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意识降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书设定
秦代
10铜贝=一大布币
四小布币=一大布币
一小刀=一大布币 10枚
一大币= 10枚
一大刀=两大币
一贯钱百布币
购买力的话将现代的人民币的一元作为一铜币。
参考设定
平肩方足布
首部有穿孔,大小两型,大型的钱文一般释为“抚比当忻”,小型的钱文为“四比当忻”,其意思为“大币当忻”,“四(小)币当忻”。
大币背文有“十货”两字,据有人考证,这是标明大布一枚值楚国铜贝(蚁鼻钱)10枚(也有人认为其文释作“七”,意为7枚)。
布币是先秦同期货币中流传期较长的品种,它的形制是仿照当时的生产工具“铲”。自殷周时期,便已有尖足空首布流通;莽汉之后,布币完全退出社会钱币系统。布币初期制作粗糙,空首无铭刻,形制肖仿铲工具;后期制作益精,首为实首进而为平首;足由尖足渐变为平足,继而为圆足,并且考虑到钱币的流通便利,出现单孔布、三孔布等币型。币孔的开凿,便于绳穿提携,易于流通
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币钱。“布币”乍一听去,好象是由布料制作而成的,但其实它也是一种金属货币。
平肩弧足空首布。有大、中、小三型。斜肩弧足空首布。布身两肩下斜,因称斜肩弧足空首布,或称“削肩空首布”、“垂肩空首布”。这类异称,以不用为妥。亦有大小二型。大型者,1980年3月,在河南省宜阳柳泉乡花庄村出土一千七百八十九枚,通长78~88毫米,足距45—51毫米,重18.6~27.2克(包括范芯)。小型者,面文多为地名。通长约70毫米,足宽约40毫米,重13克左右。
耸肩尖足空首布。布身耸肩、尖足、方裆或圆裆。长銎,銎内留有范芯。面背皆有三道平行直纹,有郭。多无文字,俗称“无文大空首布”。少数铸有简单文字,多系数目字。形体大小不一。大者通长137~145毫米、足宽约65毫米,连范芯重35.3~37克。小者通长117—125毫米、足宽约47毫米,重25.3~30.7克。
、燕国的明字刀、尖首刀、针首刀;
二、齐国的三字刀(齐法化刀)、四字刀(齐之法化刀)、五字刀(安阳之法化和即默之法化刀)、六字刀(齐建邦之法化刀)、还有齐明刀、博山刀等;
三、赵国的甘丹刀、白人刀、白人化刀、白化刀、王化刀等;
四、中山国的城白直刀和白人直刀等。
五、王莽新朝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
齐之法化一般长18.3-18.5厘米,宽2.87厘米,重44.5-50.5克;节墨之法化一般长18.5厘米,最宽2.8-3厘米,重59-61克;安阳之法化长18-18.5厘米,最宽2.8-2.9厘米,重44.5-47克;齐建(造)邦长法化约18.2-18.5厘米,宽2.6-2.9厘米,重42.3-47克
“右蚁鼻钱,旧谱曰‘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起,长七分,下阔三分,上锐者可阔一分,重十二铢
大币背文有“十货”两字,据有人考证,这是标明大布一枚值楚国铜贝(蚁鼻钱)10枚(也有人认为其文释作“七”,意为7枚)
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n... -->>
本书设定
秦代
10铜贝=一大布币
四小布币=一大布币
一小刀=一大布币 10枚
一大币= 10枚
一大刀=两大币
一贯钱百布币
购买力的话将现代的人民币的一元作为一铜币。
参考设定
平肩方足布
首部有穿孔,大小两型,大型的钱文一般释为“抚比当忻”,小型的钱文为“四比当忻”,其意思为“大币当忻”,“四(小)币当忻”。
大币背文有“十货”两字,据有人考证,这是标明大布一枚值楚国铜贝(蚁鼻钱)10枚(也有人认为其文释作“七”,意为7枚)。
布币是先秦同期货币中流传期较长的品种,它的形制是仿照当时的生产工具“铲”。自殷周时期,便已有尖足空首布流通;莽汉之后,布币完全退出社会钱币系统。布币初期制作粗糙,空首无铭刻,形制肖仿铲工具;后期制作益精,首为实首进而为平首;足由尖足渐变为平足,继而为圆足,并且考虑到钱币的流通便利,出现单孔布、三孔布等币型。币孔的开凿,便于绳穿提携,易于流通
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币钱。“布币”乍一听去,好象是由布料制作而成的,但其实它也是一种金属货币。
平肩弧足空首布。有大、中、小三型。斜肩弧足空首布。布身两肩下斜,因称斜肩弧足空首布,或称“削肩空首布”、“垂肩空首布”。这类异称,以不用为妥。亦有大小二型。大型者,1980年3月,在河南省宜阳柳泉乡花庄村出土一千七百八十九枚,通长78~88毫米,足距45—51毫米,重18.6~27.2克(包括范芯)。小型者,面文多为地名。通长约70毫米,足宽约40毫米,重13克左右。
耸肩尖足空首布。布身耸肩、尖足、方裆或圆裆。长銎,銎内留有范芯。面背皆有三道平行直纹,有郭。多无文字,俗称“无文大空首布”。少数铸有简单文字,多系数目字。形体大小不一。大者通长137~145毫米、足宽约65毫米,连范芯重35.3~37克。小者通长117—125毫米、足宽约47毫米,重25.3~30.7克。
、燕国的明字刀、尖首刀、针首刀;
二、齐国的三字刀(齐法化刀)、四字刀(齐之法化刀)、五字刀(安阳之法化和即默之法化刀)、六字刀(齐建邦之法化刀)、还有齐明刀、博山刀等;
三、赵国的甘丹刀、白人刀、白人化刀、白化刀、王化刀等;
四、中山国的城白直刀和白人直刀等。
五、王莽新朝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
齐之法化一般长18.3-18.5厘米,宽2.87厘米,重44.5-50.5克;节墨之法化一般长18.5厘米,最宽2.8-3厘米,重59-61克;安阳之法化长18-18.5厘米,最宽2.8-2.9厘米,重44.5-47克;齐建(造)邦长法化约18.2-18.5厘米,宽2.6-2.9厘米,重42.3-47克
“右蚁鼻钱,旧谱曰‘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起,长七分,下阔三分,上锐者可阔一分,重十二铢
大币背文有“十货”两字,据有人考证,这是标明大布一枚值楚国铜贝(蚁鼻钱)10枚(也有人认为其文释作“七”,意为7枚)
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