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 (1/2)
3G中文网 www.3gzw.net,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文】
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②,赅③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④,以治天下。贱者短褐⑤、枲裳⑥,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⑦,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⑧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⑨,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⑩矣。
【注释】
①乃服:汉韩婴《韩诗外传》:“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梁周兴嗣《千字文》:“乃服衣裳。”乃服,此作衣服解。
②五官百体:人体的各种器官。
③赅:完备。
④垂衣裳,煌煌山龙:《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注:垂衣裳以辨贵贱。《诗.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注:皇,狁煌煌也。煌煌,鲜明。山龙,绘绣在衣裳上的图案。《书.盖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旌旗。
⑤短褐:古时穷人穿的短粗毛衣。
⑥枲(xǐ)裳:麻织的粗衣。枲:麻的一种。
⑦天孙机杼:天孙:天上的织女。《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机杼:织机与梭。
⑧杼柚:都是织机上的梭子,一纬一经。《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朱熹《诗集传》:杼,持纬者;柚,受经者。
⑨“治乱”、“经纶”字义:治乱、经纶,人们都作为治国的名词,其实这两组词全是由织布、治丝演变而来。所以学童自小诵读它,却不明其本源。
⑩贵贱有章,天实为之:人有贵贱,是天经地义,即以所穿衣服的等级而言,老天就生有丝、麻,以为区别。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妥当的。
【译文】
宋先生说:人为万物之灵长,五官和全身肢体都长得很齐备。尊贵的帝王穿着堂皇富丽的龙袍而统治天下,穷苦的百姓穿着粗制的短衫和毛布,冬天用来御寒,夏天借以遮掩身体,因此而与禽兽相区别。因此,人们所穿着的衣服的原料是自然界所提供的。其中属于植物的有棉、麻、葛,属于禽兽昆虫的有裘皮、毛、丝、绵。二者各占一半,于是衣服充足了。
巧妙如同天上的织女那样的纺织技术,已经传遍了人间。人们把原料纺出带有花纹的布匹,又经过刺绣、染色而造就华美的锦缎。尽管人间织机普及天下,但是真正见识过花机巧妙的又能有多少呢?像“治乱”、“经纶”这些词的原意,文人学士们自小就学习过,但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见过它的实际形象,对此难道人们不感到遗憾吗?现在我先来讲讲养蚕的方法,让大家明白丝是从何而来的。大概是人和衣服相互映衬,其中的贵与贱自然分明,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吧!
蚕种
【原文】
凡蛹变蚕蛾,旬日破茧而出,雌雄均等。雌者伏而不动,雄者两翅飞扑,遇雌即交,交一日、半日方解。解脱之后,雄者中枯而死,雌者即时生卵。承藉卵生者,或纸或布,随方所用(嘉、湖①用桑皮厚纸,来年尚可再用)。一蛾计生卵二百余粒,自然粘于纸上,粒粒匀铺,天然无一堆积。蚕主收贮,以待来年。
【注释】
①嘉、湖:今浙江嘉兴、湖州一带。
【译文】
蚕由蛹变成蚕蛾,需要经过约十天的时间才能破茧而出,雌蛾和雄蛾数目大致相等。雌蛾伏着不活动,雄蛾振动两翅飞扑,遇到雌蛾就要交配,交配半天甚至一天才脱身。分开之后,雄蛾因体内精力枯竭而死,雌蛾立刻就开始产卵。用纸或布来承接蚕卵,各地的习惯有所不同(嘉兴和湖州使用桑皮做的厚纸,第二年仍然可以再使用)。一只雌蛾可产卵二百多粒,所产下的蚕卵自然地粘在纸上,一粒一粒均匀铺开,天然无一堆积。养蚕的人把蚕卵收藏起来,准备第二年用。
蚕浴
【原文】
凡蚕用浴法①,惟嘉、湖两郡。湖多用天露、石灰,嘉多用盐卤水。每蚕纸一张,盐仓走出卤水二升,掺水于盂内,纸浮其面(石灰仿此)。逢腊月十二即浸浴,至二十四,计十二日,周即漉起,用微火烘干。从此珍重箱匣中,半点风湿不受,直待清明抱产。其天露浴者,时日相同。以篾盘盛纸,摊开屋上,四隅小石镇压。任从霜雪、风雨、雷电,满十二日方收。珍重待时如前法。盖低种经浴,则自死不出,不费叶故,且得丝亦多也。晚种不用浴。
【注释】
①蚕用浴法:浴蚕是古人用人工淘汰低劣蚕种的办法。
【译文】
对蚕种进行浸浴的只有嘉兴、湖州两个地方。湖州多采用天露浴法和石灰浴法,嘉兴则多采用盐水或卤水浴法。每张蚕纸用从盐仓流出来的卤水约两升掺水倒在一个盆盂内,纸便会浮在水面上(石灰浴仿照此法)。每逢腊月开始浸种,从腊月十二日到该月二十四日,共浸浴十二天,到时候就把蚕纸捞起,用微火将水分烤干。然后小心妥善保管在箱、盒里,不让蚕种受半点儿风寒湿气,一直等到清明节时才取出蚕卵进行孵化。天露浴的时间与前述方法相同。将蚕纸摊开平放在屋顶的竹篾盘上,将蚕纸的四角用小石块压住,任凭它经受霜雪、风雨、雷电吹打,放够十二天后再收起来。用前述相同方法珍藏起来等到时候再用。大概是孱弱的蚕种经过浴种就会死掉不出,所以不会浪费桑叶,而且这样处理后蚕吐丝也多。而对于一年中孵化、饲养两次的“晚蚕”则不需要浴种。
种忌
【原文】
凡蚕纸用竹木四条为方架,高悬透风避日梁枋之上,其下忌桐油、烟煤火气。冬月忌雪映,一映即空。遇大雪下时,即忙收贮,明日雪过,依然悬挂,直待腊月浴藏。
【译文】
装蚕种的纸,是用四根竹棍或者木棍做成的方架,将方架挂在高高的通风避阳光的梁枋上,进而把蚕纸撑开。方架下面忌讳放桐油和烟熏火燎。冬天要避免雪的反射光映照,蚕卵一经雪光映照就会变成空壳。因此,遇到下大雪时,要赶紧将蚕种收藏起来,等到第二天雪停了以后,依旧把它挂起来,一直等到十二月浴种之后再进行收藏。
种类
【原文】
凡蚕有早、晚二种①。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川中者不同),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已出蛾生卵,以便再养矣(晚蛹戒不宜食)。凡三样浴种,皆谨视原记。如一错误,或将天露者投盐浴,则尽空不出矣。凡茧色惟黄、白二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黄丝以猪胰漂洗,亦成白色,但终不可染漂白、桃红二色。
凡茧形亦有数种,晚茧结成亚腰葫芦样,天露茧尖长如榧子形,叉或圆扁如核桃形。又一种不忌泥涂叶者②,名为贱蚕,得丝偏多。
凡蚕形亦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数种,吐丝则同。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一异也。野蚕自为茧,出青州、沂水③等地,树老即自生。其丝为衣,能御雨及垢污。其蛾出即能飞,不传种纸上。他处亦有,但稀少耳。
【注释】
①早、晚二种:早蚕为一年孵化一次,晚蚕则一年孵化两次。
②不忌泥涂叶者:桑叶沾泥,则蚕不食,只有此种蚕不忌。
③青州、沂水:皆在今山东境内。此处所生野蚕即柞蚕。
【译文】
