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五代群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次子雍王赵昕,三子荆王赵曦,皆早亡。他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没有儿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宋仁宗肯定着急。
从至和三年开始,仁宗就时常犯病,一时人心恐慌议论纷纷。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接连上疏,极力劝说仁宗早立皇嗣以固根本,仁宗说后宫又有怀孕的,此事等等再说。结果没多久,后宫确实生产,但是个女孩。当时赵宗实的生父赵允让刚好去世了。
赵宗实是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明道元年正月三日在宣平坊第宅出生。据说赵允让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落,就用衣服接着。到宗实出生的时候红光照遍居室,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
张文节是赵祯的监察使,在赵祯跟前直言快语百无禁忌。一天君臣闲话,赵祯对老张说:“你好孤单啊,我以后要好好照顾你”。老张并不领这个情:“我不孤单,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亲戚挚友朋友圈。你才孤单呢。”
赵祯不解。张文节说:你后宫虽有佳丽三千,可是又生不出儿子,难道不孤单吗?老张讲话直奔主题,把天聊得死翘翘的。想到自己的身世和膝下无子的凄清,赵祯怏怏不乐无精打采地回到后宫。曹皇后见他不开心不快乐还皱眉头,问他为什么呢?赵祯转述老张的话,曹皇后低头垂泪道:“我们也抱一个孩子吧”!于是赵祯就把四岁的宗实养于宫内,由曹皇后培养。曹皇后把自己四岁的外甥女高滔滔也接入宫中。
赵宗实在濮王的孩子中排行13,所以长辈唤他十三,宋仁宗让他做团练使,因此也有人叫他十三团练。
这曹丹姝虽是皇后,日子过得却并不舒心,赵祯是个美女控,曹丹姝却相貌平平,不是赵祯的菜,所以大部分时候都独守空闺,有了高滔滔,生活中才多了几分亮色。
一个是皇帝的养子,一个是皇后的养女,两个小孩又都在宫里,就有很多接触的机会。而且曹丹姝是正宫娘娘,赵曙在宫中的饮食起居都由她照管,这无形中让赵曙和高滔滔更为亲近。
因此,赵宗实在宫中被称为“官家儿”,高滔滔被称为“皇后女”,
可以说在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时候,他们心里已经有了对方的一席之地,是真正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在普遍盲婚哑嫁的古代,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有几个人能像他们那样,不但婚前就认识,还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又有几个人能像他们那样,恰好门当户对、年纪相当,不需要对抗世俗礼教就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仁宗有次逗宗实说,“皇后女可以为妇否?”(把滔滔嫁给你好不好)小宗实“谢之”,也就是表明自己很愿意并且谢恩。
当赵祯有了自己的儿子,他对赵宗实的态度就很难不有所改变,1039年,赵宗实又被送回到亲生父亲那边。
这个时候,赵宗实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他对高滔滔说:“你做什么都好,可是我却不如别人。”
可是真正爱你的人,她并不在意你是不是比别人好,她只在意你是否快乐。这就是高滔滔对赵宗实的感情。
宗实极为孝顺,喜好读书,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穿的用的朴素得像一个儒者。常穿着礼服朝拜他的老师说:“你是我的老师,不敢不以礼相见。”
赵允让逝世后,把所佩带过的玩物分给各位儿子,赵宗实把得到的全部分给那些就要离开这里的旧人。宗室中有人借了金带拿铜带还,主管的人把这事告诉他,赵宗实说:“这就是我的带!”。赵宗实曾让殿前侍者把他的犀带卖掉,结果弄丢了,那犀带值钱三十万,赵宗实也不追问。
后来宋仁宗的亲儿子赵昕又死了,宋仁宗又把赵宗实立为皇子,赐名赵曙。高滔滔次年生下长子。
后世有一种解读,认为曹皇后收养高滔滔是为了将她献给宋仁宗,这也是后宫妃嫔常用的手段。
