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天汉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陌生。他历仕数朝,在乱世中能够保自己的富贵,也是一时人物。不过改朝换代,他都立即认新主,做宰相,很多人也不耻他的为人。
王宵猎道:“冯道有一首诗,便就叫作《天道》。这首诗为: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从这一首诗,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心胸。在冯道的眼里,天道是身外之物,主宰天地,作为人只要顺从就好了。”
王青秀道:“难道不是吗?”
王宵猎摇头:“当然不是。如果这是天道,跟天命有什么区别?一切皆由天定,人又何必努力?既然一切都是天定,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哪里来的对错?”
王青秀看了王宵猎一眼,明显不信任。觉得弟弟说的话,没半分道理。
王宵猎道:“道之一字,哪里会这么简单?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则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如果是不需要懂,而只要普通人遵从就可以,又怎么会称为道呢?”
王青秀道:“你倒是说说,道是什么?说的头头是道,总不能你也说不清楚!”
王宵猎笑道:“姐姐,刚才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说出来,不管是怎么说,你怎么理解,都不是道了。我们如果说道,是不可能说明白的。一个人理解了道,也不是听人说的。”
“就是你说不清,别人听不会呗。”王青秀有些不屑。
王宵猎道:“确实如此。既然道无所不包,而我的认识有限,怎么可能说得清?人的语言有限,从我嘴说出来,听到你的耳里,意思已经不同。这样说话,怎么可能说得清道呢?”
王青秀看着弟弟,有些无奈,又有些可怜。这弟弟做了几年官,想的都是什么啊。这日子,想来过得也不舒服。过的不舒服,还要过下去,想想真是可怜。
中国传统思想,绕不过去道。什么是道,应该怎么理解,说法满坑满谷,千奇百怪。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只要说出来了,就肯定不对。说得越清楚,错得也越厉害。
道无所不包,天然在那里,人只能认识。这是中国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我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我知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是个什么样子?称为道。
后世的解释,说道是规律,说道是法则,或者说是什么,都不准确。当然王宵猎也说不清楚。王宵猎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说清楚。而是要知道,这是中国文明认识世界的方式。后世的人,不要用什么这是朴素唯物主义,那是什么朴素的辨证法,这种莫名其妙的方法解读。
对于世界的本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发展的,各个文明有各个文明的看法。看法不同,但到了这个位置,必然有很多不好理解的。比如说欧洲人信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无所不能。便有一个著名的悖论,上帝无法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不必去具体分析这个悖论意味着什么,哪里合理,哪里有破绽。欧洲人又是如何解释这个悖论的。只要知道,谈到了这个问题,不是能简单说明白的。
中国人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学习知识的,由此形成自己的文明。知道这一点就够了。没必要跟孩子一样,跟其他文明比较。你看我的文明是这样认识的,你是那样认识的,我比你高明或者落后。在文明的尺度上,先进或者落后的说法并不合适。
在这个基础上,梳理出自己文明的体系,与世界的发展大势相结合,找出合适的道路,才是王宵猎需要做的。前世学的知识体系,与真正的中国历史并不相符。以为自己学到了真理,凡是与自己学到的不相符合的都是错的,是要闹笑话的。
一个势务,如果指导思想从根本上错了,就会混乱。混乱的势力,有什么前途?
第458章红尘道场(三)
说不清楚道是什么,道是什么样子的,那道还有什么用处?道的用处,是一点一点总结道所具有的性质,慢慢描出一个轮廓来。从而知道,这样做是合道的,那样做是违背道的。
循道而行,才是中国文明的底色。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遵循大道。而不是因为哪个神仙说要这样做,哪个圣贤说要这样做,也不是别人怎样做。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道是什么?王宵猎不能说得十分清楚。但有一点确信,新中国的道与旧中国的道是不同的。旧中国政治上道的核心是天命,新中国政治上道的核心是人民。旧中国的政治是从天命生出来一套政治理论,王宵猎应该从人民生发出一套政治理论。
这样的政治理论是怎样的,现在说不清楚。必须要经过实践,经过总结,才能有轮廓。人们总是以为,世上有真理,有绝对的正确,等着人们去发现。实际上世界就在那里,就是那样。等到人们认识到了,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该如此。其实是认识到了,才知道世界是这样的。
这样认识世界,与欧美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存在。道本就在那里,世界也就在那里,不是由谁来创造的,而是人类逐渐认识的。
前世学了各种知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中国为什么落后,要怎样追赶,不是都清楚了?
