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空留史册说经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嘉靖三十四年采淘港一战那种骇人听闻的战损比正好反了过来,几乎每次都是明军大胜,尤其是戚继光领导的义乌兵,更是把战损比拔高到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程度。
牛田之战,击溃数千名倭寇,斩首688颗,自己无一人牺牲,解救老百姓954名.这是戚继光领导下的一次普通的战役,到现在看都有如梦幻一般。
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继续走私,还是安分守己的做生意,这个选择相当于是生存还是死亡。
在这样的战损比下,倭寇迅速减少,嘉靖中期如火如荼的倭患迅速瓦解,消失。
不能不说,严嵩在提拔胡宗宪、唐顺之,重新打开市泊三司的一连串手段下,才能在十年之间解决倭患。不光是普通的解决,而是一劳永逸的解决。
可惜,人亡政息,嘉靖四十四年,徐阶再次关闭了市泊三司。
仅仅从结果来看,严嵩、赵文华是有功劳的。
在王直被杀,剿灭倭寇获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世宗召见赵文华,想要对他嘉赏。赵文华便对皇上说:“臣授给胡宗宪的计策,是我的老师严嵩教给我的。”
野史里有赵文华献百花酒,让严嵩很不高兴的事情,我认为可信度不高。赵文华是聪明人,很清楚自己的富贵是依附于严嵩的,严嵩越稳,自己就越稳。
世宗在嘉靖二十年后便移居西苑万寿宫,不进入大内,大臣极少得以拜见。当值的大学士偶尔能接到世宗的手札,这是君臣相互交流的方式。
世宗修道,每次递出来的手札上写的词句都含糊不清,即便是几名当值的大学士也不能每一次都猜中世宗的心思。但只有一人,每次都能猜中,他就是严世番。
因为严嵩在严世番的帮助下显得特别知心,渐渐的只有严嵩一人得承皇上顾问,皇上的手札有时一天投给他几次,而其他大学士都不能闻知,因此严嵩得以肆意妄为。
但世宗也不是好糊弄的,虽然很看上去对严嵩很不错,也不完全相信他的话,偶尔取一件事来自己处理,或者有时故意表示与他持不同意见,想以此来杀一杀他的气势。
严嵩父子对世宗的心思揣摩的越来越准,越来越游刃有余。
如果想要解救谁的话,严嵩必先顺着皇上的心意对他痛加诋毁,然后再向皇上委婉解悉,使皇上不忍给他加罪。即使是对想要排挤陷害的人,严嵩也必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对他微言中伤,或者让他能犯世宗所耻和忌讳的事情。
严嵩由此能左右世宗的意思。
独自一人与杨廷和作对的少年郎,被老狐狸严嵩摸了个底掉。严嵩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失手的时候,满朝文武对严嵩的态度越来越敬畏。
甘草国老徐阶为了表达自己对严嵩的忠心,干脆把孙女嫁给严世番。
严嵩虽然对自己狠,当年对夏言百般恭敬,唾面自干,却没到徐阶这种龌蹉无耻的程度。
嘉靖三十八年,俺答进犯潘家口长城,滦河以西,遵化、迁安、蓟州、玉田告急。
这不是隆庆年间,张居正主抓军事的时候。也不是戚继光戚帅守卫蓟门的时候。
俺答几乎每次南下,都能给明帝国带来巨大的伤害。
而这次,镇守潘家口的是王忬,明朝万历年间文坛领袖王世贞的父亲。
什么是文坛领袖?举个例子吧,我们都很熟悉的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时候,请王世贞做的序。
《明史》的《王忬传》末尾却牵引到严氏父子与王氏父子交恶的事,说是因为王世贞为杨继盛收尸而得罪了严嵩、严世番,所以被严嵩陷害而死。
把责任推卸到严嵩身上。可是在后面却又说:“忬于边备甚疏,宜不免云。”
也就是说,王忬主管这一带防务的时候,边备甚疏。
我勒个去,身为守边大将,玩忽职守,还有理了?你看戚继光在蓟门的时候,小王子扣边祈降。那防御,简直就是铜墙铁壁,打到敌人绝望。
先感慨一句,壮哉!戚帅!
