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境界差别 (2/2)
3G中文网 www.3gzw.net,洞玄指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天地集阴阳与非阴阳之玄妙生,天地之内,众生之类亦循此妙理而生身,而诸身中,唯人身近乎天地造化之理而成形,是故说人为天地子。
天地上空为阳为天,下形为阴为地,大地有诸水脉枢机运转,地中有隙,名为地空,有风息之枢纽,虚空之上,亦有风息枢纽,日月光照大地云气之上,于诸云风气之间亦有灵息之枢机,于是灵枢之妙,运转天地命元之根本乃为周流交通。
在乎人身,胸腔内藏心、肺,腹腔内藏六腑与肝、脾、肾,上者为天空,下者为地域,是故胸腔心肺譬喻日月悬挂,心肺之气充遍胸腔,心如日火光,肺如月受日之精而摄乎风息,是故心肺调理人身风火命元,如是则名天之界。
六腑摄受人身所进五谷之物,善佐脾、肝、肾之元息,如是脾为土而中和,肾水息滋润诸脏腑,肝木气而梳理浑身筋骨血脉,如是滋养生身似乎坤德载生,则名为地之界。
如是天地界中,五脏之形独立而五脏之气同住充满此身天地境界,譬如人之毛虽受肾精为根,然而具备五行之元息,爪牙血脉,骨骼肌肉,无不遍满五脏精气,如是此身亦皆遍满五脏精元。
五脏精元虽充遍此身,皆自独立成界,是故医道分支,或以毛而见病,或以音声而辨病,或以气味而知病,或以色光而测病,如是等术理皆以其所善辨之境界而通见于五种境界。
若夫此身,非但有五行境界,五行于天地有阴阳,于此身亦有阴阳之别,天地有灵、息、气、质之别,此身之中,亦有如是等分别,若细微明察诸境界,则如等观太空诸阴阳与非阴阳境界。
人之身有精气神之境界差别,精之境界有阴阳,气亦有阴阳,神亦有阴阳,是故人身自有阴阳之精,亦有阴阳之气,亦有阴阳之神,若夫此阴阳之精气神,亦皆有其根源,此根名一气元阳,乃如太一为阴阳境界之根无异。
如是元阳一气生三元境界,名之曰元神境界、元气境界、元精境界,于如是三元境界譬如太虚涵容太阴太阳与非阴阳等无差别,精气神三者境界同满乎人最初之胚胞,三月之后,精气神境界和合冲萌而化为胎,亦如太虚中太阴太阳冲萌而化大块之形无别。
如是人胎,随人之命理而造化其形状,譬如大块于无形中化为鸡卵之形,而人之命理乃从胚胎化为人形,如是则于此身复化出阴阳之精、阴阳之气、阴阳之神,而三者乃为凝合之体,人身譬如太虚,三者则如三境界遍充此身而独成境界又相互交通,如是人命身乃成。
大块为阴阳与非阴阳三类境界感化而现形状,人身亦因三元境界而化成各个形色,虽同为人类,而诸人各个皆有微妙差别,如是身相即自身精气神和合而成,是故人身乃命元凝合而成,人身于是能感触世间形色、冷暖、香臭、音声,由如是感触而生思维意识,然后爱憎乃生,然后恩怨乃生,然后牵缠恩怨则堕迷昧恩仇之心思境界,于是苦苦执念,于是随心而感于后世,于是相互感受,相互纠缠,相互追逐,相互执念,于是世间生死乃为疾。
以世间恩仇重故,世间众生身命辗转短促,于是现变为众生寿命转短,众生心识思维疾故,精神气为之疾化散,如是成习,于是命身数短。
人间众生生身之界,观触色声香味冷暖等,如是名为有形,如是在日月下见诸形色名为阳界事物,阴背于阳,无形不可见形色之境界,在乎人间名为阴界。
