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透视人性弱点22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类有自己的本性。
--罗曼·罗兰
就人性来说,保证它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
--邱吉尔长江里有三种鱼都很常见,它们是鲥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以味美鲜嫩而著称。这三种鱼形状不同。鲥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刀鱼的形状就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细腻,刀鱼身上长有上千根刺,食用时很容易被卡着。河豚有着滚圆的身子,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
在长江边的渔民捕这三种鱼用的都是同一张网,形状很像排球网。渔民把网拦在江中,让鱼钻到网眼中去。鲥鱼头小身大,头钻过去后身子就过不去了,这时鲥鱼只要向后一退,就能逃脱而去。但由于鲥鱼太爱惜鱼鳞,死不后退,就被渔民捕获了。刀鱼看到鲥鱼被捕后,心想这家伙真笨,向后退一下不就行了吗?于是刀鱼穿过网眼后就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上。其实这时刀鱼只要继续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但它吸取鲥鱼被抓住的教训,拼命后退,终于也被渔民捕获。河豚看到它们被抓,心想你们真笨,碰到网只要不前进也不后退,不就不被抓住了吗?于是河豚碰到网后就拼命给自己打气,把自己气的园鼓鼓的,结果漂到江面上被鱼民轻而易举地捕获了。其实,人就像上面的三种鱼一样,常常被自己的习惯和人性的弱点害死,却很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虽然人们常常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却永远也找不出自己的弱点;常常因为看到别人出了问题想避免重蹈覆辙,结果却陷入了另外一个更致命的错误之中。人类似乎永远逃不出自己的弱点和宿命。于是,许许多多的悲剧一直在发生着。但是人们总要生活下去,要逃避人生的陷阱和宿命,并且要尽可能比前人生活得更好。人们有办法吗?有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总有一些人比别人活得更快乐幸福和豁达,他们是怎样更加快乐幸福和豁达的呢?有一句相当精辟的古语:努力认识你自己才能把握人生。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和人性弱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只有自己的人性弱点编织的网能把自己捕获。因此,让我们透视人性弱点来认识自己吧。生活中,你会发现对熟悉的人做一些透视,是最适当而且是最实用的,如老同学、子女、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因为你对他们越了解,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对他们的灵魂有更彻底的认识。对陌生人做透视,固然困难,但对你而言,他们恰似一张白纸,当他们出现在你眼皮之下,你冷眼观察,说不定也容易捕捉其性格特征。当你乘坐在一架客机时,坐在三人座的中间座位上。在你左边的那位女士显然要与你搭讪交谈,尽管你对这种攀谈不感兴趣,但她还是始终滔滔不绝。直到“系好安全带”的信号打出时,你已经知道她要去哪儿,她要干什么事,她丈夫从事什么行业,她儿子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以及其中的来龙去脉(而在这过程中,你仅仅才顾得上通报你的姓名)。看来这位女士明显地属于会使你忍住呵欠的一类人,鉴定法可以帮你推测,这人无疑属外向型。
与此同时,在你右边坐着另一人颇引起你的兴趣--也许是由于他的仪态相貌,或是他正在阅读的书。你以“是出差吗?”这一提问试图和他攀谈,对此他报以微微一笑,只回答了个“是”,就又继续阅读。你不甘心就此而止,又问:“你常去出差吗?”那人再次报以愉快而简短的回答:“不,不常去。您呢?”为了避免非长谈不可,所以“以问易问”,把交谈的重担转给你扛。待聆听、附和了你友好的几分钟侃谈之后,他放下书,说声“对不起”,就合上了他的眼睛。这个信息很明白,这位内向者希望“一个人待会儿”。
