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大元王朝(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退,水南流之时,顺流冲击宋舰阵,宋军殊死与战。至午,潮水上涨,水又北流,南路的元军又顺水发动攻击,宋军南北受敌,疲不能支。元军乘宋军疲乏松懈之时以盾障舰向宋军靠拢,待宋军矢尽,撤盾而起,向宋军发射火箭。战至日暮,风雨大作,宋军溃乱。宋臣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抱着小皇帝赵爵投海自杀,宋军遂败。张世杰等乘船逃脱,于五月遇飓风于海上,溺死。
崖山之役是宋元间的最后一仗,它标志着南宋政权的彻底覆灭。
窝阔台为蒙古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1229年八月,窝阔台继成吉思汗成为蒙古国的第二位大汗。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他继承汗位既不符合长子优先的原则,也不符合蒙古族由幼子来继承父亲产业的习俗。但由于窝阔台为人敦厚,又有头脑,所以成吉思汗在去世前曾明确指定他为继承人。而窝阔台也没有辜负成吉思汗的信任,他在位期间(1229~1241),做出了许多有利于蒙古国发展的事情。
首先,窝阔台灭亡了金国。1231年,窝阔台指挥蒙古军兵分三路大举向金国进攻,数月后三路军合围汴京,金哀宗南逃蔡州。蒙宋联军围攻蔡州,城破,哀宗自杀,金亡。窝阔台灭金,完成了成吉思汗的遗愿。
其次,订立朝仪,建造都城。1234年,窝阔台大会诸王百官,颁布新制朝仪。这使蒙古汗廷的威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年,窝阔台下令营建大蒙古国的都城——哈剌和林。至1238年,该城已初具规模,成为当时的一座国际性城市。
再次,确立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制度。1235年,窝阔台下令在中原地区括户,全面掌握了中原地区的户口数,又在此基础上施行新税法,使蒙古国有了更稳定的岁入。在括户、定新税法的同时,窝阔台还逐步确立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1234年,他任命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代表大汗治理中原地区,并重新划分各级行政区域。1236年,在各级行政区域(路、府、州、县)遍置达鲁花赤。这一切措施使蒙古国能够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
再次,设立驿站制度。为了方便使臣的往来和物品的运输,窝阔台设立了“站赤”制度。每隔六十里,设一个驿站,并设有专人负责,为使臣等提供马匹、食物、住宿等。这样,既方便了交通,又减少了对百姓的骚扰。
除上述外,窝阔台还做了许多大事:1235年发动“长子西征”、确定牧场管理和赋税制度、派兵大举进攻南宋等。
蒙哥是怎样即位的?有什么作为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去世,蒙哥在术赤长子拔都的支持下登上汗位,于1251年正式登基。贵由是窝阔台长子,蒙哥则是拖雷长子。这样,蒙古大汗的汗位便从窝阔台系转入了拖雷系。窝阔台的子孙们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密谋发动政变以夺回汗位。但秘密泄露,蒙哥先发制人,严厉地惩办了他们,巩固了自己的汗位。
蒙哥“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在位期间也有一番作为。
首先,蒙哥对蒙古国的统治机构进行了一番整顿。他任命忙哥撒儿为全国大断事官,任命孛鲁合为大必阁赤,总领全国政务。又把蒙古以外所征服的大片土地划分为三块,设置尚书省,它们是:燕京(中原汉地)、别失八里(西域诸地)、阿母河(西波斯诸地),分别委任大断事官和大必阁赤及其下属佐吏。这样,蒙哥就把蒙古国的统治纳入了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之中。
其次,蒙哥下令大规模括户。1252年及1257年,蒙哥两次下令在中原汉地括户,以为制订赋税的依据,保障国家的兵源和收入。
最后,征服了吐蕃和大理。为了取得对宋战争的胜利,蒙哥于1251年命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以绕开南宋四川和长江防线,从侧后方进攻南宋。忽必烈征大理必须取道吐蕃,吐蕃当时正处于分裂状态,蒙古大军一过,吐蕃各割据势力纷纷降附,吐蕃被征服。