人有阴阳之精元,亦有阴阳之气质,亦有阴阳之神息,人有十二主经,昼行者阳,夜行者阴,人之气血盈虚,昼则阳精神为之主命,夜则阴属精神为之主命,阳性好动而萌生机,是故昼之精神为阳,阳性刚强,不生恐怖,阴性好静而沉寂默然,是故夜之精神为阴,阴性柔弱,易生恐惧。
是故人于白日为阳精神主命,黑夜则为阴属精神主命,人昼时阳精神起,能伏心中阴暗之念虑,人夜时阴属精神,能遮心中阳灵志气,是故白日阳五行主动而夜时为之潜伏休息,夜时阴五行生而滋养白日所耗之精神,阴阳交泰,化生元息,是故人于夜半乃至晨朝则易生亢奋之精神。
人生一世,以此而行,命元耗散,百八十年而尽,若复有灾病损减,则寿数复短,人至暮年,则阳精为之隐含而阴属精神为之常行,盖年少时多阳刚,年老时多阴弱,阴属精神性似于水,能作滋养,是故暮年人常现修养之状,及至命将终时,阳精神出潜而跃,名为回光返照,精神忽然为之散,然而顷刻即尽,魂飞游而魄性为之散灭。
魂魄二物,元神之子,魂性属阳,居阳精神界,魄性属阴,居阴属精神界,阴阳精神境界,若离其精,则不见其神,盖神本无形,因精凝合元息而暂住其位,于是彼境界则为建立,阴性精元所遍布中,凝合之神,名为阴神,阳性精元所遍满中,凝合之神,名为阳神,阴阳二境界神,皆无形色,依其精气形质灵息而现乎形象。
阴阳二境界虽同住而独立成界,却不能同现乎形象,盖一人一心,别无二心,一心一主,别无二主,一主眠时,不卧二榻,若人于梦寐中出游世间,白日则为阳精神出游,黑夜则为阴属精神出游,虽为阳精神出游,所见境界亦为太阴境界中阳灵空息境界,不为太阳境界。
修持之人,自调阴阳而配乎和合,或复日夜之间皆可出游,此为阳灵神气,可以游转于人间太阳境界中灵息属界,亦能游见于太阴境界之少分,所见之象只在别外境界,于大块常人眼界中则不复存,而诸境界因灵息交流沟通,是故别外境界亦能观测此人间大块境界。
人死之魂,常在太阴境界所流迁,德明神灵之人,神魂则常趣太阳境界之属或至于太阴境中空性阳灵境界之中,尚有趣入离阴阳之人,或因修持,或因善因缘,或因神性灵故,皆于死后暂离阴阳二界,入此离阴阳境界,虽非解脱生死者,亦得长存。
亦有阴阳境界者,彼等皆因修持,或复善德纯明,或复圣贤之属,于其死后趣入此境界,此乃解脱生死境界,名为恒生纯一,于其境界尚有诸多分别,乃为诸贤德圣者修化所归。
亦有诸多众生,死后寿尽,魂魄亦灭,或复神魂亦在,皆得住在无央玄幽境界,亦名等阴阳界,亦名中阴界,此界亦为太元之子,等太虚而同大,测量无边。
此境界亦有诸多分别粗细,而常境界中,则为独立,众生虽恒住此而待后生因缘,然此中众生常不互见,亦不互知,各个皆入自我心境,譬如众人入梦,相互皆自住其中,于自梦境界,亦无边际,过无量年岁,亦如刹那,譬如人梦寐一夜,而觉弹指,此境界从死入生亦为如此。
此境界譬如阴阳界,而非阴阳之境界,是故种种境界复有其所成就因缘,亦有其境界性,皆因众生之业感化而生,无此业者,不入此界,无彼感业,亦不入彼界,因感业为缘,无缘不聚,如是而已。
譬如太虚中有无量大块,无量大块各以其因缘而现不等形色,诸大块亦因其众生所感之业而现不同灵质气息,亦因不等之特性而现众生寿量长短,亦现大块净浊之别,而诸大块所在境界虽同太空,却不同阴阳感业境界,是故除太空境界外,尚有世量之别。
太空无际,大块百千等住于差别境界,于是此大块世界不见别外世界大块,如是同存一境而所在之界有别,而大界之中尚有无量小界,小界之中复有无数境界,诸世界同住而皆自成境界,诸世界众生,亦如是相互同住,彼世界自成境界,而彼等众生或可离彼境界往来交通。