由此可见,外向型和内向型相对的较容易分辨,即使如此,你也许还会“上当”,因为你右边的那个人,很可能刚讲了一整天课、开完冗长会议,说不定他也是外向型者,只不过当时已精疲力尽了。
除了开朗与否、好交际与否,外向型与内向型还有一个区别,是在动力的“能势”上,外向型者的“能势”趋向于“递增”,即以谈话而言,谈兴会越来越浓,越谈越起劲;而内向型者的“能势”越趋向于“递减”,乃至枯竭耗尽,到他精疲力尽时还不自觉。
外向型和内向型区别是较明显的。外向型者说话要比内向型者嗓门大,大到人们常想“嘘”他。尽管他都非出于故意。外向型者习惯说话快速,不加考虑,脱口而出;内向型者说话之前则要反复思考、犹豫而后再说。内向型者即使有什么一己之见,也宁可少说为佳;而外向型者稍有心得,便反复申述,夸大其词。外向型者还喜好用“非言语表达方式”--频频用手势、丰富的脸部表情等等;而内向型者常沉静内敛,不露锋芒。
在日常生活中,依据人们的不同性格,还有很多划分方法,在性格划分方法中,也许依赖型和独立型最容易辨认了。
且让我们再回到客机上。供应了午餐之后,那位坐在你左边的女士打开了她的公事包,里面的东西摆得井井有条--铅笔和钢笔分置有序,纸张夹得好好的,机票、眼镜等一一摆放,其他一切东西似也各得其位。这样她好像还不放心,工作之前又费了几分钟再整理了一番。如此看来,这位女士又应属于独立型了。
而几乎在同时,你右边的那位先生也打开了他的公事包,岂料他的“囊中物”却是另一番情形,才刚打开包,只见面包残渣掉落到他的膝上,随即一大堆东西露了出来。乱七八糟的纸张,甚至还看到一只袜子,铅笔也没有笔芯,一封未完成的公函,此外还有其他许多杂乱无章的东西。他七翻八找的,似乎对这里头的乱并不在意。待翻出一份即将召开的会议日程表,看了看,又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如此,人们自然有确凿理由做出判定,此人无疑属于依赖型了。
在分辨独立型和依赖型时需切记一点,依赖型的人们由于其天生的适应性、机动性,是有可能表现得像一个独立型者,倒是独立型者与依赖型者所能适应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
独立型与依赖型的区别有这样几点是主要的。独立型者习惯专注于一件工作、一个主题,依赖型者则一事未完又起一事,有时都到了乱七八糟的程度。独立型者内部好似有一座“生物时钟”,对时间管理非常有序;依赖型者则没有这类天分。独立型者往往固守一法,不会轻易改变,依赖型者对任何情况都能产生灵活变通的适应性。独立型者,顾名思义,对大多数议题都能提出决定性意见;相比之下依赖型者则不善于此,回答一个问题时常牛头不对马嘴,思路不甚清晰。
在生活中,性格的划分并不全是非此即彼,往往需要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判定,有些时候,观察判定实感型与直觉型就是相当困难的。原因是实感型、直觉型这两种类型的性格特征,是介于信息收集功能的范畴,正是在预备将输入的信息予以过滤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判定。不像外向型、内向型、独立型和依赖型,他们的行为结果现成的摆着,并用语言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是马上就可见到的;实感型与直觉型则是反映在内心里的想法,叫人难以捉摸。但就实感型与直觉型二者而论,实感型是比较好辨认的,他们拘泥字眼的习性就泄露了他们的“天机”。虽然直觉型者也喜好雕文琢句(直觉型里出作家也可说明这点),但他们也常常喜欢玩文字游戏,把话说得古里古怪,有时回答你一个问题会故意咬文嚼字,纯粹是为了乐趣而已。
如问某人“你今天是怎么过的”,假使被问到的是个直觉型者,他多半会给你一个笼统概念性的回答--“我试着指挥手下的员工执行具体任务”。若被问到的是个实感型者,他更可能实话实说、原原本本地把整个过程向你叙述一遍:“今天上午9:15分我召开了全体会议,讨论公司内部的问题,大概花了一个半钟头。接着我又单独和两位负责推销的代表会谈了一番,是关于下个月要实行的促销计划……”
当然,如果是一位内向的实感型者,他也许不至于那么唠叨。事实上,内向型者正因其比较内向,所以他的任何性格特征都是很难分辨的--除了内向这一特征本身。不过他们终究还是会暴露自己的,只是这需要一些时间。
切记实感型者一般是着眼于此时此地的,他们立足于现实,而直觉型者则普遍地着眼于过去和未来。对于同样一个问题“你这会儿感觉怎样?”实感型者会实事求是地回答“不错”,或“很累”,或“我头痛”;而直觉型者会从各种角度理解你这个“怎样”,做出一个犹如与他探讨人生目标似的哲理性回答,并且答案还有些“差强人意”。
总之,实感型与直觉型有一些区别。直觉型者倾向于寻求事件、经验的意义;实感型者倾向于研究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实感型者喜欢从事情的连续性理解其过程,而直觉型者惯于不经意地收集信息,还要加以自圆其说,附会某种“理论模式”。实感型者专注于“是什么”,却不在意“可能是什么”;直觉型者偏重于“可能是什么”,而对“是什么”无所谓。实感型者对空想的计划最没兴趣;直觉型者对具体详细的事项最不耐烦。
