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五代群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教训他的大哥,说守天下,固国都,别老想着什么地理上的险要,只要全民一心,那么天下自然太平,绝对不会出事。
这话对吗?每一个人都清楚,赵光义在说梦话。
饱经战乱,在刀枪箭雨里滚出来的赵匡胤满可以一脚把他踹倒,然后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大声呵斥他,警告他说话狗屁不通!什么“在德不在险”,人心这么管用,李煜是怎么抓来的?金陵城是怎么打下来的?只需要寥寥数语,就可以打掉这个混账弟弟的气焰,从此要他守些本分。
但是赵匡胤偏偏选择沉默,直到“在德不在险”这五个看似光明磊落,金光闪闪的大字成为这次谈话的结点。
赵光义爬起来,从他哥哥面前从容地走了出去。
诡异的是,当弟弟潇洒地离去之后,赵匡胤才望着他的背影,对左右人等说出了另一番话:“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仍然看得极准,仍然雄才伟略目光如炬。但为什么刚才不说呢?这时赵匡胤多像一个当面吃了亏,又没有办法,只能背后说点闲话找些平衡的可怜虫啊……
那么到底“在德不在险”五个字有什么厉害,它有什么魔力让赵匡胤当场就范,把迁移国都这样的国政大事都放下了?
事情要从赵光义的“德”字上想。德,即人心、官心。赵光义不是书呆子,他所谓的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绝对不是指仁义道德!
有件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参照:汉高祖刘邦没法换太子。
同样是开国皇帝,而且远比赵匡胤强硬不羁,习惯不按常理出牌的刘邦,由于喜欢小老婆戚夫人,爱屋及乌,就想把太子换成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如意。但是大老婆吕雉通过张良在一次宴会上请来了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商山四皓】,老头儿们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坐在原太子旁边喝酒,这就彻底打消了刘邦换太子的念头。因为什么?刘邦事后说:太子羽翼已成,我没有办法了……
羽翼和贤良名声的影响力在古代可想而知了,而赵光义这时所拥有的声望以及班底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商山四皓。难道赵匡胤真的看不出弟弟的野心?
赵匡胤迁都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其二,削弱赵光义的势力。众所周知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
因此当时赵光义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赵匡胤明白,如果一旦自己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其手,因此想通过迁都,削弱赵光义的势力。而河南知府(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焦继勋是自己的儿女亲家。焦继勋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如果迁到洛阳,将来赵德芳能够顺利登基。赵匡胤的意思就是绕过开封,绕过赵光义。
但是别急,你有初衷,我有定律。你的诏令至高无上,可是要有人去实施才行。如果全体反对,你能一个人去搬家吗?尤其是你一切求稳,对眼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极度珍惜,而且还特别地好面子,社会要和谐,官场要安定,决不留下任何的污点骂名……那么好吧,我当场向你叫板,除非你肯立即翻脸!而赵光义算定赵匡胤不敢翻脸!“在德不在险”的真正含义是:人心在我,迁都有用吗?
就这样,赵匡胤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弟弟大摇大摆心满意足地从他身边走了出去,却毫无办法。他的心情就此低落了。郁闷之中,赵匡胤决定四处走走,首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之地——洛阳夹马军营。
往事历历在目,这是他生活了近二十一年的地方。触目所见,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一生,就像昨天一样,他还是那个无知的青年,孑然一身,孤独地走出家门,被迫去外面闯荡……
无数群臣环绕,身处人世之巅,赵匡胤却仿佛视而不见,他缓缓地向一条陋巷走去,轻声地说:“朕记得,小时候曾经得到过一匹小石马,常被玩伴所窃,所以埋在了这里,不知它还在吗?”
一呼百诺,立即有人去挖,那匹石马竟然还在。
赵匡胤接了过来,默默地把它带在身边。之后,他就要回开封去了。临行前,他再一次来到父母坟前,这一次他悲从中来,突然扑倒在父亲灵前,向早已死去的父亲痛哭告别:“父亲……儿终生不得再朝拜于此矣!”