败了一场,这都不重要。嘉靖年间,这种事情很常见。可是这次王忬隐瞒不过去了,因为当时潘家口有皇亲国戚在。
具体是谁,史书以及后人的笔记中没有写,但很明显世宗得到了最真实,或许还带着夸张的消息。
于是世宗震怒,要杀王忬。
严嵩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演义的说法不惜笔墨的渲染王世贞的孝顺,和王忬的悲壮。把边疆失利的事情推卸的一干二净,整个锅都扔到严嵩身上。... -->>
嘉靖三十四年采淘港一战那种骇人听闻的战损比正好反了过来,几乎每次都是明军大胜,尤其是戚继光领导的义乌兵,更是把战损比拔高到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程度。
牛田之战,击溃数千名倭寇,斩首688颗,自己无一人牺牲,解救老百姓954名.这是戚继光领导下的一次普通的战役,到现在看都有如梦幻一般。
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继续走私,还是安分守己的做生意,这个选择相当于是生存还是死亡。
在这样的战损比下,倭寇迅速减少,嘉靖中期如火如荼的倭患迅速瓦解,消失。
不能不说,严嵩在提拔胡宗宪、唐顺之,重新打开市泊三司的一连串手段下,才能在十年之间解决倭患。不光是普通的解决,而是一劳永逸的解决。
可惜,人亡政息,嘉靖四十四年,徐阶再次关闭了市泊三司。
仅仅从结果来看,严嵩、赵文华是有功劳的。
在王直被杀,剿灭倭寇获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世宗召见赵文华,想要对他嘉赏。赵文华便对皇上说:“臣授给胡宗宪的计策,是我的老师严嵩教给我的。”
野史里有赵文华献百花酒,让严嵩很不高兴的事情,我认为可信度不高。赵文华是聪明人,很清楚自己的富贵是依附于严嵩的,严嵩越稳,自己就越稳。
世宗在嘉靖二十年后便移居西苑万寿宫,不进入大内,大臣极少得以拜见。当值的大学士偶尔能接到世宗的手札,这是君臣相互交流的方式。
世宗修道,每次递出来的手札上写的词句都含糊不清,即便是几名当值的大学士也不能每一次都猜中世宗的心思。但只有一人,每次都能猜中,他就是严世番。
因为严嵩在严世番的帮助下显得特别知心,渐渐的只有严嵩一人得承皇上顾问,皇上的手札有时一天投给他几次,而其他大学士都不能闻知,因此严嵩得以肆意妄为。
但世宗也不是好糊弄的,虽然很看上去对严嵩很不错,也不完全相信他的话,偶尔取一件事来自己处理,或者有时故意表示与他持不同意见,想以此来杀一杀他的气势。
严嵩父子对世宗的心思揣摩的越来越准,越来越游刃有余。
如果想要解救谁的话,严嵩必先顺着皇上的心意对他痛加诋毁,然后再向皇上委婉解悉,使皇上不忍给他加罪。即使是对想要排挤陷害的人,严嵩也必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对他微言中伤,或者让他能犯世宗所耻和忌讳的事情。
严嵩由此能左右世宗的意思。
独自一人与杨廷和作对的少年郎,被老狐狸严嵩摸了个底掉。严嵩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失手的时候,满朝文武对严嵩的态度越来越敬畏。
甘草国老徐阶为了表达自己对严嵩的忠心,干脆把孙女嫁给严世番。
严嵩虽然对自己狠,当年对夏言百般恭敬,唾面自干,却没到徐阶这种龌蹉无耻的程度。
嘉靖三十八年,俺答进犯潘家口长城,滦河以西,遵化、迁安、蓟州、玉田告急。
这不是隆庆年间,张居正主抓军事的时候。也不是戚继光戚帅守卫蓟门的时候。
俺答几乎每次南下,都能给明帝国带来巨大的伤害。
而这次,镇守潘家口的是王忬,明朝万历年间文坛领袖王世贞的父亲。
什么是文坛领袖?举个例子吧,我们都很熟悉的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时候,请王世贞做的序。
《明史》的《王忬传》末尾却牵引到严氏父子与王氏父子交恶的事,说是因为王世贞为杨继盛收尸而得罪了严嵩、严世番,所以被严嵩陷害而死。
把责任推卸到严嵩身上。可是在后面却又说:“忬于边备甚疏,宜不免云。”
也就是说,王忬主管这一带防务的时候,边备甚疏。
我勒个去,身为守边大将,玩忽职守,还有理了?你看戚继光在蓟门的时候,小王子扣边祈降。那防御,简直就是铜墙铁壁,打到敌人绝望。
先感慨一句,壮哉!戚帅!
败了一场,这都不重要。嘉靖年间,这种事情很常见。可是这次王忬隐瞒不过去了,因为当时潘家口有皇亲国戚在。
具体是谁,史书以及后人的笔记中没有写,但很明显世宗得到了最真实,或许还带着夸张的消息。
于是世宗震怒,要杀王忬。
严嵩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演义的说法不惜笔墨的渲染王世贞的孝顺,和王忬的悲壮。把边疆失利的事情推卸的一干二净,整个锅都扔到严嵩身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