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2/2)
3G中文网 www.3gzw.net,北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征东将军、 金紫光禄大夫,不起。
光韶以世道屯邅,朝廷屡变,闭门却扫,吉凶断绝。诫子孙曰:“吾自谓立身 无惭古烈,但以禄命有限,无容希世取进。在官以来,不冒一级,官虽不达,经为 九卿。且吾平生素业,足以遗汝,官阀亦何足言也。吾既运薄,便经三娶,而汝之 兄弟各不同生。合葬非古,吾百年之后,不须合也。然赠谥之及,出自君恩,岂容 子孙自求之也?勿须求赠。若违吾志,如有神灵,不享汝祀。吾兄弟自幼及老,衣 服饮食未尝一片不同,至于兒女官婚,荣利之事,未尝不先以推弟。弟顷横祸,权 作松榇,亦可为吾作松棺,使吾见之。”卒,年七十一。孝静初,侍中贾思申启, 称述光韶,诏赠散骑常侍、骠骑将军、青州刺史。
光韶弟光伯。为青州别驾,后以族弟休临州,申牒求解。尚书奏:“案礼: 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臣昆弟,不臣诸父;封君之孙,得尽臣。 计始封之君,即是世继之祖,尚不得臣,况今刺史既非世继,而得行臣吏之节,执 笏称名者乎?检光伯请解,率礼不愆,谓宜许遂。”灵太后令从之。寻除北海太守, 有司以其更满,依例奏代。明帝诏曰:“光伯自莅海沂,清风远著,兼其兄光韶复 能辞荣侍养,兄弟忠孝,宜有甄录,可更申三年,以广风化。”后历太傅谘议参军。
节闵帝时,崔祖螭、张僧皓起逆,攻东阳,旬日间,众十余万。刺史、东莱王 贵平欲令光伯出城慰劳。兄光韶争之曰:“以下官观之,非可慰喻止也。”贵平逼 之,不得已,光伯遂出城。未及晓喻,为飞天矢所中,卒,赠青州刺史。子滔,武 定末殷州别驾。修之弟道固。
道固字季坚,其母卑贱,嫡母兄攸之、目连等轻侮之。父辑谓攸之曰:“此兒 姿识,或能兴人门户,汝等何以轻之?”攸之等遇之弥薄。辑乃资给道固,令其南 仕。时宋孝武为徐、兗二州刺史,以道固为从事。道固美形貌,善举止,习武事, 孝武嘉之。会青州刺史新除,过彭城,孝武谓曰:“崔道固人身如此,岂可为寒士? 而世人以其偏庶侮之,可为叹息。”刺史至州,辟为主簿。后为宋诸王参军,被遣 青州募人,长史以下并诣道固。道固诸兄等逼其所生自致酒炙于客前。道固惊起接 取,谓客曰:“家无人力,老亲自执劬劳。”诸客皆知其兄所作,咸拜其母。母谓 道固曰:“我贱,不足以报贵宾,汝宜答拜。”诸客皆叹美道固母子,贱其诸兄。 后为冀州刺史,镇历城。
宋明帝立,徐州刺史薛安都与道固等立废帝子业弟子勋,败乃归魏。献文帝以 为南冀州刺史、清河公。宋明帝遣说道固,以为徐州刺史,复归宋。
皇兴初,献文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讨道固,道固面缚请罪。白曜送赴都,诏 恕其死。乃徙齐土望共道固守城者数百家于桑乾,立平齐郡于平城西北北新城,以 道固为太守,赐爵临淄子。寻徙居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除馆之西。延兴中卒,子景 徽袭爵。
初,道固之在客邸,与薛安都、毕众敬邻馆,时以公集相见。本既同由武达, 颇结寮旧。时安都志已衰朽,于道固疏略,而众敬每尽殷勤。道固谓刘休宾、房法 寿曰:“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都视人,殊自萧索,毕固依依也。” 景徽字文睿,卒于平州刺史,谥曰定。子休纂袭爵。
道固兄曰连子僧祐。僧深坐兄僧祐与沙门法秀谋反,徙薄骨律镇。后位南青州 刺史。元妻房氏生子伯驎、伯骥。后薄房氏,纳平原杜氏,与俱徙。生四子,伯凤、 祖龙、祖螭、祖虬。僧深得还之后,绝房氏,遂与杜氏及四子寓青州。伯驎、伯骥 与母房居冀州,虽往来父间,而心存母氏,孝慈之道,顿阻一门。僧深卒,伯驎奔 赴,不敢入家,寄哭寺门。祖龙刚躁,与兄伯驎讼嫡庶,并以刀剑自卫,苦怨雠焉。 祖螭小字社客,普泰初反,尔硃仲远讨斩之。祖虬,少好学,不驰竞。
僧深从弟和,位平昌太守。家巨富而性吝,埋钱数百斛,其母李春思堇,惜钱 不买。子轨,字启则,盗钱百万,背和亡走。后至仪同、开府铠曹参军,坐贪伪, 赐死晋阳。
论曰:崔光风素虚远,学业深长,孝文归其才博,许其大至,明主固知臣也。 历事三朝,师训少主,不出宫省,坐致台傅,斯亦近世之所希有。但顾怀大雅,托 迹中庸,其于容身之讥,斯乃胡广所不免也。鸿博综古今,立言为事,亦才志之士 乎。崔亮既明达从事,动有名迹,于断年之选,失之逾远,救弊未闻,终为国蠹, 无苟而已,其若是乎。光韶居雅仗正,有国士之风矣。
<b>部分译文</b>
崔光,清河人,原名叫孝伯,字长仁,这是孝文帝赐给他的名字。祖父崔旷跟随慕容德南渡黄河,住在青州的时水。慕容氏败亡,崔旷入仕南朝任宋国乐陵太守。宋在黄河南边建立冀州,设置郡县,他便成了东清河俞阝地人。崔光的父亲崔灵廷任宋的长广太守,与宋冀州刺史崔道固共同抗拒魏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之地,崔光十七岁,随父亲迁至代。家里贫穷,却酷好学习。白天耕地,夜晚读书。后来,靠教书赡养父母。
太和六年(482),崔光任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参与修撰国书,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很被孝文帝信任。孝文帝曾称赞他说“:崔光的才学浩浩荡荡,如黄河奔腾东流,真是我朝的一代文宗啊!”他由参赞迁任都谋,朝廷赐爵号为朝阳子。崔光从小就有很大的度量,喜怒不形于色。有人诋毁他,他也一定用好话回报,虽然被诬陷诽谤,始终不替自己辩白。皇兴初年,有同郡的两个人被掠卖为奴婢,找到崔光哀求,崔光便将这两个人赎出,孝文帝听说后嘉奖了他。他虽然处于国家的枢要机密的重要位置,却从不留意文案上的事,只参与讨论朝廷的大政方针。孝文帝常对群臣们说“:以崔光这样杰出的才能,宽广的胸襟,如果没有意外的变故,二十年以后应当位至司空。”
宣武帝即位,任他为侍中。他与李彪一起撰写国书。太和末年,李彪被解除著作的职务,朝廷专门把写史的事交给崔光,李彪不久因犯罪被免官。宣武帝当太子时,李彪上表,请求朝廷允许他撰写魏书,朝廷下诏同意。李彪便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在秘书省专门从事史书的著述。崔光虽然任史官,认为李彪的意思是想专擅写史的功劳,便上表请求将自己的侍中和著作的职务解除,让给李彪,宣武帝不同意。
正始元年(504),典事史元显将一只长了四只爪、四个翅膀的鸡献给朝廷。朝廷下诏让散骑侍郎赵邕询问崔光:这种怪异现象的出现象征着什么?崔光上表说“:汉书五行志记载:宣帝黄龙元年(前49),未央殿的路车令厩内雌鸡变成了雄鸡,羽毛变了却不会打鸣,不会带领母鸡,爪上无距指。元帝初元年间,丞相府史家的雌鸡孵化鸡雏,却渐渐变成雄鸡,长出鸡冠和距爪,并会打鸣。永光年间,有人献上一只头上生角的雄鸡。刘向认为鸡是一种小的家禽,主管报时和人的起居,出现这些是地位低的小臣报事为政的象征,说明小臣将要假借君主的威望侵害朝廷。石显就是这样的人。竟宁元年(前33),石显被诛杀,这就是动物垂象的作用。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南宫寺的雌鸡要变成雄鸡,浑身长得都像雄鸡,但鸡冠却没有变。朝廷下诏询问议郎蔡邕,他回答说:‘形貌不端正,就会有鸡祸出现。据我推断,头象是元首,是君主的象征。现在,这只雌鸡浑身都变成了雄鸡,没有变到头上,而皇上您知道,这是将要发生令朝廷不顺心的事情的象征。如果朝廷政治无所改变,雌鸡的头冠也会变成了雄鸡的,祸患就会更大。’以后不久,巨鹿人张角作乱,号称黄巾军,四方动荡,百姓负担不了繁重的赋役,大多响应叛军。朝廷不刷新政治,导致天下大乱。今天这只鸡的形状与过去不同,但它象征的内容却很类似啊。刘向、蔡邕都是渊博通达之士,考察物象,验证实事,准确而又有力,实在令人信服。我根据蔡邕的话推断,这只鸡的翅膀和爪子增多,是群小们互相勾结联络的象征。鸡还没有长大,爪子和羽翅还小,说明他们的势力还很微弱,容易制服。