从鸦片战争,中国被英国人的战舰大炮打开了国门,中国人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落后了。而后对外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很多人发现,不只是战争打不过别人,就连文化也落后了。
落后很多原因。到底为什么,王宵猎也说不清楚。但明确地知道,前世学到的是不完备的。而在这个时间,宋朝并不落后。前世学到的,实际上不能够直接拿过来用。
宋朝最大的问题,是军事落后。从建国时起,与北方的契丹相比,军事上就不占上风。立国一百多年,被金军攻破了开封府,两个皇帝抓走,大量宗室大臣被抓走。这样的屈辱,历史上是罕见的。
为什么宋军的战斗力不强?历史课本没有给出答案。但在历史学界,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就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因为重文轻武,武将没有积极性,当然打不了胜仗。这种说法因为各种原因,不但是在历史学界有重要的地位,还广泛流传以了民间,甚至很多人认为就是如此。
当然不是。如果一个王朝致命的缺点可以如此简单地总结,就是在拿着历史开玩笑了。而且不只是宋朝,到了后来的明朝,依然有这样的问题。清朝对宋朝明朝的总结,其中一条就是认为他们重文轻武导致了王朝覆灭。实际上不重文轻武的大清,军队的表现并没有比宋朝明朝更好。
不必列举国内国外的例子,来说明重文轻武的总结为什么不对。对如此重大的历史问题,采用这种轻佻的态度,首先说明的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不尊重,学术态度不端正。
宋朝军事孱弱,说明了五代十国之后,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发生了不好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军事动员、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训练、指挥等全方面的退化。这种退化原因很多,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但很难简单归结到某一项政策或者制度上。
宋朝的人也意识到了军事存在问题。王安石变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禁军,由募兵制逐步改为保甲制。不过新旧党争,旧党上台之后尽废保甲法。用宋朝人自己的说法,就是党争之后,禁军废,保甲亦废,全国军队成了一笔糊涂账。
不能认为如果保甲不废,改革成功了宋朝的军事实力就会变强了。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的人对军队的认识并不成熟。而且缺乏实践,还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
但绝不能认为,宋朝的军事实力弱是因为重文轻武。这么轻佻的说法,除了说明历史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这种对历史的轻佻,不只是在“重文轻武”这样的学术总结中。实际上鸦片战争之后,大量学者对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研究,普遍存着这样轻佻的态度。
对于中国思想,简略介绍后,往往加上个朴素的唯物主义、朴素的辨证法这样的形容词。加的人觉得是为中国传统思想增光,实际说明了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加上这些形容词,就是说这些研究者比这些思想的提出、继承、发展的人更高明,觉得他们懂得更多而已。
至于其他的,什么哪个时期取胡人精血增强汉人实力,什么大禹是条虫,这样的说法很多。实际上就是说明了,在某一段时间,历史研究者普遍地对中国历史的蔑视和不尊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发现中国落后了,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向外学习运动。学西洋,学东洋,只要是外国的都去学。学了百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然不能否认。但总有一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学过了外国的知识,见过了外国的世面,不需要了解中国,就可以回来指导中国人该怎么做了。甚至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发展,就是中国慢慢变成外国的样子。因为落后,先变成他们过去的样子,再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未来呢?未来当然还是落后于外国。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化运动。在很多人眼里,未来国境不再重要。人不是哪个国家的人,而应该是地球人。很多人有一个共识,就是各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是一样的,未来应该是趋同的。
是不是这样呢?王宵猎只能说,天知道。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人不要乱猜。最少我们生活的世界还不是这样的,还是分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明的。其他文明的发展进程只可以借鉴,而不可以照抄。照抄是不行的,没有人可以成功。
落后了就要学习。不要自己明明落后,还自视甚高,拒绝学习和改变。学习是学习别人好的,摒弃坏的。学来对自己有用的,发展出符合自己的。从而不再落后。不能因为自己落后,就觉得从学人那里抄来的一知半解,就比自己固有的强。不只是要学得好,还要用得好。要想用得好,就不但是要学好别人优秀的东西,还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按照正常的规律,这个过程应该是发现落后了,同时批判自己旧的和去学习别人新的。把别人有用的学来了,批判了自己的旧的,也就应该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落后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扬自己原来优秀的,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不再落后了,与其他的文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可是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从外国人那里学了一知半解,回到祖国就应该天下无敌了,就应该万人景仰了。那些没有去过外国的人,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
总有人认为,以前你学过外国的,以后必然还是要学外国的。你以后的样子,无非是变成外国曾经的样子。外国的过去,就是你的未来。外国的现在,是你以后应该变成的样子。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不陌生。他历仕数朝,在乱世中能够保自己的富贵,也是一时人物。不过改朝换代,他都立即认新主,做宰相,很多人也不耻他的为人。
王宵猎道:“冯道有一首诗,便就叫作《天道》。这首诗为: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从这一首诗,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心胸。在冯道的眼里,天道是身外之物,主宰天地,作为人只要顺从就好了。”
王青秀道:“难道不是吗?”