蒙哥虽有上述一番作为,但他拘泥于蒙古部旧制,不重视中原汉地的统治,始终无法完成蒙古帝国向封建王朝的转化。
1259年七月,蒙哥死于四川合州钓鱼城攻宋前线。
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忽必烈是蒙哥的胞弟。1251年,蒙哥正式成为蒙古大汗后,为了加强拖雷家族的力量,派忽必烈治理中原汉地。忽必烈收罗了一批汉族谋士作为自己的幕僚,驻藩府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开始以汉法统治汉地。
当时的中原地区,由于久经战乱,已是民不聊生。忽必烈招募了一批汉族儒士和官吏,经选择后派往中原各地,轻徭薄赋,鼓励百姓恢复和发展生产。1251年,忽必烈设邢州安抚司;1252年,设河南经略司;1253年,设陕西宣抚司。任用汉族官员,推行汉法,建立了一套汉式的统治机构。在忽必烈的治理下,中原汉地的状况大大好转,经济得到恢复,吏治也得到改善,使忽必烈大得中原人心。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损害了许多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向蒙哥进谗言,说忽必烈笼络中原人心,有篡夺汗位的企图。蒙哥相信了这些谗言,解除了忽必烈的军政权利,命他“回家养病”。
1258年,蒙哥命蒙古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同年十一月,蒙哥命忽必烈统率左路军攻击南宋江淮地区。忽必烈于1259年七月出兵,九月抵达长江北岸。这时,蒙哥死讯传来,忽必烈认为大军已动,不可轻易后撤,指挥蒙古军由阳罗堡强渡长江,进围鄂州。围城二月余,阿里不哥谋夺汗位的消息传来,忽必烈匆忙撤兵北返。
忽必烈与谁争夺大汗之位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的同胞幼弟,蒙哥亲征四川时命他留守蒙古国都城和林。1259年,蒙哥死于四川,阿里不哥在近臣阿兰答儿等人的支持下谋夺汗位。当时蒙古国的大多数军队都被派往攻宋前线,阿里不哥必须征兵以扩充自己的力量,他便派人到大漠南北进行征兵。这一举动被忽必烈的家人侦知,赶忙派人把忽必烈从征宋前线叫回。
1259年底,忽必烈回到燕京,遣散了阿里不哥所征漠南之兵,又于1260年三月,在部分亲王和大臣的拥戴下登上了汗位。同年四月,阿里不哥在另一些宗王的拥戴下在和林登上汗位。兄弟二人争夺汗位的斗争终于白热化了。当时,东部诸王是支持忽必烈的,所以阿里不哥只好向西部发展。
古代打渔图1260年秋,阿里不哥指挥大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直指燕京,另一路攻向六盘山。忽必烈亲自率军迎击进攻燕京的阿里不哥军,将其击败,并于初冬攻至和林,阿里不哥仓皇西逃。进击六盘山的阿里不哥军与退驻在那里的进攻四川的蒙古军会师,一战而击败忽必烈的军队。忽必烈又派兵入援,二军再战,阿里不哥军大败,川陕的控制权又回到忽必烈手中。
1261年秋,恢复了元气的阿里不哥卷土重来,占据了和林。忽必烈率军亲征,两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境内),激战数日,胜负难分,两军遂各自撤退。忽必烈据有中原汉地,其军队的给养不成问题;而阿里不哥则不同,他只有向察合台汗国不停地征调才可保障自己部队的给养,而这种征调对于察合台汗国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其国大汗阿鲁忽便背叛了阿里不哥投向忽必烈的一边。阿里不哥只好率军西向讨伐阿鲁忽,双方相持不下,阿里不哥军的给养更是难以为继了。看到这种困境,本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们纷纷倒向忽必烈,阿里不哥十分孤立。
1264年七月,已是无路可走的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等宗王,诛杀了参加谋反的大臣。
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忽必烈是靠中原汉地起家的,加之他周围有一个庞大的汉人幕僚团,这使忽必烈认识到只有推行汉法方可治理汉地。所以,当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以后,立即推行汉法。
首先,忽必烈建立了一套与中原王朝相同的礼仪制度。1266年,他在燕京立太庙,以祭祀祖先。1270年,他制定朝仪,模仿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并使用年号纪年。他又把都城南迁,设在燕京,改称大都。
