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恩怨江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得门前一看,是一所荒废的大宅。门口站着两个人,只问一声:“来了?”
“来了!”引路的人答应着,径自将他们领了进去。
这所大宅的房屋甚多,但十分破败,有几处地方点着一盏油灯;有些人坐着在喝茶,却都是静悄悄,而且衣冠相当整齐。
刘不才看看身上,低声向小张说道:“这样子狼狈,不便上香堂参祖吧?”
小张拉了他一把,示意他禁声。刘不才想到“开口洋盘闭口相”这句话,不便再问;不过引路的人却接口回答:“不要紧。备得有几身干净衣服,等下见了‘知客师’再说吧!”
刘不才记起来了。香堂职事,一共十二位,第一是“当家师”;“知客师”排到第十一位。十二师以外,另有“主香”一位,有时候由当家师自己兼任;但如当家师有前辈在,则由前辈主香。看这天香堂的规模不小,定有比孙祥太辈分还长的人来,倒要看看是哪些年高德劭的人物?
正这样想着,引路的人,已经站住脚;走出来很体面的一个人,大概就是知客师了。
“老大!”那人问刘不才:“贵帮头?”
这就到了准充不准赖的时候,刘不才有些心慌;但必须沉着“与武六。”他说;这是松江的帮派。
“贵字派?”
“理字。”
“贵前人尊姓,上下?”
“家师姓吴,上行下恭。”
这句话马脚大露。刘不才是充冒松江老大的同参弟兄;吴行恭是“老太爷”的名字,早已故世;帮中称为“过方”按理要说“先师”如今回答“家师”岂不令人大惑不解?因而那知客师也愣住了。
刘不才自己也发觉错了;不过他究竟机警,立即又说:“先师过方两年了。”
这算是掩饰了过去,知客师便又问:“请问老大贵姓?”
“好说!”刘不才垂手答道:“敝姓刘。”
“老大在帮?”
这句话又让刘不才困惑了,已经问过字派,当然知道在帮,何以明知故问?转念想到,这或许是有意反复盘问;不管他,且照规矩回答:“沾祖师爷的灵光。”
“老大身背几炉香?”
这句问话,刘不才懂,是问二十四个字派中,他排到第几个字?可是初次回答却不容易,因为原是冒充,没有排过,只能在心里先默念一遍“清净道德,六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理”默念到“理”字,才算排清楚,是第二十个字。
“身背二十炉。”
“头顶几炉?”这是问他“前人”的字派,自然是:“头顶十九炉。”
“请问老大,贵帮头什么旗号?吃什么水、烧什么柴?什么所名?装的何人粮、粮有多少石、什么地方卸粮?有什么记号?几只太平、几只停修?”
这真叫“若要盘驳,性命交脱”!刘不才知道自己冒充得不好,知客师起了疑心。这也怪不得他,像这样的香堂,不比收徒弟是桩喜事;动到家法,而且李小毛难逃活命,说不定有他的“死党”混进来搅香客,掀起极大的波澜。职司接待宾客的执事,自然不能不谨慎。
但谅解归谅解,关口还是要过;幸好预先想到,有一套话可以救急。说到这套话,就等于生了嫌隙,实在不宜出口;但舍此以外,当场就要难看,只好不顾一切了。
打定主意,将心一横,他面无表情地答道:“老大你听清,在外三分安清,七分交情。你老大要提起自己人,只有出五服的本家,没有出五服的安清。叫做多一位前人多一条路;多个兄弟多条臂膀。一师皆师、一徒皆徒。安清有三准三不准;准充不准赖;准打不准骂;准借不准偷。如果提起‘道情’,兄弟欠学。叫做‘叙不完的安清,讲不完的道情’。如今金斗不在家,雀杆不点头,粮船不行运;兄弟是‘旱码头孝祖’,投师的时候来得慌,去得忙,香炉未冷,烛台未干,敝家师少慈悲,传道师少教诲;帮中之事,兄弟一概不知。望你老大要恕过我兄弟。你老大是‘老帮四卫’,帮中规矩尽知,要请多多慈悲。”这一套话,软中带硬,似嘲若讽,是经过不知多少年,逐渐形成的范式。共分三层意思,第一段是指责对方不念自己人,有意刁难,破坏团结。第二段的着眼在“准充不准赖”;意思是就算冒充,亦不为罪过,何必盘问得太顶真?第三段是解释为何“提起道情,兄弟欠学”;帮中的历史叫做“道情”因为“欠学”所以“一概不知”然则又何以“欠学”?这就因为是“旱码头孝祖”的缘故。