王宵猎摇头:“当然不是。如果这是天道,跟天命有什么区别?一切皆由天定,人又何必努力?既然一切都是天定,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哪里来的对错?”
王青秀看了王宵猎一眼,明显不信任。觉得弟弟说的话,没半分道理。
王宵猎道:“道之一字,哪里会这么简单?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则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如果是不需要懂,而只要普通人遵从就可以,又怎么会称为道呢?”
王青秀道:“你倒是说说,道是什么?说的头头是道,总不能你也说不清楚!”
王宵猎笑道:“姐姐,刚才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说出来,不管是怎么说,你怎么理解,都不是道了。我们如果说道,是不可能说明白的。一个人理解了道,也不是听人说的。”
“就是你说不清,别人听不会呗。”王青秀有些不屑。
王宵猎道:“确实如此。既然道无所不包,而我的认识有限,怎么可能说得清?人的语言有限,从我嘴说出来,听到你的耳里,意思已经不同。这样说话,怎么可能说得清道呢?”
王青秀看着弟弟,有些无奈,又有些可怜。这弟弟做了几年官,想的都是什么啊。这日子,想来过得也不舒服。过的不舒服,还要过下去,想想真是可怜。
中国传统思想,绕不过去道。什么是道,应该怎么理解,说法满坑满谷,千奇百怪。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只要说出来了,就肯定不对。说得越清楚,错得也越厉害。
道无所不包,天然在那里,人只能认识。这是中国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我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我知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是个什么样子?称为道。
后世的解释,说道是规律,说道是法则,或者说是什么,都不准确。当然王宵猎也说不清楚。王宵猎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说清楚。而是要知道,这是中国文明认识世界的方式。后世的人,不要用什么这是朴素唯物主义,那是什么朴素的辨证法,这种莫名其妙的方法解读。
对于世界的本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发展的,各个文明有各个文明的看法。看法不同,但到了这个位置,必然有很多不好理解的。比如说欧洲人信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无所不能。便有一个著名的悖论,上帝无法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不必去具体分析这个悖论意味着什么,哪里合理,哪里有破绽。欧洲人又是如何解释这个悖论的。只要知道,谈到了这个问题,不是能简单说明白的。
中国人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学习知识的,由此形成自己的文明。知道这一点就够了。没必要跟孩子一样,跟其他文明比较。你看我的文明是这样认识的,你是那样认识的,我比你高明或者落后。在文明的尺度上,先进或者落后的说法并不合适。
在这个基础上,梳理出自己文明的体系,与世界的发展大势相结合,找出合适的道路,才是王宵猎需要做的。前世学的知识体系,与真正的中国历史并不相符。以为自己学到了真理,凡是与自己学到的不相符合的都是错的,是要闹笑话的。
一个势务,如果指导思想从根本上错了,就会混乱。混乱的势力,有什么前途?
第458章红尘道场(三)
说不清楚道是什么,道是什么样子的,那道还有什么用处?道的用处,是一点一点总结道所具有的性质,慢慢描出一个轮廓来。从而知道,这样做是合道的,那样做是违背道的。
循道而行,才是中国文明的底色。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遵循大道。而不是因为哪个神仙说要这样做,哪个圣贤说要这样做,也不是别人怎样做。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道是什么?王宵猎不能说得十分清楚。但有一点确信,新中国的道与旧中国的道是不同的。旧中国政治上道的核心是天命,新中国政治上道的核心是人民。旧中国的政治是从天命生出来一套政治理论,王宵猎应该从人民生发出一套政治理论。
这样的政治理论是怎样的,现在说不清楚。必须要经过实践,经过总结,才能有轮廓。人们总是以为,世上有真理,有绝对的正确,等着人们去发现。实际上世界就在那里,就是那样。等到人们认识到了,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该如此。其实是认识到了,才知道世界是这样的。
这样认识世界,与欧美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存在。道本就在那里,世界也就在那里,不是由谁来创造的,而是人类逐渐认识的。
前世学了各种知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中国为什么落后,要怎样追赶,不是都清楚了?