“我听说自然灾异的显现,都可以昭示朝廷国家的吉与凶。圣明的君主看了就会戒惧,因而能化祸为福;昏愦的君主看了不以为然,所以导致祸患降临。诗经、书经、春秋以及秦、汉以来的典籍中记载这一类的事情,都是陛下您所了解的。今天,如果有人由卑贱而变成显贵,干涉朝廷政事,这是前代君房一类人。前者与南朝交战,死亡数以千计,白骨横陈原野。活着的有败家丧亲之痛,死去的化为怨恨伤悲的冤魂。在义阳屯扎军队,炎天盛暑还未回来;荆地蛮族反叛,征讨的将士长期停留在那里。东部州郡转送军资,频繁往返于道路。百姓输纳净尽,贫困不堪,就像套上绳索要被勒死。北方春降寒霜,蚕妇们因桑树被冻死而无所事事。黎民百姓的艰难困苦,没有不超过现在的。这正是贾谊痛哭叹息,谷永痛切直谏的时候。掌管刑狱的司寇杀戮囚犯,君子们认为不应该这样。陛下是天下人的父母,应该对他们可怜体恤。国家重视战争,用兵好像用火,容易引起上下的埋怨而产生动乱。陛下为了驰纵自己统一天下的欲望,而忽视了苍生万民,难道不顾念太祖道武帝夺取天下的艰难,前代帝王们经营国家的辛劳吗?诚望陛下您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吸取历史的教训,警觉天地昭示的深意。”
宣武帝看了十分高兴,于是,对崔光更加倚重。
正始二年(505)八月,崔光又上表说“:野树长在宫廷,野鸟飞入庙堂,古人认为是衰落灭亡的景象。惧怕灾祸的到来,因而修德齐政,都可以化凶为吉。东南边境尚未平静,战火仍没有停息,京畿一带大旱多时,人民疲劳,万物凋敝,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百姓们承受天子的养育,应该对他们体恤怜爱。希望陛下您要追思殷代二位帝王感应天变的做法,躬身诚意,革新政治。那么,我大魏的基业就可以永远昌盛。”
正始四年,任中书舍人。永平元年(508)秋,朝廷将诛杀元愉的妾李氏,群臣没有人敢替她求情的,朝廷命崔光起草诛杀李氏的诏书,他犹豫很久没有动笔,奏报朝廷说:“我听说要处决元愉的妾李氏,她妖言惑众,煽乱人心,实在应该杀戮。但外面的人议论李氏现在有身孕,按例应该等她分娩之后再行刑。我查阅旧典,再推考近事,杀戮祸及腹中的胎儿,叫酷刑,只有像夏桀、殷纣这样的暴君才干这种事。君王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没有任何可以隐瞒的地方,行刑残酷而又违背法律,怎么昭示后人?陛下年事已高,还没有东宫的储君,皇子还在襁褓中,恐怕会夭折。我见识愚昧,却知无不言,请将李氏缓刑,以等待她的生育。”宣武帝同意。
延昌二年(513),宣武帝到东宫,召见崔光与黄门甄琛、广阳王元深等人,赐给他们座位,对崔光说:“你是我中书省的大臣,应当让你当太子的老师。”崔光起身拜谢,并坚决推辞,宣武帝不同意,便让孝明帝出来,跟随他的有十多人,告诉他们,让崔光当太子的老师,令孝明帝拜见崔光。崔光又拜辞,说自己不应当受太子的叩拜,宣武帝仍然不同意。孝明帝便面南站立,叩拜崔光。詹事王显奏请随太子一起叩拜。于是,东宫的侍臣一起对崔光叩拜。崔光北面站立,不敢答拜,惟向西拜谢后出来。朝廷赐给他锦绣一百匹。甄琛、元深的赏赐各有差别。不久,授予他太子少傅,升任为右光禄大夫。
延昌四年(515)正月,宣武帝在一天晚上去世。崔光与侍中、领军将军于忠到东宫迎接孝明帝。安抚内外臣民,崔光最为有力。宣武帝死后两天,广平王元怀抱病入宫,以同母兄弟的身份,直接来到太极殿的西庑下,哀号痛哭,震动宫廷。又叫来侍中、黄门、领军、二卫,说他想上殿哭祭,还要入见新主。大臣们都惊愕地互相看着,没有人敢反对。崔光却掂起衰衣的衣襟,晃动着丧杖劝阻他。他引用汉光武帝刘秀初去世时,太尉赵瞲横着剑站在台阶上,将亲王们推开,不让他们上殿哭祭的故事,说时面色十分严厉,听的人没有认为不恰当的,佩服崔光说得有理有据。元怀听完,声泪俱止,说“:侍中您用古代的事要求我,我不能不服从。”于是便回去了,多次派家人向崔光等表示感谢。
永平四年(511),朝廷曾经让黄门郎孙惠蔚代替崔光任著作,孙惠蔚前后五年没有任何举措。至此,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表奏请让崔光重新担任史官职务。于是,朝廷下诏仍让崔光任史职,升任为特进。因奉迎孝明帝有功,封为博平县公,任国子监祭酒,下诏允许他乘坐推车从元龙门出入。不久,迁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灵太后临朝听政后,崔光多次上表表示要辞职引退。于忠专擅朝政,崔光依附他。等到于忠稍被朝廷疏远,崔光一起将朝廷赐给他的表示等级的绶带、帽子、官服和封地的茅和土送还给朝廷,上表十余道,请求辞官,灵太后不答应。有司奏请赠给于忠和崔光封地。熙平元年(516)二月,太师、高阳王无雍等人奏表举荐崔光给孝明帝讲授经书。原先,崔光有恩德于灵太后,四月,朝廷又封给他平恩县侯的爵位,把朝阳伯的封爵转授给他的二儿子崔勖。这一月,朝廷又赐给他羊车一辆。
当时,灵太后临朝掌管国家大政,却经常在宫廷的后园拉弓射箭,演习武艺。崔光将前代妇人们写的文章送上,用来劝谏她弃武习文。这年秋天,灵太后多次到王公大臣的府宅,崔光上表劝谏说:“礼记上说:诸侯不是因为慰问病人,赴丧吊唁,而到臣子们的家中,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叫做戏谑。昨日您的车驾几次出动,到冯翊君、任城王的府第。虽然天气渐到中秋,但仍然蒸热。车马往返,您的身体一定疲劳困倦。左右的侍从,多至千百个,跟在车驾后面护卫,穿着坚硬沉重的盔甲不停地奔跑。过去有人说您十分快乐,而随从的臣子们却很辛苦,看来真有这种事啊。皇帝的家族人口繁衍,勋臣贵戚日益增加,邀请您的人也越来越多,恐怕将要成为规矩了。陛下您接受前王的遗命,辅助幼主,以天下为公,以亿万百姓的生存安乐为己任,希望能常到郊庙祭祀和决定朝廷的大政方针。爱惜身体,蓄养精神,停止游乐,那么全国上下都会为此感到高兴。”
神龟元年(518),崔光上表请求修补破损的石鼓经。朝廷同意,后因灵太后被废黜,便停止了。
神龟二年八月,灵太后到永宁寺,亲自登上佛塔上层,崔光上表劝阻。九月,灵太后要到嵩山佛寺去,崔光上表劝谏,太后没有采纳。
正光元年(520)冬,朝廷赐给崔光矮桌、拐杖和衣服。二年春天,孝明帝在国学举行释奠大礼,崔光拿着经书面南而立,百官陪着站在两旁。司徒、京兆王元继多次上表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让给崔光。四月,朝廷命崔光为司徒,侍中、国子监祭酒、领著作的职务不变。他上表坚决推辞,过了一年也不肯接受。
这年八月,有人在宫内抓获一只秃鹫,朝廷下诏问崔光这象征着什么,崔光上表说“:秃鹫,是贪婪而又凶恶的鸟,在荒野大泽中生长,不应该飞到宫廷中。过去,晋魏黄初年间,有鹈鹕飞集在灵芝池,文帝下诏书认为曹恭公疏远君子,亲近小人。因而向天下寻求贤明杰出的人才。太尉华歆因此罢职,让管宁接替他的职务。我听说在野外生活的动物进入房舍,古人认为不吉祥。所以,张王存厌恶任鸟,贾谊忌讳鹕。鹈鹕暂时聚集而很快又飞去,前代帝王还引以为戒,何况现在秃鹫飞入宫中,被人擒获,正被饲养,安然闲静,毫不惧怕。和过去的情况相比较,真特殊啊!贪婪的禽类,一定靠吃鱼肉生活,豆麦稻米,有时也会啄食。吃一次的耗费,就有一斤多粮食和肉类。今年春夏干旱,谷价上涨。贫穷之家都面有菜色。陛下为天下百姓的父母,对他们爱抚备至,怎么能够抛开人不管而去养鸟,留意于这个形貌丑陋,声音刺耳的家伙呢?”孝明帝看到奏章十分高兴,将这只鸟放回沼泽中。
崔光年纪高迈而又政务繁巨,疾病渐渐增加,而却自强不息。经常在史馆写作,病重了也不回去。正光四年(523)十月,孝明帝亲自探望他的疾病,下诏停止他接待宾客,不断派宦官去问候。为此,还停止了宫廷中的音乐歌唱,不再游览观光。又封崔光的长子崔励为齐州刺史。十一月,崔光病情加剧,对他的子侄们说“:我蒙受先帝的厚恩大德,有了今天很高的职位,史书没有写成,死了也留有遗憾。你们赶快把我接回家去。”气力虽然微弱,但神志却很清醒,到了家里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孝明帝听到死讯后,悲哀得痛哭流涕,一趟又一趟派宦官去他家里。又亲自去祭奠,抚着崔光的尸体,大放悲声。车驾回宫的路上,也一直痛哭不止。因为过于悲哀,饭量大为减少,一说起话来,都因追忆崔光而伤心。每来到崔光为他讲学的地方,就改变容色,悲怆地哀悼。谥号文宣。出殡那天,孝明帝在建春门外设祭,一看到灵车到来就伤心欲绝。儒士们都为此感到光荣。
