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皇兄何故造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从地位还是受圣宠的程度而言,第一个拿到奏疏的,都必然是吏部尚书王文!
虽然最开始入京的时候,王文身上的非议很严重,有人议论他资历不够,有人议论他脾气不好,也有人觉得他能力不够胜任天官,私下里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不知有多少。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脾气又臭又硬,不招人待见的老头,如今不仅稳居天官之位,而且从里到外,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甚至于说句不好听的,现如今这位老大人,俨然已经成了朝廷一霸!
论官阶职位,他身加从一品少师,太子太师,朝堂之上在官阶上能够跟他并肩的,无非一二人而已。
论实权,他手握铨选大权,一场京察让所有人看到了这位新晋大冢宰的手段,而且更紧要的是,朝堂上的诸多大臣,明知道他是在排除异己,但是,哪怕他们拿着放大镜一处处的看,也找不到吏部京察过程中的丝毫错漏之处。
排除异己并不难,但是,能够合法合规,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的排除异己,可就需要极高明的政治手段了。
如果有人觉得,王文仅仅是依靠吏部尚书的职权,强行威压百官,那就大错特错了,铨选之权固然重,但是,也要看在谁的手里。
王文在朝堂之上,的确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在天子异乎寻常的偏爱之下,这位老大人几乎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身,让他在朝堂上啥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呛声。
跟他对骂,简直就是自己找气受!
更紧要的是,自从王文入京之后一来,和他产生冲突的人有不少,但是,只要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是政务上的纠纷对骂,那么大概率和王文发生冲突的人会被气个半死,然后两人各罚一个月或几个月俸禄。
而如果,一旦是有人真的打算把王老大人拉下马,那么,几乎无一例外的,后果都非常严重。
轻则被降出京师,重则罢官归乡,仕途就此终止。
这当中,固然有天子的干预,但是,王文本身的手段也不可小觑。
这样一个地位高,权势重,打不过,骂不赢的怪胎,已经不能用朝堂上的常理来衡量了。
现在的朝堂上,已经不是王天官考虑自己得不得罪人了,而是群臣基本上都躲着这位朝堂一霸走。
遇到和吏部相关的事务,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基本上都是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好,以免自己被骂了还没处说理去。
此刻,王文拧着眉头,手里捧着朱仪的奏疏,却没有立刻翻开来看。
事实上,刚刚听到天子大致说了事情经过之后,王老大人就差点开骂,但是碍于天子没有发话,所以把话咽了下去。
如今拿着这份并不算厚的奏疏,王文先是扫了一样旁边年轻的朱仪,然后轻哼一声,将奏疏翻开。
尽管已经大概知道了其中的内容,但是,当真正细细读完了之后,王老大人的脸色还是变得颇为难看。
看到最后那一串的联名,尤其是当中刺眼的礼部胡濙几个字,王文皱着眉头看了一样旁边老神在在的胡老大人,却发现对方毫无任何反应。
再接着往下看,读完了内阁的小票,王文顿时脸色再变,狠狠的瞪着一旁的朱鉴。
这副做派,倒叫在场众人一头雾水。
不过,他们的疑惑也没有维持太久,王文看完了之后,盯着朱鉴哼了一声,随后便将手里的奏疏交了出去。
然后,随着奏疏在老大人们中一个个转递,大家也都差不多明白了王文这番表情的缘由。
待得众人都看了一遍,奏疏再度回到御案之上,王翺便主动开口,道。
“此疏本为朱阁老票拟,并奉之御前,因关系重大,陛下先召我等内阁诸臣询问,老夫以为,东宫出阁不可耽搁,但也不可操之过急,可定在春猎之后,六月之期。”
“俞次辅也基本赞同此事,不过,俞次辅以为,幼军之设乃是早年特例,不宜引为常例,所以恳请陛下将幼军恢复为寻常上直卫。”
“因内阁中意见难以统一,朱阁老便提议,召上奏此疏的朱仪将军及联名的大宗伯入宫详述,陛下虑及此事重大,故召诸位同来商议。”
这番话说的就比较详细,基本上把如今的局面给概括了出来,与此同时,也暗暗的撇清了内阁的干系。
那意思是,这事儿可不是内阁干的,是朱鉴自己搞的,在你们来之前,我们可已经尽力弥补了!