“旱码头孝祖”是帮中很有名的一个典故,亦是开法领众的一种特例。所谓“旱码头”最初是指山东台儿庄;运河在山东境内,本无南北之分,直到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神龙掉尾般,由南往北,在东阿、寿张之间,横穿运河,由大清河故道入海,这才将山东的运河,断成两截,黄河以北的称为“北运”;黄河以南就是“南运”
在咸丰五年以前,山东临清以南的运河,大都以汶水为源;其中台儿庄到韩庄这一段,河阔水浅,上行的船,满装漕粮,又是重载,吃水更深。这段水路一共八十三里,却置有八座水闸,但不管怎么样盈虚调剂,总归走不快,必得借重拉纤。
船上原有纤夫,只是其他地方可以应付,到这段路上就不够了,需要临时雇工。漕船上的入息厚,出手大方,只求不误限期,多花几文不在乎;因而为漕船背纤,是桩好生意。久而成例,一到漕船进山东境界,附近几州县的乡下人,都赶到台儿庄来做纤工。但是,漕船上所要的人,究竟有限,为了争生意,打得头破血流是常事。
这样常闹纠纷,漕船上亦很头痛;同时彼此争夺,用这个得罪那个,用那个得罪这个,取舍之间,亦很为难。于是帮中订定办法,准许这班人投师入帮,这一来,一方面用纤工自己人优先,取舍不致漫无标准;另一方面可以用帮规约束,不准滋事。这就是“旱码头孝祖”的由来。
但是,在那些纤工,投师人帮,原是为了生意;在漕船,开法领众,无非权宜之计。因而“旱码头孝祖”一切因陋就简,既没有开大香堂那些隆重的仪式,自然谈不到传啥“三帮九代”所谓“投师的时候来得慌,去得忙”无非为了生意投师;投完师赶紧要去上生意“香炉未冷,烛台未干,家师少慈悲,传道师少教诲,帮中之事一概不知”确是实情。
不过,盘问时这样说法,无非作个不愿回答的托词,语似谦卑,实有厌恶渺视之意。因此,非到万不得已,不肯出口;而盘问的人,听到这话,不管如何不满,亦应适可而止。不然就要破脸了。
当时那知客师倒又愣住了,看刘不才的态度言语,真所谓“洋不洋、相不相”看不透是啥路道?遇到这样的情形,只有一个办法,去请教主香。
孙祥太得知其事,如俗语所说,好比吃了萤火虫“肚子里雪亮”;必是刘不才冒充不过去了,硬作挺撞。当时倒对那知客师好生歉然,打个招呼:“都看我面上,不必计较”然后亲自出来应付这位“赶香堂”的“怪客”
孙祥太的处境甚难,照规矩说,像刘不才这种情形,就是来路不明,应该摒拒不纳;否则就得遮人耳目,再作一番盘问,却又怕刘不才应对乖谬,变成“越描越黑”想来想去,只有先马虎了事,宁愿事后受人责备,亦比此刻搞得破绽百出,进退两难为妙。
好在他是主香的身份,在香堂中原可便宜行事,当时只打个照面,使个眼色,将小张和刘不才引人右面厢房,悄悄说一句:“请坐!”
小张知道这是“挟带私货”的手法。此时无须寒暄客套,只点点头表示一切心照,自会谨慎小心;然后低声答说:“你请便。”
“你们坐一会。我找个人来陪你们。”
等孙样太一走,小张拉拉刘不才的衣服,并排坐了下来;心中都有些七上八下,因为厢房中的人甚多。如果有人上来攀谈,又会露马脚。幸好,很快地来了个熟人;就是孙祥太特意找来陪客的赵正涛。
“你今天也来了?”
小张这句话就说得不合适,倒像他不该来似的。赵正涛只得含含糊糊应一声,招招手说:“请到里面坐。”
一出厢房,引入别院;空... -->>
到得门前一看,是一所荒废的大宅。门口站着两个人,只问一声:“来了?”