崔光待人宽厚慈爱,不与任何人和事相牛氐牾,进退沉浮,平心处置,不以为意。曾经仰慕胡广、黄琼的为人,因而,被提倡气节的人所轻视。当初,领军于忠,因崔光与他有旧日的恩德,所以倾附于他;元叉对崔光也很敬重。郭祚、裴植被杀,清河王元怿遇到灾祸,崔光随时改变态度,不对他们匡救帮助,于是,被天下人所讥笑。他自从得到高官重爵后,很少再推荐别人。他曾向朝廷启奏过自己的女婿、彭城人刘敬徽的事,说敬徽在荆州五陇担任守将,女儿跟随丈夫在任所。他因此常常忧虑敌寇去袭击。自己又和女儿南北分离,请求让女婿任徐州长兼别驾,暂时住在京城。孝明帝答应了他的要求。世人因此将他比作张禹。他初任黄门,则辞让给宋弁;任中书监,则辞让给汝南王元悦;任太常,则辞让给刘芳;任少傅,则给元晖、穆绍、甄琛;任国子祭酒,则辞让给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任车骑、仪同,则辞让给江阳王元继,又辞让给灵太后的父亲胡国珍,都是他观望形势作出的不同选择。所以,人们议论他过于矫情。
他相信佛教,礼拜佛像,诵读佛经,年纪逾老而迷信逾深。终日怡然自得,不再烦恼生气。曾在门下省白天坐着读书,有一只鸽子飞到他的膝前,又飞到他的怀里,沿着胳膊上到他的肩头,过了很久才飞去。僧俗两道有数十人写诗赞颂。每次被和尚、达官贵人邀请讲解维摩、十地经,听众常常有数百人。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成人,魏中尉崔琰的后代。父亲崔元孙任尚书郎。青州刺史沈文秀反叛,宋明帝派崔元孙讨伐,被沈文秀杀害。
崔亮的母亲房氏带着他到历城投奔叔祖、冀州刺史崔道固。十岁时又依靠叔父崔幼孙。家境贫困,他常租书学习。
当时,陇西人李冲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您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而不去依附李冲呢?他家里有很多书,借此机会可以阅读。”崔亮答道“:弱弟幼妹在家忍饥受寒,我怎么能扔下他们,独自一个人去享受温饱?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崔光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冲,李冲召见他,问:“你的先人写了一篇相命论,读了使人不再产生受利用和驱迫的想法。我把这本书丢失了,你还能记得吗?”崔亮便立即背诵,涕泪齐下,声音和韵调却不改变。李冲十分惊奇,将他接到家中为馆客,又对哥哥的儿子李彦说:“崔光宽厚静雅,你应该把他作为朋友;崔亮清峻透彻,你应该敬重他。这两个人将来都会大有作为。”李冲举荐崔亮为中书博士,转任议郎,不久又迁任尚书二千石。
孝文帝迁都洛阳,想改革旧的制度,重新选拔官吏,对群臣们说:“给我推荐一名吏部郎官,一定要才学和声望都合适的。我给你们三天期限。”过了一天,孝文帝又对大家说“:我已得到了吏部郎官的合适人选,不烦劳你们了。”他赶快征召崔亮任吏部郎。不久,任太子中舍人,迁任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他虽然历任显要职务,但妻子仍亲自料理舂米做饭一类的家务。孝文帝听说后,十分赞许他的清贫。
宣武帝掌管朝政,任崔亮为黄门侍郎,仍兼任吏部郎,被封为青州大中正。崔亮在吏部任职将近十年,廉洁谨慎,明于决断,被尚书郭祚器重,他常说“:不是崔郎中铨选的职官,就不要办理。”不久,他任散骑常侍,仍为黄门侍郎。升任为度支尚书,兼御史中尉。朝廷自从迁都洛阳之后,向四方开疆拓土,又营造洛阳城,费用很大。崔亮任度支尚书,订立规章制度,每年节省数以亿计。又建议修建汴、蔡两条渠,与边境交通运输。朝中的公私大事都依赖他。
侍中、广平王元怀仗着是宣武帝的亲兄弟,不遵守国家法纪,朝廷命崔亮调查处分。宣武帝因而有很长时间禁止元怀与外人接触。后来在一次宴会上,元怀依恃皇帝的关系发泄私愤,想污辱崔亮。崔亮面色严肃地斥责他,并起身到宣武帝面前脱下官帽请求治罪,叩拜后就要出去。宣武帝劝阻说“:元怀性格粗鲁,又喝醉了酒,你都是知道的,又何必这样呢?”便命他重新坐下,让元怀向他谢罪。
崔亮虽然外表端方正直,性情却也随和。宣传左右郭神安很被宣武帝赏识,他把弟弟的事托付崔亮,崔亮将他的弟弟推荐任御史。郭神安因犯罪被关在宫中。宣武帝命兼侍中卢昶宣读圣旨,责备崔亮说:“你是执掌法律的官员,为什么枉法受人请托?”他只有叩头谢罪,却无言对答。转任都官尚书。徐州刺史元日丙为政无方,引起地方骚动,朝廷命崔亮赶快去安抚,崔亮到后,奏报元日丙的罪过当处以大辟,对地方士绅百姓进行慰问安抚,民情很快平静下来。
任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州城北面的渭水因水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崔亮对僚属们说“:过去杜预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水与黄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桥梁呢?我今天决定营造桥梁。”大家都说:“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水泛滥不定,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崔亮说:“过去秦人在咸阳,曾在渭水上架桥,好像是两座楼阁中的通道。这是在柱子上架设。现在,恐怕无法得到这些长大的木柱。”适逢天降大雨,洪水暴涨,漂来数百根长木。用这些作木柱,桥梁便建成了,百姓受益不少,至今,桥仍叫崔公桥。崔亮公正清廉,决断迅速,历任官职都很称职。三辅之地的官民都很敬佩他的德政,宣武帝赞赏他,下诏赐给他衣服、马匹、被褥。后来,又将他的女儿纳为九嫔,任他为太常卿,掌管吏部的事务。
孝明帝初年,他离开京城任定州刺史。南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军占据硖石,朝廷命他为镇南将军,齐王萧宝夤为镇东将军,章武王元融为安南将军,共同持节,督促各路人马讨伐梁军。崔亮到达硖石,赵祖悦出城迎战,被崔亮打得大败。赵祖悦又在城外设置两道栅栏,想抗拒魏军,被崔亮烧毁攻破。崔亮与李崇约好从水陆两路进攻的日期,他天天率军向敌人进攻,而李崇却爽约不至。等到李平率军到来,李崇才进军,一起打败了硖石的敌兵。崔亮因立有战功,晋号为镇北将军。
李平率部分军队,准备水陆两路一齐进发,进攻淮河堤堰上的敌军。崔亮违拗李平的节制,以有病为由请求回京,人随着奏章一起出发。李平上表奏劾他擅自回京,以至失去了乘胜打击敌人,使水陆两路会合作战的战机,提议将他处死,请朝廷议决。灵太后不同意将他杀死,下诏命他将功折过。李平回到京城,两个人在宫中声色俱厉,争夸功劳。
不久,任殿中尚书,又迁任吏部尚书。这时,羽林军刚害死张彝后不久,灵太后命武官可以依靠资历入选为官。官员的名额少,应选的人很多,前任吏部尚书李韶根据常例选拔人才,百姓大为怨忿。崔亮便奏请朝廷订立标准,不管人的贤能与愚笨,只凭离职的时间为标准。虽然某个官职需要这个人,但离职较晚的人即使有才能,也不能得到这个职务;那些庸碌无能的人,离职时间长的仍可优先被选用。那些长久沉滞的人都称赞这个办法好,而他的外甥、司空咨议刘景安却写信规劝他,说:“殷、周两代让乡间私塾给国家贡献读书人,两汉时由州郡举荐人才,魏、晋因循汉制,又设置中正官,专负察举之责。调查了解察举对象的过去,没有不清楚的。虽然不尽善尽美,但十有六七都选拔得人。而现在朝廷选拔人才,只看他写文章的词藻,不看其中的道理。考察孝廉只评论他的文章句读,不涉及他治国的本领;中正官不考察人才品行的好坏,事业的成败,只去分辨姓氏的高下,以至于使选人取士的道路不畅通,淘汰庸劣卑陋者的标准不准确。舅父你身居铨选人才的机衡要职,应该改弦易张。为什么反而制定离职的年限标准,去限制那些奋发有为的人,天下的读书人谁还厉修学问和名节呢?”