于此长夜,辗转难眠,如是略说太虚诸境界差别,聊以抒意,时年丙申正月初五卯时记之。
; 天地集阴阳与非阴阳之玄妙生,天地之内,众生之类亦循此妙理而生身,而诸身中,唯人身近乎天地造化之理而成形,是故说人为天地子。
天地上空为阳为天,下形为阴为地,大地有诸水脉枢机运转,地中有隙,名为地空,有风息之枢纽,虚空之上,亦有风息枢纽,日月光照大地云气之上,于诸云风气之间亦有灵息之枢机,于是灵枢之妙,运转天地命元之根本乃为周流交通。
在乎人身,胸腔内藏心、肺,腹腔内藏六腑与肝、脾、肾,上者为天空,下者为地域,是故胸腔心肺譬喻日月悬挂,心肺之气充遍胸腔,心如日火光,肺如月受日之精而摄乎风息,是故心肺调理人身风火命元,如是则名天之界。
六腑摄受人身所进五谷之物,善佐脾、肝、肾之元息,如是脾为土而中和,肾水息滋润诸脏腑,肝木气而梳理浑身筋骨血脉,如是滋养生身似乎坤德载生,则名为地之界。
如是天地界中,五脏之形独立而五脏之气同住充满此身天地境界,譬如人之毛虽受肾精为根,然而具备五行之元息,爪牙血脉,骨骼肌肉,无不遍满五脏精气,如是此身亦皆遍满五脏精元。
五脏精元虽充遍此身,皆自独立成界,是故医道分支,或以毛而见病,或以音声而辨病,或以气味而知病,或以色光而测病,如是等术理皆以其所善辨之境界而通见于五种境界。
若夫此身,非但有五行境界,五行于天地有阴阳,于此身亦有阴阳之别,天地有灵、息、气、质之别,此身之中,亦有如是等分别,若细微明察诸境界,则如等观太空诸阴阳与非阴阳境界。
人之身有精气神之境界差别,精之境界有阴阳,气亦有阴阳,神亦有阴阳,是故人身自有阴阳之精,亦有阴阳之气,亦有阴阳之神,若夫此阴阳之精气神,亦皆有其根源,此根名一气元阳,乃如太一为阴阳境界之根无异。
如是元阳一气生三元境界,名之曰元神境界、元气境界、元精境界,于如是三元境界譬如太虚涵容太阴太阳与非阴阳等无差别,精气神三者境界同满乎人最初之胚胞,三月之后,精气神境界和合冲萌而化为胎,亦如太虚中太阴太阳冲萌而化大块之形无别。
如是人胎,随人之命理而造化其形状,譬如大块于无形中化为鸡卵之形,而人之命理乃从胚胎化为人形,如是则于此身复化出阴阳之精、阴阳之气、阴阳之神,而三者乃为凝合之体,人身譬如太虚,三者则如三境界遍充此身而独成境界又相互交通,如是人命身乃成。
大块为阴阳与非阴阳三类境界感化而现形状,人身亦因三元境界而化成各个形色,虽同为人类,而诸人各个皆有微妙差别,如是身相即自身精气神和合而成,是故人身乃命元凝合而成,人身于是能感触世间形色、冷暖、香臭、音声,由如是感触而生思维意识,然后爱憎乃生,然后恩怨乃生,然后牵缠恩怨则堕迷昧恩仇之心思境界,于是苦苦执念,于是随心而感于后世,于是相互感受,相互纠缠,相互追逐,相互执念,于是世间生死乃为疾。
以世间恩仇重故,世间众生身命辗转短促,于是现变为众生寿命转短,众生心识思维疾故,精神气为之疾化散,如是成习,于是命身数短。
人间众生生身之界,观触色声香味冷暖等,如是名为有形,如是在日月下见诸形色名为阳界事物,阴背于阳,无形不可见形色之境界,在乎人间名为阴界。
人有阴阳之精元,亦有阴阳之气质,亦有阴阳之神息,人有十二主经,昼行者阳,夜行者阴,人之气血盈虚,昼则阳精神为之主命,夜则阴属精神为之主命,阳性好动而萌生机,是故昼之精神为阳,阳性刚强,不生恐怖,阴性好静而沉寂默然,是故夜之精神为阴,阴性柔弱,易生恐惧。