当天赵匡胤久久不愿离去,他登上了陵园神墙上的角楼,四处观望,只见南有少室、太室诸山;东有青龙、石人诸峰,西临伊河、洛水,北靠黄河。名山形胜,终古长青,突然间他取过弓箭,向西北方尽力射出,然后向左右吩咐:“朕生不当居此,死当葬于此矣!此箭所停处,即朕之皇堂(墓地)。”他拿出了那只小石马,命人埋在箭落之处作为标记。
之后赵匡胤走了,他又一次离开洛阳,走向他无法预知的命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教训他的大哥,说守天下,固国都,别老想着什么地理上的险要,只要全民一心,那么天下自然太平,绝对不会出事。
这话对吗?每一个人都清楚,赵光义在说梦话。
饱经战乱,在刀枪箭雨里滚出来的赵匡胤满可以一脚把他踹倒,然后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大声呵斥他,警告他说话狗屁不通!什么“在德不在险”,人心这么管用,李煜是怎么抓来的?金陵城是怎么打下来的?只需要寥寥数语,就可以打掉这个混账弟弟的气焰,从此要他守些本分。
但是赵匡胤偏偏选择沉默,直到“在德不在险”这五个看似光明磊落,金光闪闪的大字成为这次谈话的结点。
赵光义爬起来,从他哥哥面前从容地走了出去。
诡异的是,当弟弟潇洒地离去之后,赵匡胤才望着他的背影,对左右人等说出了另一番话:“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仍然看得极准,仍然雄才伟略目光如炬。但为什么刚才不说呢?这时赵匡胤多像一个当面吃了亏,又没有办法,只能背后说点闲话找些平衡的可怜虫啊……
那么到底“在德不在险”五个字有什么厉害,它有什么魔力让赵匡胤当场就范,把迁移国都这样的国政大事都放下了?
事情要从赵光义的“德”字上想。德,即人心、官心。赵光义不是书呆子,他所谓的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绝对不是指仁义道德!
有件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参照:汉高祖刘邦没法换太子。
同样是开国皇帝,而且远比赵匡胤强硬不羁,习惯不按常理出牌的刘邦,由于喜欢小老婆戚夫人,爱屋及乌,就想把太子换成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如意。但是大老婆吕雉通过张良在一次宴会上请来了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商山四皓】,老头儿们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坐在原太子旁边喝酒,这就彻底打消了刘邦换太子的念头。因为什么?刘邦事后说:太子羽翼已成,我没有办法了……
羽翼和贤良名声的影响力在古代可想而知了,而赵光义这时所拥有的声望以及班底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商山四皓。难道赵匡胤真的看不出弟弟的野心?
赵匡胤迁都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其二,削弱赵光义的势力。众所周知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
因此当时赵光义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赵匡胤明白,如果一旦自己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其手,因此想通过迁都,削弱赵光义的势力。而河南知府(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焦继勋是自己的儿女亲家。焦继勋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如果迁到洛阳,将来赵德芳能够顺利登基。赵匡胤的意思就是绕过开封,绕过赵光义。
但是别急,你有初衷,我有定律。你的诏令至高无上,可是要有人去实施才行。如果全体反对,你能一个人去搬家吗?尤其是你一切求稳,对眼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极度珍惜,而且还特别地好面子,社会要和谐,官场要安定,决不留下任何的污点骂名……那么好吧,我当场向你叫板,除非你肯立即翻脸!而赵光义算定赵匡胤不敢翻脸!“在德不在险”的真正含义是:人心在我,迁都有用吗?
就这样,赵匡胤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弟弟大摇大摆心满意足地从他身边走了出去,却毫无办法。他的心情就此低落了。郁闷之中,赵匡胤决定四处走走,首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之地——洛阳夹马军营。
往事历历在目,这是他生活了近二十一年的地方。触目所见,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一生,就像昨天一样,他还是那个无知的青年,孑然一身,孤独地走出家门,被迫去外面闯荡……
无数群臣环绕,身处人世之巅,赵匡胤却仿佛视而不见,他缓缓地向一条陋巷走去,轻声地说:“朕记得,小时候曾经得到过一匹小石马,常被玩伴所窃,所以埋在了这里,不知它还在吗?”
一呼百诺,立即有人去挖,那匹石马竟然还在。
赵匡胤接了过来,默默地把它带在身边。之后,他就要回开封去了。临行前,他再一次来到父母坟前,这一次他悲从中来,突然扑倒在父亲灵前,向早已死去的父亲痛哭告别:“父亲……儿终生不得再朝拜于此矣!”
当天赵匡胤久久不愿离去,他登上了陵园神墙上的角楼,四处观望,只见南有少室、太室诸山;东有青龙、石人诸峰,西临伊河、洛水,北靠黄河。名山形胜,终古长青,突然间他取过弓箭,向西北方尽力射出,然后向左右吩咐:“朕生不当居此,死当葬于此矣!此箭所停处,即朕之皇堂(墓地)。”他拿出了那只小石马,命人埋在箭落之处作为标记。
之后赵匡胤走了,他又一次离开洛阳,走向他无法预知的命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