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弃妇的极致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个日子代表着春天的来临,也提醒着沉寂一冬的人们新的一年开始了。
而对于积微学院的学生来说,二月初二却有了新的涵义,那就是为期一个月的寒假结束,学院要开学了。
“院长,今年一共有五十二名新生入学,这是新生的详细档案,请您过目——”
说话的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只见他头戴玄色短脚幞头,身穿一件湖蓝色的夹棉长袍,腰间系着四指宽的嵌方形玉石腰带,腰侧还系着荷包、玉佩等物什,脚上蹬着一双乌皮短靴。
小郎君穿得精神,人长得也极气派,眉目清朗,身姿挺拔,唇上蓄着短须,说话时他认真中带着几分敬重,显是对面前这个妇人很是尊敬的样子。
“嗯,今年是明州分院成立后的首次招生,这里不比京城,也不是骊山、广州,今日能有五十余名新生入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儿,”
萧南一身绯色胡服,盘膝坐在矮榻上,身子依着凭几,手上拿着一卷新生入学名单,她大概的翻看了下,发现入学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明州当地的世家、富豪,另外还有几个是周围郡县赶来的,她很满意的点点头,合上册子,赞许的对崔令慎道:“四郎,你做得很好,才两年的功夫便把明州分院撑了起来,我很欣慰。”
年轻男子,也就是记名在崔惠伯名下的、实则乃为崔彦伯外室子的崔令慎,听到萧南的称赞后。并没有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他还是一脸淡定的说道:“我也没做什么。全靠阿婶的悉心指点。”
说着他又扯了扯嘴角,略带几分骄傲的说道:“另外也是咱们积微学院的名声太响了。儿几乎都不用做什么,只需打出‘积微学院’四个字,明州的不少新旧世家便都争相赶来询问入学事宜明州学院能这么快步入正轨,非慎一人之功呀。”
这话表面上看似恭维,实则却是大实话,自从当年的骊山之乱后,圣人对积微学院赞誉有加,亲笔为学院赐名‘天下第一学院’。
随后,皇后更是直接将太子也送进了积微学院就读。当然太子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不必住校,不必每日去上课,但即便太子一旬才去一日,那也是积微学院的学生。
有了这天下最尊贵的人儿做学生,积微学院的名声不响都难,正如圣人的赐名一般,不过两三年的功夫便成为响彻大唐南北的第一学府。
当然,积微学院能在短期内获得如此成就,除了皇家的支持外。也离不开校长萧南的全力发展。
六年前,萧南随夫君崔幼伯举家迁往广州赴任,京城的学院暂由骊山分院的院长崔令文管理,而萧南也没有闲着。抵达广州后刚刚将家安顿好,她便开始着手筹办广州分院。
因为萧南很清楚,一旦广州市舶司建立后。这个地方势必将成为一个国际大港口,其繁华程度不亚于苏杭等州县。而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广州日渐繁华。定会引来更多的家族前来‘淘金’。
家族多了,人多了,教育问题也就将渐渐成为重点。
而萧南的志向便是要将积微学院开遍大唐,自己或者崔家成为名留青史的教育家,虽然这时的广州远没有后世那般繁华,但当她意识到它的发展势头后,还是决定在广州设立分院。
不过为了表示对家族的尊敬,她还是事先跟崔幼伯商量了一番,随后由崔幼伯执笔给京城的崔泽写了信,详细回禀了此事,最后还诚恳的表示,他要全心铺在市舶司的筹建工作上,娘子一个人忙不过来,想请家里推荐一二能干的子侄过来帮忙。
开设学院是好事,且崔泽亲眼看到了积微学院带给崔家的种种荣耀和巨大利益,又听儿子详细介绍了广州的巨大潜力,几乎想都没想,便同意了儿子的建议。
其实他也明白,儿子儿媳羽翼已丰,这两口子要名声有名声、要圣眷有圣眷,就算他不同意,崔幼伯夫妇也会继续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
与其这样,还不如痛快些,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再说了,开设分院真心是件好事,哪怕是在最偏远的流放之地(岭南呀岭南),应该也能给家族谋取利益呢,即便不能,至少这里可以安排不少崔氏子弟,不管从哪方面想,崔泽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至于崔幼伯信中提到的‘推荐’一事,崔泽稍加思索便圈定了人选,撇开洛阳的数百族人不提,就是他们京城这一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孙渐大,只荣康堂这一房,年满十六岁的孙子就有两位数。
若是再加上隔壁的荣安堂,这个数字还要翻上一番。
崔泽虽已入了中书,是五相之一,安排子孙入仕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朝廷不是崔家开的,宰相也不止他一个,他就是再能干,也不可能将所有儿孙都推入仕途。
不走仕途,那就做个教书育人的名士吧。
崔泽自信,有他在,崔家还能繁盛二十年。
可二十年在之后呢?
