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日耳曼涅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冷风呼号,宛若冰沙敷面,又是一个冬季缓缓降临到了北半球区域。
在整个1937年的下半叶,希特勒都没有再做出如去年进军莱茵一般的惊人之举。但他在总理府和贝希斯特加登所签署的一切命令,都是为了山雨欲来的战争而进行充分的准备。为此,德国甚至不惜损害同日本之间的关系,继续和南京政府做着矿石换军火的物物交易。随着远东战争的持续,亟需军火的南京政府更是大幅加快了江南各矿场的开采进度,而这也让德国收获了足够的原料好处。
9月25日,经历了无数个等待和期盼之夜的希特勒,终于迎来了他政治生命中的贵客——墨索里尼的正式访问。希特勒的算盘始终都是打得很精的:对于墨索里尼这个独裁领袖,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同客人进行多么深入的外交会谈,而是让墨索里尼对德国的力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利用其一心想同胜利者共命运的投机心理。
于是,这位意大利领袖就从德国的一地赶到另一地,检阅了党卫队和军队的阅兵式,观察了在梅克伦堡的陆军演习,参观了鲁尔的机器隆隆作响的军备工厂。4天之后,当墨索里尼启程返回罗马时,他已经深信自己的前途是在希特勒一边了。
此次访问对希特勒的意义是巨大的。11月6日,意大利加入了由德日两国牵头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而在签字之余,外交部长小齐亚诺也向希特勒转达了他岳父领袖的意志:“让奥地利的事情听其自然发展罢。”这便意味着意大利已经不关心奥地利的独立,而是让希特勒放手去实现他民族统一的梦想大业。对希特勒来说,属于他大展拳脚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早在希特勒于维也纳街头流浪的30年前,他就萌生出了德奥应当归于一统的强烈民族主义思想;而到了中年时代,随着奥匈帝国的崩溃,希特勒更是在他那本《我的奋斗》中,开篇就提到了破后建立的奥地利应当与德国合并的理念。相比于昔年民族问题严重的奥匈帝国,由单一日耳曼人组成的奥地利,显然更有利于同德国合并。尽管1919年签订的《圣日耳曼协定》严禁德奥合并,但这种性质与凡尔赛和约完全相同的旨在对战败的奥地利恣意宰割的条约,在进入30年代后半叶的当前,显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约束力!
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经济和军事上的需求,也使得身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要吞并他昔日的祖国。前面已经提到,德国所实施的战时经济,其最终结果必然会使得国家走上战争道路:毕竟武器装备既不能吃也不能用,除了出售之外再无法产生新收益,而国际市场显然没有能吃下整个德国军火工业产能的如此惊人的购买力。如果无限制的进行不可再生价值的军备生产,其后果只能是国家经济的灾难性崩溃:后世****的大炼钢铁运动,就是投身这类生产的典型!
目前,奥地利拥有700万人口,昔年奥匈帝国的精华也有许多都留存在这片8.6万平方公里的日耳曼人聚居旧地。如果德国能将其吞并,不仅能让自身国力骤然提升10%、得到额外供给国内两百多万德国人的粮食、为7个师的新军取得人力,更能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三面合围的决定性地缘战略优势。在希特勒的计划中,捷克斯洛伐克同样是要被消灭的对象:这不仅在于这个总人口1000万的国家中就有325万都是苏台德日耳曼人,更因为它继承了奥匈帝国60%的军工产业、以及其身为法国在东欧的忠实盟友的政治地位。
从1937年11月中旬开始,得到了柏林授意的奥地利国社党分子,便展开了一连串大规模带有暴力性质的抗议。早在十几年前,国社党就在同为德语区的奥地利建立起了一个大区组织,向当地民众灌输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尽管这批国社党人没能像希特勒那样取得政权,但他们借助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同样在奥地利站稳了脚跟,成为拥有众多民众支持的一股在奥地利政治中不可小觑的势力。在之前的20个月里,奥地利国社党都严守元首希特勒的训令,保持低调积蓄势力;现在骤然闹将起来,登时便在奥地利掀起了一股狂烈的暴风雨。
