的人品,劝道:你一会儿进去给皇帝磕俩个头,认个错,我们一说情,或许能免你死罪。
杨涟的回答却差点儿噎死他:死就死,我有什么错可认?
看样子为了国家利益,这位杨兄真是豁出去了。
东林党人周嘉谟连忙打圆场:方先生是好意。
杨涟仍强硬:知道是好意,好意能救国啊?死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死可以,让我认错却是万万不能。
就这样,明知宫内有锦衣卫无数的乱棒和屠刀,杨涟却昂首挺胸地大步进宫。
结果却是另一番情形。
奄奄一息的光宗和颜悦色地说:我快不行了,国家的事儿全依靠你们分忧了!
口里虽说的是你们,但眼睛却始终盯着杨涟一人。
这意味着光宗对这个小人物一点儿怨恨也没有,而且对他无比地信任。
忠言逆耳的道理,光宗还是懂的。
从这一刻起,更坚定了杨涟内心的一个决心——以死相报!
这正是中国士大夫共同的信仰: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天,距光宗仙逝还有十天。
这十天,是变幻莫测的十天,是暗流汹涌的十天。
杨涟再一次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充当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又过了三天,光宗再次召见朝廷重臣,还特意叫上小人物杨涟。
信任杨涟是光宗的英明,但这次会议他却做了件不英明的事儿:封李选侍为皇贵妃。
郑贵妃隐退了,李选侍成为内宫最有势力的人。在此关头要名份,显然野心不比郑贵妃小。
鉴于光宗的苦口婆心,大臣们答应了。
又过了一天,光宗再次召集重臣,要马上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可见这位李大小姐已经急不可耐了。
皇帝身体这么差,连续为同一问题召开二次重要会议,这实在令人惊诧。
然而更让人惊诧的事儿还在后面。
会议正着重地开着,李选侍突然闯进来,二话不说,拉起皇长子朱由校就走,并很快传来严厉的斥骂声。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见过如此阵仗,要知道挨骂的人是马上要当皇帝的皇长子啊!
但光宗不吱声,哪个人敢发言?
直到外面训斥声停了,朱由校才满腹委屈地走进来,不情愿地说:她要当皇后。
得寸进尺,又一个郑贵妃出现了。好再礼部孙尚书聪明,马上跪下大声道:皇上不是要封皇贵妃吗?臣这就去办!
光宗心领神会,马上道:快办!
李大小姐想当皇后的梦就此终结。但她并不死心,因为软弱的光宗马上就要完蛋,自己掌握着皇长子就意味着掌握着权力。
美梦是可以做的,但她全忘了一个人,一个不该忘也不能忘的人,他就是——杨涟。
此时的杨涟已看清了李选侍的庐山真面目,并认真思考对策。
四天后,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光宗仙逝,不知死前是否还回味那八个让他欲死欲仙的美女吗?
光宗的死对东林党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从立太子到当上皇帝,东林党一直是光宗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且是全力以赴地支持。所以于公于私,杨涟都十分悲痛。
杨涟面临的斗争将更加残酷,任务将更加艰巨。虽然他只是个七品小人物,但谁让他把拯救国家当作己任呢?
光宗仙逝的消息传出,首先到达乾清宫的是六部部长,当然还有杨涟。
幸亏有杨涟。
皇帝死了,当然由皇长子继位,但此时的朱由校年纪小,需要人照顾,由谁照看呢?
那些凭苦读八股文而当上官的大人物,包括东林党的周嘉谟等人商议过后,竟决定把皇长子交给李选侍照顾。
“万万不可!”唯一一个反对的声音在此时响亮地喊出。
这个喊声太及时了,当然是清醒的杨涟发出的。
此时的杨涟虽然仍是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但他是光宗指定的顾命大臣,这些大臣们静静地听他慷慨陈词:朱由校很小,李选侍野心很大,一旦图谋不轨,后果不堪设想。
一席话唤醒那些平庸的大臣,李选侍几天前狰狞的面目浮现在众人面前。于是他们听从了杨涟的建议:必须找到皇长子,带出乾清宫,让他脱离李选侍的控制。
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开始。
十三位朝廷重臣在杨涟带领下,冲进乾清宫,却被李选侍安排的太监拦住,死活不让进。
进不了宫,连皇帝的尸体都见不到,急得方从哲一干老头子干瞪眼。
应该说李选侍的策略是对的,但她忽略了杨涟。
杨涟实在是个不能忽略的人。关键时刻,他大吼一声:皇帝加崩,我们是顾命大臣,你们算什么东西,竟敢拦住我们的去路?皇长子现在情形不明,你们紧闭宫门,难道想图谋不轨吗?
