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攻略大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对面的滩头岛屿热火朝天。
能看到大量的汉人光着膀子,扛着木料石砖在河对岸修建起大型的河港码头。
街道用坚硬的石头搭建而成,一排排两三层高的石砖房屋也被树立起来,形成密集的街道。
而且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随后他们就见到,这些汉人不知哪里找来的洋人,给他们设计房屋,过了一个月之后,好几栋欧式风格且夹杂着中式古风的几座大楼脱颖而出。
再到后面,又出现了另一种风格的建筑,榫卯结构的大型建筑,看起来如同巨大的客栈或者是青楼。
河对岸安南王国京人,瞧着这一副画面,各个也是呆头呆脑。
不过如今他们感叹,“对面也太繁华了吧。”
不少安南王国的平民百姓,经常在广安县沿河而坐,瞧着对面热火朝天。
如同茶余饭后,聚在树下闲聊一般。
观赏对面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他们还见到有一栋四层高的大楼,在街道的后面立了起来,“这些海盗也太过于富裕了。”
许多人充满羡慕之色。
不过这时有一人跑得过来,兴奋的跟他们诉说,“听说对面的海盗招工,干一日活能有一百二十文,还配有伙夫!”
一时间,众人感到惊讶,接着是兴奋,“确有其事?”
安南王国贫穷的百姓不少,毕竟在哪里都会有地主剥削农民,也有丰年不好农夫卖妻卖儿的时候。
所以安南王国并不差赤农。
此时郑七正在大建扩建的时期,可是缺少大量的劳动力。
生产队伍建造好自己的村庄,修建好村庄周围的水利设施,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分配,之后便会安扎下来,开始耕种。
所以生产队的数量一时增多,一时间减少,劳动力显然不稳定。
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郑七也就请示,然后得到批准,大规模在对岸招收安南王国的百姓成为工人。
翌日,广安县的衙门就贴了招工告示,其他的地方也是贴满了招工告示。
毕竟此时的广安县衙门,与小弟无异。
他们名义上受到安南王国阮氏朝廷的管辖,但实际上可是要看海盗们的脸色,要是对面打过来,他们也只能认命。
并且对面给的太多了,用了一百两银子就将整个广安县,上到衙门老爷,下到捕快都打点的清清楚楚。
招工告示一经贴出,瞬间引来了大量的围观,“这个工钱丰厚呀!”
“娘的,在广安县当学徒,一日也不过四五十文,这一日便能获得一百多文。”
他们纷纷感叹海盗们的大手笔。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工价也是相当便宜,因为在大清,随便一个工人都已经是上百文工钱,好一些的木匠,铁匠,一日工钱多达两百文。
这也得益于近年来大清的通货膨胀,毕竟通过贸易吸收的白银太多,货币贬值的也更加迅速。
此时街头串巷,人头攒动。
甚至有些商人打起了小算盘,打算去周围的乡下拉人头,之后来收取提成。
等到了第三日。
郑七派人过来招募...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对面的滩头岛屿热火朝天。
能看到大量的汉人光着膀子,扛着木料石砖在河对岸修建起大型的河港码头。
街道用坚硬的石头搭建而成,一排排两三层高的石砖房屋也被树立起来,形成密集的街道。
而且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随后他们就见到,这些汉人不知哪里找来的洋人,给他们设计房屋,过了一个月之后,好几栋欧式风格且夹杂着中式古风的几座大楼脱颖而出。
再到后面,又出现了另一种风格的建筑,榫卯结构的大型建筑,看起来如同巨大的客栈或者是青楼。
河对岸安南王国京人,瞧着这一副画面,各个也是呆头呆脑。
不过如今他们感叹,“对面也太繁华了吧。”
不少安南王国的平民百姓,经常在广安县沿河而坐,瞧着对面热火朝天。
如同茶余饭后,聚在树下闲聊一般。
观赏对面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他们还见到有一栋四层高的大楼,在街道的后面立了起来,“这些海盗也太过于富裕了。”
许多人充满羡慕之色。
不过这时有一人跑得过来,兴奋的跟他们诉说,“听说对面的海盗招工,干一日活能有一百二十文,还配有伙夫!”
一时间,众人感到惊讶,接着是兴奋,“确有其事?”
安南王国贫穷的百姓不少,毕竟在哪里都会有地主剥削农民,也有丰年不好农夫卖妻卖儿的时候。
所以安南王国并不差赤农。
此时郑七正在大建扩建的时期,可是缺少大量的劳动力。
生产队伍建造好自己的村庄,修建好村庄周围的水利设施,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分配,之后便会安扎下来,开始耕种。
所以生产队的数量一时增多,一时间减少,劳动力显然不稳定。
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郑七也就请示,然后得到批准,大规模在对岸招收安南王国的百姓成为工人。
翌日,广安县的衙门就贴了招工告示,其他的地方也是贴满了招工告示。
毕竟此时的广安县衙门,与小弟无异。
他们名义上受到安南王国阮氏朝廷的管辖,但实际上可是要看海盗们的脸色,要是对面打过来,他们也只能认命。
并且对面给的太多了,用了一百两银子就将整个广安县,上到衙门老爷,下到捕快都打点的清清楚楚。
招工告示一经贴出,瞬间引来了大量的围观,“这个工钱丰厚呀!”
“娘的,在广安县当学徒,一日也不过四五十文,这一日便能获得一百多文。”
他们纷纷感叹海盗们的大手笔。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工价也是相当便宜,因为在大清,随便一个工人都已经是上百文工钱,好一些的木匠,铁匠,一日工钱多达两百文。
这也得益于近年来大清的通货膨胀,毕竟通过贸易吸收的白银太多,货币贬值的也更加迅速。
此时街头串巷,人头攒动。
甚至有些商人打起了小算盘,打算去周围的乡下拉人头,之后来收取提成。
等到了第三日。
郑七派人过来招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