崔亮写信作答,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前几天定的这个标准,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已被你责怪,千年之后,谁能了解我呢?你静心看我的信,我当给你说清楚。
“我一生六任吏部郎官,三任尚书。对于铨选大权的重要,是十分了解的。但是,古代与今天不同,时代变化,做法也不相同。为什么呢?过去中正官考察人选的才能门第,报告给尚书,尚书根据情况,量人授职,这是将官爵交给天下的贤能俊才之士共同分享啊。我认为那时天下没有遗漏人才,没有滥肆举荐的情况,而你却还说十个人中有六七个是举荐得当的。而今天选拔人才,权力全归尚书,靠一个人的鉴别能力去考察天下的人才,正如刘毅所说的一个吏部尚书,两个吏部郎中,就想察明所有的人物,何异于以管窥天,怎么能全面呢?现在有功勋的人很多,再则,羽林健儿又要入选为官,武夫们崛起进入仕途。他们不知书达礼,只知道拉弓驱驰,追杀敌人,忽然让他们穿着峨冠博带的官服,乘着高大宽敞的车子,要求他们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正如没有拿过刀,而让他掌管菜案。另外,武人太多,官员数额太少,不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官职。假如让十人担任一个职务,还无官位可授,更何况每人都希望得到一个官位,他们怎么能不怨忿呢?我最近在朝廷当面争执,提出不应该让军人们入选官职,请求只赐给他们爵位,增加他们俸禄,却不被采纳,所以暂时定下这个标准。”
后来,甄琛、元修义、城阳王元徽继任吏部尚书,认为崔亮的办法对自己方便有利,相继执行。自此,贤愚同时为官,泾水渭水没有区别,北魏丧失人才,就从崔亮这里开始。
当时,刘腾专擅朝政,崔亮让妻子刘氏倾身侍奉刘腾。所以,他数年之中官位显赫,有见识的人都讥笑他。转尚书仆射,加散骑常侍。因痈疽在脊背上发作,孝明帝派内侍问候,他上表请求解除仆射的职务,朝廷下诏不同意,他不久去世。
崔亮在雍州时读杜预传,见他做了八盘磨,称赞石磨对百姓有益,便教人做碾。他任仆射后,奏请朝廷在张方桥东堤的谷水建造石磨数十盘,其效率增加十倍,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崔光韶,是崔亮的从父兄弟。最初被朝廷授予奉朝请,光韶与兄弟光伯是孪生,两人的学业相当,相处十分友爱。光韶便通过吏部尚书李冲,把官职让给光伯,表情和言辞十分恳切。李冲替他奏闻朝廷,孝文帝表彰了他的行为,并同意他的请求。太和二十一年(497),朝廷命他为司空行参军,他又请求将官职让给从叔崔和,说:“我实在卑微轻贱,没有具备辞让的品格;生逢圣朝,我耻于没有辞让的道德。”崔和也谦让,拒不任职,孝文帝称赞他们,便任崔和为广陵王的国常侍。
不久,朝廷命崔光韶任秘书郎,掌管校勘华林的皇家图书。累次升迁,官任至青州中从事。后任司空骑兵参军,又兼任司徒户曹。出任济州辅国府司马,刺史高植十分信任他,政事大多向他征询意见。又迁任青州平东府长史。他清廉正直,明于决断,官吏百姓对他既敬畏又喜爱。回到朝廷,任司空从事中郎。因母亲年迈,请求解职回家奉养,并写诗表达心意。朝臣们与之唱和的有数十人。过了很久,朝廷征用他为司徒咨议,他坚决推辞。他性格严猛峭刻,说话声音高亢激烈。与人谈话,常常好像是发怒。以至于兄弟间的议论,外面听了都认为在气忿争吵,实际上互相辞让,气氛和睦,一般人都很少能赶得上。
孝庄帝初年,河间人邢杲率领河北的流人十多万进逼州郡,刺史元俊忧虑愁思,很不安心。州人请求让光韶任长史镇守州城。当时,阳平人路回寓居在齐地,与邢杲暗中联络,勾引敌兵进入州城的外郭。光韶面临危机,从容处置,镇定自若。敌兵退后,刺史表彰他的忠诚勇敢果毅,朝廷也下令嘉奖他,派出使者前来慰劳。不久,任东道军司。元颢入居洛阳后,黄河以南,莫不望风披靡。刺史、广陵王元欣召集文臣武将商议下一步的去从,在座的人们没有不吃惊变色的。独有光韶大声说道“:元颢投降了梁国,又向本国用兵,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乱臣贼子。这不仅是大王您家中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对他切齿痛恨,我等受皇帝的恩宠,不敢顺从元颢。”长史崔景茂等人都说“:军司的意见很对。”元欣便杀了元颢派来的使者。
不久他被征用为辅国将军,再升任为廷尉卿。秘书监祖莹因贪污罪被纠劾,光韶坚持要求依法重处。太尉、城阳王元徽、尚书令、临淮王元。。、吏部尚书李神俊、侍中李。。位高权重,威望着于当时,都为祖莹说情,要求从宽处理。光韶声色俱厉说道:“朝廷的贤臣办理公事,没有听说建立一件像尧舜那样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替犯罪的人说话呢?”他就是这样敢于秉公执法。永安年间,孝庄帝被尔朱荣杀害,崔光韶辞官还乡。
他学问广博,长于词辩,尤其喜好说理辩论,至于人伦纲常,正名定分的礼教,在是与非,对与错之间,能准确地分析论辩,一点也不凭借其他书籍和典章。家中十分丰足,而性情吝啬,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马,吃的东西粗糙寡味。他在京城居住时,同乡人王蔓家夜晚被盗,两个儿子被盗贼杀害。孝庄帝命黄门高道穆搜捕,一坊之内,挨家挨户搜查。到了光韶的府第,看到绫罗绸缎,金银财宝,装满了大箱小柜。人们都讥讽他矫揉造作,假装省俭。他家的资产,都是兄弟光伯经营的。光伯死后,他将所有的契约文书都烧掉了。河间人邢子才曾向他家借钱数万,后来送还,他却说“:这是我去世的弟弟借给你的,我不知道呀。”竟不接受。
刺史元弼的前妻是他的继室哥哥的女儿。元弼贪赃枉法,他因为是亲戚,就极力劝告和批评元弼,元弼十分恼恨。当时,耿翔在州中造反,元弼诬告光韶和他的儿子与反贼勾结,囚禁了他们全家,进行残酷的拷打。光韶和他争论,一点都不屈服。恰逢樊子鹄任东道大使,知道他受了冤枉,据理将他释放,有人劝他到樊子鹄那里道谢,他说:“羊舌大夫已经完成了道义,何劳我再去呢?”樊子鹄听了对他更加尊敬。后来,刺史侯深因更替降职,对朝廷心存疑惧,因而谋图不轨,夜晚劫持了光韶,威胁他给自己出谋划策。光韶说:“凡起兵,必须有名义。使君您今天师出无名,真是要作贼呀。我还替你出什么计谋?”侯深虽然恼恨他,但却因敬重而不敢加害。
他因时局动荡沉浮,朝廷多次变动,便闭门却扫,断绝一切交往。他告诫子孙们说:“我自认为有生以来的立身行事,无愧于古代的英烈,但因为禄食运数的限制,不迎合世事,一味进取。我出仕以来,没有越级升迁过一次,职位虽不显赫,但也位列九卿。况且我平生创立的家业,足够留给你们受用,追求官位又何足称道呢?我命运不好,一生三次娶妻,你们兄弟几个都不是一母所生。合葬并不是古礼,我去世之后,不需要合葬。朝廷赠谥号的事,是出自君主的恩德,怎么能让子孙们去讨要呢?你们不要向朝廷请求封赠。如果违背我的意志,我如果有神灵的话,就不享受你们的祭祀。我和兄弟光伯从小到老,衣服饮食,不曾有过两样。至于儿女的婚姻和做官,以及有名有利的事,没有不让给兄弟的。兄弟光伯身遭横祸死去,匆忙间做了一口松木棺材埋葬。你们也可为我做一口松木棺,让我活着能看到它。”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征东将军、 金紫光禄大夫,不起。
光韶以世道屯邅,朝廷屡变,闭门却扫,吉凶断绝。诫子孙曰:“吾自谓立身 无惭古烈,但以禄命有限,无容希世取进。在官以来,不冒一级,官虽不达,经为 九卿。且吾平生素业,足以遗汝,官阀亦何足言也。吾既运薄,便经三娶,而汝之 兄弟各不同生。合葬非古,吾百年之后,不须合也。然赠谥之及,出自君恩,岂容 子孙自求之也?勿须求赠。若违吾志,如有神灵,不享汝祀。吾兄弟自幼及老,衣 服饮食未尝一片不同,至于兒女官婚,荣利之事,未尝不先以推弟。弟顷横祸,权 作松榇,亦可为吾作松棺,使吾见之。”卒,年七十一。孝静初,侍中贾思申启, 称述光韶,诏赠散骑常侍、骠骑将军、青州刺史。
