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大内天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尧佐躲在家里,已经多日不敢上朝。皇帝很是大方,一口气给了张尧佐四个官儿。升任宣徽南院使、淮南军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司置使,一人身兼四职。
奈何谏官喊打喊杀,不依不饶。张尧佐气的骂娘,这是皇帝孝敬老丈人,关你们什么事儿?又不用你们发薪俸。骂归骂,也只敢躲家里,痛快痛快嘴。
这官儿,估计是没的做了。张尧佐叹息一声,心里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就皇帝那软耳朵根子,谏官一较真儿,他立马就得往后缩。但张尧佐无可奈何,一时间,很是落寞。
正自心烦,下人禀报有客求见。张尧佐恼怒的一挥手,狠狠的瞪了下人一眼。尽是一帮不长眼的货色,没见老爷我正在烦恼?什么客人?一概不见。
下人被瞪得一缩脖子,赶紧退下,自去打发那上门之人。刚转过角门,又被张尧佐叫住。
“可有名帖呈来?”张尧佐问道。
“有,有。”下人慌忙呈上拜帖。
张尧佐不慌不忙的,伸手接过拜帖。帖子上写着,河东张匡拜上。张匡何人?张尧佐犯了迷糊,他不记得认识这么一个人啊。皱眉思索片刻,还是没有印象。
正要将拜帖一扔了事,站在一旁的幕僚杨从易,躬身说道,“宣徽,这张匡张明远,乃是文彦博的幕僚,此来,怕是有些话说。”
“文彦博?”张尧佐想起来了。此前,文彦博的幕僚,曾拜访过他,与文彦博牵线搭桥,有些守望相助的意思。一记起,立马想到一件事。正是此人,给宫里送去了一份厚礼,倒有些眼力见。
“文渊去迎了此人,书房暂坐,我稍后就至。”
杨从易躬身领命,自去迎接张匡。说起来,两人竟有些相像,都是饱读诗书,一样屡试不中。最后,两人都选择了投身权贵,以期搏个出身。如此多相似,让杨从易对张匡生出亲近。
张匡此来,却是文彦博遇到了麻烦。
文彦博进京来了。数日前,听闻麟州大胜,文彦博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着。真是六月天吃冰溜儿,舒坦到底了。他赌中了头彩,麟州不仅胜了,而且是大胜。他的转运之功,铁板钉钉。
第二日一早,文彦博立时启程进京。他要赴京师,与三司度支核对转运账目。核对账目,哪里需要转运使?派个吏员,呈递上公文即可。他亲自出马,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到了京师,核对账目之事,自有下属去办。文彦博却忙着交际,日日饮宴、夜夜笙歌,不停的疏通打点。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有大臣上奏,说文彦博修复唐时故道,对麟州之胜,拥有转运之功,朝廷当不吝奖赏。
政事堂认可此项功劳,也觉得文彦博能力不凡。言道,盐铁使之职空悬日久,与国计不利。文彦博才能出众、政绩卓然,特举荐为三司盐铁副使。
但是,奏章呈递给皇帝,皇帝却不置可否。前面一切顺顺利利,到了皇帝这里卡住了。皇帝不表态,一切都是徒劳。文彦博暗暗长叹,心知肚明,皇帝还是记恨着他呢。
当初,正是文彦博,以皇帝无后、国朝不稳的理由,携百官逼迫皇帝,接了汝南郡王十三子入宫。谁能料到,二皇子出生,打破了一切算计。虽已时过境迁,但皇帝就是不肯饶恕他。多年来,在外地兜兜转转,就是回不了京师。
此次,文彦博苦心孤诣、势在必得。既然朝堂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不多时,张尧佐从后堂出来,一番见礼寒暄。云遮雾罩的一通闲扯,哈哈笑过几声,终于翻过闲篇,说起正事。
“宣徽可听闻医护队之事?”张匡说道。
“嗯,略有耳闻,明远有何见教?”张尧佐一愣。
“此医护队,听说乃是二皇子所倡,专事战场救护、疫病防治,于国、于军、于民,皆有大利。此项善举,足可留名青史。”张匡说着话,心里也是敬仰。二皇子此等作为,真乃天人也。
“哦?”张尧佐似乎有些明白,但深想想,还是抓不着头脑。再大的善事,那也是皇家的,和我有个屁的关系?但他也不急着表态,静静的等着张匡的下文。
“朝廷有意推广天下,但仅凭太医局,怕是力有不逮。”张匡顿了一下,看到张尧佐在听,接着说道,“再新成立一个衙门,专事推广管理,势在必行。此事若是由宣徽首倡,那这第一任的主官,必非宣徽莫属。”
“哦?”张尧佐还是没明白,就算做了新衙门的老大,与我有何益?况且是和疫病伤病打交道,让我做太医么?听着就不靠谱。
张匡心里这个腻歪,还没听明白吗?就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笨蛋,偏偏生了一个好女儿。哪去说理呢?耐下厌烦,继续说道。
“宣徽若为主官,主持推广此项善政,试想,军中、民间,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活命?岂不是尽收天下人的感激?到那时,民间有声望,军中有支持,留名青史,亦当然耳。”
懂了,这下张尧佐真的听懂了。民间有声望,军中有支持,他娘的,这帮子酸臭文官,还敢找老子麻烦?嘿嘿,真是不错的法子。张尧佐自顾寻思,一时眉飞色舞,竟忘了张匡。