不男不女的太监什么时候见过如此猛人,一时被杨涟镇住,乖乖地打开宫门。
方从哲等人这才见到皇帝尸体,跪在地上,一顿猛哭。
杨涟心里清楚,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找到皇长子。于是大家开始找朱由校,这才发现,这么大的皇宫,想找到皇长子并非易事,累的方从哲这帮老头子打了退堂鼓,竟想回家明天再找。
在这关键时刻,又是杨涟一声大吼:这又不是捉迷藏,怎可明天再找?如果李选侍明早下一道圣旨,皇长子连生死都难料!
大臣们这才猛醒过来,但依旧找不到皇长子。
这时又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起到关键作用,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太监王安。一个聪明、富有正义感的太监。因为东林党人的刚正不阿,他一直是东林党人的支持者。是他,把朱由校从李选侍手里连哄带骗地带到众大臣面前。
众大臣忙喊“万岁”,朱由校的身份由此敲定。但在人家的地盘,这万岁的地位并不巩固,甚至还很危险,于是一场只有惊险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出现了。
大臣们开始往宫外撤,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熟悉地形的王安在前面开路,内阁大臣刘一璟拉着万岁的左手,英国公张维贤拉着万岁的右手,首辅方从哲几个老头子在中间,勇士杨涟断后,匆匆忙忙地撤退,活像土匪绑架。
事实证明:马上撤退是多么的英明。
刚冲出乾清宫门口,背后就传来李选侍尖利的声音:哥儿(朱由校),回来!
回去?是不可能的,大臣们早有准备,他们已经在宫外备下轿子。但此时追赶的太监已经近了,大臣们等不及了,亲自充当了轿夫。这四位高级别轿夫分别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给事中杨涟,内阁大学士刘一璟,英国公张维贤。
他们的目标是文华殿,到达那里,完成大礼,朱由校就正式成为新一代皇帝了。
这四名高级别轿夫里最年轻的就是杨涟,但业已经四十八岁。
可怜他们都是些读书人,平时又不知锻炼身体,体力竟然不如不男不女的太监。
他们很快就被一群太监拦住,领头的太监叫李进忠,一登上历史舞台就露出他凶恶的面孔,恶狠狠地训斥道:“你们打算把皇长子带到哪里?”
一边说还一边拉扯朱由校,有动手打架的意思。
那些老头子骂驾是专业,打架却是弱项,一时懵了,不知所措。
关键时刻又是杨涟,再显勇士风采,怒骂李进忠:我们是朝廷重臣,拥立皇帝是我们职责,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挡住我们去路。
杨涟又给朱由校打气:你是皇帝,天下人都是你的臣子,你怕什么?
阴险的李进忠当场被杨涟镇住,见势不妙,竟然撤了。而且以后一见到杨涟,他就脚跟发软,底气不足。
也许读者奇怪,李进忠算什么鸟人?让他畏惧有什么值得一提再提的?
李进忠不算什么东西,但魏忠贤却是个不得不提的鸟人。因为正是这个臭名昭著的魏老太监,彻底剿灭了东林党人。
然而要写魏忠贤,就不得不写李进忠,因为二者是一个人。
李进忠在李选侍争权失败后,马上改名,投靠了另一个有权势的女人,并因此飞黄腾达,这是后话。
魏忠贤和杨涟,二个天生下来的死对头,这是二人第一次交锋,以杨涟的完胜而结束。
这次交锋,给魏忠贤心里留下恐惧的阴影,也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在杨涟的护卫下,朱由校终于来到文华殿,接受了群臣的朝拜,成为了新的皇帝,史称明熹宗。
终于拥立新皇帝了,杨涟长长地喘了口气,大意之间,做了个错误的决定:拒绝正确的建议,没有马上举行登基大礼,而是选了个良辰吉日——九月初六,并把朱由校放回乾清宫。
平心而论,杨涟不是神,他也有大意的时候。
皇帝都接受大臣们的朝拜了,差的不就是个仪式吗?还能出什么差吗?登基是件大事,不选个良辰吉日行吗?