官家不喜欢自己,就培养让他喜欢的女子,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步棋曹皇后走得很正确。
用“养女”的名头,则是因为赵家皇帝担心有碍名声,从不大肆选妃,曹皇后就照着宋仁宗的品味,从外引进或在内提拔一批“人才”,以养女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再巧妙地进献给宋仁宗。
这样一来,宋仁宗不必给世人留下好色的印象,这些“养女”如果没有被看中,也可以自行婚嫁,大臣们也说不出什么。
至于辈份问题,姑娘们只是曹皇后的养女,并不是宋仁宗的养女。而且皇家向来不怎么在乎辈份。比如宋仁宗硬是把爱女赵徽柔嫁给表弟,就没把辈份放在眼里。但是,高滔滔并不是这种角色。
一来,她本身就出自高门大户。母系这边的曹家就不用说了,和曹皇后是一个家族,乃是北宋的一流门第。
父系这边也不弱,曾祖父高琼早早就投奔赵光义,历任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等职,曾参与过澶州之战,立下大功;祖父高继勋有“神将”之称,曾任建雄军节度使;父亲高遵甫官职比较低,是北作坊副使。
但就算父亲只是小官,家门摆在那里,怎会容许曹皇后将她当做棋子?想让她的婚姻利益最大化,就不能嫁给宋仁宗,那属于资源的浪费,嫁给下一任继承人才最符合曹、高两个家族对她的期许。
二来,曹皇后是真把高滔滔当做自己的女儿。
曹皇后比高滔滔大16岁,如果她有儿女的话,和高滔滔差不多一样大。两人又有很近的血缘关系,某种程度上,她是真把高滔滔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又怎会将其献给宋仁宗?那太丧心病狂了。
何况,以高滔滔的出身,要是进了宫绝对是高位,这对于曹皇后来说未必是好事。为了便于控制,她的其他养女身份都很低微。
所以无论于公还是于私,高滔滔的养女身份都很纯粹,她绝不是给宋仁宗预备的。要是有一丝一毫的迹象,她和赵曙的婚姻也不会这么顺利,别人不说,赵曙的父亲也会反对。
然而,虽然曹皇后理论上是赵曙的母亲,也是爱妻的姨母兼养母,他登基后还是和曹皇后有了芥蒂。
宋仁宗对赵曙挺不厚道的,没儿子的时候迫于群臣的压力,不情不愿地将赵曙接到宫中,一生下儿子就急急忙忙的把人送回家去,过上几年儿子夭折了,韩琦、包拯等大臣强烈建议他立赵曙为继承人,他百般推辞,说自己还年轻,还能生儿子,让大家再等等。
等来等去,等了位公主。大臣们旧事重提,宋仁宗硬是扛住了,继续在后宫努力,同时对赵曙有了意见,认为他串连朝臣,赵曙为证清白,以守孝为名不接受朝廷让他当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的任命。
其实自打被选为皇嗣之后,赵曙的处境就比较艰难。宋仁宗心心念念要生自己的儿子,对赵曙没有父子之情,大臣们越欣赏赵曙,他就越觉得赵曙居心叵测,对他怎么看都不顺眼。
赵曙也是个有气性的小伙子。你不想认我当儿子?我还不想认你当爹呢!也不稀罕那皇子之位。
庆历七年三月,高滔滔嫁给赵宗实,当时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这对小夫妻婚后生活美满,他们在濮王府一起生活了15年。
又过了几年,宋仁宗生了重病,确定自己不行了,才依群臣所奏,立赵曙为皇子。赵曙心里是憋着股火的,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什么呢?爷不伺候了,不想当备胎!连上十多遍奏疏推辞。
后来在大臣们的劝告下才入了宫,临行前还对家人说:“你们好好的守着家,官家有了子嗣我就回来。”他这是有经验了,知道皇帝一有儿子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不过这次宋仁宗没生儿子,自己反而驾崩了。
赵曙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但他对宋仁宗还是有怨,便迁怒于家卷。
把宋仁宗的女儿们全都赶出宫去,腾出来的宫殿给自己的女儿住,宋仁宗的妃嫔们安置到偏远的居所,待遇也不怎么样。
曹皇后升级为皇太后,自是不能像普通妃嫔那样处置,但在赵曙心里,她和宋仁宗是一伙的,都造成了自己的痛苦。
从上一位太后刘娥开始,北宋有了太后临朝听政的习惯,赵曙继位后也不得不请曹太后和自己一起处理军政事务。这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赵曙当然不乐意。
赵曙即位之初举措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至杖挞相... -->>
