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锦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燕与南陈的战事还处在胶着状态。
双方在南陈国都以南的两个城池鏖战日久,大燕远来,久攻不克,将士们开始心浮气躁。
恰此时萧廷回到南陈,接过太子前线的指挥权,亲自带兵出城迎击大燕,南陈士气大涨,连着收复了以前被大燕拿下的西陵、沐川两座城池。大燕开始从国内调集援军。
这时已过了秋天,大宋朝廷终于听从了大多数朝廷官员的请命,为着边境安宁着想,派出使节分别往大燕和南陈,试图促进两国停战。
宋使臣到大燕的时节,正赶上大燕往南陈增兵,燕主知晓宋朝臣来意,连面都不让见。
不想到了月末,派往南陈的援兵还未到达南陈地界,前线传来不利的消息。
原来数日之前,燕国出征南陈的统帅完颜挞那在两军对垒时被南陈三皇子萧廷一箭射死,前线燕军士气大挫,又被南陈顺势收复了几个城池。燕国开始心生退意。
而南陈在一连大捷之后其实已经后继无力,前线全凭萧廷带领的将士们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激情支撑。国内经济萧条、人丁凋零,战事一久更耗不起。所以宋使一到,以太子为首的保守派主动开出条件,请宋使臣向大燕转达求和之意。
年底,燕陈两国在三国交界的青州境内举行和谈。最后以南陈每年交给燕国绢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为条件,燕国开始收兵,退还一部分侵占的城池。
具体的细节在宋使臣的调节之下一一签订完毕,边境终于安宁。
之后不久,南陈国内接连发生了几起大事件。
先是皇帝驾崩,后来又发生宫廷政变——原本准备顺势登基的太子被三皇子夺权囚禁,三皇子自己登基做了南陈皇帝。新皇登基,身边聚集了大批贤能谋士。
不久,南陈开始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大批的士兵复员回家种地,免除若干年徭役;让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宅、释放终身为奴的人为自由人,分给田地,减轻税赋;一面大力发展农商,鼓励农民养蚕,商户从事丝织品生产十税只收其一。
南陈本是丝绸大国,绫罗绸缎销往周边各国,供不应求。尤其以云锦最为出名,历来为南陈挣回不少税银。因此政策一出来,人们欢庆之余,莫不积极投身到生产创业中去,南陈一时恢复了勃勃生机。
三年之后,南陈的经济开始复苏,国库日渐充盈。而大宋却开始显出颓败的景象。
宋朝久安,从上而下崇尚奢靡之风。朝廷上下贪渎成风,边远地区的县吏更是如狼似虎地苛扣百姓,所到之处,刮地三尺犹嫌不足。一时全国各地盗寇四起。
边境不时有邻国侵扰,虽然都是小打小闹,却也让朝中忧国忧民之士日夜难安。更兼传闻大燕不断往边境屯积兵力,宋朝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但大宋京城的百姓对国与国之间的... -->>
大燕与南陈的战事还处在胶着状态。
双方在南陈国都以南的两个城池鏖战日久,大燕远来,久攻不克,将士们开始心浮气躁。
恰此时萧廷回到南陈,接过太子前线的指挥权,亲自带兵出城迎击大燕,南陈士气大涨,连着收复了以前被大燕拿下的西陵、沐川两座城池。大燕开始从国内调集援军。
这时已过了秋天,大宋朝廷终于听从了大多数朝廷官员的请命,为着边境安宁着想,派出使节分别往大燕和南陈,试图促进两国停战。
宋使臣到大燕的时节,正赶上大燕往南陈增兵,燕主知晓宋朝臣来意,连面都不让见。
不想到了月末,派往南陈的援兵还未到达南陈地界,前线传来不利的消息。
原来数日之前,燕国出征南陈的统帅完颜挞那在两军对垒时被南陈三皇子萧廷一箭射死,前线燕军士气大挫,又被南陈顺势收复了几个城池。燕国开始心生退意。
而南陈在一连大捷之后其实已经后继无力,前线全凭萧廷带领的将士们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激情支撑。国内经济萧条、人丁凋零,战事一久更耗不起。所以宋使一到,以太子为首的保守派主动开出条件,请宋使臣向大燕转达求和之意。
年底,燕陈两国在三国交界的青州境内举行和谈。最后以南陈每年交给燕国绢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为条件,燕国开始收兵,退还一部分侵占的城池。
具体的细节在宋使臣的调节之下一一签订完毕,边境终于安宁。
之后不久,南陈国内接连发生了几起大事件。
先是皇帝驾崩,后来又发生宫廷政变——原本准备顺势登基的太子被三皇子夺权囚禁,三皇子自己登基做了南陈皇帝。新皇登基,身边聚集了大批贤能谋士。
不久,南陈开始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大批的士兵复员回家种地,免除若干年徭役;让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宅、释放终身为奴的人为自由人,分给田地,减轻税赋;一面大力发展农商,鼓励农民养蚕,商户从事丝织品生产十税只收其一。
南陈本是丝绸大国,绫罗绸缎销往周边各国,供不应求。尤其以云锦最为出名,历来为南陈挣回不少税银。因此政策一出来,人们欢庆之余,莫不积极投身到生产创业中去,南陈一时恢复了勃勃生机。
三年之后,南陈的经济开始复苏,国库日渐充盈。而大宋却开始显出颓败的景象。
宋朝久安,从上而下崇尚奢靡之风。朝廷上下贪渎成风,边远地区的县吏更是如狼似虎地苛扣百姓,所到之处,刮地三尺犹嫌不足。一时全国各地盗寇四起。
边境不时有邻国侵扰,虽然都是小打小闹,却也让朝中忧国忧民之士日夜难安。更兼传闻大燕不断往边境屯积兵力,宋朝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但大宋京城的百姓对国与国之间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