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空降163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驻谷城对高峻山来说,是一个按甲休兵,图谋发展的大好时机,能够走到这一步是他料想不到的。按照他原先的设想,依靠李自成、张献忠的力量,循序渐进,在夹缝中求生存。现在他既然全盘接管了张献忠苦心经营多年的资产,使自己一下成为了义军中的老大,虽然在谷城受抚,这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目的是等李自成坐大,与他平分天下,最后,最后是什么呢?高峻山没有再往下想,张献忠忙乎了十数年,最终都为他打工,那么李自成呢?
丢掉幻想,把握时机。这是高峻山时刻提醒自己的。
高峻山坐镇谷城,成为谷城一带实际上的老大,他根据治理平凉的经验,设立了自己独立的县衙机构,雪藏起来的几位文武没有任命他们任何职务,但可以在幕后参与和指导谷城的事务。
因为谷城知县阮之钿没有到任,而县丞、主簿、典史三人也趁机告假回乡,高峻山一人把持整个县衙。
知县阮之钿,乃桐城诸生。朱由检下诏保举人才,阮之钿的同乡刘若宰举荐他任谷城知县,不知什么原因,到现在他还没有到任。
高峻山将谷城打造成一个独立王国,他任命徐以显为临时知县,这个知县并不做具体的工作,而是用来应付明廷来检查的官员的,高峻山自己有一套管理谷城的班子。
一,周世臣、田文居负责扩军、治安和税收;
二,江国荣、刘鸿儒负责清点县衙的财物及监狱的接收;
三,马元利、刘达、李信负责城防;
四,白文选、孙元化、孙和京负责谷城的火炮、火药及兵器、马匹的接收管理;
五,王尚礼、惠登相、王自奇、唐良懿负责管理练武营、孩儿兵,并负责接收安置陆续回来的张献忠旧部。
高峻山现在拥兵十三万,其中精锐部队八万,老弱病残五万。
八万精兵分为五旅:蔡芝山旅一万八千人,总兵由李部司代;曹文诏旅一万八千人,总兵由马进忠代;贺人龙旅一万八千人,总兵由张化龙代;窦名望旅一万三千人;艾能奇旅一万三千人。余下的五万老弱病残分为二十个练武营。
这次组建的管理班子与以往不同,每一个重要的部门都有崇文弟子,包括只有三百人的水军,除了水军都督周文江、水军督导潘独鳌外,高峻山又安插了崇文子弟李九华进入水军管理层。李九华是天文航海方面的领军人物“航海三李”之一。
高峻山十分关心崇文书院的发展,对于教育资金的投入他是从来都不吝啬的,现在崇文书院的弟子已经发展到了一千人的规模,学习气氛相当的浓厚,本着“以民生为立国之本,以科技为兴国之策。”的校训,刻苦学习,等待着为振兴民族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谷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条件,高峻山专门划出一块地来提供给孙元化作为研究基地,主要还是用于红夷大炮铸造,“一窝蜂”火箭筒和战车的生产,红夷大炮是城防利器,而“一窝蜂”是野战利器。
“一窝蜂”已经在鞑子身上得到验证,只是火药的消耗太厉害,而且必须使用孙元化亲手配制的火药才有特... -->>
进驻谷城对高峻山来说,是一个按甲休兵,图谋发展的大好时机,能够走到这一步是他料想不到的。按照他原先的设想,依靠李自成、张献忠的力量,循序渐进,在夹缝中求生存。现在他既然全盘接管了张献忠苦心经营多年的资产,使自己一下成为了义军中的老大,虽然在谷城受抚,这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目的是等李自成坐大,与他平分天下,最后,最后是什么呢?高峻山没有再往下想,张献忠忙乎了十数年,最终都为他打工,那么李自成呢?
丢掉幻想,把握时机。这是高峻山时刻提醒自己的。
高峻山坐镇谷城,成为谷城一带实际上的老大,他根据治理平凉的经验,设立了自己独立的县衙机构,雪藏起来的几位文武没有任命他们任何职务,但可以在幕后参与和指导谷城的事务。
因为谷城知县阮之钿没有到任,而县丞、主簿、典史三人也趁机告假回乡,高峻山一人把持整个县衙。
知县阮之钿,乃桐城诸生。朱由检下诏保举人才,阮之钿的同乡刘若宰举荐他任谷城知县,不知什么原因,到现在他还没有到任。
高峻山将谷城打造成一个独立王国,他任命徐以显为临时知县,这个知县并不做具体的工作,而是用来应付明廷来检查的官员的,高峻山自己有一套管理谷城的班子。
一,周世臣、田文居负责扩军、治安和税收;
二,江国荣、刘鸿儒负责清点县衙的财物及监狱的接收;
三,马元利、刘达、李信负责城防;
四,白文选、孙元化、孙和京负责谷城的火炮、火药及兵器、马匹的接收管理;
五,王尚礼、惠登相、王自奇、唐良懿负责管理练武营、孩儿兵,并负责接收安置陆续回来的张献忠旧部。
高峻山现在拥兵十三万,其中精锐部队八万,老弱病残五万。
八万精兵分为五旅:蔡芝山旅一万八千人,总兵由李部司代;曹文诏旅一万八千人,总兵由马进忠代;贺人龙旅一万八千人,总兵由张化龙代;窦名望旅一万三千人;艾能奇旅一万三千人。余下的五万老弱病残分为二十个练武营。
这次组建的管理班子与以往不同,每一个重要的部门都有崇文弟子,包括只有三百人的水军,除了水军都督周文江、水军督导潘独鳌外,高峻山又安插了崇文子弟李九华进入水军管理层。李九华是天文航海方面的领军人物“航海三李”之一。
高峻山十分关心崇文书院的发展,对于教育资金的投入他是从来都不吝啬的,现在崇文书院的弟子已经发展到了一千人的规模,学习气氛相当的浓厚,本着“以民生为立国之本,以科技为兴国之策。”的校训,刻苦学习,等待着为振兴民族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谷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条件,高峻山专门划出一块地来提供给孙元化作为研究基地,主要还是用于红夷大炮铸造,“一窝蜂”火箭筒和战车的生产,红夷大炮是城防利器,而“一窝蜂”是野战利器。
“一窝蜂”已经在鞑子身上得到验证,只是火药的消耗太厉害,而且必须使用孙元化亲手配制的火药才有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