果不其然,话音落下,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基本上都落在了朱鉴的身上,与此同时,天子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既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已经说清楚了,那么诸卿便来议一议吧,这份奏疏所说之事,到底该怎么个章程!”
第705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文华殿中,随着天子发话,殿中的气氛总算是变得稍稍活跃了几分,众人相互看了一眼,随后,果不其然,王文率先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俞次辅所言有理,东宫虽应出阁,但是,幼军的确并无必要备设,土木之役殷鉴在前,太子身为储君,理当更加研习圣人理义,朝政经史,不可过分分心武事。”
“至于早定出阁之期,陛下,臣早在廷议之上便已有言,东宫储本之位已定,陛下圣明之君,断无无故更易之理,故此,出阁读书一事,完全不必急在一时。”
“然群臣虑及天家伦序,以期早分君臣之别,又有上圣皇太后懿旨,故廷议太子出阁读书一事,宣之诸衙门,以安臣心。”
“今天家和睦,东宫仁孝,群臣敬佩,此诚天下之大幸也,东宫地位稳固,朝野上下安心用事,流言蜚语自然消弭。”
“太子毕竟方幼,过早出阁读书,预知政务,恐令殿下心生厌恶,故臣以为,东宫出阁,不必急在如今,可定于明岁二月,再行大典不迟!”
好嘛,王天官果然是贼心不死,原本内阁就已经够拖延了,可到了王天官这,三下五除二,就直接支到明年去了。
闻听此言,一旁的朱鉴顿时坐不住了,开口道。
“天官大人此言差矣,关于殿下是否应该出阁预知政务,早在年前廷议之时,便已辩明,陛下令东宫出阁却未备齐属官,便是有此考虑。”
“此事已然议定,天官大人缘何再提?”
说着话,朱阁老踌躇了片刻,往内阁方向偏了偏,开始请求外援,道。
“俞詹事,朱某犹自记得,当时你在殿上也曾向... -->>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从地位还是受圣宠的程度而言,第一个拿到奏疏的,都必然是吏部尚书王文!
虽然最开始入京的时候,王文身上的非议很严重,有人议论他资历不够,有人议论他脾气不好,也有人觉得他能力不够胜任天官,私下里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不知有多少。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脾气又臭又硬,不招人待见的老头,如今不仅稳居天官之位,而且从里到外,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甚至于说句不好听的,现如今这位老大人,俨然已经成了朝廷一霸!
论官阶职位,他身加从一品少师,太子太师,朝堂之上在官阶上能够跟他并肩的,无非一二人而已。
论实权,他手握铨选大权,一场京察让所有人看到了这位新晋大冢宰的手段,而且更紧要的是,朝堂上的诸多大臣,明知道他是在排除异己,但是,哪怕他们拿着放大镜一处处的看,也找不到吏部京察过程中的丝毫错漏之处。
排除异己并不难,但是,能够合法合规,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的排除异己,可就需要极高明的政治手段了。
如果有人觉得,王文仅仅是依靠吏部尚书的职权,强行威压百官,那就大错特错了,铨选之权固然重,但是,也要看在谁的手里。
王文在朝堂之上,的确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在天子异乎寻常的偏爱之下,这位老大人几乎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身,让他在朝堂上啥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呛声。
跟他对骂,简直就是自己找气受!