蚕分早蚕和晚蚕两种,晚蚕每年比早蚕先孵化五六天(四川的蚕不是这样的)。结茧也在早蚕之前,但它的茧约比早蚕的茧轻三分之一。当早蚕结茧的时候,晚蚕已经出蛾产卵了,可用来继续喂养(晚蚕的蚕蛹不能吃)。用三种不同方法浸浴的蚕种,无论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要认真记准原来的标记,一旦弄错了,例如将天露浴的蚕种放到盐卤水中进行盐浴,那么蚕卵就会全部变空,培育不出蚕来了。茧的颜色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有黄色的茧而没有白色的茧,嘉兴和湖州有白色的茧没有黄色的茧。如果将白色茧的雄蛾和黄色茧的雌蛾相交配,它们的下一代就会结出褐色的茧。黄色的蚕丝如果用猪胰漂洗,也可以变成白色,但终究不能漂成纯白,也不能染上桃红色。
茧的形状也有几种。晚蚕的茧结成束腰的葫芦形,经过天露浴的蚕结的茧尖长很像榧子形。也有的茧结得像核桃形。还有一种不怕吃带泥土的桑叶的蚕,名叫“贱蚕”,吐丝反而会比较多。
蚕的体色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色几种,吐丝都是一样的。现在的贫苦人家有用雄性早蚕蛾与雌性晚蚕蛾相交配而培育出良种的,真是很不寻常啊!有一种野蚕,它不用人工饲养管理而能自己结茧,多产于山东的青州及沂水一带。当树叶枯黄时自然就会有长出的野蚕蛾。用这种蚕吐的丝织成的衣服,能防雨且耐脏。野蚕蛾钻出茧后就能飞走,不在蚕纸上产卵传种。别的地方也有野蚕,只是不多罢了。
抱养
【原文】
凡清明逝三日,蚕妙①即不偎衣衾暖气,自然生出。蚕室宜向东南,周围用纸糊风隙,上无棚板者宜顶格②,值寒冷则用炭火于室内助暖。凡初乳蚕,将桑叶切为细条。切叶不束稻麦稿为之,则不损刀。摘叶用瓮坛盛,不欲风吹枯悴。
二眠以前,腾筐③方法皆用尖圆小竹筷提过。二眠以后则不用箸,而手指可拈矣。凡腾筐勤苦,皆视人工。怠于腾者,厚叶与粪湿蒸,多致压死。凡眠齐时,皆吐丝而后眠。若腾过,须将旧叶些微拣净。若粘带丝缠叶在中,眠起之时,恐其即食一口,则其病为胀死。三眠已过,若天气炎热,急宜搬出宽凉所,亦忌风吹。凡大眠后,计上叶十二餐方方腾,太勤则丝糙。
【注释】
①蚕妙:幼蚕。
②顶格:以木为格,扎于屋顶,糊纸。
③腾筐:养蚕欲洁,为清除蚕筐中的蚕粪及残叶,须将蚕移入另一筐内,称腾筐。
【译文】
清明节过后三天,蚕卵不必依靠衣被的遮盖来保暖就可以自然地生出了。蚕室的位置最好是面向东南方,蚕室周围墙壁上透风的缝隙要用纸糊好,室内房顶上如果没有天花板的就要装上天花板。遇到天气寒冷温度低的时候,蚕室内还要使用炭火来加温。喂养初生的蚕宝宝时,要把桑叶切成细条。切桑叶的砧板要用稻麦秆捆扎成,这样就不会损坏刀口了。摘回来的桑叶要用陶瓮、陶坛子装好,不要被风吹干了水分。
蚕在二眠以前,腾筐的方法都是用尖圆的小竹筷子把蚕夹过去。二眠以后就用不着竹筷子,可以直接用手捡了。腾筐次数的多少关键在于人是不是真的勤劳。如果人懒得腾筐,堆积的残叶和蚕粪太多了,就会变得湿热,有时往往会把蚕给压死。蚕总是先吐丝而后一齐睡眠。在这个时候腾筐,需要把零碎的残叶都拣干净了,如果还有粘着丝的残叶留下来的话,蚕觉醒之后,哪怕只吃一口残叶也会得病胀死。三眠过后,如果天气十分炎热,就应该赶快搬到宽敞凉爽的房间里,但也忌受风。大眠之后,要喂食十二次桑叶以后再腾筐,腾筐次数太多,蚕吐的丝就会变得粗糙。
养忌
【原文】
凡蚕畏香,复畏臭。若焚骨灰、淘毛圊①者,顺风吹来,多致触死。隔壁煎鲍鱼、宿脂②,亦或触死。灶烧煤炭,炉爇沉檀③,亦触死。懒妇便器④动气侵,亦有损伤。若风则偏忌西南,西南风太劲,则有合箔皆僵者。凡臭气触来,急烧残桑叶,烟以抵之。
【注释】
①毛圊(qīnɡ):粪坑。
②宿脂: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的猪油。
③沉檀:沉香、檀香。
④懒妇便器:懒惰妇人所用的便溺器具,必甚污秽。
【译文】
蚕既害怕香味,又害怕臭味。如果烧骨头或掏厕所的臭味顺风吹来,接触到蚕,往往会把蚕熏死。隔壁煎咸鱼或不新鲜的肥肉之类的气味也能把蚕熏死。灶里烧煤炭或香炉里燃沉香、檀香,这些气味接触到蚕时也会把蚕熏死。懒妇的便桶摇动时散发出的臭气,也会损伤蚕。如果是刮风,蚕则怕西南风,西南风太猛时,有满筐的蚕都冻僵的。每当臭气袭来时,要赶紧烧起残桑叶,用烟来抵挡它。
叶料
【原文】
凡桑叶无土不生。嘉、湖用枝条垂压,今年视桑树傍生条,用竹钩挂卧,逐渐近地面,至冬月则抛土压之,来春每节生根,则剪开他栽。其树精华皆聚叶上,不复生葚与开花矣。欲叶便剪摘,则树至七八尺即斩截当顶,叶则婆娑可扳伐,不必乘梯缘木①也。其他用子种者,立夏桑葚紫熟时取来,用黄泥水搓洗,并水浇于地面,本秋即长尺余。来春移栽,倘灌粪勤劳,亦易长茂。但间有生葚与开花者,则叶最薄少耳。又有花桑,叶薄不堪用者,其树接②过,亦生厚叶也。
又有柘叶三种,以济桑叶之穷。柘叶浙中不经见,川中最多。寒家用浙种,桑叶穷时,仍啖③柘叶,则物理一也。凡琴弦、弓弦丝,用柘养蚕,名曰棘茧,谓最坚韧。凡取叶必用剪,铁剪出嘉郡桐乡者最犀利,他乡未得其利。剪枝之法,再生条次月叶愈茂,取资既多,人工复便。凡再生条叶,仲夏以养晚蚕,则止摘叶而不剪条。二叶摘后,秋来三叶复茂,浙人听其经霜自落,片片扫拾以饲绵羊,大获绒毡之利。
【注释】
①缘木:爬树。
②接:嫁接。
③啖(dàn):喂养。
【译文】
桑树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生长。浙江嘉兴和湖州用压条的方法培植桑树,选当年桑树的侧枝用竹钩坠挂,使它逐渐接近地面,到了冬天就用土压住枝条。第二年春天,每节树枝都能长出根来,这时便可以剪开再进行移植了。用这种方法培植成的桑树,养分都会聚积在叶片上,不再开花结实了。为了便于剪摘桑树叶子,可以等到桑树长到七八尺高的时候,就截去树尖,以后繁茂的枝叶就会披散下来,不必登梯爬上树去也能随手扳摘、采叶了。此外,还可以用桑树的种子进行种植,等到立夏时紫红色的桑葚果子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后用黄泥水搓洗,然后连水一块浇灌在地里,当年秋天就可以长到一尺多高,第二年春天再进行移栽。如果浇水施肥较频繁,枝叶也会很容易长得茂盛。但其中也有开花结果的,叶子就会薄而又少。还有一种桑树名叫花桑,叶子太薄不能用,但这种桑树通过嫁接也能长出厚叶。
另外还有三种柘树的叶子,可以弥补桑叶的不足。柘树在浙江并不常见,而在四川最多。穷苦人家饲养的蚕在浙江种的桑叶不够喂时,也让蚕吃柘树叶,同样能够将蚕喂养大。琴弦和弓弦都是采用喂柘叶的蚕所吐之丝做的,所得的蚕茧名叫“棘茧”,据说这种丝最为坚韧。
采摘桑叶,必须要用剪刀,以嘉兴桐乡出的铁剪刀最为锋利,其他地方出产的都比不上桐乡的好。桑树经过剪枝之后,新生枝条一个月后就会长出许多叶子,枝条也就很茂盛了,而且还便于采摘。再生枝条的桑叶,农历五月份便可用来喂养晚蚕,那时就只采摘桑叶而不再进行剪枝了。第二茬的桑叶在摘取以后,第三茬叶子到秋天又长得很茂盛了,浙江人让它经霜自落,然后将落叶全都收拾起来,用来饲养绵羊,剪取更多羊毛,从而能取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食忌
【原文】
凡蚕大眠以后,径食①湿叶。雨天摘来者,任从②铺地加餐;晴日摘来者,以水洒湿而饲之,则丝有光泽。未大眠时,雨天摘叶用绳悬挂透风檐下,时振其绳,待风吹干。若用手掌拍干,则叶焦而不滋润,他时丝亦枯色。凡食叶,眠前必令饱足而眠,眠起即迟半日上叶无妨也。雾天湿叶甚坏蚕,其晨有雾,切勿摘叶。待雾收时,或晴或雨,方剪伐也。露珠水亦待旴干③而后剪摘。
【注释】
①径食:直接喂食。
②任从:随便,任意。
③旴(yú)干:晾干。
【译文】