光韶弟光伯。为青州别驾,后以族弟休临州,申牒求解。尚书奏:“案礼: 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臣昆弟,不臣诸父;封君之孙,得尽臣。 计始封之君,即是世继之祖,尚不得臣,况今刺史既非世继,而得行臣吏之节,执 笏称名者乎?检光伯请解,率礼不愆,谓宜许遂。”灵太后令从之。寻除北海太守, 有司以其更满,依例奏代。明帝诏曰:“光伯自莅海沂,清风远著,兼其兄光韶复 能辞荣侍养,兄弟忠孝,宜有甄录,可更申三年,以广风化。”后历太傅谘议参军。
节闵帝时,崔祖螭、张僧皓起逆,攻东阳,旬日间,众十余万。刺史、东莱王 贵平欲令光伯出城慰劳。兄光韶争之曰:“以下官观之,非可慰喻止也。”贵平逼 之,不得已,光伯遂出城。未及晓喻,为飞天矢所中,卒,赠青州刺史。子滔,武 定末殷州别驾。修之弟道固。
道固字季坚,其母卑贱,嫡母兄攸之、目连等轻侮之。父辑谓攸之曰:“此兒 姿识,或能兴人门户,汝等何以轻之?”攸之等遇之弥薄。辑乃资给道固,令其南 仕。时宋孝武为徐、兗二州刺史,以道固为从事。道固美形貌,善举止,习武事, 孝武嘉之。会青州刺史新除,过彭城,孝武谓曰:“崔道固人身如此,岂可为寒士? 而世人以其偏庶侮之,可为叹息。”刺史至州,辟为主簿。后为宋诸王参军,被遣 青州募人,长史以下并诣道固。道固诸兄等逼其所生自致酒炙于客前。道固惊起接 取,谓客曰:“家无人力,老亲自执劬劳。”诸客皆知其兄所作,咸拜其母。母谓 道固曰:“我贱,不足以报贵宾,汝宜答拜。”诸客皆叹美道固母子,贱其诸兄。 后为冀州刺史,镇历城。
宋明帝立,徐州刺史薛安都与道固等立废帝子业弟子勋,败乃归魏。献文帝以 为南冀州刺史、清河公。宋明帝遣说道固,以为徐州刺史,复归宋。
皇兴初,献文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讨道固,道固面缚请罪。白曜送赴都,诏 恕其死。乃徙齐土望共道固守城者数百家于桑乾,立平齐郡于平城西北北新城,以 道固为太守,赐爵临淄子。寻徙居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除馆之西。延兴中卒,子景 徽袭爵。
初,道固之在客邸,与薛安都、毕众敬邻馆,时以公集相见。本既同由武达, 颇结寮旧。时安都志已衰朽,于道固疏略,而众敬每尽殷勤。道固谓刘休宾、房法 寿曰:“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都视人,殊自萧索,毕固依依也。” 景徽字文睿,卒于平州刺史,谥曰定。子休纂袭爵。
道固兄曰连子僧祐。僧深坐兄僧祐与沙门法秀谋反,徙薄骨律镇。后位南青州 刺史。元妻房氏生子伯驎、伯骥。后薄房氏,纳平原杜氏,与俱徙。生四子,伯凤、 祖龙、祖螭、祖虬。僧深得还之后,绝房氏,遂与杜氏及四子寓青州。伯驎、伯骥 与母房居冀州,虽往来父间,而心存母氏,孝慈之道,顿阻一门。僧深卒,伯驎奔 赴,不敢入家,寄哭寺门。祖龙刚躁,与兄伯驎讼嫡庶,并以刀剑自卫,苦怨雠焉。 祖螭小字社客,普泰初反,尔硃仲远讨斩之。祖虬,少好学,不驰竞。
僧深从弟和,位平昌太守。家巨富而性吝,埋钱数百斛,其母李春思堇,惜钱 不买。子轨,字启则,盗钱百万,背和亡走。后至仪同、开府铠曹参军,坐贪伪, 赐死晋阳。
论曰:崔光风素虚远,学业深长,孝文归其才博,许其大至,明主固知臣也。 历事三朝,师训少主,不出宫省,坐致台傅,斯亦近世之所希有。但顾怀大雅,托 迹中庸,其于容身之讥,斯乃胡广所不免也。鸿博综古今,立言为事,亦才志之士 乎。崔亮既明达从事,动有名迹,于断年之选,失之逾远,救弊未闻,终为国蠹, 无苟而已,其若是乎。光韶居雅仗正,有国士之风矣。
<b>部分译文</b>
崔光,清河人,原名叫孝伯,字长仁,这是孝文帝赐给他的名字。祖父崔旷跟随慕容德南渡黄河,住在青州的时水。慕容氏败亡,崔旷入仕南朝任宋国乐陵太守。宋在黄河南边建立冀州,设置郡县,他便成了东清河俞阝地人。崔光的父亲崔灵廷任宋的长广太守,与宋冀州刺史崔道固共同抗拒魏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之地,崔光十七岁,随父亲迁至代。家里贫穷,却酷好学习。白天耕地,夜晚读书。后来,靠教书赡养父母。
太和六年(482),崔光任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参与修撰国书,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很被孝文帝信任。孝文帝曾称赞他说“:崔光的才学浩浩荡荡,如黄河奔腾东流,真是我朝的一代文宗啊!”他由参赞迁任都谋,朝廷赐爵号为朝阳子。崔光从小就有很大的度量,喜怒不形于色。有人诋毁他,他也一定用好话回报,虽然被诬陷诽谤,始终不替自己辩白。皇兴初年,有同郡的两个人被掠卖为奴婢,找到崔光哀求,崔光便将这两个人赎出,孝文帝听说后嘉奖了他。他虽然处于国家的枢要机密的重要位置,却从不留意文案上的事,只参与讨论朝廷的大政方针。孝文帝常对群臣们说“:以崔光这样杰出的才能,宽广的胸襟,如果没有意外的变故,二十年以后应当位至司空。”
宣武帝即位,任他为侍中。他与李彪一起撰写国书。太和末年,李彪被解除著作的职务,朝廷专门把写史的事交给崔光,李彪不久因犯罪被免官。宣武帝当太子时,李彪上表,请求朝廷允许他撰写魏书,朝廷下诏同意。李彪便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在秘书省专门从事史书的著述。崔光虽然任史官,认为李彪的意思是想专擅写史的功劳,便上表请求将自己的侍中和著作的职务解除,让给李彪,宣武帝不同意。
正始元年(504),典事史元显将一只长了四只爪、四个翅膀的鸡献给朝廷。朝廷下诏让散骑侍郎赵邕询问崔光:这种怪异现象的出现象征着什么?崔光上表说“:汉书五行志记载:宣帝黄龙元年(前49),未央殿的路车令厩内雌鸡变成了雄鸡,羽毛变了却不会打鸣,不会带领母鸡,爪上无距指。元帝初元年间,丞相府史家的雌鸡孵化鸡雏,却渐渐变成雄鸡,长出鸡冠和距爪,并会打鸣。永光年间,有人献上一只头上生角的雄鸡。刘向认为鸡是一种小的家禽,主管报时和人的起居,出现这些是地位低的小臣报事为政的象征,说明小臣将要假借君主的威望侵害朝廷。石显就是这样的人。竟宁元年(前33),石显被诛杀,这就是动物垂象的作用。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南宫寺的雌鸡要变成雄鸡,浑身长得都像雄鸡,但鸡冠却没有变。朝廷下诏询问议郎蔡邕,他回答说:‘形貌不端正,就会有鸡祸出现。据我推断,头象是元首,是君主的象征。现在,这只雌鸡浑身都变成了雄鸡,没有变到头上,而皇上您知道,这是将要发生令朝廷不顺心的事情的象征。如果朝廷政治无所改变,雌鸡的头冠也会变成了雄鸡的,祸患就会更大。’以后不久,巨鹿人张角作乱,号称黄巾军,四方动荡,百姓负担不了繁重的赋役,大多响应叛军。朝廷不刷新政治,导致天下大乱。今天这只鸡的形状与过去不同,但它象征的内容却很类似啊。刘向、蔡邕都是渊博通达之士,考察物象,验证实事,准确而又有力,实在令人信服。我根据蔡邕的话推断,这只鸡的翅膀和爪子增多,是群小们互相勾结联络的象征。鸡还没有长大,爪子和羽翅还小,说明他们的势力还很微弱,容易制服。
