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天汉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了业的,就只能做拥队、押队、旗头等职务,不算军官。”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下面的众人。道:“你们是按在军校里学的成绩分配职务。这样分配合适不合适?公平不公平?说实话,不能说这样就能人尽其用,就公平。总有特殊的人,虽然成绩不好,但实际上学得非常好。到了军队中,战阵表现出色。还有些人,成绩虽然好,但战阵上没有什么用。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的。所以在我们的军队中,对这种事情有补救措施。这里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用考试成绩决定诸位前途的方法,对于镇抚使司是合适的。”
讲到这里,王宵猎停顿了一下。过了一会才道:“为什么要建军校?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曾经问过我。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需要。”
“自武周长安二年,朝廷设武举,到现在四多年了。四百多年的时间,武举选了一些名将,如唐之郭子仪,本朝的徐徽言。但总的来说,武举并没有使军队脱胎换骨,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朝自仁宗皇帝庆历八年开武科,也有百年了,选出的人才实在不多。是以除了武举之外,本朝还设了武学。熙宁五年,神宗皇帝立武学,一般有二百人之众,学成要三年时间。只是后来的战事,特别是靖康金虏南犯,说明不管是武举还是武学,都不能真正让军队强大起来。”
说到这里,王宵猎苦笑道:“靖康年间河东战事,有十七金军破本朝两千大军。唉,想一想,两千人一人吐一口唾沫,也把这十七个人吐死了。可就是被十七个女真人追着跑!”
“有人说汉人怯懦。这是什么话?选人出来一对一单打,世间有比汉人更能打的?可为什么战争就是打不过人呢?打不过契丹人,现在又打不过女真人,道理在哪里?”
“要我说,首先是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军队是干什么的。再一个,军队的组织、制度、选人、装备和训练,诸般种种。是不是按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的。现在看,只怕不是的。不从每一个环节下手,怎么能让军队有战斗力呢?我们设军校,就是要从组织、制度、选人、训练来下手,培养人才。用你们这些人才做骨架,搭上服役的士卒,建立一支真正脱胎换骨的军队!”
前世最常见的说法,宋朝军事孱弱,最重要的原因是崇文抑武。这个名词换来换去,有说崇文抑武的,有说重文轻武的,总之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初听的时候,王宵猎也觉得对。后来知识多了,越想越觉得没有道理。一个国家军事孱弱,是因为军人地位不高?若军人地位高了,军事就强了?
宋朝之前的五代时期,武夫当国,军人的地位够高了吧?燕云十六州怎么丢的?后世晚清民国的军阀混战时期,军人地位够高了吧?当全世界的反西斯战争开始大反攻的时候,还有豫湘桂大败。从全世界来看,英国是世界霸主的时候,军队里充斥着小偷、流氓、醉鬼、罪犯和流浪汉,还不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什么因为重文轻武的说法都站不住脚。
军事不行,军队对外打不了胜仗,不从军队本身找原因,而是说什么重文轻武,说什么朝廷不让武将当宰相,这说法听着就让人觉得无比可笑。为什么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行?当然要从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军队的组织、制度、钱粮、训练、装备这些方面找原因。说什么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这话听着就不像是一个正常的现代人能够得出来的结论。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不是重文轻武?说的宋朝毛病,西方的漂亮国几乎一样不少,哪个敢说漂亮国的军队不行了?
研究了一千年宋史,研究出个这来?还有人喜欢说,历史惟一教给人们的,是人们从历史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历史教给人的东西多了,人们学到的也多了,什么学不到?