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次子雍王赵昕,三子荆王赵曦,皆早亡。他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没有儿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宋仁宗肯定着急。
从至和三年开始,仁宗就时常犯病,一时人心恐慌议论纷纷。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接连上疏,极力劝说仁宗早立皇嗣以固根本,仁宗说后宫又有怀孕的,此事等等再说。结果没多久,后宫确实生产,但是个女孩。当时赵宗实的生父赵允让刚好去世了。
赵宗实是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明道元年正月三日在宣平坊第宅出生。据说赵允让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落,就用衣服接着。到宗实出生的时候红光照遍居室,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
张文节是赵祯的监察使,在赵祯跟前直言快语百无禁忌。一天君臣闲话,赵祯对老张说:“你好孤单啊,我以后要好好照顾你”。老张并不领这个情:“我不孤单,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亲戚挚友朋友圈。你才孤单呢。”
赵祯不解。张文节说:你后宫虽有佳丽三千,可是又生不出儿子,难道不孤单吗?老张讲话直奔主题,把天聊得死翘翘的。想到自己的身世和膝下无子的凄清,赵祯怏怏不乐无精打采地回到后宫。曹皇后见他不开心不快乐还皱眉头,问他为什么呢?赵祯转述老张的话,曹皇后低头垂泪道:“我们也抱一个孩子吧”!于是赵祯就把四岁的宗实养于宫内,由曹皇后培养。曹皇后把自己四岁的外甥女高滔滔也接入宫中。
赵宗实在濮王的孩子中排行13,所以长辈唤他十三,宋仁宗让他做团练使,因此也有人叫他十三团练。
这曹丹姝虽是皇后,日子过得却并不舒心,赵祯是个美女控,曹丹姝却相貌平平,不是赵祯的菜,所以大部分时候都独守空闺,有了高滔滔,生活中才多了几分亮色。
一个是皇帝的养子,一个是皇后的养女,两个小孩又都在宫里,就有很多接触的机会。而且曹丹姝是正宫娘娘,赵曙在宫中的饮食起居都由她照管,这无形中让赵曙和高滔滔更为亲近。
因此,赵宗实在宫中被称为“官家儿”,高滔滔被称为“皇后女”,
可以说在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时候,他们心里已经有了对方的一席之地,是真正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在普遍盲婚哑嫁的古代,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有几个人能像他们那样,不但婚前就认识,还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又有几个人能像他们那样,恰好门当户对、年纪相当,不需要对抗世俗礼教就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仁宗有次逗宗实说,“皇后女可以为妇否?”(把滔滔嫁给你好不好)小宗实“谢之”,也就是表明自己很愿意并且谢恩。
当赵祯有了自己的儿子,他对赵宗实的态度就很难不有所改变,1039年,赵宗实又被送回到亲生父亲那边。
这个时候,赵宗实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他对高滔滔说:“你做什么都好,可是我却不如别人。”
可是真正爱你的人,她并不在意你是不是比别人好,她只在意你是否快乐。这就是高滔滔对赵宗实的感情。
宗实极为孝顺,喜好读书,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穿的用的朴素得像一个儒者。常穿着礼服朝拜他的老师说:“你是我的老师,不敢不以礼相见。”
赵允让逝世后,把所佩带过的玩物分给各位儿子,赵宗实把得到的全部分给那些就要离开这里的旧人。宗室中有人借了金带拿铜带还,主管的人把这事告诉他,赵宗实说:“这就是我的带!”。赵宗实曾让殿前侍者把他的犀带卖掉,结果弄丢了,那犀带值钱三十万,赵宗实也不追问。
后来宋仁宗的亲儿子赵昕又死了,宋仁宗又把赵宗实立为皇子,赐名赵曙。高滔滔次年生下长子。
后世有一种解读,认为曹皇后收养高滔滔是为了将她献给宋仁宗,这也是后宫妃嫔常用的手段。