蚕到大眠以后,就可以直接吃潮湿的桑树叶子了。下雨天摘来的叶子,也可以随便放在地上拿来给它吃;天晴时摘来的叶子,还要用水淋湿后再去喂蚕,这样结出的丝才更有光泽。但在还没有到大眠的时候,雨天摘来的桑叶要用绳子悬挂在通风的屋檐下,经常抖动绳子,让风吹干。如果是用手掌轻轻拍干的,叶子就不会新鲜滋润了,将来蚕吐的丝也就没有什么光泽。喂养蚕的时候,一定要让蚕在睡眠前能吃饱吃足,在蚕睡醒之后,即使晚半天喂叶子也不会有什么影响。雾天里潮湿的桑树叶子对蚕的危害很大,因此一旦看见早晨有雾,就一定不要再去采摘桑叶了。等雾散以后,无论晴雨都可以对桑叶进行剪摘了。带露珠的桑叶要等太阳出来把露水晒干后再进行剪摘。
病症
【原文】
凡蚕卵中受病,已详前款①。出后湿热积压,防忌在人。初眠腾②时,用漆盒者不可盖掩逼出气水。凡蚕将病,则脑上放光,通身黄色,头渐大而尾渐小;并及眠之时,游走不眠,食叶又不多者,皆病作也。急择而去之,勿使败群。凡蚕强美者必眠叶面,压在下者或力弱或性懒,作茧亦薄。其作茧不知收法,妄吐丝成阔窝者,乃蠢蚕,非懒蚕也。
【注释】
①前款:前面的章节。
②腾:清理蚕的排泄,除沙。
【译文】
蚕在卵期受的病害,已经在前面谈过了。蚕孵化出来后要防止湿热、堆压,这关键在于养蚕人的工作状况。在蚕初眠腾筐时,用漆盒装的,就不要盖上盖,以便于水分蒸发。当蚕将要发病的时候,脑部透明发亮,全身发黄,头部渐渐变大而尾部慢慢变小。此外,有些蚕在该睡眠的时候仍然游走不眠,吃的桑叶又不多,这都是病态的表现。应该立即挑拣出去扔掉,以免传染蚕群。健康而色泽美好的蚕一定会在叶面上睡眠,压在桑叶下面的蚕,不是体弱,就是不健康的,所结的蚕茧也薄。那种结茧、吐丝都不按规则形状排列而是胡乱吐丝结成松散丝窝的,是不正常的蚕而不是懒于活动的蚕。
老足
【原文】
凡蚕食叶足候①,只争时刻。自卵出茧,多在辰巳二时,故老足②结茧亦多辰巳二时。老足者,喉下两胸通明,捉时嫩一分则丝少。过老一分,又吐去丝,茧壳必薄。捉者眼法高,一只不差方妙。黑色蚕不见身中透光,最难捉。
【注释】
①足候:成熟的时候。
②老足:发育成熟的蚕。
【译文】
当蚕吃够了桑叶并日趋成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抓紧时间捉蚕结茧。蚕卵孵化在上午七点至十一点,所以成熟的蚕结茧也多在这个时间。老熟的蚕胸部透明。捉成熟的蚕时,如果捉的蚕嫩一分、不够成熟的话,吐丝就会少些;如果捉的蚕过老一分,因为它已吐掉一部分丝,这样茧壳必然会比较薄些。捉蚕的人要善于分辨蚕的成熟程度,如果能够做到一只不错才算高手。体色黑的蚕,它即便到了老熟时也看不见身体透明的部分,因此最难辨捉。
结茧
【原文】
凡结茧必如嘉、湖,方尽其法。他国①不知用火烘,听蚕结出。甚至丛秆之内、箱匣之中,火不经,风不透。故所为屯、漳②等绢,豫、蜀等绸,皆易朽烂。若嘉、湖产丝成衣,即入水浣濯百余度,其质尚存。其法析竹编箔,其下横架料木约六尺高,地下摆列炭火(炭忌爆炸),方圆去四五尺即列火一盆。初上山时,火分两③略轻少,引他成绪④,蚕恋火意,即时造茧,不复缘走。
茧绪既成,即每盆加火半斤,吐出丝来随即干燥,所以经久不坏也。其茧室不宜楼板遮盖,下欲火而上欲风凉也,凡火顶上者,不以为种,取种宁用火偏者。其箔上山用麦稻稿斩齐,随手纠捩成山,顿插箔上。做山之人最宜手健。箔竹稀疏,用短稿略铺洒,防蚕跌坠地下与火中也。
【注释】
①他国:此国为郡国之国,他国即其他州府。
②屯、漳:安徽屯溪、福建漳州。
③分两:即分量,此指火力程度。
④成绪:吐出丝缕的头绪。
【译文】
处理蚕所结的茧时,必须要采用嘉兴、湖州那样的方法,才算最好的方法。其他地方都不懂得怎样用火烘烤除湿,而是任由蚕随便吐丝、四处结茧,导致蚕茧有时结在丛秆当中或者箱匣里,就不通风也不透气。因此,用这种蚕丝织成的屯溪、漳州的绢,河南、四川等地的绸,都容易朽烂。如果用嘉兴、湖州产的蚕丝做衣服,即使放在水里洗上一百多次,丝质还是完好的。嘉兴、湖州的做法是,削竹篾编成蚕箔,在蚕箔下面用木料搭上一个离地约六尺高的木架子,地面放置炭火(注意在这里不能用会爆炸的炭),前后左右每隔四五尺就摆放一个火盆。蚕开始上山结茧时,火力稍微小一些,蚕因为喜欢暖和而被诱引马上开始结茧,不再到处爬动。
当茧衣结成之后,每盆炭火再添上半斤炭,使温度升高。蚕吐出的丝随即干燥,所以这种丝能经久不坏。供蚕结茧的屋子不应当用楼板遮盖,因为结茧时下面要用火烘,而上面需要通风。凡是火盆正顶上的蚕茧不能用做蚕种,取种要用离火盆稍远的。蚕箔上的山簇,是用切割整齐的稻秆和麦秸随手扭结而成的,垂直插放在蚕箔上。做山簇的人最好是手艺纯熟的。蚕箔编得稀疏的,可以在上面略铺一些短稻草秆,以防蚕掉到地下或火盆中。
取茧
【原文】
凡茧造三日,则下箔而取之。其壳外浮丝,一名丝框者,湖郡老妇贱价买去(每斤百文),用铜钱坠打成线,织成湖绸。去浮①之后,其茧必用大盘摊开架上,以听治丝、扩绵②。若用厨箱掩盖,则浥郁③而丝绪断绝矣。
【注释】
①去浮:除去浮丝。
②听:准备。治丝、扩绵:缫丝、制丝绵。
③浥郁:受潮,霉湿。
【译文】
蚕上山簇上结茧三天之后,就可以拿下蚕箔进行取茧。蚕茧壳外面的浮丝名叫“丝匡”(茧衣),湖州的老年妇女用很便宜的价钱买了回去(每斤约一百文钱),用铜钱坠子做纺锤,打线,织成湖绸。剥掉浮丝以后的蚕茧,必须摊在大盘里,放在架子上,准备缫丝或者造丝绵。如果用橱柜、箱子装盖起来,就会因湿气郁结疏解不良而造成断丝。
物害
【原文】
凡害蚕者,有雀、鼠、蚊三种。雀害不及①茧,蚊害不及早蚕,鼠害则与之相终始。防驱之智是不一法②,唯人所行也(雀屎黏叶,蚕食之立刻死烂)。
【注释】
①不及:影响不到。
②防驱之智:预防和消除的办法。不一法:不光一种方法。
【译文】
危害蚕的动物,有麻雀、老鼠、蚊子等三种。麻雀危害不到茧,蚊子危害不到早蚕,老鼠的危害则始终存在着。防害除害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随人施行(麻雀屎黏在桑叶上,蚕吃了会立即死亡、腐烂)。
择茧
【原文】
凡取丝必用圆正①独蚕茧,则绪不乱。若双茧并四五蚕共为茧,择去取绵用。或以为丝则粗甚。
【注释】
①圆正:形状圆滑、端正。
【译文】
缫丝用的茧,必须选择茧形圆滑端正的单茧,这样缫丝时丝绪就不会乱。如果是双宫茧(即两条蚕共同结的茧)或由四五条蚕一起结的同宫茧,就应该挑出来造丝绵。如果用来缫丝,丝就会太粗而容易断头。
造绵
【原文】
凡双茧并缫丝锅底零余,并出种茧壳,皆绪断乱不可为丝,用以取绵。用稻灰水煮过(不宜石灰),倾入清水盆内。手大指去甲净尽,指头顶开四个,四四数足,用拳顶开又四四十六拳数,然后上小竹弓①。此《庄子》所谓“洴澼絖”②也。
湖绵独白净清化者,总缘手法之妙。上弓之时,惟取快捷,带水扩开。若稍缓,水流去,则结块不尽解,而色不纯白矣。其治丝余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纩”。凡取绵人工,难于取丝八倍,竞日只得四两余。用此绵坠打线③织湖绸者,价颇重。以绵线登花机者名曰花绵,价尤重。
【注释】
①手大指去甲净尽……小竹弓:大意为把大拇指的指甲剪净,然后用指头顶开四个蚕茧,套在其他四个指头上,每个指头各套四只蚕茧,即所谓“四四数足”;再用拳把蚕茧顶开,如此共顶四四一十六拳,然后就上小竹弓来弹丝绵。
②《庄子》所谓“洴澼絖(pínɡ pì kuànɡ)”:按《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此“洴澼絖”乃指在水中漂洗绵絮。
③绵坠打线:即前“取茧”条所云。
【译文】
双茧和缫丝后残留在锅底的碎丝断茧,以及种茧出蛾后的茧壳,丝绪都已断乱,不能再用来缫丝,只能用来造丝绵。将这些造丝绵的茧子用稻灰水煮过(不宜用石灰)之后,倒在清水盆内。将两个大姆指的指甲剪干净,用指头顶开四个蚕茧,套在左手并拢的四个指头上作为一组,连续套入四个蚕茧后,取下,为一个小抖。做完四组,再用两手拳头把它们一组一组地顶开,拉宽到一定范围,连拉四个小抖共十六个茧,然后套在小竹弓上,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洴澼絖”。