“我听说自然灾异的显现,都可以昭示朝廷国家的吉与凶。圣明的君主看了就会戒惧,因而能化祸为福;昏愦的君主看了不以为然,所以导致祸患降临。诗经、书经、春秋以及秦、汉以来的典籍中记载这一类的事情,都是陛下您所了解的。今天,如果有人由卑贱而变成显贵,干涉朝廷政事,这是前代君房一类人。前者与南朝交战,死亡数以千计,白骨横陈原野。活着的有败家丧亲之痛,死去的化为怨恨伤悲的冤魂。在义阳屯扎军队,炎天盛暑还未回来;荆地蛮族反叛,征讨的将士长期停留在那里。东部州郡转送军资,频繁往返于道路。百姓输纳净尽,贫困不堪,就像套上绳索要被勒死。北方春降寒霜,蚕妇们因桑树被冻死而无所事事。黎民百姓的艰难困苦,没有不超过现在的。这正是贾谊痛哭叹息,谷永痛切直谏的时候。掌管刑狱的司寇杀戮囚犯,君子们认为不应该这样。陛下是天下人的父母,应该对他们可怜体恤。国家重视战争,用兵好像用火,容易引起上下的埋怨而产生动乱。陛下为了驰纵自己统一天下的欲望,而忽视了苍生万民,难道不顾念太祖道武帝夺取天下的艰难,前代帝王们经营国家的辛劳吗?诚望陛下您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吸取历史的教训,警觉天地昭示的深意。”
宣武帝看了十分高兴,于是,对崔光更加倚重。
正始二年(505)八月,崔光又上表说“:野树长在宫廷,野鸟飞入庙堂,古人认为是衰落灭亡的景象。惧怕灾祸的到来,因而修德齐政,都可以化凶为吉。东南边境尚未平静,战火仍没有停息,京畿一带大旱多时,人民疲劳,万物凋敝,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百姓们承受天子的养育,应该对他们体恤怜爱。希望陛下您要追思殷代二位帝王感应天变的做法,躬身诚意,革新政治。那么,我大魏的基业就可以永远昌盛。”
正始四年,任中书舍人。永平元年(508)秋,朝廷将诛杀元愉的妾李氏,群臣没有人敢替她求情的,朝廷命崔光起草诛杀李氏的诏书,他犹豫很久没有动笔,奏报朝廷说:“我听说要处决元愉的妾李氏,她妖言惑众,煽乱人心,实在应该杀戮。但外面的人议论李氏现在有身孕,按例应该等她分娩之后再行刑。我查阅旧典,再推考近事,杀戮祸及腹中的胎儿,叫酷刑,只有像夏桀、殷纣这样的暴君才干这种事。君王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没有任何可以隐瞒的地方,行刑残酷而又违背法律,怎么昭示后人?陛下年事已高,还没有东宫的储君,皇子还在襁褓中,恐怕会夭折。我见识愚昧,却知无不言,请将李氏缓刑,以等待她的生育。”宣武帝同意。
延昌二年(513),宣武帝到东宫,召见崔光与黄门甄琛、广阳王元深等人,赐给他们座位,对崔光说:“你是我中书省的大臣,应当让你当太子的老师。”崔光起身拜谢,并坚决推辞,宣武帝不同意,便让孝明帝出来,跟随他的有十多人,告诉他们,让崔光当太子的老师,令孝明帝拜见崔光。崔光又拜辞,说自己不应当受太子的叩拜,宣武帝仍然不同意。孝明帝便面南站立,叩拜崔光。詹事王显奏请随太子一起叩拜。于是,东宫的侍臣一起对崔光叩拜。崔光北面站立,不敢答拜,惟向西拜谢后出来。朝廷赐给他锦绣一百匹。甄琛、元深的赏赐各有差别。不久,授予他太子少傅,升任为右光禄大夫。
延昌四年(515)正月,宣武帝在一天晚上去世。崔光与侍中、领军将军于忠到东宫迎接孝明帝。安抚内外臣民,崔光最为有力。宣武帝死后两天,广平王元怀抱病入宫,以同母兄弟的身份,直接来到太极殿的西庑下,哀号痛哭,震动宫廷。又叫来侍中、黄门、领军、二卫,说他想上殿哭祭,还要入见新主。大臣们都惊愕地互相看着,没有人敢反对。崔光却掂起衰衣的衣襟,晃动着丧杖劝阻他。他引用汉光武帝刘秀初去世时,太尉赵瞲横着剑站在台阶上,将亲王们推开,不让他们上殿哭祭的故事,说时面色十分严厉,听的人没有认为不恰当的,佩服崔光说得有理有据。元怀听完,声泪俱止,说“:侍中您用古代的事要求我,我不能不服从。”于是便回去了,多次派家人向崔光等表示感谢。
永平四年(511),朝廷曾经让黄门郎孙惠蔚代替崔光任著作,孙惠蔚前后五年没有任何举措。至此,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表奏请让崔光重新担任史官职务。于是,朝廷下诏仍让崔光任史职,升任为特进。因奉迎孝明帝有功,封为博平县公,任国子监祭酒,下诏允许他乘坐推车从元龙门出入。不久,迁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灵太后临朝听政后,崔光多次上表表示要辞职引退。于忠专擅朝政,崔光依附他。等到于忠稍被朝廷疏远,崔光一起将朝廷赐给他的表示等级的绶带、帽子、官服和封地的茅和土送还给朝廷,上表十余道,请求辞官,灵太后不答应。有司奏请赠给于忠和崔光封地。熙平元年(516)二月,太师、高阳王无雍等人奏表举荐崔光给孝明帝讲授经书。原先,崔光有恩德于灵太后,四月,朝廷又封给他平恩县侯的爵位,把朝阳伯的封爵转授给他的二儿子崔勖。这一月,朝廷又赐给他羊车一辆。
当时,灵太后临朝掌管国家大政,却经常在宫廷的后园拉弓射箭,演习武艺。崔光将前代妇人们写的文章送上,用来劝谏她弃武习文。这年秋天,灵太后多次到王公大臣的府宅,崔光上表劝谏说:“礼记上说:诸侯不是因为慰问病人,赴丧吊唁,而到臣子们的家中,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叫做戏谑。昨日您的车驾几次出动,到冯翊君、任城王的府第。虽然天气渐到中秋,但仍然蒸热。车马往返,您的身体一定疲劳困倦。左右的侍从,多至千百个,跟在车驾后面护卫,穿着坚硬沉重的盔甲不停地奔跑。过去有人说您十分快乐,而随从的臣子们却很辛苦,看来真有这种事啊。皇帝的家族人口繁衍,勋臣贵戚日益增加,邀请您的人也越来越多,恐怕将要成为规矩了。陛下您接受前王的遗命,辅助幼主,以天下为公,以亿万百姓的生存安乐为己任,希望能常到郊庙祭祀和决定朝廷的大政方针。爱惜身体,蓄养精神,停止游乐,那么全国上下都会为此感到高兴。”
神龟元年(518),崔光上表请求修补破损的石鼓经。朝廷同意,后因灵太后被废黜,便停止了。
神龟二年八月,灵太后到永宁寺,亲自登上佛塔上层,崔光上表劝阻。九月,灵太后要到嵩山佛寺去,崔光上表劝谏,太后没有采纳。
正光元年(520)冬,朝廷赐给崔光矮桌、拐杖和衣服。二年春天,孝明帝在国学举行释奠大礼,崔光拿着经书面南而立,百官陪着站在两旁。司徒、京兆王元继多次上表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让给崔光。四月,朝廷命崔光为司徒,侍中、国子监祭酒、领著作的职务不变。他上表坚决推辞,过了一年也不肯接受。
这年八月,有人在宫内抓获一只秃鹫,朝廷下诏问崔光这象征着什么,崔光上表说“:秃鹫,是贪婪而又凶恶的鸟,在荒野大泽中生长,不应该飞到宫廷中。过去,晋魏黄初年间,有鹈鹕飞集在灵芝池,文帝下诏书认为曹恭公疏远君子,亲近小人。因而向天下寻求贤明杰出的人才。太尉华歆因此罢职,让管宁接替他的职务。我听说在野外生活的动物进入房舍,古人认为不吉祥。所以,张王存厌恶任鸟,贾谊忌讳鹕。鹈鹕暂时聚集而很快又飞去,前代帝王还引以为戒,何况现在秃鹫飞入宫中,被人擒获,正被饲养,安然闲静,毫不惧怕。和过去的情况相比较,真特殊啊!贪婪的禽类,一定靠吃鱼肉生活,豆麦稻米,有时也会啄食。吃一次的耗费,就有一斤多粮食和肉类。今年春夏干旱,谷价上涨。贫穷之家都面有菜色。陛下为天下百姓的父母,对他们爱抚备至,怎么能够抛开人不管而去养鸟,留意于这个形貌丑陋,声音刺耳的家伙呢?”孝明帝看到奏章十分高兴,将这只鸟放回沼泽中。
崔光年纪高迈而又政务繁巨,疾病渐渐增加,而却自强不息。经常在史馆写作,病重了也不回去。正光四年(523)十月,孝明帝亲自探望他的疾病,下诏停止他接待宾客,不断派宦官去问候。为此,还停止了宫廷中的音乐歌唱,不再游览观光。又封崔光的长子崔励为齐州刺史。十一月,崔光病情加剧,对他的子侄们说“:我蒙受先帝的厚恩大德,有了今天很高的职位,史书没有写成,死了也留有遗憾。你们赶快把我接回家去。”气力虽然微弱,但神志却很清醒,到了家里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孝明帝听到死讯后,悲哀得痛哭流涕,一趟又一趟派宦官去他家里。又亲自去祭奠,抚着崔光的尸体,大放悲声。车驾回宫的路上,也一直痛哭不止。因为过于悲哀,饭量大为减少,一说起话来,都因追忆崔光而伤心。每来到崔光为他讲学的地方,就改变容色,悲怆地哀悼。谥号文宣。出殡那天,孝明帝在建春门外设祭,一看到灵车到来就伤心欲绝。儒士们都为此感到光荣。