其次,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机构。设立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设立枢密院主持全国军务,设立御史台主掌纠察百官。这些机构在各地都有自己逐层的分支,其中各级官吏都有定员、定职和定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统治网络。
再次,大力推行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忽必烈规定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发展所辖区域的农业生产,并把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定为是否发展了农业生产。甚至忽必烈还专门设立了劝农司以督导全国的农业生产。通过这样一些措施,中原汉地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最后,接受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传统文化。忽必烈任命了许多儒士担任各级政府的官员,如任姚枢为大司农、许衡为国子祭酒等。又立孔庙,设国子监,这使中原的汉族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发展。
元成宗铁穆耳的统治情况如何铁穆耳是忽必烈早亡的皇太子真金的幼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在伯颜、不忽木、玉昔帖木儿等重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这就是元成宗。
成宗即位后,谨循世祖遗训,奉行“守成”的国策。对外停止扩张,尽量减少用兵,先后罢征安南、拒侵日本。在西北,对反叛藩王的防线也多有后撤。对内则以宽民为务,如减少漕粮北运的数额,以减轻人民负担;又大力整顿南方混乱的吏治,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到了大德年间,成宗奉行的“守成”政治已取得一定效果,元朝的国力有所增强,成宗逐渐开始对外用兵。大德二年(1298),元藩属国缅国发生内乱,其士官阿散哥也兄弟率众攻杀该国国王及太子。大德四年,元廷出兵讨伐。但部分元军将领由于收受了阿散哥也的贿赂,擅自撤兵,导致全部元军撤退。大德五年,元廷又出兵讨伐曾与阿散哥也相通的八百媳妇国,引起西南许多地区的骚动,至大德七年,才逐次将其平定。
除西南地区,成宗对西北诸叛王也大举用兵。经过几年较小规模的战斗,于大德五年元军与叛王海都、都哇的军队大战于铁坚古山。经此一役,西北诸藩纷纷约和,至大德七年,所有西北藩王均与元约和,西北地区的战事平息了。
成宗的“守成”政治到了统治晚期发生了很大的弊端,主要是法纪坏废,吏治腐败。这使成宗不得不施行“更政”。大德七年,因审理漕运万户朱清、张瑄行贿一案,元廷中书省诸重臣受贿事被发现,成宗在一天之内连罢八员中书省大臣,随后任用哈剌哈孙为中书右丞相,积极整顿吏治,不过收效甚微。
成宗晚年重病连年,已不能处理政务,于大德十一年(1307)去世。
元朝为什么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发生战争1251年,经过激烈的斗争,拖雷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入了拖雷系手中。窝阔台系后王自然不愿意,密谋称兵造反,被蒙哥残酷镇压。随后,蒙哥以窝阔台汗国之地分赐无罪的窝阔台系后王,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力量。窝阔台之孙海都就在这次分封中得到了一小块封地。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无暇西顾,海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海都的羽翼已成,数次拒绝了忽必烈的征召。随后,海都在钦察汗国的支持下击败了察合台汗国。1269年,三国相会,订立同盟。次年,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联兵攻击亲忽必烈的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军被击败,海都乘机控制了察合台汗国。这样,海都就成为了雄踞元廷西北的巨大势力。他对拖雷系夺走汗位的事耿耿于怀,决心以武力恢复自己的正统地位,由此开始了对元廷西北边境的长期侵扰。