唯有湖州的丝绵特别洁白、纯净,是由于造丝绵的人手法非常巧妙。往竹弓上套时,必须动作敏捷,带水拉开。如果动作稍慢一点儿,水已流去,丝绵就会板结,不能完全均匀地拉开,颜色看起来也就不纯白了。那些缫丝剩下的,叫做“锅底绵”。把这种丝绵装入衣被里用来御寒,叫做丝绵被,即“挟纩”。制作丝绵的工夫要比缫丝所花的工夫多八倍,每人劳动一整天也只得四两多丝绵。用这种绵坠打成线织成湖绸,价值很高。用这种绵线在花机上织出来的产品叫做“花绵”,价钱更贵。
治丝
【原文】
凡治丝先制丝车①,其尺寸、器具开载后图。锅煎极沸汤,丝粗细视投茧多寡,穷日之力一人可取三十两。若包头丝②,则只取二十两,以其苗长也。凡绫罗丝③,一起投茧二十枚,包头丝只投十余枚。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自见。提绪入手,引入竹针眼,先绕星丁头④(以竹棍做成,如香筒样),然后由送丝竿勾挂,以登大关车。断绝之时,寻绪丢上,不必绕接。其丝排匀不堆积者,全在送丝竿与磨木之上。川蜀丝车制稍异,其法架横锅上,引四五绪而上,两人对寻锅中绪,然终不若湖制之尽善也。
凡供治丝薪,取极燥无烟湿者,则宝色不损。丝美之法有六字:一曰“出口干”,即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则治丝登车时,用炭火四五两盆盛,去车关五寸许,运转如风转时,转转火意照干,是日出水干也(若晴光又风色,则不用火)。
【注释】
①丝车:即缫车。
②包头丝:古人以丝巾包头发,其中即称包头,用以织包头之丝即称“包头丝”。
③绫罗丝:用以织绫罗衣料的丝。较包头丝为粗。
④星丁头:与下文送丝竹、磨木等皆缫车部件,详见图。
【译文】
对于缫丝,第一步就是要制作缫车。缫车的尺寸、部件及其组合构造都列在后面的附图上。缫丝时首先要将锅内的水烧得滚开,把蚕茧放进锅中,生丝的粗细取决于投入锅中的蚕茧的多少。一个人劳累一整天,只能得到三十两丝。如果是织造头巾等用的包头丝,就只能得到二十两,这是因为那种丝缕比较细。织绫罗用的丝,一次要投进去二十个蚕茧;织造头巾等用的包头丝,只需投进去十几个蚕茧。当煮蚕茧的水滚沸的时候,用竹签拨动水面,丝头自然就会出现。将丝头提在手中,穿过竹针眼,先绕过星丁头(用竹棍做成,如香筒的形状),然后挂在送丝竿上,再连接到大关车上。遇到断丝的时候,只要找到丝绪头搭上去,不必绕结原来的丝。如果想要丝在大关车上排列均匀而不会堆积在一起,关键要靠送丝竿和脚踏摇柄相互配合好。四川生产的缫车结构稍有不同,缫丝的方法,是把支架横架在锅上,两人面对面站在锅旁寻找丝绪头,一次牵引上四五缕丝上车,但这种方法终究不如湖州制作的缫车完善。
供缫丝用的柴火,要选择非常干燥且无烟的,这样的话丝的色泽就不会损坏。使丝质量美好的办法有六字口诀:一叫“出口干”,即蚕结茧时用炭火烘干;一叫“出水干”,就是把丝绕上大关车时,用盆盛装四五两炭生火,放在离大关车五寸左右的地方。当大关车飞快旋转时,丝一边转一边被火烘干,这就是所说的“出水干”(如果是晴天又有风,就不用火烘烤了)。
调丝
【原文】
凡丝议织时,最先用调①。透光檐端宇下以木架铺地,植竹四根于上,名曰络笃。丝匡竹上,其傍倚柱高八尺处,钉具斜安小竹偃月挂钩,悬搭丝于钩内,手中执籰旋缠,以俟牵经织纬之用。小竹坠石为活头②,接断之时,扳之即下。
【注释】
①调:即绕丝。
②活头:即图中“活套”。
【译文】
准备织丝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调丝。调丝要在屋檐下光线明亮的室内进行。将木架平放在地上,木架上竖立起四根竹竿,这就叫做“络笃”。丝套在四根竹上,在络笃旁边的靠近立柱上八尺高的地方,用铁钉固定一根斜向的小竹竿,上面装一个半月形的挂钩,将丝悬挂在钩子上,手里拿着大关车旋转绕丝,以备牵经和卷纬时用。小竹竿的一头垂下一个小石块为活头。当连接断丝时,一拉小绳,小钩就落下来了。
纬络
【原文】
凡丝既籰①之后,以就经纬。经质用少而纬质用多。每丝十两,经四纬六,此大略也。凡供纬籰,以水沃湿丝,摇车转铤②而纺于竹管之上(竹用小箭竹)。
【注释】
①既籰(yuè):用绕丝棒绕完丝。
②铤:丝锭。
【译文】
丝绕在大关车上以后,就可以做经线和纬线了。经线用的丝少,纬线用的丝多。每十两丝,大约要用经线四两、纬线六两。绕到大关车上的丝,先用水淋湿浸透以后,才摇动大关车转锭将丝缠绕于竹管之上(竹管是用小箭竹做的)。
经具
【原文】
凡丝既籰之后,牵经就织。以直竹竿穿眼三十余,透过篾圈,名曰溜眼。竿横架柱上,丝从圈透过掌扇,然后缠绕经耙之上。度数既足,将印架捆卷①。既捆,中以交竹二度,一上一下间丝,然后极于筘内(此筘非织筘②)。极筘之后,然的杠③与印架相望,登开五七丈。或过糊者,就此... -->>
【原文】
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②,赅③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④,以治天下。贱者短褐⑤、枲裳⑥,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⑦,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⑧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⑨,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⑩矣。
【注释】
①乃服:汉韩婴《韩诗外传》:“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梁周兴嗣《千字文》:“乃服衣裳。”乃服,此作衣服解。
②五官百体:人体的各种器官。
③赅:完备。
④垂衣裳,煌煌山龙:《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注:垂衣裳以辨贵贱。《诗.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注:皇,狁煌煌也。煌煌,鲜明。山龙,绘绣在衣裳上的图案。《书.盖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旌旗。
⑤短褐:古时穷人穿的短粗毛衣。
⑥枲(xǐ)裳:麻织的粗衣。枲:麻的一种。
⑦天孙机杼:天孙:天上的织女。《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机杼:织机与梭。
⑧杼柚:都是织机上的梭子,一纬一经。《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朱熹《诗集传》:杼,持纬者;柚,受经者。
⑨“治乱”、“经纶”字义:治乱、经纶,人们都作为治国的名词,其实这两组词全是由织布、治丝演变而来。所以学童自小诵读它,却不明其本源。
⑩贵贱有章,天实为之:人有贵贱,是天经地义,即以所穿衣服的等级而言,老天就生有丝、麻,以为区别。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妥当的。
【译文】
宋先生说:人为万物之灵长,五官和全身肢体都长得很齐备。尊贵的帝王穿着堂皇富丽的龙袍而统治天下,穷苦的百姓穿着粗制的短衫和毛布,冬天用来御寒,夏天借以遮掩身体,因此而与禽兽相区别。因此,人们所穿着的衣服的原料是自然界所提供的。其中属于植物的有棉、麻、葛,属于禽兽昆虫的有裘皮、毛、丝、绵。二者各占一半,于是衣服充足了。
巧妙如同天上的织女那样的纺织技术,已经传遍了人间。人们把原料纺出带有花纹的布匹,又经过刺绣、染色而造就华美的锦缎。尽管人间织机普及天下,但是真正见识过花机巧妙的又能有多少呢?像“治乱”、“经纶”这些词的原意,文人学士们自小就学习过,但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见过它的实际形象,对此难道人们不感到遗憾吗?现在我先来讲讲养蚕的方法,让大家明白丝是从何而来的。大概是人和衣服相互映衬,其中的贵与贱自然分明,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吧!