根据行为决定性格的类型是最难辨认的方法,即理智过程和情感过程。换句话说,通过实感方式或直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并做出判断、评价和决定的行为,可以说是最具个人色彩。任何时刻要你说出某人的意见是客观还是主观,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分辨理智型或情感型也是如此。一般而言,情感型者是讨人喜欢的人。让我们再回到前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上。你也许还记得你客机座位右边那位内向型男士,就算他是在表示拒绝和你对谈之时,他也是友好的,不会让你觉得下不了台。他不但不冒犯你,倒是因扫了你的谈兴,礼貌地向你道歉。就算是与陌生人相处,他也力求和睦,表明了他那情感型的特征。
再看在你左边的外向型女士--她劈头就与你喋喋不休侃谈她的生活故事,乍听之下,令人觉得有些刺耳。谈到她那就学的孩子时,她提起她怎样拒绝孩子转到别的数学班,因为她知道那班老师会顺着她的孩子。这位女士解释道:“我对孩子说,越是严格的老师,对学生越有好处,等你长大步人实际生活时,才会懂得如何和这种人相处。”只根据自己的片面理由做决定,而不考虑他人如何作想,这是理智型者的一大特征。
假如讲到这里时,坐在你右边的内向型男子感到非要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可,他会探过身来,用十足情感型的口吻说:“你不觉得让孩子既感到舒坦又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会学习得更好?我就常常觉得人们只有在心情快乐时,才能保持在最佳状态。”型者惯于客观地面对现实,所使用的语言听起来也往往有些生硬,似乎对别人的感受漠不关心似的;相比之下,情感型者则喜欢介入不相干的事,即使不是熟人也一样热情参与。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侠仗义,体贴别人的感情是一种需要,一种责任感,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愿为弱者打抱不平。理智型与情感... -->>
人类有自己的本性。
--罗曼·罗兰
就人性来说,保证它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
--邱吉尔长江里有三种鱼都很常见,它们是鲥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以味美鲜嫩而著称。这三种鱼形状不同。鲥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刀鱼的形状就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细腻,刀鱼身上长有上千根刺,食用时很容易被卡着。河豚有着滚圆的身子,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
在长江边的渔民捕这三种鱼用的都是同一张网,形状很像排球网。渔民把网拦在江中,让鱼钻到网眼中去。鲥鱼头小身大,头钻过去后身子就过不去了,这时鲥鱼只要向后一退,就能逃脱而去。但由于鲥鱼太爱惜鱼鳞,死不后退,就被渔民捕获了。刀鱼看到鲥鱼被捕后,心想这家伙真笨,向后退一下不就行了吗?于是刀鱼穿过网眼后就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上。其实这时刀鱼只要继续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但它吸取鲥鱼被抓住的教训,拼命后退,终于也被渔民捕获。河豚看到它们被抓,心想你们真笨,碰到网只要不前进也不后退,不就不被抓住了吗?于是河豚碰到网后就拼命给自己打气,把自己气的园鼓鼓的,结果漂到江面上被鱼民轻而易举地捕获了。其实,人就像上面的三种鱼一样,常常被自己的习惯和人性的弱点害死,却很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虽然人们常常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却永远也找不出自己的弱点;常常因为看到别人出了问题想避免重蹈覆辙,结果却陷入了另外一个更致命的错误之中。人类似乎永远逃不出自己的弱点和宿命。于是,许许多多的悲剧一直在发生着。但是人们总要生活下去,要逃避人生的陷阱和宿命,并且要尽可能比前人生活得更好。人们有办法吗?