一切都合情合理,但这实在是个致命的错误。好在杨涟还有战友,还有一样跟他勇猛的斗士,这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左光斗。
左光斗,时任都察院巡城御史。杨涟刚出门口,就被等在门外的左光斗一把揪住,并被吐了一脸唾沫:到初六才登基,今天才初一。这六天里如果发生什么变故,我们怎么对得起先皇。
醍醐灌顶一般,杨涟终于惊醒。
朱由校在内宫,如果被李选侍控制,号令群臣,后果不堪设想。
果不其然,朱由校一进宫,马上被扣住。
关键时刻,王安再次显示了他的智慧与狡诈。几番忽悠之下,李大小姐居然又把朱由校放了,失去最后扳回局面的机会。
杨涟没再给她任何翻身的机会。
至于王安怎么忽悠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推测:王安的唇舌固然厉害,但主要还是李大小姐耳根子软,智商不够。
从这件事看,出身卑微的人,未必决定不了大事。
身世显要而内心软弱的人,未必能干成大事儿。
一个人内心坚定,行动果敢的人才是成大事的必备品质。
第二天一早,杨涟对李选侍发起猛烈攻击。
周嘉谟和左光斗这两位东林党人联合上书,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
左光斗还连夜写了封现在看来十分恶毒的奏疏,大意是:
李小姐你不是皇后,又不是皇帝的母亲,谁也不想选你当皇后,你赖在乾清宫干吗?皇帝今年才十六岁,正值青春期,容易冲动被勾引,万一有什么意外,岂不是武氏之祸再现。
大家知道,武氏就是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妃子,太宗死后,勾引太宗儿子高宗,终于当上皇后,后来篡位当了皇帝。
你李选侍要干什么?效仿武则天吗?
这么看这份奏疏,真是恶毒且流氓。因为李选侍无非就是争个皇后名分,至于勾引朱由校,她可真没想过,这真是欲加之罪。
可见,名人也有无赖的时候。
知识分子耍起流氓来,比流氓还流氓。
有时对付无赖,只能用更无赖的手段。
李大小姐被彻底激怒,做了件愚蠢无比、自取其辱的决定,下召召左光斗进宫谈话。
左光斗十分牛X,回道:我是御史,只有天子召我我才会去,你算个什么东西?
李大小姐失去了朱由校,就失去了王牌,像断了线的木偶,束手无策。
左光斗这份恶毒的奏疏送到朱由校手中,经王安添油加醋地解说,朱由校颁发命令:让李选侍滚蛋,永远不许进宫。
李选侍还不死心,居然愚蠢地想找杨涟谈判,她的代表就是亲信魏忠贤。
这是魏忠贤和杨涟的第二次交锋。
&... -->>
东林党第一猛将——杨涟
牛人二:杨涟,一个看似文弱的名字,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一个让魏忠贤在权力顶峰时,一提名字就心惊胆颤的人,你说这人猛不猛?
杨涟,一个东林党人最典型的代表。
杨涟,一个使东林党走上权力顶峰的人。
杨涟,一个纯粹为了国运而舍生忘死的勇士。
杨涟是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万历四十八年,皇帝病重,半个月不吃饭。此时的杨涟任常熟知县,廉政考核全国第一,体现了东林党人廉政本色。
一个区区的七品知县知道皇帝病重后,连招呼也没跟上级打,直接来到京城,找到首辅方从哲说:“皇上病重,你做为首辅应该去问安。”
此时的权力之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胆小的方从哲面对这个七品小人物丝毫不敢怠慢,恭敬地说:“皇上一向忌讳这个问题,我只能问宫里的内侍,但没消息。”
国务院总理如此对一个县长说话,可谓给足了面子。但杨涟大怒,教育道:“你应该多去几次,自然会有成效!”