长子崔彦伯有能力却称不上出色,比他小十多岁的幼弟都一跃成为三品封疆大吏了,他却还在京城的几个衙门口兜兜转转,官职好容易才升到了从三品下阶。依着这个升官速度,估计等崔泽坟上的草长到一人高的时候,崔彦伯才能入主中枢吧。
长子不行,崔泽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在长孙身上,崔令元确实比他父亲好些,可他太年轻了,等他有资格迈进议事堂的时候,估计要到三四十年之后呢。
这期间便又二十多年的权力断层期,崔泽现在要做的。就是力求多培养些帮手,即便自己退下高位。也有人扶持崔令元。
或许有人问了,崔泽干嘛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他完全可以推崔幼伯上位呀。
其实道理很简单,崔氏作为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家族中必有一些打死都不能改变的铁律,那就是‘嫡长继承制’。
就算崔幼伯再出色,他也是幼子,只要崔彦伯没有蠢到天怒人怨,崔泽就不能剥夺他的家主继承资格。
更不用说崔幼伯已经过继出去了,不再是荣康堂的儿孙,而是自成一支。以后荣康堂、荣寿堂两支会相互扶持,却不再是一家人。
话题扯远了,咱们还是书归正传,崔泽为了给家族培养更多的助手,自是不会放过广州分院这个最好的平台,是以他特意将崔仲伯的嫡次子崔令简、族侄崔文伯派去了广州。
这两人年纪都不大,能不能干先另说,至少知道轻重,到了广州后。全力配合萧南,并没有因为她是个女子就生出半分的轻视,反而对她敬重有加。
此时的广州虽不至于是荒蛮之地,却也不甚繁华。地皮什么的比京城便宜了好几倍,萧南手里有钱,身上还有一品夫人的诰命。几乎没费什么吹灰之力便拿下了一块极大的地皮。
选定了校址,萧南又命随行的工匠按照京城学院的风格设计。接着便是招收劳力施工。
崔令简和崔文伯就是在这个时候抵达广州的,到了地方。只稍作修整,便开始挽起袖子干活。
崔文伯年龄大一些,便接管了学院工地的监管工作。
崔令简第一次出远门,萧南没有给他什么独立的差事,而是命他跟在崔幼伯身边,看崔幼伯如何筹备市舶司、如何选拔属官、如何与广州的州郡地方官打交道。
还别说,崔令简跟着亲叔叔早出晚归的忙活了小半年,白嫩的小脸儿晒黑了,有些单薄的身子健壮了不少,人也踏实、稳重了许多。
待学院建成后,崔令简不用萧南吩咐,就能有模有样的负责与当地世家打交道、招生等事宜。
见此情况,萧南终于舒了口气,除了些大事,她将学院的具体事务全都分派给了崔文伯和崔令简两人,自己则又开始忙碌起其它的事儿。
这个事与... -->>
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个日子代表着春天的来临,也提醒着沉寂一冬的人们新的一年开始了。
而对于积微学院的学生来说,二月初二却有了新的涵义,那就是为期一个月的寒假结束,学院要开学了。
“院长,今年一共有五十二名新生入学,这是新生的详细档案,请您过目——”
说话的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只见他头戴玄色短脚幞头,身穿一件湖蓝色的夹棉长袍,腰间系着四指宽的嵌方形玉石腰带,腰侧还系着荷包、玉佩等物什,脚上蹬着一双乌皮短靴。
小郎君穿得精神,人长得也极气派,眉目清朗,身姿挺拔,唇上蓄着短须,说话时他认真中带着几分敬重,显是对面前这个妇人很是尊敬的样子。
“嗯,今年是明州分院成立后的首次招生,这里不比京城,也不是骊山、广州,今日能有五十余名新生入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儿,”
萧南一身绯色胡服,盘膝坐在矮榻上,身子依着凭几,手上拿着一卷新生入学名单,她大概的翻看了下,发现入学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明州当地的世家、富豪,另外还有几个是周围郡县赶来的,她很满意的点点头,合上册子,赞许的对崔令慎道:“四郎,你做得很好,才两年的功夫便把明州分院撑了起来,我很欣慰。”
年轻男子,也就是记名在崔惠伯名下的、实则乃为崔彦伯外室子的崔令慎,听到萧南的称赞后。并没有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他还是一脸淡定的说道:“我也没做什么。全靠阿婶的悉心指点。”
说着他又扯了扯嘴角,略带几分骄傲的说道:“另外也是咱们积微学院的名声太响了。儿几乎都不用做什么,只需打出‘积微学院’四个字,明州的不少新旧世家便都争相赶来询问入学事宜明州学院能这么快步入正轨,非慎一人之功呀。”
这话表面上看似恭维,实则却是大实话,自从当年的骊山之乱后,圣人对积微学院赞誉有加,亲笔为学院赐名‘天下第一学院’。
随后,皇后更是直接将太子也送进了积微学院就读。当然太子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不必住校,不必每日去上课,但即便太子一旬才去一日,那也是积微学院的学生。
有了这天下最尊贵的人儿做学生,积微学院的名声不响都难,正如圣人的赐名一般,不过两三年的功夫便成为响彻大唐南北的第一学府。
当然,积微学院能在短期内获得如此成就,除了皇家的支持外。也离不开校长萧南的全力发展。