有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总有一些人比别人活得更快乐幸福和豁达,他们是怎样更加快乐幸福和豁达的呢?有一句相当精辟的古语:努力认识你自己才能把握人生。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和人性弱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只有自己的人性弱点编织的网能把自己捕获。因此,让我们透视人性弱点来认识自己吧。生活中,你会发现对熟悉的人做一些透视,是最适当而且是最实用的,如老同学、子女、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因为你对他们越了解,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对他们的灵魂有更彻底的认识。对陌生人做透视,固然困难,但对你而言,他们恰似一张白纸,当他们出现在你眼皮之下,你冷眼观察,说不定也容易捕捉其性格特征。当你乘坐在一架客机时,坐在三人座的中间座位上。在你左边的那位女士显然要与你搭讪交谈,尽管你对这种攀谈不感兴趣,但她还是始终滔滔不绝。直到“系好安全带”的信号打出时,你已经知道她要去哪儿,她要干什么事,她丈夫从事什么行业,她儿子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以及其中的来龙去脉(而在这过程中,你仅仅才顾得上通报你的姓名)。看来这位女士明显地属于会使你忍住呵欠的一类人,鉴定法可以帮你推测,这人无疑属外向型。
与此同时,在你右边坐着另一人颇引起你的兴趣--也许是由于他的仪态相貌,或是他正在阅读的书。你以“是出差吗?”这一提问试图和他攀谈,对此他报以微微一笑,只回答了个“是”,就又继续阅读。你不甘心就此而止,又问:“你常去出差吗?”那人再次报以愉快而简短的回答:“不,不常去。您呢?”为了避免非长谈不可,所以“以问易问”,把交谈的重担转给你扛。待聆听、附和了你友好的几分钟侃谈之后,他放下书,说声“对不起”,就合上了他的眼睛。这个信息很明白,这位内向者希望“一个人待会儿”。
由此可见,外向型和内向型相对的较容易分辨,即使如此,你也许还会“上当”,因为你右边的那个人,很可能刚讲了一整天课、开完冗长会议,说不定他也是外向型者,只不过当时已精疲力尽了。
除了开朗与否、好交际与否,外向型与内向型还有一个区别,是在动力的“能势”上,外向型者的“能势”趋向于“递增”,即以谈话而言,谈兴会越来越浓,越谈越起劲;而内向型者的“能势”越趋向于“递减”,乃至枯竭耗尽,到他精疲力尽时还不自觉。
外向型和内向型区别是较明显的。外向型者说话要比内向型者嗓门大,大到人们常想“嘘”他。尽管他都非出于故意。外向型者习惯说话快速,不加考虑,脱口而出;内向型者说话之前则要反复思考、犹豫而后再说。内向型者即使有什么一己之见,也宁可少说为佳;而外向型者稍有心得,便反复申述,夸大其词。外向型者还喜好用“非言语表达方式”--频频用手势、丰富的脸部表情等等;而内向型者常沉静内敛,不露锋芒。
在日常生活中,依据人们的不同性格,还有很多划分方法,在性格划分方法中,也许依赖型和独立型最容易辨认了。
且让我们再回到客机上。供应了午餐之后,那位坐在你左边的女士打开了她的公事包,里面的东西摆得井井有条--铅笔和钢笔分置有序,纸张夹得好好的,机票、眼镜等一一摆放,其他一切东西似也各得其位。这样她好像还不放心,工作之前又费了几分钟再整理了一番。如此看来,这位女士又应属于独立型了。
而几乎在同时,你右边的那位先生也打开了他的公事包,岂料他的“囊中物”却是另一番情形,才刚打开包,只见面包残渣掉落到他的膝上,随即一大堆东西露了出来。乱七八糟的纸张,甚至还看到一只袜子,铅笔也没有笔芯,一封未完成的公函,此外还有其他许多杂乱无章的东西。他七翻八找的,似乎对这里头的乱并不在意。待翻出一份即将召开的会议日程表,看了看,又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如此,人们自然有确凿理由做出判定,此人无疑属于依赖型了。
在分辨独立型和依赖型时需切记一点,依赖型的人们由于其天生的适应性、机动性,是有可能表现得像一个独立型者,倒是独立型者与依赖型者所能适应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
独立型与依赖型的区别有这样几点是主要的。独立型者习惯专注于一件工作、一个主题,依赖型者则一事未完又起一事,有时都到了乱七八糟的程度。独立型者内部好似有一座“生物时钟”,对时间管理非常有序;依赖型者则没有这类天分。独立型者往往固守一法,不会轻易改变,依赖型者对任何情况都能产生灵活变通的适应性。独立型者,顾名思义,对大多数议题都能提出决定性意见;相比之下依赖型者则不善于此,回答一个问题时常牛头不对马嘴,思路不甚清晰。