临走,还给首辅大人下了道命令:“这个时候,你应该在内阁值班,不要到处走动!”
毫无惧色,直言不讳,全不按官道常理出牌!不知道谁是大小王了!
是什么让杨涟全不顾同僚们惊诧、愤怒、讥讽、幸灾乐祸等眼光,做出如此怪异举动?他没长脑子吗?他不要命了吗?
其实不然,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杨涟的行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杨涟肯定没听过,因为它是晚于杨涟的思想家顾炎武说的,放在这里显然是不恰当,但我实在找不到更能准确表达杨涟此时心理的词语。关心国事,岂不是每个东林党人的政治素养吗?哪里会想到自己位卑言轻?
杨涟此时考虑的问题是:皇帝病重,谁能继位将决定大明的命运,东林党人一定要让太子顺利当上皇帝。为了这个目的,他根本没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将生死都置之度外。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如此伟大的抱负,官场的一切规则自然约束不了他,敢于斥责首辅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仅仅是个开始,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面。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同志行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这一辈子都在为立三皇子朱常洵做皇帝而与大臣们做不懈的斗争。在这关键时刻,他竟没召见太子朱常洛,而三皇子的亲娘郑贵妃却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太子是个老实的孩子,明知郑贵妃在里面大搞手脚,只会在宫外急的团团转,却毫无办法。照此情形,万一万历同志下个遗诏,或者郑贵妃捏造一个遗诏,都不无可能。那时太子再想当皇帝,可就是白日做梦了。
关键时刻,首辅方从哲等官员却毫无办法,只会傻等悲剧发生,又是杨涟挺身而出,派太监王安(魏忠贤的上级,宫内实力派人物)带太子进宫,直到万历死也没离开过。这是非常必要的,历史关头,要抓住关键时刻。
第二天,万历驾崩,太子顺利继位,这就是短命的明光宗。
至此,东林党人一直力挺的朱常洛当上皇帝,好像在这场权利角逐中大获全胜,其实不然,残酷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明光宗很够意思,继位后就提拔了周嘉谟、刘一暻等一大批东林党人,但这些人刚刚提升,地位没有巩固,再加上明光宗的懦弱,他们根本不是郑贵妃的对手。若不是杨涟的机智果断,这场斗争还不知结局如何。
此时的郑贵妃立自己儿子当皇帝的美梦已经破碎,但她却争得万历一个口谕:立她当皇太后。
皇太后什么概念?知道后来的慈禧皇太后吧!说废皇帝就废,如果郑太妃当上皇太后,会不会也垂帘听政?这不能妄加推测,历史是真实的,不能假设。
郑贵妃在皇宫经营几十年,实力非同小可,她最有力的帮手就是李选侍——光宗最喜爱的老婆。
李选侍后来成为皇帝最大的威胁,是因为她掌控的皇长子,将是明光宗合法继承人。
此时的郑贵妃还是很有头脑的,她先是赖在乾清宫不走,想当上皇太后。
乾清宫什么地方?皇帝住的地方。她在这儿不走,监视光宗的一举一动,岂不十分危险?
事实上郑贵妃此时已经开始对光宗动手了。只是她出的招工很温柔,像是献媚于明光宗。
郑贵妃绞尽脑汁想出个阴招儿,送给光宗同志一份厚礼,一份要了光宗命的厚礼。
这份厚礼就是——八个妩媚妖娆的美女。
光宗同志几十年缩手缩脚,畏畏缩缩,如今当上皇帝,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靠着特殊药物,和这八名美女昼夜战斗,全无视自己的身体,终于积劳成疾,病倒在床。
面对如此危机局面,周嘉谟等人毫无办法,或许有办法却顾忌太多而无所作为。
此时,再次显示杨涟的机智果断和心地无私。
他仔细分析了郑氏集团,这个庞然大物看似不可战胜,却有个弱点,这个弱点就是郑贵妃的侄儿——郑养性。
郑养性看似飞扬跋扈,却是个外强中干,性格软弱的人。于是杨涟率周嘉谟等人打上门来。周嘉谟当时是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部长。
我没写错,官职高未必就有领导力,的确是杨县令带着一帮中央级部长气势汹汹地逼宫来了。痛斥了郑养性的种种罪行,并进一步威吓,如果不知悔改,全家性命难保。
这郑养性果然是个软蛋,一开始还进行狡辩,很快就缴械投降,找到他姑妈哭诉:“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姑妈您就让步吧!”