执行不严是一回事,宋朝的军法其实很严酷,动不动就要杀要斩。王宵猎感觉,得出宋朝军事不行是因为重文轻武的人,跟制定军法的那些宋朝文臣很像。文臣们是,看到、听到军纪涣散,战场上往往望风而逃,不是深究其原因解决,而是这也杀,那也杀,觉得刀举得高将士就怕了。说宋朝军事不行是因为重文轻武的人,是明明不懂,却偏偏要把自己打扮成个专家。
来到这个时代,要真信了什么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不行的鬼话,就掉坑里去了。
是谁最早提出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军事不行的,王宵猎不知道。说得如此明确,应该是建国之后很晚的事情了。但最早提出类似的观点的,应该是我大清。满洲马上得天下,对弓马特别重视,认为是自己一族在中原立身的根本。经常以宋朝和明朝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其子孙,不能忘根本。问题是大清面对八国联军、世界诸强时候的时候,丝毫看不出其军队能打的样子,丢尽了中央天朝上国的脸。
如果没记错,王宵猎记得历史书对清朝的定义,是中国封建专制的顶峰。到了一些专家嘴里,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甚至搞出个康、雍、乾盛出来。恰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落后于世界的盛世,真有人开这种玩笑。
军事不行,当然就要从军事上找原因,这才是科学的态度。顾左右而言他,不懂装懂,有什么用处呢?怎么改造军队,新中国给出了方法,视而不见是不对的。
第422章我们不一样
看着众人,王宵猎缓缓地道:“军队是干什么的?其他的地方我不讲,我也管不到,只讲我们这一支军队。在我的眼里,军队是保家卫国的,是抵御外侮的。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这支军队还有什么用处?一句话,军队是对外作战的,对内保护的!”
“有人说,军队对外作战,那要是境内发生了叛乱怎么办?大的方面来讲,如果施政没有问题,百姓能够吃饱穿暖,知道只要辛勤工作,努力学习,将来会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会叛乱呢?如果受到了人的蛊惑,比如邪教,或者境内有外族人群,发生叛乱也不会规模太大,不应该动用军队就能平定。归根结底一句话,境内不稳,首先是执政者要自省。其次,尽量不要动用军队平叛。”
这是政权对军队的定位。王宵猎想了许久,才最终确定下来。宋朝对军队的定位,应该是朝廷之鹰犬,天子之爪牙。以什长之法,阶级之辨,使之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既维护皇权,又保证其不对皇权产生威胁。只是从立国不久,便就外不能御强敌,内不能护百姓。
把军队定位为保家卫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是世上的事情,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要真地做到。王宵猎决定这样做,下了很大决心,要有许多配套政策。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道:“世间事,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军队保家卫国,就还要有一支维持境内治安的力量。不只是如此,若是太平时候,仅御外敌的军队,花许多钱,官府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呢?一句话,有许多事情要做。《司马法》言:‘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粗,国容入军则民德弱。’把军队用于国内,就是把百姓视为敌人,是不行的。”
这个问题,初想很简单,细想又包括太多。王宵猎不想过多纠缠。
“本朝的官职,向来分文武。如果细分,禁军中的武将又不是普通的武职,一般称军职。你们从军校学成出去,做的是军职。有什么不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是一份工作。公事之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生活。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做什么想什么都可以。军职不一样。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人在军中,就没有什么工作内工作外,一切服从军令。这样的工作,当然与普通的官职不同。与此相适应,同样的品级,军职的俸钱应该更高一些,待遇更好一些。离开军队的时候,也应该会得到一定的补偿。在军中,家中的事务,应该得到官府的帮助。这些我们正在开始做,只是还不完备。你们放心,数年之内,该有的都会有。你们尽心为国效力,我不负你们!”
听到这里,王中孚看了看身边的舒继明,不由面露喜色。
宋朝从制度上并不苛待武将。同样的品级,武将的俸禄会高一些。立了军功,迁转时跟进士出身一样是双转。以狄青为例,仅用六年时间,就从最低级的武将,做到了管军大将。在宋朝,管军大将是武将升迁的顶点,待遇类比执政。又用了八年时间,升到了枢密副使。接着平侬智高,升任枢密使。在枢密使的任上,狄青做了四年。嘉祐六年,宋仁宗病重,不能视事,狄青遭到攻击,加同中书门平章事,以使相出知陈州。在陈州任上,狄青很快病卒。
对于狄青的遭遇,宋朝人很少有什么话说。他武将出身,在皇帝病重不能理政的时候,应该自动辞去枢密使职位,以免人心生疑。不辞职,就遭到了文臣的群起攻击。这跟宋朝重文轻武没有关系,是正常的政治行为。到了明末、清朝的时候,一些文人发明新论,说狄青无端被文臣攻击,从而使武将寒心。
宰相之职,天下政事无所不管。宋朝的人经常用范仲淹赞寇准的一句话说宰相,左右天子方为大忠。这个职位到了宋朝,实际上已经不可能让武将担任。狄青任枢密使,实际上已经是武将的最顶端。狄青不是第一个武将任枢密使,也不是最后一个。
以狄青为例,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与文臣的矛盾有。但如果说因为他是武将出身,就被文臣所轻视,所压制,是不符合事实的。最后他被攻击去职,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四年枢密使,时间足够长了。任职时间比狄青更久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很少见。最后被攻击,主要的原因是仁宗病重,狄青恋位不去。这个时候为了政局稳定,大臣必然逼走狄青。
宋朝是不是重文轻武?是的,几任皇帝对此都有明确的态度。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是不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不是。武将当不了宰相就寒心了?现代社会,正常的国家,有几个会让将军做国家无首?