大德五年(1301),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对抗之后,海都率大军倾巢而出,东犯元廷西北边境,两军大战,海都败退。两天后,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率援军赶来,海都与之会合后,声势大振,复与元军大战。海都与都哇在战斗中都受了伤,各自引兵退去。次年,海都因伤死去。
大德七年,都哇立海都之子察八儿为窝阔台汗国大汗。次年,都哇、察八儿等人相聚谋议,认为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相互间多年的征战,是在“自隳(堕)祖宗之业”,遂遣使赴元廷请和,成宗许和。至此,在元朝西北边境燃烧了四十余年的战火终于熄灭了。
第十八章
元武宗是怎样登上皇帝之位的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病死,因皇太子德寿早亡,帝位没有法定的继承人,因此引发了对帝位的激烈争夺。
争夺帝位的一方是成宗的堂弟、被封为安西王的阿难答。他手握重兵,并有成宗后卜鲁罕的支持。另一方是成宗的侄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海山于大德三年(1299)被派往漠北镇边,封怀宁王,手中亦握有重兵,在朝中也有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支持。
阿难答等人密谋以卜鲁罕临朝称制,并定于三月三日发难。哈剌哈孙亦在成宗死后立即派人通知漠北的海山和怀州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时坚持守值中书省控制朝廷的统治中枢以与阿难答等人周旋。
海山得哈剌哈孙密报后欲率兵南下,但得知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已先至大都,遂决定按兵不动,以观动向。
爱育黎拔力八达抵达大都后立即与哈剌哈孙取得联系,得知了阿难答等人的全部计划,在手下谋臣们的再三劝说下,于三月二日突入宫中,捕抓阿难答等人,数其罪而杀之。
控制了朝廷以后,许多人都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但海山手握重兵在漠北虎视眈眈,使爱育黎拔力八达不敢轻举妄动,便暂以监国之名主持朝政,并派人去迎接海山。与此同时,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之母答己请阴阳家推算他兄弟二人之命,结果说海山寿命不长,不适合继承帝位。答己派近臣往告海山,海山闻之大怒,即率兵分三路南下,直趋大都。答己大惊,忙又派人去迎海山,说明自己的奉戴之意。1308五月,答己、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三人会于上都,海山即皇帝位,为元武宗,年号至大。
元仁宗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至大四年(1311)正月,元武宗死,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元仁宗。
仁宗在正式登基前便开始了对武宗近臣的清洗,并安插自己的亲信。武宗为了敛财以补国库空虚,曾设尚书省,任用脱虎脱、三宝奴等一批亲信为自己聚财、理财。仁宗于武宗死后二日即宣布撤除尚书省,随后几日又捕杀了脱虎脱、三宝奴等几个尚书省的主要成员。接着,仁宗又从各地召来程鹏飞、李谦等人,组成中书省基本班底,从而完成了中央最高统治机构的改组。1312年三月,仁宗正式登基,改年号皇庆。
皇庆二年(1313),仁宗下令恢复科举考试,颁《行科举诏》,以儒家经典取士。并分别于延祐二年(1315)和五年举行了两次科举考试,共录进士百余人。
仁宗即位之初,下令调集“耆旧之贤,明练之士”把各种单行的国家法律经典编修刊定总成一书。该书成于延祐三年,取名《风宪宏纲》,这就是英宗朝颁行的《大元通制》的前身。
仁宗统治期间,虽颇想有番作为,但太后答己处处掣肘,仁宗疲于应对。太后对仁宗政事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对待铁木迭儿的态度上。铁木迭儿是太后的亲信,虽作恶多端,却屡得太后的庇护,仁宗终竟奈何他不得。
退,水南流之时,顺流冲击宋舰阵,宋军殊死与战。至午,潮水上涨,水又北流,南路的元军又顺水发动攻击,宋军南北受敌,疲不能支。元军乘宋军疲乏松懈之时以盾障舰向宋军靠拢,待宋军矢尽,撤盾而起,向宋军发射火箭。战至日暮,风雨大作,宋军溃乱。宋臣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抱着小皇帝赵爵投海自杀,宋军遂败。张世杰等乘船逃脱,于五月遇飓风于海上,溺死。
崖山之役是宋元间的最后一仗,它标志着南宋政权的彻底覆灭。