&... -->>
张尧佐躲在家里,已经多日不敢上朝。皇帝很是大方,一口气给了张尧佐四个官儿。升任宣徽南院使、淮南军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司置使,一人身兼四职。
奈何谏官喊打喊杀,不依不饶。张尧佐气的骂娘,这是皇帝孝敬老丈人,关你们什么事儿?又不用你们发薪俸。骂归骂,也只敢躲家里,痛快痛快嘴。
这官儿,估计是没的做了。张尧佐叹息一声,心里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就皇帝那软耳朵根子,谏官一较真儿,他立马就得往后缩。但张尧佐无可奈何,一时间,很是落寞。
正自心烦,下人禀报有客求见。张尧佐恼怒的一挥手,狠狠的瞪了下人一眼。尽是一帮不长眼的货色,没见老爷我正在烦恼?什么客人?一概不见。
下人被瞪得一缩脖子,赶紧退下,自去打发那上门之人。刚转过角门,又被张尧佐叫住。
“可有名帖呈来?”张尧佐问道。
“有,有。”下人慌忙呈上拜帖。
张尧佐不慌不忙的,伸手接过拜帖。帖子上写着,河东张匡拜上。张匡何人?张尧佐犯了迷糊,他不记得认识这么一个人啊。皱眉思索片刻,还是没有印象。
正要将拜帖一扔了事,站在一旁的幕僚杨从易,躬身说道,“宣徽,这张匡张明远,乃是文彦博的幕僚,此来,怕是有些话说。”
“文彦博?”张尧佐想起来了。此前,文彦博的幕僚,曾拜访过他,与文彦博牵线搭桥,有些守望相助的意思。一记起,立马想到一件事。正是此人,给宫里送去了一份厚礼,倒有些眼力见。
“文渊去迎了此人,书房暂坐,我稍后就至。”
杨从易躬身领命,自去迎接张匡。说起来,两人竟有些相像,都是饱读诗书,一样屡试不中。最后,两人都选择了投身权贵,以期搏个出身。如此多相似,让杨从易对张匡生出亲近。
张匡此来,却是文彦博遇到了麻烦。
文彦博进京来了。数日前,听闻麟州大胜,文彦博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着。真是六月天吃冰溜儿,舒坦到底了。他赌中了头彩,麟州不仅胜了,而且是大胜。他的转运之功,铁板钉钉。
第二日一早,文彦博立时启程进京。他要赴京师,与三司度支核对转运账目。核对账目,哪里需要转运使?派个吏员,呈递上公文即可。他亲自出马,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到了京师,核对账目之事,自有下属去办。文彦博却忙着交际,日日饮宴、夜夜笙歌,不停的疏通打点。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有大臣上奏,说文彦博修复唐时故道,对麟州之胜,拥有转运之功,朝廷当不吝奖赏。
政事堂认可此项功劳,也觉得文彦博能力不凡。言道,盐铁使之职空悬日久,与国计不利。文彦博才能出众、政绩卓然,特举荐为三司盐铁副使。
但是,奏章呈递给皇帝,皇帝却不置可否。前面一切顺顺利利,到了皇帝这里卡住了。皇帝不表态,一切都是徒劳。文彦博暗暗长叹,心知肚明,皇帝还是记恨着他呢。
当初,正是文彦博,以皇帝无后、国朝不稳的理由,携百官逼迫皇帝,接了汝南郡王十三子入宫。谁能料到,二皇子出生,打破了一切算计。虽已时过境迁,但皇帝就是不肯饶恕他。多年来,在外地兜兜转转,就是回不了京师。
此次,文彦博苦心孤诣、势在必得。既然朝堂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不多时,张尧佐从后堂出来,一番见礼寒暄。云遮雾罩的一通闲扯,哈哈笑过几声,终于翻过闲篇,说起正事。
“宣徽可听闻医护队之事?”张匡说道。
“嗯,略有耳闻,明远有何见教?”张尧佐一愣。
“此医护队,听说乃是二皇子所倡,专事战场救护、疫病防治,于国、于军、于民,皆有大利。此项善举,足可留名青史。”张匡说着话,心里也是敬仰。二皇子此等作为,真乃天人也。
“哦?”张尧佐似乎有些明白,但深想想,还是抓不着头脑。再大的善事,那也是皇家的,和我有个屁的关系?但他也不急着表态,静静的等着张匡的下文。
“朝廷有意推广天下,但仅凭太医局,怕是力有不逮。”张匡顿了一下,看到张尧佐在听,接着说道,“再新成立一个衙门,专事推广管理,势在必行。此事若是由宣徽首倡,那这第一任的主官,必非宣徽莫属。”
“哦?”张尧佐还是没明白,就算做了新衙门的老大,与我有何益?况且是和疫病伤病打交道,让我做太医么?听着就不靠谱。
张匡心里这个腻歪,还没听明白吗?就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笨蛋,偏偏生了一个好女儿。哪去说理呢?耐下厌烦,继续说道。
“宣徽若为主官,主持推广此项善政,试想,军中、民间,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活命?岂不是尽收天下人的感激?到那时,民间有声望,军中有支持,留名青史,亦当然耳。”
懂了,这下张尧佐真的听懂了。民间有声望,军中有支持,他娘的,这帮子酸臭文官,还敢找老子麻烦?嘿嘿,真是不错的法子。张尧佐自顾寻思,一时眉飞色舞,竟忘了张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