崔光待人宽厚慈爱,不与任何人和事相牛氐牾,进退沉浮,平心处置,不以为意。曾经仰慕胡广、黄琼的为人,因而,被提倡气节的人所轻视。当初,领军于忠,因崔光与他有旧日的恩德,所以倾附于他;元叉对崔光也很敬重。郭祚、裴植被杀,清河王元怿遇到灾祸,崔光随时改变态度,不对他们匡救帮助,于是,被天下人所讥笑。他自从得到高官重爵后,很少再推荐别人。他曾向朝廷启奏过自己的女婿、彭城人刘敬徽的事,说敬徽在荆州五陇担任守将,女儿跟随丈夫在任所。他因此常常忧虑敌寇去袭击。自己又和女儿南北分离,请求让女婿任徐州长兼别驾,暂时住在京城。孝明帝答应了他的要求。世人因此将他比作张禹。他初任黄门,则辞让给宋弁;任中书监,则辞让给汝南王元悦;任太常,则辞让给刘芳;任少傅,则给元晖、穆绍、甄琛;任国子祭酒,则辞让给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任车骑、仪同,则辞让给江阳王元继,又辞让给灵太后的父亲胡国珍,都是他观望形势作出的不同选择。所以,人们议论他过于矫情。
他相信佛教,礼拜佛像,诵读佛经,年纪逾老而迷信逾深。终日怡然自得,不再烦恼生气。曾在门下省白天坐着读书,有一只鸽子飞到他的膝前,又飞到他的怀里,沿着胳膊上到他的肩头,过了很久才飞去。僧俗两道有数十人写诗赞颂。每次被和尚、达官贵人邀请讲解维摩、十地经,听众常常有数百人。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成人,魏中尉崔琰的后代。父亲崔元孙任尚书郎。青州刺史沈文秀反叛,宋明帝派崔元孙讨伐,被沈文秀杀害。
崔亮的母亲房氏带着他到历城投奔叔祖、冀州刺史崔道固。十岁时又依靠叔父崔幼孙。家境贫困,他常租书学习。
当时,陇西人李冲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您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而不去依附李冲呢?他家里有很多书,借此机会可以阅读。”崔亮答道“:弱弟幼妹在家忍饥受寒,我怎么能扔下他们,独自一个人去享受温饱?我自可以到市上租书,又怎能去他家看他们的脸色呢?”崔光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冲,李冲召见他,问:“你的先人写了一篇相命论,读了使人不再产生受利用和驱迫的想法。我把这本书丢失了,你还能记得吗?”崔亮便立即背诵,涕泪齐下,声音和韵调却不改变。李冲十分惊奇,将他接到家中为馆客,又对哥哥的儿子李彦说:“崔光宽厚静雅,你应该把他作为朋友;崔亮清峻透彻,你应该敬重他。这两个人将来都会大有作为。”李冲举荐崔亮为中书博士,转任议郎,不久又迁任尚书二千石。
孝文帝迁都洛阳,想改革旧的制度,重新选拔官吏,对群臣们说:“给我推荐一名吏部郎官,一定要才学和声望都合适的。我给你们三天期限。”过了一天,孝文帝又对大家说“:我已得到了吏部郎官的合适人选,不烦劳你们了。”他赶快征召崔亮任吏部郎。不久,任太子中舍人,迁任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他虽然历任显要职务,但妻子仍亲自料理舂米做饭一类的家务。孝文帝听说后,十分赞许他的清贫。
宣武帝掌管朝政,任崔亮为黄门侍郎,仍兼任吏部郎,被封为青州大中正。崔亮在吏部任职将近十年,廉洁谨慎,明于决断,被尚书郭祚器重,他常说“:不是崔郎中铨选的职官,就不要办理。”不久,他任散骑常侍,仍为黄门侍郎。升任为度支尚书,兼御史中尉。朝廷自从迁都洛阳之后,向四方开疆拓土,又营造洛阳城,费用很大。崔亮任度支尚书,订立规章制度,每年节省数以亿计。又建议修建汴、蔡两条渠,与边境交通运输。朝中的公私大事都依赖他。
侍中、广平王元怀仗着是宣武帝的亲兄弟,不遵守国家法纪,朝廷命崔亮调查处分。宣武帝因而有很长时间禁止元怀与外人接触。后来在一次宴会上,元怀依恃皇帝的关系发泄私愤,想污辱崔亮。崔亮面色严肃地斥责他,并起身到宣武帝面前脱下官帽请求治罪,叩拜后就要出去。宣武帝劝阻说“:元怀性格粗鲁,又喝醉了酒,你都是知道的,又何必这样呢?”便命他重新坐下,让元怀向他谢罪。
崔亮虽然外表端方正直,性情却也随和。宣传左右郭神安很被宣武帝赏识,他把弟弟的事托付崔亮,崔亮将他的弟弟推荐任御史。郭神安因犯罪被关在宫中。宣武帝命兼侍中卢昶宣读圣旨,责备崔亮说:“你是执掌法律的官员,为什么枉法受人请托?”他只有叩头谢罪,却无言对答。转任都官尚书。徐州刺史元日丙为政无方,引起地方骚动,朝廷命崔亮赶快去安抚,崔亮到后,奏报元日丙的罪过当处以大辟,对地方士绅百姓进行慰问安抚,民情很快平静下来。
任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州城北面的渭水因水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崔亮对僚属们说“:过去杜预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水与黄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桥梁呢?我今天决定营造桥梁。”大家都说:“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水泛滥不定,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崔亮说:“过去秦人在咸阳,曾在渭水上架桥,好像是两座楼阁中的通道。这是在柱子上架设。现在,恐怕无法得到这些长大的木柱。”适逢天降大雨,洪水暴涨,漂来数百根长木。用这些作木柱,桥梁便建成了,百姓受益不少,至今,桥仍叫崔公桥。崔亮公正清廉,决断迅速,历任官职都很称职。三辅之地的官民都很敬佩他的德政,宣武帝赞赏他,下诏赐给他衣服、马匹、被褥。后来,又将他的女儿纳为九嫔,任他为太常卿,掌管吏部的事务。
孝明帝初年,他离开京城任定州刺史。南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军占据硖石,朝廷命他为镇南将军,齐王萧宝夤为镇东将军,章武王元融为安南将军,共同持节,督促各路人马讨伐梁军。崔亮到达硖石,赵祖悦出城迎战,被崔亮打得大败。赵祖悦又在城外设置两道栅栏,想抗拒魏军,被崔亮烧毁攻破。崔亮与李崇约好从水陆两路进攻的日期,他天天率军向敌人进攻,而李崇却爽约不至。等到李平率军到来,李崇才进军,一起打败了硖石的敌兵。崔亮因立有战功,晋号为镇北将军。
李平率部分军队,准备水陆两路一齐进发,进攻淮河堤堰上的敌军。崔亮违拗李平的节制,以有病为由请求回京,人随着奏章一起出发。李平上表奏劾他擅自回京,以至失去了乘胜打击敌人,使水陆两路会合作战的战机,提议将他处死,请朝廷议决。灵太后不同意将他杀死,下诏命他将功折过。李平回到京城,两个人在宫中声色俱厉,争夸功劳。
不久,任殿中尚书,又迁任吏部尚书。这时,羽林军刚害死张彝后不久,灵太后命武官可以依靠资历入选为官。官员的名额少,应选的人很多,前任吏部尚书李韶根据常例选拔人才,百姓大为怨忿。崔亮便奏请朝廷订立标准,不管人的贤能与愚笨,只凭离职的时间为标准。虽然某个官职需要这个人,但离职较晚的人即使有才能,也不能得到这个职务;那些庸碌无能的人,离职时间长的仍可优先被选用。那些长久沉滞的人都称赞这个办法好,而他的外甥、司空咨议刘景安却写信规劝他,说:“殷、周两代让乡间私塾给国家贡献读书人,两汉时由州郡举荐人才,魏、晋因循汉制,又设置中正官,专负察举之责。调查了解察举对象的过去,没有不清楚的。虽然不尽善尽美,但十有六七都选拔得人。而现在朝廷选拔人才,只看他写文章的词藻,不看其中的道理。考察孝廉只评论他的文章句读,不涉及他治国的本领;中正官不考察人才品行的好坏,事业的成败,只去分辨姓氏的高下,以至于使选人取士的道路不畅通,淘汰庸劣卑陋者的标准不准确。舅父你身居铨选人才的机衡要职,应该改弦易张。为什么反而制定离职的年限标准,去限制那些奋发有为的人,天下的读书人谁还厉修学问和名节呢?”