“来了!”引路的人答应着,径自将他们领了进去。
这所大宅的房屋甚多,但十分破败,有几处地方点着一盏油灯;有些人坐着在喝茶,却都是静悄悄,而且衣冠相当整齐。
刘不才看看身上,低声向小张说道:“这样子狼狈,不便上香堂参祖吧?”
小张拉了他一把,示意他禁声。刘不才想到“开口洋盘闭口相”这句话,不便再问;不过引路的人却接口回答:“不要紧。备得有几身干净衣服,等下见了‘知客师’再说吧!”
刘不才记起来了。香堂职事,一共十二位,第一是“当家师”;“知客师”排到第十一位。十二师以外,另有“主香”一位,有时候由当家师自己兼任;但如当家师有前辈在,则由前辈主香。看这天香堂的规模不小,定有比孙祥太辈分还长的人来,倒要看看是哪些年高德劭的人物?
正这样想着,引路的人,已经站住脚;走出来很体面的一个人,大概就是知客师了。
“老大!”那人问刘不才:“贵帮头?”
这就到了准充不准赖的时候,刘不才有些心慌;但必须沉着“与武六。”他说;这是松江的帮派。
“贵字派?”
“理字。”
“贵前人尊姓,上下?”
“家师姓吴,上行下恭。”
这句话马脚大露。刘不才是充冒松江老大的同参弟兄;吴行恭是“老太爷”的名字,早已故世;帮中称为“过方”按理要说“先师”如今回答“家师”岂不令人大惑不解?因而那知客师也愣住了。
刘不才自己也发觉错了;不过他究竟机警,立即又说:“先师过方两年了。”
这算是掩饰了过去,知客师便又问:“请问老大贵姓?”
“好说!”刘不才垂手答道:“敝姓刘。”
“老大在帮?”
这句话又让刘不才困惑了,已经问过字派,当然知道在帮,何以明知故问?转念想到,这或许是有意反复盘问;不管他,且照规矩回答:“沾祖师爷的灵光。”
“老大身背几炉香?”
这句问话,刘不才懂,是问二十四个字派中,他排到第几个字?可是初次回答却不容易,因为原是冒充,没有排过,只能在心里先默念一遍“清净道德,六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理”默念到“理”字,才算排清楚,是第二十个字。
“身背二十炉。”
“头顶几炉?”这是问他“前人”的字派,自然是:“头顶十九炉。”
“请问老大,贵帮头什么旗号?吃什么水、烧什么柴?什么所名?装的何人粮、粮有多少石、什么地方卸粮?有什么记号?几只太平、几只停修?”
这真叫“若要盘驳,性命交脱”!刘不才知道自己冒充得不好,知客师起了疑心。这也怪不得他,像这样的香堂,不比收徒弟是桩喜事;动到家法,而且李小毛难逃活命,说不定有他的“死党”混进来搅香客,掀起极大的波澜。职司接待宾客的执事,自然不能不谨慎。
但谅解归谅解,关口还是要过;幸好预先想到,有一套话可以救急。说到这套话,就等于生了嫌隙,实在不宜出口;但舍此以外,当场就要难看,只好不顾一切了。
打定主意,将心一横,他面无表情地答道:“老大你听清,在外三分安清,七分交情。你老大要提起自己人,只有出五服的本家,没有出五服的安清。叫做多一位前人多一条路;多个兄弟多条臂膀。一师皆师、一徒皆徒。安清有三准三不准;准充不准赖;准打不准骂;准借不准偷。如果提起‘道情’,兄弟欠学。叫做‘叙不完的安清,讲不完的道情’。如今金斗不在家,雀杆不点头,粮船不行运;兄弟是‘旱码头孝祖’,投师的时候来得慌,去得忙,香炉未冷,烛台未干,敝家师少慈悲,传道师少教诲;帮中之事,兄弟一概不知。望你老大要恕过我兄弟。你老大是‘老帮四卫’,帮中规矩尽知,要请多多慈悲。”这一套话,软中带硬,似嘲若讽,是经过不知多少年,逐渐形成的范式。共分三层意思,第一段是指责对方不念自己人,有意刁难,破坏团结。第二段的着眼在“准充不准赖”;意思是就算冒充,亦不为罪过,何必盘问得太顶真?第三段是解释为何“提起道情,兄弟欠学”;帮中的历史叫做“道情”因为“欠学”所以“一概不知”然则又何以“欠学”?这就因为是“旱码头孝祖”的缘故。