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根本上说,是从晚唐五代开始朝廷对军队的态度有了变化。由此而带来的组织、制度、训练等等,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为什么晚唐五代某些藩镇的军队很有战斗力?甚至远强于宋军的战斗力?只能说,时间短,一时的战斗力很难保持。如历史上不足十万女真人军队,击败了李自成,横扫了整个中国,战斗力何其强大。几十年后,战斗力就大幅下降。到了晚清,面对列强,更加是不堪一击。如日本法西斯,二战开始的时候,迅速横扫东南亚。仅仅几年之后,就不值一提。
从宋朝之后,中原王朝对军队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军事制度没有适应社会发展,跟崇文抑武或者重文轻武可能有一点关系,但绝不是重要的原因。
每到国家危难的时候,总有一些文人,以拯救国家、拯救民族为己任,站出来大声疾呼。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这不能否认。在条件有限的时候,他们尽自己的所能分析国家和民族失败的原因,提出改革的意见。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后人应该给予他们尊重。但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大部分时候是不正确的。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些不正确,留待后人仔细研究,进行改正。因为在他们做这些工作的时候,确实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做这些工作。
说宋朝、明朝灭亡是因为崇文抑武,是因为对武将不尊重,而对于军队本身的问题没有认识,与提出的人的身份是相符的。这没有什么。更不要说在提出这种说法的时候,这也有现实意义。但对于后人来说,历史不能这样糊涂下去。
对于历史问题,这样稀里糊涂的事情有很多。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不了业的,就只能做拥队、押队、旗头等职务,不算军官。”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下面的众人。道:“你们是按在军校里学的成绩分配职务。这样分配合适不合适?公平不公平?说实话,不能说这样就能人尽其用,就公平。总有特殊的人,虽然成绩不好,但实际上学得非常好。到了军队中,战阵表现出色。还有些人,成绩虽然好,但战阵上没有什么用。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的。所以在我们的军队中,对这种事情有补救措施。这里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用考试成绩决定诸位前途的方法,对于镇抚使司是合适的。”
讲到这里,王宵猎停顿了一下。过了一会才道:“为什么要建军校?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曾经问过我。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需要。”
“自武周长安二年,朝廷设武举,到现在四多年了。四百多年的时间,武举选了一些名将,如唐之郭子仪,本朝的徐徽言。但总的来说,武举并没有使军队脱胎换骨,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朝自仁宗皇帝庆历八年开武科,也有百年了,选出的人才实在不多。是以除了武举之外,本朝还设了武学。熙宁五年,神宗皇帝立武学,一般有二百人之众,学成要三年时间。只是后来的战事,特别是靖康金虏南犯,说明不管是武举还是武学,都不能真正让军队强大起来。”
说到这里,王宵猎苦笑道:“靖康年间河东战事,有十七金军破本朝两千大军。唉,想一想,两千人一人吐一口唾沫,也把这十七个人吐死了。可就是被十七个女真人追着跑!”
“有人说汉人怯懦。这是什么话?选人出来一对一单打,世间有比汉人更能打的?可为什么战争就是打不过人呢?打不过契丹人,现在又打不过女真人,道理在哪里?”
“要我说,首先是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军队是干什么的。再一个,军队的组织、制度、选人、装备和训练,诸般种种。是不是按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的。现在看,只怕不是的。不从每一个环节下手,怎么能让军队有战斗力呢?我们设军校,就是要从组织、制度、选人、训练来下手,培养人才。用你们这些人才做骨架,搭上服役的士卒,建立一支真正脱胎换骨的军队!”