郑大妈毕竟是女流之辈,竟选择了退让,这一退就永远退出了政治舞台。这个折腾明朝三十多年的郑大妈能全身而退,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一个微不足道的七品知县凭着满腔热血搬倒了庞大的郑氏集团,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杨涟并不满足,把矛头指向了病卧在床的皇上,上疏云:
您做为一国之君,身系国家安危却不自重,日夜忙些不正经的事儿,致使身体受损。
敢讽刺皇上?这小子真活腻了!
上奏一递到内阁,就在官员中盛传这样的议论:这下杨涟死定了。
果不其然,三天后,光宗下令召见首辅方从哲、吏部尚书周嘉谟,还有小人物——杨涟。
需要一提的是,同时奉命进宫的还有一大批锦衣卫。
锦衣卫是什么人?专门收拾人的人。
方从哲不是东林党人,却钦佩杨涟的人品,劝道:你一会儿进去给皇帝磕俩个头,认个错,我们一说情,或许能免你死罪。
杨涟的回答却差点儿噎死他:死就死,我有什么错可认?
看样子为了国家利益,这位杨兄真是豁出去了。
东林党人周嘉谟连忙打圆场:方先生是好意。
杨涟仍强硬:知道是好意,好意能救国啊?死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死可以,让我认错却是万万不能。
就这样,明知宫内有锦衣卫无数的乱棒和屠刀,杨涟却昂首挺胸地大步进宫。
结果却是另一番情形。
奄奄一息的光宗和颜悦色地说:我快不行了,国家的事儿全依靠你们分忧了!
口里虽说的是你们,但眼睛却始终盯着杨涟一人。
这意味着光宗对这个小人物一点儿怨恨也没有,而且对他无比地信任。
忠言逆耳的道理,光宗还是懂的。
从这一刻起,更坚定了杨涟内心的一个决心——以死相报!
这正是中国士大夫共同的信仰: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天,距光宗仙逝还有十天。
这十天,是变幻莫测的十天,是暗流汹涌的十天。
杨涟再一次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充当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又过了三天,光宗再次召见朝廷重臣,还特意叫上小人物杨涟。
信任杨涟是光宗的英明,但这次会议他却做了件不英明的事儿:封李选侍为皇贵妃。
郑贵妃隐退了,李选侍成为内宫最有势力的人。在此关头要名份,显然野心不比郑贵妃小。
鉴于光宗的苦口婆心,大臣们答应了。
又过了一天,光宗再次召集重臣,要马上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可见这位李大小姐已经急不可耐了。
皇帝身体这么差,连续为同一问题召开二次重要会议,这实在令人惊诧。
然而更让人惊诧的事儿还在后面。
会议正着重地开着,李选侍突然闯进来,二话不说,拉起皇长子朱由校就走,并很快传来严厉的斥骂声。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见过如此阵仗,要知道挨骂的人是马上要当皇帝的皇长子啊!
但光宗不吱声,哪个人敢发言?
直到外面训斥声停了,朱由校才满腹委屈地走进来,不情愿地说:她要当皇后。
得寸进尺,又一个郑贵妃出现了。好再礼部孙尚书聪明,马上跪下大声道:皇上不是要封皇贵妃吗?臣这就去办!
光宗心领神会,马上道:快办!
李大小姐想当皇后的梦就此终结。但她并不死心,因为软弱的光宗马上就要完蛋,自己掌握着皇长子就意味着掌握着权力。
美梦是可以做的,但她全忘了一个人,一个不该忘也不能忘的人,他就是——杨涟。
此时的杨涟已看清了李选侍的庐山真面目,并认真思考对策。
四天后,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光宗仙逝,不知死前是否还回味那八个让他欲死欲仙的美女吗?
光宗的死对东林党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从立太子到当上皇帝,东林党一直是光宗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且是全力以赴地支持。所以于公于私,杨涟都十分悲痛。
杨涟面临的斗争将更加残酷,任务将更加艰巨。虽然他只是个七品小人物,但谁让他把拯救国家当作己任呢?