“旱码头孝祖”是帮中很有名的一个典故,亦是开法领众的一种特例。所谓“旱码头”最初是指山东台儿庄;运河在山东境内,本无南北之分,直到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神龙掉尾般,由南往北,在东阿、寿张之间,横穿运河,由大清河故道入海,这才将山东的运河,断成两截,黄河以北的称为“北运”;黄河以南就是“南运”
在咸丰五年以前,山东临清以南的运河,大都以汶水为源;其中台儿庄到韩庄这一段,河阔水浅,上行的船,满装漕粮,又是重载,吃水更深。这段水路一共八十三里,却置有八座水闸,但不管怎么样盈虚调剂,总归走不快,必得借重拉纤。
船上原有纤夫,只是其他地方可以应付,到这段路上就不够了,需要临时雇工。漕船上的入息厚,出手大方,只求不误限期,多花几文不在乎;因而为漕船背纤,是桩好生意。久而成例,一到漕船进山东境界,附近几州县的乡下人,都赶到台儿庄来做纤工。但是,漕船上所要的人,究竟有限,为了争生意,打得头破血流是常事。
这样常闹纠纷,漕船上亦很头痛;同时彼此争夺,用这个得罪那个,用那个得罪这个,取舍之间,亦很为难。于是帮中订定办法,准许这班人投师入帮,这一来,一方面用纤工自己人优先,取舍不致漫无标准;另一方面可以用帮规约束,不准滋事。这就是“旱码头孝祖”的由来。
但是,在那些纤工,投师人帮,原是为了生意;在漕船,开法领众,无非权宜之计。因而“旱码头孝祖”一切因陋就简,既没有开大香堂那些隆重的仪式,自然谈不到传啥“三帮九代”所谓“投师的时候来得慌,去得忙”无非为了生意投师;投完师赶紧要去上生意“香炉未冷,烛台未干,家师少慈悲,传道师少教诲,帮中之事一概不知”确是实情。
不过,盘问时这样说法,无非作个不愿回答的托词,语似谦卑,实有厌恶渺视之意。因此,非到万不得已,不肯出口;而盘问的人,听到这话,不管如何不满,亦应适可而止。不然就要破脸了。
当时那知客师倒又愣住了,看刘不才的态度言语,真所谓“洋不洋、相不相”看不透是啥路道?遇到这样的情形,只有一个办法,去请教主香。
孙祥太得知其事,如俗语所说,好比吃了萤火虫“肚子里雪亮”;必是刘不才冒充不过去了,硬作挺撞。当时倒对那知客师好生歉然,打个招呼:“都看我面上,不必计较”然后亲自出来应付这位“赶香堂”的“怪客”
孙祥太的处境甚难,照规矩说,像刘不才这种情形,就是来路不明,应该摒拒不纳;否则就得遮人耳目,再作一番盘问,却又怕刘不才应对乖谬,变成“越描越黑”想来想去,只有先马虎了事,宁愿事后受人责备,亦比此刻搞得破绽百出,进退两难为妙。
好在他是主香的身份,在香堂中原可便宜行事,当时只打个照面,使个眼色,将小张和刘不才引人右面厢房,悄悄说一句:“请坐!”
小张知道这是“挟带私货”的手法。此时无须寒暄客套,只点点头表示一切心照,自会谨慎小心;然后低声答说:“你请便。”
“你们坐一会。我找个人来陪你们。”
等孙样太一走,小张拉拉刘不才的衣服,并排坐了下来;心中都有些七上八下,因为厢房中的人甚多。如果有人上来攀谈,又会露马脚。幸好,很快地来了个熟人;就是孙祥太特意找来陪客的赵正涛。
“你今天也来了?”
小张这句话就说得不合适,倒像他不该来似的。赵正涛只得含含糊糊应一声,招招手说:“请到里面坐。”
一出厢房,引入别院;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