崔亮写信作答,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前几天定的这个标准,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已被你责怪,千年之后,谁能了解我呢?你静心看我的信,我当给你说清楚。
“我一生六任吏部郎官,三任尚书。对于铨选大权的重要,是十分了解的。但是,古代与今天不同,时代变化,做法也不相同。为什么呢?过去中正官考察人选的才能门第,报告给尚书,尚书根据情况,量人授职,这是将官爵交给天下的贤能俊才之士共同分享啊。我认为那时天下没有遗漏人才,没有滥肆举荐的情况,而你却还说十个人中有六七个是举荐得当的。而今天选拔人才,权力全归尚书,靠一个人的鉴别能力去考察天下的人才,正如刘毅所说的一个吏部尚书,两个吏部郎中,就想察明所有的人物,何异于以管窥天,怎么能全面呢?现在有功勋的人很多,再则,羽林健儿又要入选为官,武夫们崛起进入仕途。他们不知书达礼,只知道拉弓驱驰,追杀敌人,忽然让他们穿着峨冠博带的官服,乘着高大宽敞的车子,要求他们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正如没有拿过刀,而让他掌管菜案。另外,武人太多,官员数额太少,不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官职。假如让十人担任一个职务,还无官位可授,更何况每人都希望得到一个官位,他们怎么能不怨忿呢?我最近在朝廷当面争执,提出不应该让军人们入选官职,请求只赐给他们爵位,增加他们俸禄,却不被采纳,所以暂时定下这个标准。”
后来,甄琛、元修义、城阳王元徽继任吏部尚书,认为崔亮的办法对自己方便有利,相继执行。自此,贤愚同时为官,泾水渭水没有区别,北魏丧失人才,就从崔亮这里开始。
当时,刘腾专擅朝政,崔亮让妻子刘氏倾身侍奉刘腾。所以,他数年之中官位显赫,有见识的人都讥笑他。转尚书仆射,加散骑常侍。因痈疽在脊背上发作,孝明帝派内侍问候,他上表请求解除仆射的职务,朝廷下诏不同意,他不久去世。
崔亮在雍州时读杜预传,见他做了八盘磨,称赞石磨对百姓有益,便教人做碾。他任仆射后,奏请朝廷在张方桥东堤的谷水建造石磨数十盘,其效率增加十倍,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崔光韶,是崔亮的从父兄弟。最初被朝廷授予奉朝请,光韶与兄弟光伯是孪生,两人的学业相当,相处十分友爱。光韶便通过吏部尚书李冲,把官职让给光伯,表情和言辞十分恳切。李冲替他奏闻朝廷,孝文帝表彰了他的行为,并同意他的请求。太和二十一年(497),朝廷命他为司空行参军,他又请求将官职让给从叔崔和,说:“我实在卑微轻贱,没有具备辞让的品格;生逢圣朝,我耻于没有辞让的道德。”崔和也谦让,拒不任职,孝文帝称赞他们,便任崔和为广陵王的国常侍。
不久,朝廷命崔光韶任秘书郎,掌管校勘华林的皇家图书。累次升迁,官任至青州中从事。后任司空骑兵参军,又兼任司徒户曹。出任济州辅国府司马,刺史高植十分信任他,政事大多向他征询意见。又迁任青州平东府长史。他清廉正直,明于决断,官吏百姓对他既敬畏又喜爱。回到朝廷,任司空从事中郎。因母亲年迈,请求解职回家奉养,并写诗表达心意。朝臣们与之唱和的有数十人。过了很久,朝廷征用他为司徒咨议,他坚决推辞。他性格严猛峭刻,说话声音高亢激烈。与人谈话,常常好像是发怒。以至于兄弟间的议论,外面听了都认为在气忿争吵,实际上互相辞让,气氛和睦,一般人都很少能赶得上。
孝庄帝初年,河间人邢杲率领河北的流人十多万进逼州郡,刺史元俊忧虑愁思,很不安心。州人请求让光韶任长史镇守州城。当时,阳平人路回寓居在齐地,与邢杲暗中联络,勾引敌兵进入州城的外郭。光韶面临危机,从容处置,镇定自若。敌兵退后,刺史表彰他的忠诚勇敢果毅,朝廷也下令嘉奖他,派出使者前来慰劳。不久,任东道军司。元颢入居洛阳后,黄河以南,莫不望风披靡。刺史、广陵王元欣召集文臣武将商议下一步的去从,在座的人们没有不吃惊变色的。独有光韶大声说道“:元颢投降了梁国,又向本国用兵,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乱臣贼子。这不仅是大王您家中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对他切齿痛恨,我等受皇帝的恩宠,不敢顺从元颢。”长史崔景茂等人都说“:军司的意见很对。”元欣便杀了元颢派来的使者。
不久他被征用为辅国将军,再升任为廷尉卿。秘书监祖莹因贪污罪被纠劾,光韶坚持要求依法重处。太尉、城阳王元徽、尚书令、临淮王元。。、吏部尚书李神俊、侍中李。。位高权重,威望着于当时,都为祖莹说情,要求从宽处理。光韶声色俱厉说道:“朝廷的贤臣办理公事,没有听说建立一件像尧舜那样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替犯罪的人说话呢?”他就是这样敢于秉公执法。永安年间,孝庄帝被尔朱荣杀害,崔光韶辞官还乡。
他学问广博,长于词辩,尤其喜好说理辩论,至于人伦纲常,正名定分的礼教,在是与非,对与错之间,能准确地分析论辩,一点也不凭借其他书籍和典章。家中十分丰足,而性情吝啬,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马,吃的东西粗糙寡味。他在京城居住时,同乡人王蔓家夜晚被盗,两个儿子被盗贼杀害。孝庄帝命黄门高道穆搜捕,一坊之内,挨家挨户搜查。到了光韶的府第,看到绫罗绸缎,金银财宝,装满了大箱小柜。人们都讥讽他矫揉造作,假装省俭。他家的资产,都是兄弟光伯经营的。光伯死后,他将所有的契约文书都烧掉了。河间人邢子才曾向他家借钱数万,后来送还,他却说“:这是我去世的弟弟借给你的,我不知道呀。”竟不接受。
刺史元弼的前妻是他的继室哥哥的女儿。元弼贪赃枉法,他因为是亲戚,就极力劝告和批评元弼,元弼十分恼恨。当时,耿翔在州中造反,元弼诬告光韶和他的儿子与反贼勾结,囚禁了他们全家,进行残酷的拷打。光韶和他争论,一点都不屈服。恰逢樊子鹄任东道大使,知道他受了冤枉,据理将他释放,有人劝他到樊子鹄那里道谢,他说:“羊舌大夫已经完成了道义,何劳我再去呢?”樊子鹄听了对他更加尊敬。后来,刺史侯深因更替降职,对朝廷心存疑惧,因而谋图不轨,夜晚劫持了光韶,威胁他给自己出谋划策。光韶说:“凡起兵,必须有名义。使君您今天师出无名,真是要作贼呀。我还替你出什么计谋?”侯深虽然恼恨他,但却因敬重而不敢加害。
他因时局动荡沉浮,朝廷多次变动,便闭门却扫,断绝一切交往。他告诫子孙们说:“我自认为有生以来的立身行事,无愧于古代的英烈,但因为禄食运数的限制,不迎合世事,一味进取。我出仕以来,没有越级升迁过一次,职位虽不显赫,但也位列九卿。况且我平生创立的家业,足够留给你们受用,追求官位又何足称道呢?我命运不好,一生三次娶妻,你们兄弟几个都不是一母所生。合葬并不是古礼,我去世之后,不需要合葬。朝廷赠谥号的事,是出自君主的恩德,怎么能让子孙们去讨要呢?你们不要向朝廷请求封赠。如果违背我的意志,我如果有神灵的话,就不享受你们的祭祀。我和兄弟光伯从小到老,衣服饮食,不曾有过两样。至于儿女的婚姻和做官,以及有名有利的事,没有不让给兄弟的。兄弟光伯身遭横祸死去,匆忙间做了一口松木棺材埋葬。你们也可为我做一口松木棺,让我活着能看到它。”去世,享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