在生活中,性格的划分并不全是非此即彼,往往需要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判定,有些时候,观察判定实感型与直觉型就是相当困难的。原因是实感型、直觉型这两种类型的性格特征,是介于信息收集功能的范畴,正是在预备将输入的信息予以过滤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判定。不像外向型、内向型、独立型和依赖型,他们的行为结果现成的摆着,并用语言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是马上就可见到的;实感型与直觉型则是反映在内心里的想法,叫人难以捉摸。但就实感型与直觉型二者而论,实感型是比较好辨认的,他们拘泥字眼的习性就泄露了他们的“天机”。虽然直觉型者也喜好雕文琢句(直觉型里出作家也可说明这点),但他们也常常喜欢玩文字游戏,把话说得古里古怪,有时回答你一个问题会故意咬文嚼字,纯粹是为了乐趣而已。
如问某人“你今天是怎么过的”,假使被问到的是个直觉型者,他多半会给你一个笼统概念性的回答--“我试着指挥手下的员工执行具体任务”。若被问到的是个实感型者,他更可能实话实说、原原本本地把整个过程向你叙述一遍:“今天上午9:15分我召开了全体会议,讨论公司内部的问题,大概花了一个半钟头。接着我又单独和两位负责推销的代表会谈了一番,是关于下个月要实行的促销计划……”
当然,如果是一位内向的实感型者,他也许不至于那么唠叨。事实上,内向型者正因其比较内向,所以他的任何性格特征都是很难分辨的--除了内向这一特征本身。不过他们终究还是会暴露自己的,只是这需要一些时间。
切记实感型者一般是着眼于此时此地的,他们立足于现实,而直觉型者则普遍地着眼于过去和未来。对于同样一个问题“你这会儿感觉怎样?”实感型者会实事求是地回答“不错”,或“很累”,或“我头痛”;而直觉型者会从各种角度理解你这个“怎样”,做出一个犹如与他探讨人生目标似的哲理性回答,并且答案还有些“差强人意”。
总之,实感型与直觉型有一些区别。直觉型者倾向于寻求事件、经验的意义;实感型者倾向于研究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实感型者喜欢从事情的连续性理解其过程,而直觉型者惯于不经意地收集信息,还要加以自圆其说,附会某种“理论模式”。实感型者专注于“是什么”,却不在意“可能是什么”;直觉型者偏重于“可能是什么”,而对“是什么”无所谓。实感型者对空想的计划最没兴趣;直觉型者对具体详细的事项最不耐烦。
根据行为决定性格的类型是最难辨认的方法,即理智过程和情感过程。换句话说,通过实感方式或直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并做出判断、评价和决定的行为,可以说是最具个人色彩。任何时刻要你说出某人的意见是客观还是主观,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分辨理智型或情感型也是如此。一般而言,情感型者是讨人喜欢的人。让我们再回到前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上。你也许还记得你客机座位右边那位内向型男士,就算他是在表示拒绝和你对谈之时,他也是友好的,不会让你觉得下不了台。他不但不冒犯你,倒是因扫了你的谈兴,礼貌地向你道歉。就算是与陌生人相处,他也力求和睦,表明了他那情感型的特征。
再看在你左边的外向型女士--她劈头就与你喋喋不休侃谈她的生活故事,乍听之下,令人觉得有些刺耳。谈到她那就学的孩子时,她提起她怎样拒绝孩子转到别的数学班,因为她知道那班老师会顺着她的孩子。这位女士解释道:“我对孩子说,越是严格的老师,对学生越有好处,等你长大步人实际生活时,才会懂得如何和这种人相处。”只根据自己的片面理由做决定,而不考虑他人如何作想,这是理智型者的一大特征。
假如讲到这里时,坐在你右边的内向型男子感到非要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可,他会探过身来,用十足情感型的口吻说:“你不觉得让孩子既感到舒坦又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会学习得更好?我就常常觉得人们只有在心情快乐时,才能保持在最佳状态。”型者惯于客观地面对现实,所使用的语言听起来也往往有些生硬,似乎对别人的感受漠不关心似的;相比之下,情感型者则喜欢介入不相干的事,即使不是熟人也一样热情参与。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侠仗义,体贴别人的感情是一种需要,一种责任感,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愿为弱者打抱不平。理智型与情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