六年前,萧南随夫君崔幼伯举家迁往广州赴任,京城的学院暂由骊山分院的院长崔令文管理,而萧南也没有闲着。抵达广州后刚刚将家安顿好,她便开始着手筹办广州分院。
因为萧南很清楚,一旦广州市舶司建立后。这个地方势必将成为一个国际大港口,其繁华程度不亚于苏杭等州县。而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广州日渐繁华。定会引来更多的家族前来‘淘金’。
家族多了,人多了,教育问题也就将渐渐成为重点。
而萧南的志向便是要将积微学院开遍大唐,自己或者崔家成为名留青史的教育家,虽然这时的广州远没有后世那般繁华,但当她意识到它的发展势头后,还是决定在广州设立分院。
不过为了表示对家族的尊敬,她还是事先跟崔幼伯商量了一番,随后由崔幼伯执笔给京城的崔泽写了信,详细回禀了此事,最后还诚恳的表示,他要全心铺在市舶司的筹建工作上,娘子一个人忙不过来,想请家里推荐一二能干的子侄过来帮忙。
开设学院是好事,且崔泽亲眼看到了积微学院带给崔家的种种荣耀和巨大利益,又听儿子详细介绍了广州的巨大潜力,几乎想都没想,便同意了儿子的建议。
其实他也明白,儿子儿媳羽翼已丰,这两口子要名声有名声、要圣眷有圣眷,就算他不同意,崔幼伯夫妇也会继续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
与其这样,还不如痛快些,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再说了,开设分院真心是件好事,哪怕是在最偏远的流放之地(岭南呀岭南),应该也能给家族谋取利益呢,即便不能,至少这里可以安排不少崔氏子弟,不管从哪方面想,崔泽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至于崔幼伯信中提到的‘推荐’一事,崔泽稍加思索便圈定了人选,撇开洛阳的数百族人不提,就是他们京城这一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孙渐大,只荣康堂这一房,年满十六岁的孙子就有两位数。
若是再加上隔壁的荣安堂,这个数字还要翻上一番。
崔泽虽已入了中书,是五相之一,安排子孙入仕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朝廷不是崔家开的,宰相也不止他一个,他就是再能干,也不可能将所有儿孙都推入仕途。
不走仕途,那就做个教书育人的名士吧。
崔泽自信,有他在,崔家还能繁盛二十年。
可二十年在之后呢?
长子崔彦伯有能力却称不上出色,比他小十多岁的幼弟都一跃成为三品封疆大吏了,他却还在京城的几个衙门口兜兜转转,官职好容易才升到了从三品下阶。依着这个升官速度,估计等崔泽坟上的草长到一人高的时候,崔彦伯才能入主中枢吧。
长子不行,崔泽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在长孙身上,崔令元确实比他父亲好些,可他太年轻了,等他有资格迈进议事堂的时候,估计要到三四十年之后呢。
这期间便又二十多年的权力断层期,崔泽现在要做的。就是力求多培养些帮手,即便自己退下高位。也有人扶持崔令元。
或许有人问了,崔泽干嘛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他完全可以推崔幼伯上位呀。
其实道理很简单,崔氏作为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家族中必有一些打死都不能改变的铁律,那就是‘嫡长继承制’。
就算崔幼伯再出色,他也是幼子,只要崔彦伯没有蠢到天怒人怨,崔泽就不能剥夺他的家主继承资格。
更不用说崔幼伯已经过继出去了,不再是荣康堂的儿孙,而是自成一支。以后荣康堂、荣寿堂两支会相互扶持,却不再是一家人。
话题扯远了,咱们还是书归正传,崔泽为了给家族培养更多的助手,自是不会放过广州分院这个最好的平台,是以他特意将崔仲伯的嫡次子崔令简、族侄崔文伯派去了广州。
这两人年纪都不大,能不能干先另说,至少知道轻重,到了广州后。全力配合萧南,并没有因为她是个女子就生出半分的轻视,反而对她敬重有加。
此时的广州虽不至于是荒蛮之地,却也不甚繁华。地皮什么的比京城便宜了好几倍,萧南手里有钱,身上还有一品夫人的诰命。几乎没费什么吹灰之力便拿下了一块极大的地皮。
选定了校址,萧南又命随行的工匠按照京城学院的风格设计。接着便是招收劳力施工。
崔令简和崔文伯就是在这个时候抵达广州的,到了地方。只稍作修整,便开始挽起袖子干活。
崔文伯年龄大一些,便接管了学院工地的监管工作。
崔令简第一次出远门,萧南没有给他什么独立的差事,而是命他跟在崔幼伯身边,看崔幼伯如何筹备市舶司、如何选拔属官、如何与广州的州郡地方官打交道。
还别说,崔令简跟着亲叔叔早出晚归的忙活了小半年,白嫩的小脸儿晒黑了,有些单薄的身子健壮了不少,人也踏实、稳重了许多。
待学院建成后,崔令简不用萧南吩咐,就能有模有样的负责与当地世家打交道、招生等事宜。
见此情况,萧南终于舒了口气,除了些大事,她将学院的具体事务全都分派给了崔文伯和崔令简两人,自己则又开始忙碌起其它的事儿。
这个事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