从鸦片战争,中国被英国人的战舰大炮打开了国门,中国人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落后了。而后对外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很多人发现,不只是战争打不过别人,就连文化也落后了。
落后很多原因。到底为什么,王宵猎也说不清楚。但明确地知道,前世学到的是不完备的。而在这个时间,宋朝并不落后。前世学到的,实际上不能够直接拿过来用。
宋朝最大的问题,是军事落后。从建国时起,与北方的契丹相比,军事上就不占上风。立国一百多年,被金军攻破了开封府,两个皇帝抓走,大量宗室大臣被抓走。这样的屈辱,历史上是罕见的。
为什么宋军的战斗力不强?历史课本没有给出答案。但在历史学界,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就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因为重文轻武,武将没有积极性,当然打不了胜仗。这种说法因为各种原因,不但是在历史学界有重要的地位,还广泛流传以了民间,甚至很多人认为就是如此。
当然不是。如果一个王朝致命的缺点可以如此简单地总结,就是在拿着历史开玩笑了。而且不只是宋朝,到了后来的明朝,依然有这样的问题。清朝对宋朝明朝的总结,其中一条就是认为他们重文轻武导致了王朝覆灭。实际上不重文轻武的大清,军队的表现并没有比宋朝明朝更好。
不必列举国内国外的例子,来说明重文轻武的总结为什么不对。对如此重大的历史问题,采用这种轻佻的态度,首先说明的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不尊重,学术态度不端正。
宋朝军事孱弱,说明了五代十国之后,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发生了不好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军事动员、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训练、指挥等全方面的退化。这种退化原因很多,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但很难简单归结到某一项政策或者制度上。
宋朝的人也意识到了军事存在问题。王安石变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禁军,由募兵制逐步改为保甲制。不过新旧党争,旧党上台之后尽废保甲法。用宋朝人自己的说法,就是党争之后,禁军废,保甲亦废,全国军队成了一笔糊涂账。
不能认为如果保甲不废,改革成功了宋朝的军事实力就会变强了。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的人对军队的认识并不成熟。而且缺乏实践,还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
但绝不能认为,宋朝的军事实力弱是因为重文轻武。这么轻佻的说法,除了说明历史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这种对历史的轻佻,不只是在“重文轻武”这样的学术总结中。实际上鸦片战争之后,大量学者对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研究,普遍存着这样轻佻的态度。
对于中国思想,简略介绍后,往往加上个朴素的唯物主义、朴素的辨证法这样的形容词。加的人觉得是为中国传统思想增光,实际说明了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加上这些形容词,就是说这些研究者比这些思想的提出、继承、发展的人更高明,觉得他们懂得更多而已。
至于其他的,什么哪个时期取胡人精血增强汉人实力,什么大禹是条虫,这样的说法很多。实际上就是说明了,在某一段时间,历史研究者普遍地对中国历史的蔑视和不尊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发现中国落后了,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向外学习运动。学西洋,学东洋,只要是外国的都去学。学了百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然不能否认。但总有一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学过了外国的知识,见过了外国的世面,不需要了解中国,就可以回来指导中国人该怎么做了。甚至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发展,就是中国慢慢变成外国的样子。因为落后,先变成他们过去的样子,再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未来呢?未来当然还是落后于外国。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化运动。在很多人眼里,未来国境不再重要。人不是哪个国家的人,而应该是地球人。很多人有一个共识,就是各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是一样的,未来应该是趋同的。
是不是这样呢?王宵猎只能说,天知道。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人不要乱猜。最少我们生活的世界还不是这样的,还是分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明的。其他文明的发展进程只可以借鉴,而不可以照抄。照抄是不行的,没有人可以成功。
落后了就要学习。不要自己明明落后,还自视甚高,拒绝学习和改变。学习是学习别人好的,摒弃坏的。学来对自己有用的,发展出符合自己的。从而不再落后。不能因为自己落后,就觉得从学人那里抄来的一知半解,就比自己固有的强。不只是要学得好,还要用得好。要想用得好,就不但是要学好别人优秀的东西,还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按照正常的规律,这个过程应该是发现落后了,同时批判自己旧的和去学习别人新的。把别人有用的学来了,批判了自己的旧的,也就应该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落后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扬自己原来优秀的,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不再落后了,与其他的文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可是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从外国人那里学了一知半解,回到祖国就应该天下无敌了,就应该万人景仰了。那些没有去过外国的人,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
总有人认为,以前你学过外国的,以后必然还是要学外国的。你以后的样子,无非是变成外国曾经的样子。外国的过去,就是你的未来。外国的现在,是你以后应该变成的样子。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