窝阔台为蒙古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1229年八月,窝阔台继成吉思汗成为蒙古国的第二位大汗。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他继承汗位既不符合长子优先的原则,也不符合蒙古族由幼子来继承父亲产业的习俗。但由于窝阔台为人敦厚,又有头脑,所以成吉思汗在去世前曾明确指定他为继承人。而窝阔台也没有辜负成吉思汗的信任,他在位期间(1229~1241),做出了许多有利于蒙古国发展的事情。
首先,窝阔台灭亡了金国。1231年,窝阔台指挥蒙古军兵分三路大举向金国进攻,数月后三路军合围汴京,金哀宗南逃蔡州。蒙宋联军围攻蔡州,城破,哀宗自杀,金亡。窝阔台灭金,完成了成吉思汗的遗愿。
其次,订立朝仪,建造都城。1234年,窝阔台大会诸王百官,颁布新制朝仪。这使蒙古汗廷的威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年,窝阔台下令营建大蒙古国的都城——哈剌和林。至1238年,该城已初具规模,成为当时的一座国际性城市。
再次,确立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制度。1235年,窝阔台下令在中原地区括户,全面掌握了中原地区的户口数,又在此基础上施行新税法,使蒙古国有了更稳定的岁入。在括户、定新税法的同时,窝阔台还逐步确立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1234年,他任命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代表大汗治理中原地区,并重新划分各级行政区域。1236年,在各级行政区域(路、府、州、县)遍置达鲁花赤。这一切措施使蒙古国能够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
再次,设立驿站制度。为了方便使臣的往来和物品的运输,窝阔台设立了“站赤”制度。每隔六十里,设一个驿站,并设有专人负责,为使臣等提供马匹、食物、住宿等。这样,既方便了交通,又减少了对百姓的骚扰。
除上述外,窝阔台还做了许多大事:1235年发动“长子西征”、确定牧场管理和赋税制度、派兵大举进攻南宋等。
蒙哥是怎样即位的?有什么作为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去世,蒙哥在术赤长子拔都的支持下登上汗位,于1251年正式登基。贵由是窝阔台长子,蒙哥则是拖雷长子。这样,蒙古大汗的汗位便从窝阔台系转入了拖雷系。窝阔台的子孙们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密谋发动政变以夺回汗位。但秘密泄露,蒙哥先发制人,严厉地惩办了他们,巩固了自己的汗位。
蒙哥“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在位期间也有一番作为。
首先,蒙哥对蒙古国的统治机构进行了一番整顿。他任命忙哥撒儿为全国大断事官,任命孛鲁合为大必阁赤,总领全国政务。又把蒙古以外所征服的大片土地划分为三块,设置尚书省,它们是:燕京(中原汉地)、别失八里(西域诸地)、阿母河(西波斯诸地),分别委任大断事官和大必阁赤及其下属佐吏。这样,蒙哥就把蒙古国的统治纳入了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之中。
其次,蒙哥下令大规模括户。1252年及1257年,蒙哥两次下令在中原汉地括户,以为制订赋税的依据,保障国家的兵源和收入。
最后,征服了吐蕃和大理。为了取得对宋战争的胜利,蒙哥于1251年命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以绕开南宋四川和长江防线,从侧后方进攻南宋。忽必烈征大理必须取道吐蕃,吐蕃当时正处于分裂状态,蒙古大军一过,吐蕃各割据势力纷纷降附,吐蕃被征服。
蒙哥虽有上述一番作为,但他拘泥于蒙古部旧制,不重视中原汉地的统治,始终无法完成蒙古帝国向封建王朝的转化。
1259年七月,蒙哥死于四川合州钓鱼城攻宋前线。
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忽必烈是蒙哥的胞弟。1251年,蒙哥正式成为蒙古大汗后,为了加强拖雷家族的力量,派忽必烈治理中原汉地。忽必烈收罗了一批汉族谋士作为自己的幕僚,驻藩府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开始以汉法统治汉地。
