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皇兄何故造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察院掌监察之职,为了保证言路的通常,没有其他衙门一样的层层设置,对于全国的各州,府,县,由都察院直接派出御史巡查,每年定期述职,奏疏直送中枢。
所以,十三道御史加起来核定员额一百一十人,看似很多,但是须知,大明如今有两千多个县,六百多个州,府。
这一百多个御史,放到全国的范围内,其实也就刚好够用而已。
其次就是六科,相较于十三道御史,六科更加独立,严格意义上来说,六科本身就是独立的衙门,其主官是掌事的都给事中。
但是实际上,由于对六科的考核权,由都察院和吏部共同掌握,所以通常意义上,朝中也将六科归于都察院。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陈镒这个左都御史,是可以同时代表科道的。
六科给事中人数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共计定额四十人。
和十三道御史不同,六科不必出巡各地,只需要留在中枢复核政务,看似轻松,但是实际上,六科的事务繁重,还在内阁之上。
在朝堂当中,六科往往最出名的时候,是和皇帝呛声,阻止天子胡乱下诏。
但是事实上,那是偶发情况,六科真正要监察的,是日常的政务决议,谓之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按照事务的不同分类,从地方衙门,到朝廷六部各个衙门,所有的奏疏递上来,在经过内阁票拟,天子朱批之后,在正式拟旨之前,统统要送到六科重新进行复核。
这个复核主要是制度上的复核,以吏科而言,官员任命流转,是否符合铨选的规则,被流转的官员情况是否属实,有无谬误,若一切无误,则副署后,颁行到对应的衙门,若有误,则送回宫中,驳斥对应的衙门。
换句话说,小到普通的犯人的流放斩首,大到类似整饬军屯,东宫出阁这样的大事,六科都要参与其中,日常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因为深度参与各种朝廷政务,六科还要负责监察百司,一旦在复核政务的过程当中,发现是因为大臣舞弊徇私而导致的,还要负责弹劾。
如果说十三道对应的是地方,那么六科对应的就是中枢。
科道并立,构成了大明庞大而完整的监察体系。
从这个角度而言,六科合起来一共一百五十人的定额,其实并不多。
所以,陈镒说的是实话。
科道看着人多,但是实际上真正能抽调出来的寥寥无几,很多的紧要之处,根本就离不了人。
何况,托去年土木之役,还有前段时间京察的福,科道现在不是满员状态,想要从中抽调出去清查军屯,就更加困难。
于是,听完之后,王文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照此说来,如今科道能调拨的人手,大约在十人左右,如此一来,若要满足兵部刚刚的需求,至少要选授五十名科道官员,如此一来,科道的实际官员数量,必然会超出原本核定的员额。”
“如此庞大的数量,且不说一次性选授难以保证都是可用之才,纵然是选授出来,吏部也要考虑,在此次整顿军屯之后,这些官员该如何安置。”
“如今六科十三道的实际官员,大约有一百一十九人。”
“故而老夫觉得,可以自翰林院选拔十人,自春闱当中选优秀者十人,暂时补充到科道当中,另外再烦请陈总宪辛苦些,从六科十三道抽调出二十名御史及给事中,协助兵部清查军屯,如何?”
第594章咱就是说卖白菜呢
朝堂之事,有些时候,和菜市场讲价没什么差别。
在整饬军屯这件事情上,兵部开价六十名科道,都察院说我们就出十个,其他找吏部去。
王老大人面对兵部和都察院的联合,又是哭穷,又是讲道理。
一下子,从六十个名额直接杀到四十个,先跟都察院劈一半,然后自己再跟翰林院摊一半。
别看王文平时脾气又臭又硬,但是论讨价还价,这位老大人也是毫不客气。
一时之间,殿中的气氛有些尴尬。
于谦的眉头肉眼可见的皱了起来,他最近这段时间是好脾气,但是,对于军屯一事,他还是无比重视的。
略一沉吟,于谦摇了摇头,道。
“六十名科道,是兵部再三商讨之后,定出的数量,清丈边境田亩数量,只是整饬军屯的第一步,清丈结束之后,还需要他们具体处理各种问题。”
“军屯糜烂如今已成痼疾,朝廷若要动手,必要雷厉风行,不可迁延犹豫,时间拖的越久,地方上的将领,官员,越会勾连欺瞒,对抗朝廷,所以,这些科道的数量上,绝不能缩减。”
与此同时,陈镒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老大人满脸愁容,对着王文摇了摇头,道。
“大冢宰,前番京察,都察院诸多御史不谨,被黜落地方,如今实在是腾不出人手,能够挪出十个人,已经是老夫仔细核算之后的结果,剩下的那些,要么是手头有紧要的案子,要么是实在走不开。”
“真要是抽调的过多了,朝廷政务是要乱套的,所以,此事少不得,得吏部来鼎力相助。”
*的,王老大人正式宣布,对于谦刚刚的一点点好感,是自己瞎了眼。
看着眼前这俩人一唱一和的样子,说他们俩之前没有串联,打死王文都不相信!