... -->>
冷风呼号,宛若冰沙敷面,又是一个冬季缓缓降临到了北半球区域。
在整个1937年的下半叶,希特勒都没有再做出如去年进军莱茵一般的惊人之举。但他在总理府和贝希斯特加登所签署的一切命令,都是为了山雨欲来的战争而进行充分的准备。为此,德国甚至不惜损害同日本之间的关系,继续和南京政府做着矿石换军火的物物交易。随着远东战争的持续,亟需军火的南京政府更是大幅加快了江南各矿场的开采进度,而这也让德国收获了足够的原料好处。
9月25日,经历了无数个等待和期盼之夜的希特勒,终于迎来了他政治生命中的贵客——墨索里尼的正式访问。希特勒的算盘始终都是打得很精的:对于墨索里尼这个独裁领袖,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同客人进行多么深入的外交会谈,而是让墨索里尼对德国的力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利用其一心想同胜利者共命运的投机心理。
于是,这位意大利领袖就从德国的一地赶到另一地,检阅了党卫队和军队的阅兵式,观察了在梅克伦堡的陆军演习,参观了鲁尔的机器隆隆作响的军备工厂。4天之后,当墨索里尼启程返回罗马时,他已经深信自己的前途是在希特勒一边了。
此次访问对希特勒的意义是巨大的。11月6日,意大利加入了由德日两国牵头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而在签字之余,外交部长小齐亚诺也向希特勒转达了他岳父领袖的意志:“让奥地利的事情听其自然发展罢。”这便意味着意大利已经不关心奥地利的独立,而是让希特勒放手去实现他民族统一的梦想大业。对希特勒来说,属于他大展拳脚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早在希特勒于维也纳街头流浪的30年前,他就萌生出了德奥应当归于一统的强烈民族主义思想;而到了中年时代,随着奥匈帝国的崩溃,希特勒更是在他那本《我的奋斗》中,开篇就提到了破后建立的奥地利应当与德国合并的理念。相比于昔年民族问题严重的奥匈帝国,由单一日耳曼人组成的奥地利,显然更有利于同德国合并。尽管1919年签订的《圣日耳曼协定》严禁德奥合并,但这种性质与凡尔赛和约完全相同的旨在对战败的奥地利恣意宰割的条约,在进入30年代后半叶的当前,显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约束力!
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经济和军事上的需求,也使得身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要吞并他昔日的祖国。前面已经提到,德国所实施的战时经济,其最终结果必然会使得国家走上战争道路:毕竟武器装备既不能吃也不能用,除了出售之外再无法产生新收益,而国际市场显然没有能吃下整个德国军火工业产能的如此惊人的购买力。如果无限制的进行不可再生价值的军备生产,其后果只能是国家经济的灾难性崩溃:后世****的大炼钢铁运动,就是投身这类生产的典型!
目前,奥地利拥有700万人口,昔年奥匈帝国的精华也有许多都留存在这片8.6万平方公里的日耳曼人聚居旧地。如果德国能将其吞并,不仅能让自身国力骤然提升10%、得到额外供给国内两百多万德国人的粮食、为7个师的新军取得人力,更能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三面合围的决定性地缘战略优势。在希特勒的计划中,捷克斯洛伐克同样是要被消灭的对象:这不仅在于这个总人口1000万的国家中就有325万都是苏台德日耳曼人,更因为它继承了奥匈帝国60%的军工产业、以及其身为法国在东欧的忠实盟友的政治地位。
从1937年11月中旬开始,得到了柏林授意的奥地利国社党分子,便展开了一连串大规模带有暴力性质的抗议。早在十几年前,国社党就在同为德语区的奥地利建立起了一个大区组织,向当地民众灌输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尽管这批国社党人没能像希特勒那样取得政权,但他们借助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同样在奥地利站稳了脚跟,成为拥有众多民众支持的一股在奥地利政治中不可小觑的势力。在之前的20个月里,奥地利国社党都严守元首希特勒的训令,保持低调积蓄势力;现在骤然闹将起来,登时便在奥地利掀起了一股狂烈的暴风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