光宗仙逝的消息传出,首先到达乾清宫的是六部部长,当然还有杨涟。
幸亏有杨涟。
皇帝死了,当然由皇长子继位,但此时的朱由校年纪小,需要人照顾,由谁照看呢?
那些凭苦读八股文而当上官的大人物,包括东林党的周嘉谟等人商议过后,竟决定把皇长子交给李选侍照顾。
“万万不可!”唯一一个反对的声音在此时响亮地喊出。
这个喊声太及时了,当然是清醒的杨涟发出的。
此时的杨涟虽然仍是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但他是光宗指定的顾命大臣,这些大臣们静静地听他慷慨陈词:朱由校很小,李选侍野心很大,一旦图谋不轨,后果不堪设想。
一席话唤醒那些平庸的大臣,李选侍几天前狰狞的面目浮现在众人面前。于是他们听从了杨涟的建议:必须找到皇长子,带出乾清宫,让他脱离李选侍的控制。
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开始。
十三位朝廷重臣在杨涟带领下,冲进乾清宫,却被李选侍安排的太监拦住,死活不让进。
进不了宫,连皇帝的尸体都见不到,急得方从哲一干老头子干瞪眼。
应该说李选侍的策略是对的,但她忽略了杨涟。
杨涟实在是个不能忽略的人。关键时刻,他大吼一声:皇帝加崩,我们是顾命大臣,你们算什么东西,竟敢拦住我们的去路?皇长子现在情形不明,你们紧闭宫门,难道想图谋不轨吗?
不男不女的太监什么时候见过如此猛人,一时被杨涟镇住,乖乖地打开宫门。
方从哲等人这才见到皇帝尸体,跪在地上,一顿猛哭。
杨涟心里清楚,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找到皇长子。于是大家开始找朱由校,这才发现,这么大的皇宫,想找到皇长子并非易事,累的方从哲这帮老头子打了退堂鼓,竟想回家明天再找。
在这关键时刻,又是杨涟一声大吼:这又不是捉迷藏,怎可明天再找?如果李选侍明早下一道圣旨,皇长子连生死都难料!
大臣们这才猛醒过来,但依旧找不到皇长子。
这时又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起到关键作用,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太监王安。一个聪明、富有正义感的太监。因为东林党人的刚正不阿,他一直是东林党人的支持者。是他,把朱由校从李选侍手里连哄带骗地带到众大臣面前。
众大臣忙喊“万岁”,朱由校的身份由此敲定。但在人家的地盘,这万岁的地位并不巩固,甚至还很危险,于是一场只有惊险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出现了。
大臣们开始往宫外撤,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熟悉地形的王安在前面开路,内阁大臣刘一璟拉着万岁的左手,英国公张维贤拉着万岁的右手,首辅方从哲几个老头子在中间,勇士杨涟断后,匆匆忙忙地撤退,活像土匪绑架。
事实证明:马上撤退是多么的英明。
刚冲出乾清宫门口,背后就传来李选侍尖利的声音:哥儿(朱由校),回来!
回去?是不可能的,大臣们早有准备,他们已经在宫外备下轿子。但此时追赶的太监已经近了,大臣们等不及了,亲自充当了轿夫。这四位高级别轿夫分别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给事中杨涟,内阁大学士刘一璟,英国公张维贤。
他们的目标是文华殿,到达那里,完成大礼,朱由校就正式成为新一代皇帝了。
这四名高级别轿夫里最年轻的就是杨涟,但业已经四十八岁。
可怜他们都是些读书人,平时又不知锻炼身体,体力竟然不如不男不女的太监。
他们很快就被一群太监拦住,领头的太监叫李进忠,一登上历史舞台就露出他凶恶的面孔,恶狠狠地训斥道:“你们打算把皇长子带到哪里?”
一边说还一边拉扯朱由校,有动手打架的意思。
那些老头子骂驾是专业,打架却是弱项,一时懵了,不知所措。
关键时刻又是杨涟,再显勇士风采,怒骂李进忠:我们是朝廷重臣,拥立皇帝是我们职责,你算什么东西,竟敢挡住我们去路。
杨涟又给朱由校打气:你是皇帝,天下人都是你的臣子,你怕什么?