更紧要的是,自从王文入京之后一来,和他产生冲突的人有不少,但是,只要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是政务上的纠纷对骂,那么大概率和王文发生冲突的人会被气个半死,然后两人各罚一个月或几个月俸禄。
而如果,一旦是有人真的打算把王老大人拉下马,那么,几乎无一例外的,后果都非常严重。
轻则被降出京师,重则罢官归乡,仕途就此终止。
这当中,固然有天子的干预,但是,王文本身的手段也不可小觑。
这样一个地位高,权势重,打不过,骂不赢的怪胎,已经不能用朝堂上的常理来衡量了。
现在的朝堂上,已经不是王天官考虑自己得不得罪人了,而是群臣基本上都躲着这位朝堂一霸走。
遇到和吏部相关的事务,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基本上都是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好,以免自己被骂了还没处说理去。
此刻,王文拧着眉头,手里捧着朱仪的奏疏,却没有立刻翻开来看。
事实上,刚刚听到天子大致说了事情经过之后,王老大人就差点开骂,但是碍于天子没有发话,所以把话咽了下去。
如今拿着这份并不算厚的奏疏,王文先是扫了一样旁边年轻的朱仪,然后轻哼一声,将奏疏翻开。
尽管已经大概知道了其中的内容,但是,当真正细细读完了之后,王老大人的脸色还是变得颇为难看。
看到最后那一串的联名,尤其是当中刺眼的礼部胡濙几个字,王文皱着眉头看了一样旁边老神在在的胡老大人,却发现对方毫无任何反应。
再接着往下看,读完了内阁的小票,王文顿时脸色再变,狠狠的瞪着一旁的朱鉴。
这副做派,倒叫在场众人一头雾水。
不过,他们的疑惑也没有维持太久,王文看完了之后,盯着朱鉴哼了一声,随后便将手里的奏疏交了出去。
然后,随着奏疏在老大人们中一个个转递,大家也都差不多明白了王文这番表情的缘由。
待得众人都看了一遍,奏疏再度回到御案之上,王翺便主动开口,道。
“此疏本为朱阁老票拟,并奉之御前,因关系重大,陛下先召我等内阁诸臣询问,老夫以为,东宫出阁不可耽搁,但也不可操之过急,可定在春猎之后,六月之期。”
“俞次辅也基本赞同此事,不过,俞次辅以为,幼军之设乃是早年特例,不宜引为常例,所以恳请陛下将幼军恢复为寻常上直卫。”
“因内阁中意见难以统一,朱阁老便提议,召上奏此疏的朱仪将军及联名的大宗伯入宫详述,陛下虑及此事重大,故召诸位同来商议。”
这番话说的就比较详细,基本上把如今的局面给概括了出来,与此同时,也暗暗的撇清了内阁的干系。
那意思是,这事儿可不是内阁干的,是朱鉴自己搞的,在你们来之前,我们可已经尽力弥补了!
果不其然,话音落下,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基本上都落在了朱鉴的身上,与此同时,天子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既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已经说清楚了,那么诸卿便来议一议吧,这份奏疏所说之事,到底该怎么个章程!”
第705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文华殿中,随着天子发话,殿中的气氛总算是变得稍稍活跃了几分,众人相互看了一眼,随后,果不其然,王文率先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俞次辅所言有理,东宫虽应出阁,但是,幼军的确并无必要备设,土木之役殷鉴在前,太子身为储君,理当更加研习圣人理义,朝政经史,不可过分分心武事。”
“至于早定出阁之期,陛下,臣早在廷议之上便已有言,东宫储本之位已定,陛下圣明之君,断无无故更易之理,故此,出阁读书一事,完全不必急在一时。”
“然群臣虑及天家伦序,以期早分君臣之别,又有上圣皇太后懿旨,故廷议太子出阁读书一事,宣之诸衙门,以安臣心。”
“今天家和睦,东宫仁孝,群臣敬佩,此诚天下之大幸也,东宫地位稳固,朝野上下安心用事,流言蜚语自然消弭。”
“太子毕竟方幼,过早出阁读书,预知政务,恐令殿下心生厌恶,故臣以为,东宫出阁,不必急在如今,可定于明岁二月,再行大典不迟!”
好嘛,王天官果然是贼心不死,原本内阁就已经够拖延了,可到了王天官这,三下五除二,就直接支到明年去了。
闻听此言,一旁的朱鉴顿时坐不住了,开口道。
“天官大人此言差矣,关于殿下是否应该出阁预知政务,早在年前廷议之时,便已辩明,陛下令东宫出阁却未备齐属官,便是有此考虑。”
“此事已然议定,天官大人缘何再提?”
说着话,朱阁老踌躇了片刻,往内阁方向偏了偏,开始请求外援,道。
“俞詹事,朱某犹自记得,当时你在殿上也曾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