别以为他不知道,当初京察的时候,吏部黜落了那么多的科道官员,陈镒这货记着仇呢。
这回,这是趁... -->>
都察院掌监察之职,为了保证言路的通常,没有其他衙门一样的层层设置,对于全国的各州,府,县,由都察院直接派出御史巡查,每年定期述职,奏疏直送中枢。
所以,十三道御史加起来核定员额一百一十人,看似很多,但是须知,大明如今有两千多个县,六百多个州,府。
这一百多个御史,放到全国的范围内,其实也就刚好够用而已。
其次就是六科,相较于十三道御史,六科更加独立,严格意义上来说,六科本身就是独立的衙门,其主官是掌事的都给事中。
但是实际上,由于对六科的考核权,由都察院和吏部共同掌握,所以通常意义上,朝中也将六科归于都察院。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陈镒这个左都御史,是可以同时代表科道的。
六科给事中人数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共计定额四十人。
和十三道御史不同,六科不必出巡各地,只需要留在中枢复核政务,看似轻松,但是实际上,六科的事务繁重,还在内阁之上。
在朝堂当中,六科往往最出名的时候,是和皇帝呛声,阻止天子胡乱下诏。
但是事实上,那是偶发情况,六科真正要监察的,是日常的政务决议,谓之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按照事务的不同分类,从地方衙门,到朝廷六部各个衙门,所有的奏疏递上来,在经过内阁票拟,天子朱批之后,在正式拟旨之前,统统要送到六科重新进行复核。
这个复核主要是制度上的复核,以吏科而言,官员任命流转,是否符合铨选的规则,被流转的官员情况是否属实,有无谬误,若一切无误,则副署后,颁行到对应的衙门,若有误,则送回宫中,驳斥对应的衙门。
换句话说,小到普通的犯人的流放斩首,大到类似整饬军屯,东宫出阁这样的大事,六科都要参与其中,日常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因为深度参与各种朝廷政务,六科还要负责监察百司,一旦在复核政务的过程当中,发现是因为大臣舞弊徇私而导致的,还要负责弹劾。
如果说十三道对应的是地方,那么六科对应的就是中枢。
科道并立,构成了大明庞大而完整的监察体系。
从这个角度而言,六科合起来一共一百五十人的定额,其实并不多。
所以,陈镒说的是实话。
科道看着人多,但是实际上真正能抽调出来的寥寥无几,很多的紧要之处,根本就离不了人。
何况,托去年土木之役,还有前段时间京察的福,科道现在不是满员状态,想要从中抽调出去清查军屯,就更加困难。
于是,听完之后,王文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照此说来,如今科道能调拨的人手,大约在十人左右,如此一来,若要满足兵部刚刚的需求,至少要选授五十名科道官员,如此一来,科道的实际官员数量,必然会超出原本核定的员额。”
“如此庞大的数量,且不说一次性选授难以保证都是可用之才,纵然是选授出来,吏部也要考虑,在此次整顿军屯之后,这些官员该如何安置。”
“如今六科十三道的实际官员,大约有一百一十九人。”
“故而老夫觉得,可以自翰林院选拔十人,自春闱当中选优秀者十人,暂时补充到科道当中,另外再烦请陈总宪辛苦些,从六科十三道抽调出二十名御史及给事中,协助兵部清查军屯,如何?”
第594章咱就是说卖白菜呢
朝堂之事,有些时候,和菜市场讲价没什么差别。
在整饬军屯这件事情上,兵部开价六十名科道,都察院说我们就出十个,其他找吏部去。
王老大人面对兵部和都察院的联合,又是哭穷,又是讲道理。
一下子,从六十个名额直接杀到四十个,先跟都察院劈一半,然后自己再跟翰林院摊一半。
别看王文平时脾气又臭又硬,但是论讨价还价,这位老大人也是毫不客气。
一时之间,殿中的气氛有些尴尬。
于谦的眉头肉眼可见的皱了起来,他最近这段时间是好脾气,但是,对于军屯一事,他还是无比重视的。
略一沉吟,于谦摇了摇头,道。
“六十名科道,是兵部再三商讨之后,定出的数量,清丈边境田亩数量,只是整饬军屯的第一步,清丈结束之后,还需要他们具体处理各种问题。”
“军屯糜烂如今已成痼疾,朝廷若要动手,必要雷厉风行,不可迁延犹豫,时间拖的越久,地方上的将领,官员,越会勾连欺瞒,对抗朝廷,所以,这些科道的数量上,绝不能缩减。”
与此同时,陈镒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老大人满脸愁容,对着王文摇了摇头,道。
“大冢宰,前番京察,都察院诸多御史不谨,被黜落地方,如今实在是腾不出人手,能够挪出十个人,已经是老夫仔细核算之后的结果,剩下的那些,要么是手头有紧要的案子,要么是实在走不开。”
“真要是抽调的过多了,朝廷政务是要乱套的,所以,此事少不得,得吏部来鼎力相助。”
*的,王老大人正式宣布,对于谦刚刚的一点点好感,是自己瞎了眼。
看着眼前这俩人一唱一和的样子,说他们俩之前没有串联,打死王文都不相信!
别以为他不知道,当初京察的时候,吏部黜落了那么多的科道官员,陈镒这货记着仇呢。
这回,这是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