蚕种
【原文】
凡蛹变蚕蛾,旬日破茧而出,雌雄均等。雌者伏而不动,雄者两翅飞扑,遇雌即交,交一日、半日方解。解脱之后,雄者中枯而死,雌者即时生卵。承藉卵生者,或纸或布,随方所用(嘉、湖①用桑皮厚纸,来年尚可再用)。一蛾计生卵二百余粒,自然粘于纸上,粒粒匀铺,天然无一堆积。蚕主收贮,以待来年。
【注释】
①嘉、湖:今浙江嘉兴、湖州一带。
【译文】
蚕由蛹变成蚕蛾,需要经过约十天的时间才能破茧而出,雌蛾和雄蛾数目大致相等。雌蛾伏着不活动,雄蛾振动两翅飞扑,遇到雌蛾就要交配,交配半天甚至一天才脱身。分开之后,雄蛾因体内精力枯竭而死,雌蛾立刻就开始产卵。用纸或布来承接蚕卵,各地的习惯有所不同(嘉兴和湖州使用桑皮做的厚纸,第二年仍然可以再使用)。一只雌蛾可产卵二百多粒,所产下的蚕卵自然地粘在纸上,一粒一粒均匀铺开,天然无一堆积。养蚕的人把蚕卵收藏起来,准备第二年用。
蚕浴
【原文】
凡蚕用浴法①,惟嘉、湖两郡。湖多用天露、石灰,嘉多用盐卤水。每蚕纸一张,盐仓走出卤水二升,掺水于盂内,纸浮其面(石灰仿此)。逢腊月十二即浸浴,至二十四,计十二日,周即漉起,用微火烘干。从此珍重箱匣中,半点风湿不受,直待清明抱产。其天露浴者,时日相同。以篾盘盛纸,摊开屋上,四隅小石镇压。任从霜雪、风雨、雷电,满十二日方收。珍重待时如前法。盖低种经浴,则自死不出,不费叶故,且得丝亦多也。晚种不用浴。
【注释】
①蚕用浴法:浴蚕是古人用人工淘汰低劣蚕种的办法。
【译文】
对蚕种进行浸浴的只有嘉兴、湖州两个地方。湖州多采用天露浴法和石灰浴法,嘉兴则多采用盐水或卤水浴法。每张蚕纸用从盐仓流出来的卤水约两升掺水倒在一个盆盂内,纸便会浮在水面上(石灰浴仿照此法)。每逢腊月开始浸种,从腊月十二日到该月二十四日,共浸浴十二天,到时候就把蚕纸捞起,用微火将水分烤干。然后小心妥善保管在箱、盒里,不让蚕种受半点儿风寒湿气,一直等到清明节时才取出蚕卵进行孵化。天露浴的时间与前述方法相同。将蚕纸摊开平放在屋顶的竹篾盘上,将蚕纸的四角用小石块压住,任凭它经受霜雪、风雨、雷电吹打,放够十二天后再收起来。用前述相同方法珍藏起来等到时候再用。大概是孱弱的蚕种经过浴种就会死掉不出,所以不会浪费桑叶,而且这样处理后蚕吐丝也多。而对于一年中孵化、饲养两次的“晚蚕”则不需要浴种。
种忌
【原文】
凡蚕纸用竹木四条为方架,高悬透风避日梁枋之上,其下忌桐油、烟煤火气。冬月忌雪映,一映即空。遇大雪下时,即忙收贮,明日雪过,依然悬挂,直待腊月浴藏。
【译文】
装蚕种的纸,是用四根竹棍或者木棍做成的方架,将方架挂在高高的通风避阳光的梁枋上,进而把蚕纸撑开。方架下面忌讳放桐油和烟熏火燎。冬天要避免雪的反射光映照,蚕卵一经雪光映照就会变成空壳。因此,遇到下大雪时,要赶紧将蚕种收藏起来,等到第二天雪停了以后,依旧把它挂起来,一直等到十二月浴种之后再进行收藏。
种类
【原文】
凡蚕有早、晚二种①。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川中者不同),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已出蛾生卵,以便再养矣(晚蛹戒不宜食)。凡三样浴种,皆谨视原记。如一错误,或将天露者投盐浴,则尽空不出矣。凡茧色惟黄、白二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黄丝以猪胰漂洗,亦成白色,但终不可染漂白、桃红二色。
凡茧形亦有数种,晚茧结成亚腰葫芦样,天露茧尖长如榧子形,叉或圆扁如核桃形。又一种不忌泥涂叶者②,名为贱蚕,得丝偏多。
凡蚕形亦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数种,吐丝则同。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一异也。野蚕自为茧,出青州、沂水③等地,树老即自生。其丝为衣,能御雨及垢污。其蛾出即能飞,不传种纸上。他处亦有,但稀少耳。
【注释】
①早、晚二种:早蚕为一年孵化一次,晚蚕则一年孵化两次。
②不忌泥涂叶者:桑叶沾泥,则蚕不食,只有此种蚕不忌。
③青州、沂水:皆在今山东境内。此处所生野蚕即柞蚕。
【译文】
蚕分早蚕和晚蚕两种,晚蚕每年比早蚕先孵化五六天(四川的蚕不是这样的)。结茧也在早蚕之前,但它的茧约比早蚕的茧轻三分之一。当早蚕结茧的时候,晚蚕已经出蛾产卵了,可用来继续喂养(晚蚕的蚕蛹不能吃)。用三种不同方法浸浴的蚕种,无论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要认真记准原来的标记,一旦弄错了,例如将天露浴的蚕种放到盐卤水中进行盐浴,那么蚕卵就会全部变空,培育不出蚕来了。茧的颜色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有黄色的茧而没有白色的茧,嘉兴和湖州有白色的茧没有黄色的茧。如果将白色茧的雄蛾和黄色茧的雌蛾相交配,它们的下一代就会结出褐色的茧。黄色的蚕丝如果用猪胰漂洗,也可以变成白色,但终究不能漂成纯白,也不能染上桃红色。
茧的形状也有几种。晚蚕的茧结成束腰的葫芦形,经过天露浴的蚕结的茧尖长很像榧子形。也有的茧结得像核桃形。还有一种不怕吃带泥土的桑叶的蚕,名叫“贱蚕”,吐丝反而会比较多。
蚕的体色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色几种,吐丝都是一样的。现在的贫苦人家有用雄性早蚕蛾与雌性晚蚕蛾相交配而培育出良种的,真是很不寻常啊!有一种野蚕,它不用人工饲养管理而能自己结茧,多产于山东的青州及沂水一带。当树叶枯黄时自然就会有长出的野蚕蛾。用这种蚕吐的丝织成的衣服,能防雨且耐脏。野蚕蛾钻出茧后就能飞走,不在蚕纸上产卵传种。别的地方也有野蚕,只是不多罢了。
抱养
【原文】
凡清明逝三日,蚕妙①即不偎衣衾暖气,自然生出。蚕室宜向东南,周围用纸糊风隙,上无棚板者宜顶格②,值寒冷则用炭火于室内助暖。凡初乳蚕,将桑叶切为细条。切叶不束稻麦稿为之,则不损刀。摘叶用瓮坛盛,不欲风吹枯悴。