前世最常见的说法,宋朝军事孱弱,最重要的原因是崇文抑武。这个名词换来换去,有说崇文抑武的,有说重文轻武的,总之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初听的时候,王宵猎也觉得对。后来知识多了,越想越觉得没有道理。一个国家军事孱弱,是因为军人地位不高?若军人地位高了,军事就强了?
宋朝之前的五代时期,武夫当国,军人的地位够高了吧?燕云十六州怎么丢的?后世晚清民国的军阀混战时期,军人地位够高了吧?当全世界的反西斯战争开始大反攻的时候,还有豫湘桂大败。从全世界来看,英国是世界霸主的时候,军队里充斥着小偷、流氓、醉鬼、罪犯和流浪汉,还不一样打遍天下无敌手?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什么因为重文轻武的说法都站不住脚。
军事不行,军队对外打不了胜仗,不从军队本身找原因,而是说什么重文轻武,说什么朝廷不让武将当宰相,这说法听着就让人觉得无比可笑。为什么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行?当然要从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军队的组织、制度、钱粮、训练、装备这些方面找原因。说什么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这话听着就不像是一个正常的现代人能够得出来的结论。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不是重文轻武?说的宋朝毛病,西方的漂亮国几乎一样不少,哪个敢说漂亮国的军队不行了?
研究了一千年宋史,研究出个这来?还有人喜欢说,历史惟一教给人们的,是人们从历史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历史教给人的东西多了,人们学到的也多了,什么学不到?
执行不严是一回事,宋朝的军法其实很严酷,动不动就要杀要斩。王宵猎感觉,得出宋朝军事不行是因为重文轻武的人,跟制定军法的那些宋朝文臣很像。文臣们是,看到、听到军纪涣散,战场上往往望风而逃,不是深究其原因解决,而是这也杀,那也杀,觉得刀举得高将士就怕了。说宋朝军事不行是因为重文轻武的人,是明明不懂,却偏偏要把自己打扮成个专家。
来到这个时代,要真信了什么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不行的鬼话,就掉坑里去了。
是谁最早提出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军事不行的,王宵猎不知道。说得如此明确,应该是建国之后很晚的事情了。但最早提出类似的观点的,应该是我大清。满洲马上得天下,对弓马特别重视,认为是自己一族在中原立身的根本。经常以宋朝和明朝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其子孙,不能忘根本。问题是大清面对八国联军、世界诸强时候的时候,丝毫看不出其军队能打的样子,丢尽了中央天朝上国的脸。
如果没记错,王宵猎记得历史书对清朝的定义,是中国封建专制的顶峰。到了一些专家嘴里,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甚至搞出个康、雍、乾盛出来。恰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落后于世界的盛世,真有人开这种玩笑。
军事不行,当然就要从军事上找原因,这才是科学的态度。顾左右而言他,不懂装懂,有什么用处呢?怎么改造军队,新中国给出了方法,视而不见是不对的。
第422章我们不一样
看着众人,王宵猎缓缓地道:“军队是干什么的?其他的地方我不讲,我也管不到,只讲我们这一支军队。在我的眼里,军队是保家卫国的,是抵御外侮的。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这支军队还有什么用处?一句话,军队是对外作战的,对内保护的!”
“有人说,军队对外作战,那要是境内发生了叛乱怎么办?大的方面来讲,如果施政没有问题,百姓能够吃饱穿暖,知道只要辛勤工作,努力学习,将来会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会叛乱呢?如果受到了人的蛊惑,比如邪教,或者境内有外族人群,发生叛乱也不会规模太大,不应该动用军队就能平定。归根结底一句话,境内不稳,首先是执政者要自省。其次,尽量不要动用军队平叛。”
这是政权对军队的定位。王宵猎想了许久,才最终确定下来。宋朝对军队的定位,应该是朝廷之鹰犬,天子之爪牙。以什长之法,阶级之辨,使之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既维护皇权,又保证其不对皇权产生威胁。只是从立国不久,便就外不能御强敌,内不能护百姓。
把军队定位为保家卫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是世上的事情,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要真地做到。王宵猎决定这样做,下了很大决心,要有许多配套政策。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道:“世间事,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军队保家卫国,就还要有一支维持境内治安的力量。不只是如此,若是太平时候,仅御外敌的军队,花许多钱,官府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呢?一句话,有许多事情要做。《司马法》言:‘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粗,国容入军则民德弱。’把军队用于国内,就是把百姓视为敌人,是不行的。”
这个问题,初想很简单,细想又包括太多。王宵猎不想过多纠缠。
“本朝的官职,向来分文武。如果细分,禁军中的武将又不是普通的武职,一般称军职。你们从军校学成出去,做的是军职。有什么不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是一份工作。公事之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生活。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做什么想什么都可以。军职不一样。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人在军中,就没有什么工作内工作外,一切服从军令。这样的工作,当然与普通的官职不同。与此相适应,同样的品级,军职的俸钱应该更高一些,待遇更好一些。离开军队的时候,也应该会得到一定的补偿。在军中,家中的事务,应该得到官府的帮助。这些我们正在开始做,只是还不完备。你们放心,数年之内,该有的都会有。你们尽心为国效力,我不负你们!”