是故人于白日为阳精神主命,黑夜则为阴属精神主命,人昼时阳精神起,能伏心中阴暗之念虑,人夜时阴属精神,能遮心中阳灵志气,是故白日阳五行主动而夜时为之潜伏休息,夜时阴五行生而滋养白日所耗之精神,阴阳交泰,化生元息,是故人于夜半乃至晨朝则易生亢奋之精神。
人生一世,以此而行,命元耗散,百八十年而尽,若复有灾病损减,则寿数复短,人至暮年,则阳精为之隐含而阴属精神为之常行,盖年少时多阳刚,年老时多阴弱,阴属精神性似于水,能作滋养,是故暮年人常现修养之状,及至命将终时,阳精神出潜而跃,名为回光返照,精神忽然为之散,然而顷刻即尽,魂飞游而魄性为之散灭。
魂魄二物,元神之子,魂性属阳,居阳精神界,魄性属阴,居阴属精神界,阴阳精神境界,若离其精,则不见其神,盖神本无形,因精凝合元息而暂住其位,于是彼境界则为建立,阴性精元所遍布中,凝合之神,名为阴神,阳性精元所遍满中,凝合之神,名为阳神,阴阳二境界神,皆无形色,依其精气形质灵息而现乎形象。
阴阳二境界虽同住而独立成界,却不能同现乎形象,盖一人一心,别无二心,一心一主,别无二主,一主眠时,不卧二榻,若人于梦寐中出游世间,白日则为阳精神出游,黑夜则为阴属精神出游,虽为阳精神出游,所见境界亦为太阴境界中阳灵空息境界,不为太阳境界。
修持之人,自调阴阳而配乎和合,或复日夜之间皆可出游,此为阳灵神气,可以游转于人间太阳境界中灵息属界,亦能游见于太阴境界之少分,所见之象只在别外境界,于大块常人眼界中则不复存,而诸境界因灵息交流沟通,是故别外境界亦能观测此人间大块境界。
人死之魂,常在太阴境界所流迁,德明神灵之人,神魂则常趣太阳境界之属或至于太阴境中空性阳灵境界之中,尚有趣入离阴阳之人,或因修持,或因善因缘,或因神性灵故,皆于死后暂离阴阳二界,入此离阴阳境界,虽非解脱生死者,亦得长存。
亦有阴阳境界者,彼等皆因修持,或复善德纯明,或复圣贤之属,于其死后趣入此境界,此乃解脱生死境界,名为恒生纯一,于其境界尚有诸多分别,乃为诸贤德圣者修化所归。
亦有诸多众生,死后寿尽,魂魄亦灭,或复神魂亦在,皆得住在无央玄幽境界,亦名等阴阳界,亦名中阴界,此界亦为太元之子,等太虚而同大,测量无边。
此境界亦有诸多分别粗细,而常境界中,则为独立,众生虽恒住此而待后生因缘,然此中众生常不互见,亦不互知,各个皆入自我心境,譬如众人入梦,相互皆自住其中,于自梦境界,亦无边际,过无量年岁,亦如刹那,譬如人梦寐一夜,而觉弹指,此境界从死入生亦为如此。
此境界譬如阴阳界,而非阴阳之境界,是故种种境界复有其所成就因缘,亦有其境界性,皆因众生之业感化而生,无此业者,不入此界,无彼感业,亦不入彼界,因感业为缘,无缘不聚,如是而已。
譬如太虚中有无量大块,无量大块各以其因缘而现不等形色,诸大块亦因其众生所感之业而现不同灵质气息,亦因不等之特性而现众生寿量长短,亦现大块净浊之别,而诸大块所在境界虽同太空,却不同阴阳感业境界,是故除太空境界外,尚有世量之别。
太空无际,大块百千等住于差别境界,于是此大块世界不见别外世界大块,如是同存一境而所在之界有别,而大界之中尚有无量小界,小界之中复有无数境界,诸世界同住而皆自成境界,诸世界众生,亦如是相互同住,彼世界自成境界,而彼等众生或可离彼境界往来交通。
于此长夜,辗转难眠,如是略说太虚诸境界差别,聊以抒意,时年丙申正月初五卯时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