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沧州子系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思维的表现,其实是管理行为。有什么样的想法,自然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我们的管理行为,由于用之日久,反而不容易觉察。加上人在庐山,往往不知庐山真面目。因而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增加很多沟通、协调的困难。
个案研究学是学习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中国社会,进行起来相当困难。因为我们自己的个案,非常不容易建立。如我们吃的官司败诉等个案。由于我们的习惯,通常“报喜不报忧”个案已经失真,研讨的结果势必产生误导。如果据实编写,则难免有好有坏,于是有些人不高兴,有些人会受伤害,甚至有些人会因而提出抗议,当然后患无穷。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拿外国的个案来研讨,尽管费尽心思,结果大都不能切合国情,所以对实际管理的用处并不大。
当代中国人的毛病,事实上就是喜欢用西方的观点来观察中国人的行为,以致样样看不惯。但是内心深处,却又存在着某些中国人的牢不可破的观念。看的、想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嘴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办不到,久而久之,口是而心非,口惠而实不至,言行不一更为不幸。
西方重视“二构成一”总是以个体的对立看事物:公司有劳资方的对立,同仁有优劣的对立;企业生存竞争亦有其冲突的对立。
中国人认为对立固然存在,却也相辅相成“对立存在于统一”“万物同时生长而彼此不相妨害,道理一齐实行而彼此不相违背。”
有公司才有劳资方的存在,彼此应该互信互谅;同仁间有优才显得有劣,有劣也才显得有优,大家应该互助;有同业的竞争,才能力求精进,必须合理合法以谋公平合作。
西方人在管理上“一切依据是非来判断”的科学化行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相当简单明了。他们把判断是非的结果,明定为“标准化”(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制定事物的标准,并力求切实施行)。为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既定的标准,同时要求符合同一标准起见,于是明定为制度。大家一起履行制度,叫做“制度化”制度是企业组织所有成员一切分工合作的基本规范,是管理的出发点。任何成员,其行为合乎制度的即为“对”的行为,否则便是“错”的行为。前者为组织所欢迎,后者则为组织所不许。
西方的“制衡思想”发展为经由谈判,分出大小或是非。这种行为,其理论基础乃是“个人主义”“谈判”指满足各自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是非”在确立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而“制衡”则在维护并增强个人的权益。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指能够说得清的道理,已经失去了它的普遍性,带有某些特殊性)。
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便是因为有智慧的限制,无法变化自如,所以等到后来,既没有曲线,也没有直线,只剩下一个圆形的外壳。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大者太也,和即是顺,说起来就是过分求圆满,形成“太顺的‘事大主义’”
“太顺”的部属,绝对服从的结果,固然有利于大量集中。但是万一决策有重大的错误,而此一决策者又“大而有力”则大家盲目服从,势必害己害国。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盛行,自杀飞机愚行,大屠杀蛮行,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日本人为了寻求“大和”往往弄得没有是非。他们一心一意追求利益,成为世人轻视的“经济动物”“日本第一”中蕴含着重大的危机。因为他们缺乏适当的制衡,活像一辆刹车不灵的汽车,走顺路时很愉快,危急时真不敢想象。“大和思想”发展为日本人“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一切为团体荣誉而努力”的大和行为。其理论基础即是“集体主义”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比较简单,凡事只要想到自己的权益“不要让自己的权利睡着了”每个人都为自己而争,最后总能达到制衡的结果。“两人独立,个人自由”所产生的个人行为,因利害关系相结合,成为美国人坚强的信念。
日本人也相当单纯,凡是只须顾及对方,比比“谁比较大”你大我听你的,我大你听我的。这种“上级生”精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很复杂,不但想到“我”还要顾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我们上下、左右、前后都必须同时深思熟虑,面面俱到,才不会不知不觉中树敌,招来无穷的后患。在横的方面,要“和”对任何人的感情,都应该保持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在纵的方面,要“中”对于人的处置,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时时刻刻都不离这一根本。中国人不能不坚持原则,否则人家会批评他“没有定律”“缺乏制度”甚至“胡作非为”坚持原则又不能到处得罪人,弄得鸡飞狗跳,妨害安宁。“持中致和”即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能和谐相处,所以“和”就是广结善缘,用广结善缘来“坚持原则”既会做人又能做事,叫做“致中和”乃是真正的圆满。
不能“致中和”结果必然“和稀泥”我们不能因为痛恨“和稀泥”而怪罪“致中和”
太极行为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目标放在“致中和”
“致中和”行为的第一特性是“不执著”中国人满脑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困难。
1、不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2、不重视团体规约;
3、不完全遵照上级命令行事;
4、不认真接受工作规范;
5、不相信企划;
6、不能真正科学化;
7、不容易完全标准化;
8、不能够大家一致,总认为我应该特别。
“不执著”在管理上有许多好处:
1、头脑灵光。善于应变,对于变动快速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力。
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适机调整,不断随机应变,以求达成目标。
3、弹性应用。具有极大弹性,能承受企业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
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不受原则计划的限制。
5、不畏艰难。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中国人只要有心去做,都有办法解决。
