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明末之巨宼逆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成功起兵之初,其麾下多为郑氏族人及其父郑芝龙旧部海寇和走私集团私军,将领多为郑氏老人。
永历四年,郑成功杀其族兄郑联、驱逐郑彩取了厦门。永历六年,清军攻破厦门,郑成功杀其堂叔郑芝莞,逼其叔父郑鸿逵下野,至此完成了对郑军的完全掌控。
郑成功治军严苛,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实施严刑峻法本来也是无可厚非,但他错就错在擅杀、乱杀。他一生大小战役上百次,诛杀临阵脱逃者、作战不利者不计其数,并且牵连全家。
郑成功杀下属不但喜欢杀其全家,而且在他的控制区域内不服从号令的城寨,也是动不动就屠城屠寨,老少不留!
时厦门同安人阮旻锡在所著的《海上见闻录》中对他的评论:用法严峻,果于诛杀,于是人心惶恐,诸将解体。这确实就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总的说来,郑军麾下将士对郑成功只有惧怕而根本没有出自内心的尊重。
后世历史上郑成功北伐南京,清军挨个攻打郑军各部,总兵力远多于清军的郑军因为没有得到郑成功的命令而不敢救援,眼睁睁看着友军被消灭而导致最终全军溃败!
到了收复大员之后,郑经通奸事发,郑成功派人赐死郑经,却遭到留守金厦的将领群起抗命,其中就包括黄廷、王秀奇等自他起兵之初就跟随多年的老将。
此时大兴军大兵压境,郑成功询问应对之策,满堂文武竟无一人应答,一则大兴军和清兵不同,本身同属汉人军队,而且兵力强盛,根本不是郑军所能抗衡。
但最主要的还是众人都清楚郑成功的性格,施琅就是前车之鉴,郑成功不但不采纳他的谏言反而将他革职,后来更是杀其父兄逼反了他。这种情况之下,谁还敢跳出来自触霉头?
“国姓!下官以为降大兴军也未尝不可!”
一听此话,众人都吃了一惊,在这关头劝国姓爷投降,那岂不是找死?不过大家抬头一看,却又放下心来——原来说话的是张煌言。
张煌言属于鲁监国浙东一系,虽然现在寄居金厦,但他现在还挂着永历帝所封的监军兼兵部左侍郎的职衔,郑成功既奉永历帝为主,也不好明目张胆地斩杀这么一位“朝廷重臣”。
不过郑成功也没有好脸色给他看,他瞟了张煌言一眼道:“此非降战之议!”意思就是说今日不是商议降与不降,而是如何应战的问题。
张煌言本是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他出身于前明官宦之家。清军入关,南京失守之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与张名振等奉鲁王朱以海转战于浙东沿海,入据舟山,清军攻陷舟山后,二张又奉鲁王跑到福建依附于郑成功。
永历九年,张名振与张煌言合兵三入长江,抵燕子矶,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于是又会同郑成功部甘辉、陈六御等收复舟山。张名振死后,原本遗嘱由张煌言统领其军,而郑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掌。
次年清军再度占领舟山,陈六御阵亡,张煌言率领残部逃回厦门继续依附郑... -->>
郑成功起兵之初,其麾下多为郑氏族人及其父郑芝龙旧部海寇和走私集团私军,将领多为郑氏老人。
永历四年,郑成功杀其族兄郑联、驱逐郑彩取了厦门。永历六年,清军攻破厦门,郑成功杀其堂叔郑芝莞,逼其叔父郑鸿逵下野,至此完成了对郑军的完全掌控。
郑成功治军严苛,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实施严刑峻法本来也是无可厚非,但他错就错在擅杀、乱杀。他一生大小战役上百次,诛杀临阵脱逃者、作战不利者不计其数,并且牵连全家。
郑成功杀下属不但喜欢杀其全家,而且在他的控制区域内不服从号令的城寨,也是动不动就屠城屠寨,老少不留!
时厦门同安人阮旻锡在所著的《海上见闻录》中对他的评论:用法严峻,果于诛杀,于是人心惶恐,诸将解体。这确实就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总的说来,郑军麾下将士对郑成功只有惧怕而根本没有出自内心的尊重。
后世历史上郑成功北伐南京,清军挨个攻打郑军各部,总兵力远多于清军的郑军因为没有得到郑成功的命令而不敢救援,眼睁睁看着友军被消灭而导致最终全军溃败!
到了收复大员之后,郑经通奸事发,郑成功派人赐死郑经,却遭到留守金厦的将领群起抗命,其中就包括黄廷、王秀奇等自他起兵之初就跟随多年的老将。
此时大兴军大兵压境,郑成功询问应对之策,满堂文武竟无一人应答,一则大兴军和清兵不同,本身同属汉人军队,而且兵力强盛,根本不是郑军所能抗衡。
但最主要的还是众人都清楚郑成功的性格,施琅就是前车之鉴,郑成功不但不采纳他的谏言反而将他革职,后来更是杀其父兄逼反了他。这种情况之下,谁还敢跳出来自触霉头?
“国姓!下官以为降大兴军也未尝不可!”
一听此话,众人都吃了一惊,在这关头劝国姓爷投降,那岂不是找死?不过大家抬头一看,却又放下心来——原来说话的是张煌言。
张煌言属于鲁监国浙东一系,虽然现在寄居金厦,但他现在还挂着永历帝所封的监军兼兵部左侍郎的职衔,郑成功既奉永历帝为主,也不好明目张胆地斩杀这么一位“朝廷重臣”。
不过郑成功也没有好脸色给他看,他瞟了张煌言一眼道:“此非降战之议!”意思就是说今日不是商议降与不降,而是如何应战的问题。
张煌言本是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他出身于前明官宦之家。清军入关,南京失守之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与张名振等奉鲁王朱以海转战于浙东沿海,入据舟山,清军攻陷舟山后,二张又奉鲁王跑到福建依附于郑成功。
永历九年,张名振与张煌言合兵三入长江,抵燕子矶,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于是又会同郑成功部甘辉、陈六御等收复舟山。张名振死后,原本遗嘱由张煌言统领其军,而郑成功却下令由陈六御接掌。
次年清军再度占领舟山,陈六御阵亡,张煌言率领残部逃回厦门继续依附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