二眠以前,腾筐③方法皆用尖圆小竹筷提过。二眠以后则不用箸,而手指可拈矣。凡腾筐勤苦,皆视人工。怠于腾者,厚叶与粪湿蒸,多致压死。凡眠齐时,皆吐丝而后眠。若腾过,须将旧叶些微拣净。若粘带丝缠叶在中,眠起之时,恐其即食一口,则其病为胀死。三眠已过,若天气炎热,急宜搬出宽凉所,亦忌风吹。凡大眠后,计上叶十二餐方方腾,太勤则丝糙。
【注释】
①蚕妙:幼蚕。
②顶格:以木为格,扎于屋顶,糊纸。
③腾筐:养蚕欲洁,为清除蚕筐中的蚕粪及残叶,须将蚕移入另一筐内,称腾筐。
【译文】
清明节过后三天,蚕卵不必依靠衣被的遮盖来保暖就可以自然地生出了。蚕室的位置最好是面向东南方,蚕室周围墙壁上透风的缝隙要用纸糊好,室内房顶上如果没有天花板的就要装上天花板。遇到天气寒冷温度低的时候,蚕室内还要使用炭火来加温。喂养初生的蚕宝宝时,要把桑叶切成细条。切桑叶的砧板要用稻麦秆捆扎成,这样就不会损坏刀口了。摘回来的桑叶要用陶瓮、陶坛子装好,不要被风吹干了水分。
蚕在二眠以前,腾筐的方法都是用尖圆的小竹筷子把蚕夹过去。二眠以后就用不着竹筷子,可以直接用手捡了。腾筐次数的多少关键在于人是不是真的勤劳。如果人懒得腾筐,堆积的残叶和蚕粪太多了,就会变得湿热,有时往往会把蚕给压死。蚕总是先吐丝而后一齐睡眠。在这个时候腾筐,需要把零碎的残叶都拣干净了,如果还有粘着丝的残叶留下来的话,蚕觉醒之后,哪怕只吃一口残叶也会得病胀死。三眠过后,如果天气十分炎热,就应该赶快搬到宽敞凉爽的房间里,但也忌受风。大眠之后,要喂食十二次桑叶以后再腾筐,腾筐次数太多,蚕吐的丝就会变得粗糙。
养忌
【原文】
凡蚕畏香,复畏臭。若焚骨灰、淘毛圊①者,顺风吹来,多致触死。隔壁煎鲍鱼、宿脂②,亦或触死。灶烧煤炭,炉爇沉檀③,亦触死。懒妇便器④动气侵,亦有损伤。若风则偏忌西南,西南风太劲,则有合箔皆僵者。凡臭气触来,急烧残桑叶,烟以抵之。
【注释】
①毛圊(qīnɡ):粪坑。
②宿脂: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的猪油。
③沉檀:沉香、檀香。
④懒妇便器:懒惰妇人所用的便溺器具,必甚污秽。
【译文】
蚕既害怕香味,又害怕臭味。如果烧骨头或掏厕所的臭味顺风吹来,接触到蚕,往往会把蚕熏死。隔壁煎咸鱼或不新鲜的肥肉之类的气味也能把蚕熏死。灶里烧煤炭或香炉里燃沉香、檀香,这些气味接触到蚕时也会把蚕熏死。懒妇的便桶摇动时散发出的臭气,也会损伤蚕。如果是刮风,蚕则怕西南风,西南风太猛时,有满筐的蚕都冻僵的。每当臭气袭来时,要赶紧烧起残桑叶,用烟来抵挡它。
叶料
【原文】
凡桑叶无土不生。嘉、湖用枝条垂压,今年视桑树傍生条,用竹钩挂卧,逐渐近地面,至冬月则抛土压之,来春每节生根,则剪开他栽。其树精华皆聚叶上,不复生葚与开花矣。欲叶便剪摘,则树至七八尺即斩截当顶,叶则婆娑可扳伐,不必乘梯缘木①也。其他用子种者,立夏桑葚紫熟时取来,用黄泥水搓洗,并水浇于地面,本秋即长尺余。来春移栽,倘灌粪勤劳,亦易长茂。但间有生葚与开花者,则叶最薄少耳。又有花桑,叶薄不堪用者,其树接②过,亦生厚叶也。
又有柘叶三种,以济桑叶之穷。柘叶浙中不经见,川中最多。寒家用浙种,桑叶穷时,仍啖③柘叶,则物理一也。凡琴弦、弓弦丝,用柘养蚕,名曰棘茧,谓最坚韧。凡取叶必用剪,铁剪出嘉郡桐乡者最犀利,他乡未得其利。剪枝之法,再生条次月叶愈茂,取资既多,人工复便。凡再生条叶,仲夏以养晚蚕,则止摘叶而不剪条。二叶摘后,秋来三叶复茂,浙人听其经霜自落,片片扫拾以饲绵羊,大获绒毡之利。
【注释】
①缘木:爬树。
②接:嫁接。
③啖(dàn):喂养。
【译文】
桑树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生长。浙江嘉兴和湖州用压条的方法培植桑树,选当年桑树的侧枝用竹钩坠挂,使它逐渐接近地面,到了冬天就用土压住枝条。第二年春天,每节树枝都能长出根来,这时便可以剪开再进行移植了。用这种方法培植成的桑树,养分都会聚积在叶片上,不再开花结实了。为了便于剪摘桑树叶子,可以等到桑树长到七八尺高的时候,就截去树尖,以后繁茂的枝叶就会披散下来,不必登梯爬上树去也能随手扳摘、采叶了。此外,还可以用桑树的种子进行种植,等到立夏时紫红色的桑葚果子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后用黄泥水搓洗,然后连水一块浇灌在地里,当年秋天就可以长到一尺多高,第二年春天再进行移栽。如果浇水施肥较频繁,枝叶也会很容易长得茂盛。但其中也有开花结果的,叶子就会薄而又少。还有一种桑树名叫花桑,叶子太薄不能用,但这种桑树通过嫁接也能长出厚叶。
另外还有三种柘树的叶子,可以弥补桑叶的不足。柘树在浙江并不常见,而在四川最多。穷苦人家饲养的蚕在浙江种的桑叶不够喂时,也让蚕吃柘树叶,同样能够将蚕喂养大。琴弦和弓弦都是采用喂柘叶的蚕所吐之丝做的,所得的蚕茧名叫“棘茧”,据说这种丝最为坚韧。
采摘桑叶,必须要用剪刀,以嘉兴桐乡出的铁剪刀最为锋利,其他地方出产的都比不上桐乡的好。桑树经过剪枝之后,新生枝条一个月后就会长出许多叶子,枝条也就很茂盛了,而且还便于采摘。再生枝条的桑叶,农历五月份便可用来喂养晚蚕,那时就只采摘桑叶而不再进行剪枝了。第二茬的桑叶在摘取以后,第三茬叶子到秋天又长得很茂盛了,浙江人让它经霜自落,然后将落叶全都收拾起来,用来饲养绵羊,剪取更多羊毛,从而能取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食忌
【原文】
凡蚕大眠以后,径食①湿叶。雨天摘来者,任从②铺地加餐;晴日摘来者,以水洒湿而饲之,则丝有光泽。未大眠时,雨天摘叶用绳悬挂透风檐下,时振其绳,待风吹干。若用手掌拍干,则叶焦而不滋润,他时丝亦枯色。凡食叶,眠前必令饱足而眠,眠起即迟半日上叶无妨也。雾天湿叶甚坏蚕,其晨有雾,切勿摘叶。待雾收时,或晴或雨,方剪伐也。露珠水亦待旴干③而后剪摘。
【注释】
①径食:直接喂食。
②任从:随便,任意。
③旴(yú)干:晾干。
【译文】
蚕到大眠以后,就可以直接吃潮湿的桑树叶子了。下雨天摘来的叶子,也可以随便放在地上拿来给它吃;天晴时摘来的叶子,还要用水淋湿后再去喂蚕,这样结出的丝才更有光泽。但在还没有到大眠的时候,雨天摘来的桑叶要用绳子悬挂在通风的屋檐下,经常抖动绳子,让风吹干。如果是用手掌轻轻拍干的,叶子就不会新鲜滋润了,将来蚕吐的丝也就没有什么光泽。喂养蚕的时候,一定要让蚕在睡眠前能吃饱吃足,在蚕睡醒之后,即使晚半天喂叶子也不会有什么影响。雾天里潮湿的桑树叶子对蚕的危害很大,因此一旦看见早晨有雾,就一定不要再去采摘桑叶了。等雾散以后,无论晴雨都可以对桑叶进行剪摘了。带露珠的桑叶要等太阳出来把露水晒干后再进行剪摘。