阴险的李进忠当场被杨涟镇住,见势不妙,竟然撤了。而且以后一见到杨涟,他就脚跟发软,底气不足。
也许读者奇怪,李进忠算什么鸟人?让他畏惧有什么值得一提再提的?
李进忠不算什么东西,但魏忠贤却是个不得不提的鸟人。因为正是这个臭名昭著的魏老太监,彻底剿灭了东林党人。
然而要写魏忠贤,就不得不写李进忠,因为二者是一个人。
李进忠在李选侍争权失败后,马上改名,投靠了另一个有权势的女人,并因此飞黄腾达,这是后话。
魏忠贤和杨涟,二个天生下来的死对头,这是二人第一次交锋,以杨涟的完胜而结束。
这次交锋,给魏忠贤心里留下恐惧的阴影,也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在杨涟的护卫下,朱由校终于来到文华殿,接受了群臣的朝拜,成为了新的皇帝,史称明熹宗。
终于拥立新皇帝了,杨涟长长地喘了口气,大意之间,做了个错误的决定:拒绝正确的建议,没有马上举行登基大礼,而是选了个良辰吉日——九月初六,并把朱由校放回乾清宫。
平心而论,杨涟不是神,他也有大意的时候。
皇帝都接受大臣们的朝拜了,差的不就是个仪式吗?还能出什么差吗?登基是件大事,不选个良辰吉日行吗?
一切都合情合理,但这实在是个致命的错误。好在杨涟还有战友,还有一样跟他勇猛的斗士,这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左光斗。
左光斗,时任都察院巡城御史。杨涟刚出门口,就被等在门外的左光斗一把揪住,并被吐了一脸唾沫:到初六才登基,今天才初一。这六天里如果发生什么变故,我们怎么对得起先皇。
醍醐灌顶一般,杨涟终于惊醒。
朱由校在内宫,如果被李选侍控制,号令群臣,后果不堪设想。
果不其然,朱由校一进宫,马上被扣住。
关键时刻,王安再次显示了他的智慧与狡诈。几番忽悠之下,李大小姐居然又把朱由校放了,失去最后扳回局面的机会。
杨涟没再给她任何翻身的机会。
至于王安怎么忽悠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推测:王安的唇舌固然厉害,但主要还是李大小姐耳根子软,智商不够。
从这件事看,出身卑微的人,未必决定不了大事。
身世显要而内心软弱的人,未必能干成大事儿。
一个人内心坚定,行动果敢的人才是成大事的必备品质。
第二天一早,杨涟对李选侍发起猛烈攻击。
周嘉谟和左光斗这两位东林党人联合上书,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
左光斗还连夜写了封现在看来十分恶毒的奏疏,大意是:
李小姐你不是皇后,又不是皇帝的母亲,谁也不想选你当皇后,你赖在乾清宫干吗?皇帝今年才十六岁,正值青春期,容易冲动被勾引,万一有什么意外,岂不是武氏之祸再现。
大家知道,武氏就是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妃子,太宗死后,勾引太宗儿子高宗,终于当上皇后,后来篡位当了皇帝。
你李选侍要干什么?效仿武则天吗?
这么看这份奏疏,真是恶毒且流氓。因为李选侍无非就是争个皇后名分,至于勾引朱由校,她可真没想过,这真是欲加之罪。
可见,名人也有无赖的时候。
知识分子耍起流氓来,比流氓还流氓。
有时对付无赖,只能用更无赖的手段。
李大小姐被彻底激怒,做了件愚蠢无比、自取其辱的决定,下召召左光斗进宫谈话。
左光斗十分牛X,回道:我是御史,只有天子召我我才会去,你算个什么东西?
李大小姐失去了朱由校,就失去了王牌,像断了线的木偶,束手无策。
左光斗这份恶毒的奏疏送到朱由校手中,经王安添油加醋地解说,朱由校颁发命令:让李选侍滚蛋,永远不许进宫。
李选侍还不死心,居然愚蠢地想找杨涟谈判,她的代表就是亲信魏忠贤。
这是魏忠贤和杨涟的第二次交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