听到这里,王中孚看了看身边的舒继明,不由面露喜色。
宋朝从制度上并不苛待武将。同样的品级,武将的俸禄会高一些。立了军功,迁转时跟进士出身一样是双转。以狄青为例,仅用六年时间,就从最低级的武将,做到了管军大将。在宋朝,管军大将是武将升迁的顶点,待遇类比执政。又用了八年时间,升到了枢密副使。接着平侬智高,升任枢密使。在枢密使的任上,狄青做了四年。嘉祐六年,宋仁宗病重,不能视事,狄青遭到攻击,加同中书门平章事,以使相出知陈州。在陈州任上,狄青很快病卒。
对于狄青的遭遇,宋朝人很少有什么话说。他武将出身,在皇帝病重不能理政的时候,应该自动辞去枢密使职位,以免人心生疑。不辞职,就遭到了文臣的群起攻击。这跟宋朝重文轻武没有关系,是正常的政治行为。到了明末、清朝的时候,一些文人发明新论,说狄青无端被文臣攻击,从而使武将寒心。
宰相之职,天下政事无所不管。宋朝的人经常用范仲淹赞寇准的一句话说宰相,左右天子方为大忠。这个职位到了宋朝,实际上已经不可能让武将担任。狄青任枢密使,实际上已经是武将的最顶端。狄青不是第一个武将任枢密使,也不是最后一个。
以狄青为例,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与文臣的矛盾有。但如果说因为他是武将出身,就被文臣所轻视,所压制,是不符合事实的。最后他被攻击去职,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四年枢密使,时间足够长了。任职时间比狄青更久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很少见。最后被攻击,主要的原因是仁宗病重,狄青恋位不去。这个时候为了政局稳定,大臣必然逼走狄青。
宋朝是不是重文轻武?是的,几任皇帝对此都有明确的态度。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是不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不是。武将当不了宰相就寒心了?现代社会,正常的国家,有几个会让将军做国家无首?
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根本上说,是从晚唐五代开始朝廷对军队的态度有了变化。由此而带来的组织、制度、训练等等,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为什么晚唐五代某些藩镇的军队很有战斗力?甚至远强于宋军的战斗力?只能说,时间短,一时的战斗力很难保持。如历史上不足十万女真人军队,击败了李自成,横扫了整个中国,战斗力何其强大。几十年后,战斗力就大幅下降。到了晚清,面对列强,更加是不堪一击。如日本法西斯,二战开始的时候,迅速横扫东南亚。仅仅几年之后,就不值一提。
从宋朝之后,中原王朝对军队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军事制度没有适应社会发展,跟崇文抑武或者重文轻武可能有一点关系,但绝不是重要的原因。
每到国家危难的时候,总有一些文人,以拯救国家、拯救民族为己任,站出来大声疾呼。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这不能否认。在条件有限的时候,他们尽自己的所能分析国家和民族失败的原因,提出改革的意见。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后人应该给予他们尊重。但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大部分时候是不正确的。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些不正确,留待后人仔细研究,进行改正。因为在他们做这些工作的时候,确实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做这些工作。
说宋朝、明朝灭亡是因为崇文抑武,是因为对武将不尊重,而对于军队本身的问题没有认识,与提出的人的身份是相符的。这没有什么。更不要说在提出这种说法的时候,这也有现实意义。但对于后人来说,历史不能这样糊涂下去。
对于历史问题,这样稀里糊涂的事情有很多。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