&nb... -->>
思维的表现,其实是管理行为。有什么样的想法,自然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我们的管理行为,由于用之日久,反而不容易觉察。加上人在庐山,往往不知庐山真面目。因而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增加很多沟通、协调的困难。
个案研究学是学习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中国社会,进行起来相当困难。因为我们自己的个案,非常不容易建立。如我们吃的官司败诉等个案。由于我们的习惯,通常“报喜不报忧”个案已经失真,研讨的结果势必产生误导。如果据实编写,则难免有好有坏,于是有些人不高兴,有些人会受伤害,甚至有些人会因而提出抗议,当然后患无穷。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拿外国的个案来研讨,尽管费尽心思,结果大都不能切合国情,所以对实际管理的用处并不大。
当代中国人的毛病,事实上就是喜欢用西方的观点来观察中国人的行为,以致样样看不惯。但是内心深处,却又存在着某些中国人的牢不可破的观念。看的、想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嘴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办不到,久而久之,口是而心非,口惠而实不至,言行不一更为不幸。
西方重视“二构成一”总是以个体的对立看事物:公司有劳资方的对立,同仁有优劣的对立;企业生存竞争亦有其冲突的对立。
中国人认为对立固然存在,却也相辅相成“对立存在于统一”“万物同时生长而彼此不相妨害,道理一齐实行而彼此不相违背。”
有公司才有劳资方的存在,彼此应该互信互谅;同仁间有优才显得有劣,有劣也才显得有优,大家应该互助;有同业的竞争,才能力求精进,必须合理合法以谋公平合作。
西方人在管理上“一切依据是非来判断”的科学化行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相当简单明了。他们把判断是非的结果,明定为“标准化”(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制定事物的标准,并力求切实施行)。为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既定的标准,同时要求符合同一标准起见,于是明定为制度。大家一起履行制度,叫做“制度化”制度是企业组织所有成员一切分工合作的基本规范,是管理的出发点。任何成员,其行为合乎制度的即为“对”的行为,否则便是“错”的行为。前者为组织所欢迎,后者则为组织所不许。
西方的“制衡思想”发展为经由谈判,分出大小或是非。这种行为,其理论基础乃是“个人主义”“谈判”指满足各自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是非”在确立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而“制衡”则在维护并增强个人的权益。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指能够说得清的道理,已经失去了它的普遍性,带有某些特殊性)。
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便是因为有智慧的限制,无法变化自如,所以等到后来,既没有曲线,也没有直线,只剩下一个圆形的外壳。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大者太也,和即是顺,说起来就是过分求圆满,形成“太顺的‘事大主义’”
“太顺”的部属,绝对服从的结果,固然有利于大量集中。但是万一决策有重大的错误,而此一决策者又“大而有力”则大家盲目服从,势必害己害国。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盛行,自杀飞机愚行,大屠杀蛮行,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日本人为了寻求“大和”往往弄得没有是非。他们一心一意追求利益,成为世人轻视的“经济动物”“日本第一”中蕴含着重大的危机。因为他们缺乏适当的制衡,活像一辆刹车不灵的汽车,走顺路时很愉快,危急时真不敢想象。“大和思想”发展为日本人“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一切为团体荣誉而努力”的大和行为。其理论基础即是“集体主义”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比较简单,凡事只要想到自己的权益“不要让自己的权利睡着了”每个人都为自己而争,最后总能达到制衡的结果。“两人独立,个人自由”所产生的个人行为,因利害关系相结合,成为美国人坚强的信念。
日本人也相当单纯,凡是只须顾及对方,比比“谁比较大”你大我听你的,我大你听我的。这种“上级生”精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很复杂,不但想到“我”还要顾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我们上下、左右、前后都必须同时深思熟虑,面面俱到,才不会不知不觉中树敌,招来无穷的后患。在横的方面,要“和”对任何人的感情,都应该保持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在纵的方面,要“中”对于人的处置,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时时刻刻都不离这一根本。中国人不能不坚持原则,否则人家会批评他“没有定律”“缺乏制度”甚至“胡作非为”坚持原则又不能到处得罪人,弄得鸡飞狗跳,妨害安宁。“持中致和”即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能和谐相处,所以“和”就是广结善缘,用广结善缘来“坚持原则”既会做人又能做事,叫做“致中和”乃是真正的圆满。
不能“致中和”结果必然“和稀泥”我们不能因为痛恨“和稀泥”而怪罪“致中和”
太极行为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目标放在“致中和”
“致中和”行为的第一特性是“不执著”中国人满脑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困难。
1、不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2、不重视团体规约;
3、不完全遵照上级命令行事;
4、不认真接受工作规范;
5、不相信企划;
6、不能真正科学化;
7、不容易完全标准化;
8、不能够大家一致,总认为我应该特别。
“不执著”在管理上有许多好处:
1、头脑灵光。善于应变,对于变动快速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力。
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适机调整,不断随机应变,以求达成目标。
3、弹性应用。具有极大弹性,能承受企业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
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不受原则计划的限制。
5、不畏艰难。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中国人只要有心去做,都有办法解决。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