官家不喜欢自己,就培养让他喜欢的女子,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步棋曹皇后走得很正确。
用“养女”的名头,则是因为赵家皇帝担心有碍名声,从不大肆选妃,曹皇后就照着宋仁宗的品味,从外引进或在内提拔一批“人才”,以养女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再巧妙地进献给宋仁宗。
这样一来,宋仁宗不必给世人留下好色的印象,这些“养女”如果没有被看中,也可以自行婚嫁,大臣们也说不出什么。
至于辈份问题,姑娘们只是曹皇后的养女,并不是宋仁宗的养女。而且皇家向来不怎么在乎辈份。比如宋仁宗硬是把爱女赵徽柔嫁给表弟,就没把辈份放在眼里。但是,高滔滔并不是这种角色。
一来,她本身就出自高门大户。母系这边的曹家就不用说了,和曹皇后是一个家族,乃是北宋的一流门第。
父系这边也不弱,曾祖父高琼早早就投奔赵光义,历任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等职,曾参与过澶州之战,立下大功;祖父高继勋有“神将”之称,曾任建雄军节度使;父亲高遵甫官职比较低,是北作坊副使。
但就算父亲只是小官,家门摆在那里,怎会容许曹皇后将她当做棋子?想让她的婚姻利益最大化,就不能嫁给宋仁宗,那属于资源的浪费,嫁给下一任继承人才最符合曹、高两个家族对她的期许。
二来,曹皇后是真把高滔滔当做自己的女儿。
曹皇后比高滔滔大16岁,如果她有儿女的话,和高滔滔差不多一样大。两人又有很近的血缘关系,某种程度上,她是真把高滔滔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又怎会将其献给宋仁宗?那太丧心病狂了。
何况,以高滔滔的出身,要是进了宫绝对是高位,这对于曹皇后来说未必是好事。为了便于控制,她的其他养女身份都很低微。
所以无论于公还是于私,高滔滔的养女身份都很纯粹,她绝不是给宋仁宗预备的。要是有一丝一毫的迹象,她和赵曙的婚姻也不会这么顺利,别人不说,赵曙的父亲也会反对。
然而,虽然曹皇后理论上是赵曙的母亲,也是爱妻的姨母兼养母,他登基后还是和曹皇后有了芥蒂。
宋仁宗对赵曙挺不厚道的,没儿子的时候迫于群臣的压力,不情不愿地将赵曙接到宫中,一生下儿子就急急忙忙的把人送回家去,过上几年儿子夭折了,韩琦、包拯等大臣强烈建议他立赵曙为继承人,他百般推辞,说自己还年轻,还能生儿子,让大家再等等。
等来等去,等了位公主。大臣们旧事重提,宋仁宗硬是扛住了,继续在后宫努力,同时对赵曙有了意见,认为他串连朝臣,赵曙为证清白,以守孝为名不接受朝廷让他当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的任命。
其实自打被选为皇嗣之后,赵曙的处境就比较艰难。宋仁宗心心念念要生自己的儿子,对赵曙没有父子之情,大臣们越欣赏赵曙,他就越觉得赵曙居心叵测,对他怎么看都不顺眼。
赵曙也是个有气性的小伙子。你不想认我当儿子?我还不想认你当爹呢!也不稀罕那皇子之位。
庆历七年三月,高滔滔嫁给赵宗实,当时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这对小夫妻婚后生活美满,他们在濮王府一起生活了15年。
又过了几年,宋仁宗生了重病,确定自己不行了,才依群臣所奏,立赵曙为皇子。赵曙心里是憋着股火的,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什么呢?爷不伺候了,不想当备胎!连上十多遍奏疏推辞。
后来在大臣们的劝告下才入了宫,临行前还对家人说:“你们好好的守着家,官家有了子嗣我就回来。”他这是有经验了,知道皇帝一有儿子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不过这次宋仁宗没生儿子,自己反而驾崩了。
赵曙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但他对宋仁宗还是有怨,便迁怒于家卷。
把宋仁宗的女儿们全都赶出宫去,腾出来的宫殿给自己的女儿住,宋仁宗的妃嫔们安置到偏远的居所,待遇也不怎么样。
曹皇后升级为皇太后,自是不能像普通妃嫔那样处置,但在赵曙心里,她和宋仁宗是一伙的,都造成了自己的痛苦。
从上一位太后刘娥开始,北宋有了太后临朝听政的习惯,赵曙继位后也不得不请曹太后和自己一起处理军政事务。这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赵曙当然不乐意。
赵曙即位之初举措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至杖挞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