病症
【原文】
凡蚕卵中受病,已详前款①。出后湿热积压,防忌在人。初眠腾②时,用漆盒者不可盖掩逼出气水。凡蚕将病,则脑上放光,通身黄色,头渐大而尾渐小;并及眠之时,游走不眠,食叶又不多者,皆病作也。急择而去之,勿使败群。凡蚕强美者必眠叶面,压在下者或力弱或性懒,作茧亦薄。其作茧不知收法,妄吐丝成阔窝者,乃蠢蚕,非懒蚕也。
【注释】
①前款:前面的章节。
②腾:清理蚕的排泄,除沙。
【译文】
蚕在卵期受的病害,已经在前面谈过了。蚕孵化出来后要防止湿热、堆压,这关键在于养蚕人的工作状况。在蚕初眠腾筐时,用漆盒装的,就不要盖上盖,以便于水分蒸发。当蚕将要发病的时候,脑部透明发亮,全身发黄,头部渐渐变大而尾部慢慢变小。此外,有些蚕在该睡眠的时候仍然游走不眠,吃的桑叶又不多,这都是病态的表现。应该立即挑拣出去扔掉,以免传染蚕群。健康而色泽美好的蚕一定会在叶面上睡眠,压在桑叶下面的蚕,不是体弱,就是不健康的,所结的蚕茧也薄。那种结茧、吐丝都不按规则形状排列而是胡乱吐丝结成松散丝窝的,是不正常的蚕而不是懒于活动的蚕。
老足
【原文】
凡蚕食叶足候①,只争时刻。自卵出茧,多在辰巳二时,故老足②结茧亦多辰巳二时。老足者,喉下两胸通明,捉时嫩一分则丝少。过老一分,又吐去丝,茧壳必薄。捉者眼法高,一只不差方妙。黑色蚕不见身中透光,最难捉。
【注释】
①足候:成熟的时候。
②老足:发育成熟的蚕。
【译文】
当蚕吃够了桑叶并日趋成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抓紧时间捉蚕结茧。蚕卵孵化在上午七点至十一点,所以成熟的蚕结茧也多在这个时间。老熟的蚕胸部透明。捉成熟的蚕时,如果捉的蚕嫩一分、不够成熟的话,吐丝就会少些;如果捉的蚕过老一分,因为它已吐掉一部分丝,这样茧壳必然会比较薄些。捉蚕的人要善于分辨蚕的成熟程度,如果能够做到一只不错才算高手。体色黑的蚕,它即便到了老熟时也看不见身体透明的部分,因此最难辨捉。
结茧
【原文】
凡结茧必如嘉、湖,方尽其法。他国①不知用火烘,听蚕结出。甚至丛秆之内、箱匣之中,火不经,风不透。故所为屯、漳②等绢,豫、蜀等绸,皆易朽烂。若嘉、湖产丝成衣,即入水浣濯百余度,其质尚存。其法析竹编箔,其下横架料木约六尺高,地下摆列炭火(炭忌爆炸),方圆去四五尺即列火一盆。初上山时,火分两③略轻少,引他成绪④,蚕恋火意,即时造茧,不复缘走。
茧绪既成,即每盆加火半斤,吐出丝来随即干燥,所以经久不坏也。其茧室不宜楼板遮盖,下欲火而上欲风凉也,凡火顶上者,不以为种,取种宁用火偏者。其箔上山用麦稻稿斩齐,随手纠捩成山,顿插箔上。做山之人最宜手健。箔竹稀疏,用短稿略铺洒,防蚕跌坠地下与火中也。
【注释】
①他国:此国为郡国之国,他国即其他州府。
②屯、漳:安徽屯溪、福建漳州。
③分两:即分量,此指火力程度。
④成绪:吐出丝缕的头绪。
【译文】
处理蚕所结的茧时,必须要采用嘉兴、湖州那样的方法,才算最好的方法。其他地方都不懂得怎样用火烘烤除湿,而是任由蚕随便吐丝、四处结茧,导致蚕茧有时结在丛秆当中或者箱匣里,就不通风也不透气。因此,用这种蚕丝织成的屯溪、漳州的绢,河南、四川等地的绸,都容易朽烂。如果用嘉兴、湖州产的蚕丝做衣服,即使放在水里洗上一百多次,丝质还是完好的。嘉兴、湖州的做法是,削竹篾编成蚕箔,在蚕箔下面用木料搭上一个离地约六尺高的木架子,地面放置炭火(注意在这里不能用会爆炸的炭),前后左右每隔四五尺就摆放一个火盆。蚕开始上山结茧时,火力稍微小一些,蚕因为喜欢暖和而被诱引马上开始结茧,不再到处爬动。
当茧衣结成之后,每盆炭火再添上半斤炭,使温度升高。蚕吐出的丝随即干燥,所以这种丝能经久不坏。供蚕结茧的屋子不应当用楼板遮盖,因为结茧时下面要用火烘,而上面需要通风。凡是火盆正顶上的蚕茧不能用做蚕种,取种要用离火盆稍远的。蚕箔上的山簇,是用切割整齐的稻秆和麦秸随手扭结而成的,垂直插放在蚕箔上。做山簇的人最好是手艺纯熟的。蚕箔编得稀疏的,可以在上面略铺一些短稻草秆,以防蚕掉到地下或火盆中。
取茧
【原文】
凡茧造三日,则下箔而取之。其壳外浮丝,一名丝框者,湖郡老妇贱价买去(每斤百文),用铜钱坠打成线,织成湖绸。去浮①之后,其茧必用大盘摊开架上,以听治丝、扩绵②。若用厨箱掩盖,则浥郁③而丝绪断绝矣。
【注释】
①去浮:除去浮丝。
②听:准备。治丝、扩绵:缫丝、制丝绵。
③浥郁:受潮,霉湿。
【译文】
蚕上山簇上结茧三天之后,就可以拿下蚕箔进行取茧。蚕茧壳外面的浮丝名叫“丝匡”(茧衣),湖州的老年妇女用很便宜的价钱买了回去(每斤约一百文钱),用铜钱坠子做纺锤,打线,织成湖绸。剥掉浮丝以后的蚕茧,必须摊在大盘里,放在架子上,准备缫丝或者造丝绵。如果用橱柜、箱子装盖起来,就会因湿气郁结疏解不良而造成断丝。
物害
【原文】
凡害蚕者,有雀、鼠、蚊三种。雀害不及①茧,蚊害不及早蚕,鼠害则与之相终始。防驱之智是不一法②,唯人所行也(雀屎黏叶,蚕食之立刻死烂)。
【注释】
①不及:影响不到。
②防驱之智:预防和消除的办法。不一法:不光一种方法。
【译文】
危害蚕的动物,有麻雀、老鼠、蚊子等三种。麻雀危害不到茧,蚊子危害不到早蚕,老鼠的危害则始终存在着。防害除害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随人施行(麻雀屎黏在桑叶上,蚕吃了会立即死亡、腐烂)。
择茧
【原文】
凡取丝必用圆正①独蚕茧,则绪不乱。若双茧并四五蚕共为茧,择去取绵用。或以为丝则粗甚。
【注释】
①圆正:形状圆滑、端正。
【译文】
缫丝用的茧,必须选择茧形圆滑端正的单茧,这样缫丝时丝绪就不会乱。如果是双宫茧(即两条蚕共同结的茧)或由四五条蚕一起结的同宫茧,就应该挑出来造丝绵。如果用来缫丝,丝就会太粗而容易断头。
造绵
【原文】
凡双茧并缫丝锅底零余,并出种茧壳,皆绪断乱不可为丝,用以取绵。用稻灰水煮过(不宜石灰),倾入清水盆内。手大指去甲净尽,指头顶开四个,四四数足,用拳顶开又四四十六拳数,然后上小竹弓①。此《庄子》所谓“洴澼絖”②也。
湖绵独白净清化者,总缘手法之妙。上弓之时,惟取快捷,带水扩开。若稍缓,水流去,则结块不尽解,而色不纯白矣。其治丝余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纩”。凡取绵人工,难于取丝八倍,竞日只得四两余。用此绵坠打线③织湖绸者,价颇重。以绵线登花机者名曰花绵,价尤重。
【注释】
①手大指去甲净尽……小竹弓:大意为把大拇指的指甲剪净,然后用指头顶开四个蚕茧,套在其他四个指头上,每个指头各套四只蚕茧,即所谓“四四数足”;再用拳把蚕茧顶开,如此共顶四四一十六拳,然后就上小竹弓来弹丝绵。
②《庄子》所谓“洴澼絖(pínɡ pì kuànɡ)”:按《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此“洴澼絖”乃指在水中漂洗绵絮。
③绵坠打线:即前“取茧”条所云。
【译文】
双茧和缫丝后残留在锅底的碎丝断茧,以及种茧出蛾后的茧壳,丝绪都已断乱,不能再用来缫丝,只能用来造丝绵。将这些造丝绵的茧子用稻灰水煮过(不宜用石灰)之后,倒在清水盆内。将两个大姆指的指甲剪干净,用指头顶开四个蚕茧,套在左手并拢的四个指头上作为一组,连续套入四个蚕茧后,取下,为一个小抖。做完四组,再用两手拳头把它们一组一组地顶开,拉宽到一定范围,连拉四个小抖共十六个茧,然后套在小竹弓上,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洴澼絖”。
唯有湖州的丝绵特别洁白、纯净,是由于造丝绵的人手法非常巧妙。往竹弓上套时,必须动作敏捷,带水拉开。如果动作稍慢一点儿,水已流去,丝绵就会板结,不能完全均匀地拉开,颜色看起来也就不纯白了。那些缫丝剩下的,叫做“锅底绵”。把这种丝绵装入衣被里用来御寒,叫做丝绵被,即“挟纩”。制作丝绵的工夫要比缫丝所花的工夫多八倍,每人劳动一整天也只得四两多丝绵。用这种绵坠打成线织成湖绸,价值很高。用这种绵线在花机上织出来的产品叫做“花绵”,价钱更贵。
治丝
【原文】
凡治丝先制丝车①,其尺寸、器具开载后图。锅煎极沸汤,丝粗细视投茧多寡,穷日之力一人可取三十两。若包头丝②,则只取二十两,以其苗长也。凡绫罗丝③,一起投茧二十枚,包头丝只投十余枚。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自见。提绪入手,引入竹针眼,先绕星丁头④(以竹棍做成,如香筒样),然后由送丝竿勾挂,以登大关车。断绝之时,寻绪丢上,不必绕接。其丝排匀不堆积者,全在送丝竿与磨木之上。川蜀丝车制稍异,其法架横锅上,引四五绪而上,两人对寻锅中绪,然终不若湖制之尽善也。
凡供治丝薪,取极燥无烟湿者,则宝色不损。丝美之法有六字:一曰“出口干”,即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则治丝登车时,用炭火四五两盆盛,去车关五寸许,运转如风转时,转转火意照干,是日出水干也(若晴光又风色,则不用火)。
【注释】
①丝车:即缫车。
②包头丝:古人以丝巾包头发,其中即称包头,用以织包头之丝即称“包头丝”。
③绫罗丝:用以织绫罗衣料的丝。较包头丝为粗。
④星丁头:与下文送丝竹、磨木等皆缫车部件,详见图。
【译文】
对于缫丝,第一步就是要制作缫车。缫车的尺寸、部件及其组合构造都列在后面的附图上。缫丝时首先要将锅内的水烧得滚开,把蚕茧放进锅中,生丝的粗细取决于投入锅中的蚕茧的多少。一个人劳累一整天,只能得到三十两丝。如果是织造头巾等用的包头丝,就只能得到二十两,这是因为那种丝缕比较细。织绫罗用的丝,一次要投进去二十个蚕茧;织造头巾等用的包头丝,只需投进去十几个蚕茧。当煮蚕茧的水滚沸的时候,用竹签拨动水面,丝头自然就会出现。将丝头提在手中,穿过竹针眼,先绕过星丁头(用竹棍做成,如香筒的形状),然后挂在送丝竿上,再连接到大关车上。遇到断丝的时候,只要找到丝绪头搭上去,不必绕结原来的丝。如果想要丝在大关车上排列均匀而不会堆积在一起,关键要靠送丝竿和脚踏摇柄相互配合好。四川生产的缫车结构稍有不同,缫丝的方法,是把支架横架在锅上,两人面对面站在锅旁寻找丝绪头,一次牵引上四五缕丝上车,但这种方法终究不如湖州制作的缫车完善。
供缫丝用的柴火,要选择非常干燥且无烟的,这样的话丝的色泽就不会损坏。使丝质量美好的办法有六字口诀:一叫“出口干”,即蚕结茧时用炭火烘干;一叫“出水干”,就是把丝绕上大关车时,用盆盛装四五两炭生火,放在离大关车五寸左右的地方。当大关车飞快旋转时,丝一边转一边被火烘干,这就是所说的“出水干”(如果是晴天又有风,就不用火烘烤了)。
调丝
【原文】
凡丝议织时,最先用调①。透光檐端宇下以木架铺地,植竹四根于上,名曰络笃。丝匡竹上,其傍倚柱高八尺处,钉具斜安小竹偃月挂钩,悬搭丝于钩内,手中执籰旋缠,以俟牵经织纬之用。小竹坠石为活头②,接断之时,扳之即下。
【注释】
①调:即绕丝。
②活头:即图中“活套”。
【译文】
准备织丝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调丝。调丝要在屋檐下光线明亮的室内进行。将木架平放在地上,木架上竖立起四根竹竿,这就叫做“络笃”。丝套在四根竹上,在络笃旁边的靠近立柱上八尺高的地方,用铁钉固定一根斜向的小竹竿,上面装一个半月形的挂钩,将丝悬挂在钩子上,手里拿着大关车旋转绕丝,以备牵经和卷纬时用。小竹竿的一头垂下一个小石块为活头。当连接断丝时,一拉小绳,小钩就落下来了。
纬络
【原文】
凡丝既籰①之后,以就经纬。经质用少而纬质用多。每丝十两,经四纬六,此大略也。凡供纬籰,以水沃湿丝,摇车转铤②而纺于竹管之上(竹用小箭竹)。
【注释】
①既籰(yuè):用绕丝棒绕完丝。
②铤:丝锭。
【译文】
丝绕在大关车上以后,就可以做经线和纬线了。经线用的丝少,纬线用的丝多。每十两丝,大约要用经线四两、纬线六两。绕到大关车上的丝,先用水淋湿浸透以后,才摇动大关车转锭将丝缠绕于竹管之上(竹管是用小箭竹做的)。
经具
【原文】
凡丝既籰之后,牵经就织。以直竹竿穿眼三十余,透过篾圈,名曰溜眼。竿横架柱上,丝从圈透过掌扇,然后缠绕经耙之上。度数既足,将印架捆卷①。既捆,中以交竹二度,一上一下间丝,然后极于筘内(此筘非织筘②)。极筘之后,然的杠③与印架相望,登开五七丈。或过糊者,就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