当时的中原地区,由于久经战乱,已是民不聊生。忽必烈招募了一批汉族儒士和官吏,经选择后派往中原各地,轻徭薄赋,鼓励百姓恢复和发展生产。1251年,忽必烈设邢州安抚司;1252年,设河南经略司;1253年,设陕西宣抚司。任用汉族官员,推行汉法,建立了一套汉式的统治机构。在忽必烈的治理下,中原汉地的状况大大好转,经济得到恢复,吏治也得到改善,使忽必烈大得中原人心。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损害了许多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向蒙哥进谗言,说忽必烈笼络中原人心,有篡夺汗位的企图。蒙哥相信了这些谗言,解除了忽必烈的军政权利,命他“回家养病”。
1258年,蒙哥命蒙古军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同年十一月,蒙哥命忽必烈统率左路军攻击南宋江淮地区。忽必烈于1259年七月出兵,九月抵达长江北岸。这时,蒙哥死讯传来,忽必烈认为大军已动,不可轻易后撤,指挥蒙古军由阳罗堡强渡长江,进围鄂州。围城二月余,阿里不哥谋夺汗位的消息传来,忽必烈匆忙撤兵北返。
忽必烈与谁争夺大汗之位阿里不哥是忽必烈的同胞幼弟,蒙哥亲征四川时命他留守蒙古国都城和林。1259年,蒙哥死于四川,阿里不哥在近臣阿兰答儿等人的支持下谋夺汗位。当时蒙古国的大多数军队都被派往攻宋前线,阿里不哥必须征兵以扩充自己的力量,他便派人到大漠南北进行征兵。这一举动被忽必烈的家人侦知,赶忙派人把忽必烈从征宋前线叫回。
1259年底,忽必烈回到燕京,遣散了阿里不哥所征漠南之兵,又于1260年三月,在部分亲王和大臣的拥戴下登上了汗位。同年四月,阿里不哥在另一些宗王的拥戴下在和林登上汗位。兄弟二人争夺汗位的斗争终于白热化了。当时,东部诸王是支持忽必烈的,所以阿里不哥只好向西部发展。
古代打渔图1260年秋,阿里不哥指挥大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直指燕京,另一路攻向六盘山。忽必烈亲自率军迎击进攻燕京的阿里不哥军,将其击败,并于初冬攻至和林,阿里不哥仓皇西逃。进击六盘山的阿里不哥军与退驻在那里的进攻四川的蒙古军会师,一战而击败忽必烈的军队。忽必烈又派兵入援,二军再战,阿里不哥军大败,川陕的控制权又回到忽必烈手中。
1261年秋,恢复了元气的阿里不哥卷土重来,占据了和林。忽必烈率军亲征,两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境内),激战数日,胜负难分,两军遂各自撤退。忽必烈据有中原汉地,其军队的给养不成问题;而阿里不哥则不同,他只有向察合台汗国不停地征调才可保障自己部队的给养,而这种征调对于察合台汗国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其国大汗阿鲁忽便背叛了阿里不哥投向忽必烈的一边。阿里不哥只好率军西向讨伐阿鲁忽,双方相持不下,阿里不哥军的给养更是难以为继了。看到这种困境,本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们纷纷倒向忽必烈,阿里不哥十分孤立。
1264年七月,已是无路可走的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等宗王,诛杀了参加谋反的大臣。
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忽必烈是靠中原汉地起家的,加之他周围有一个庞大的汉人幕僚团,这使忽必烈认识到只有推行汉法方可治理汉地。所以,当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以后,立即推行汉法。
首先,忽必烈建立了一套与中原王朝相同的礼仪制度。1266年,他在燕京立太庙,以祭祀祖先。1270年,他制定朝仪,模仿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并使用年号纪年。他又把都城南迁,设在燕京,改称大都。
其次,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机构。设立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设立枢密院主持全国军务,设立御史台主掌纠察百官。这些机构在各地都有自己逐层的分支,其中各级官吏都有定员、定职和定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统治网络。
再次,大力推行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忽必烈规定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发展所辖区域的农业生产,并把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定为是否发展了农业生产。甚至忽必烈还专门设立了劝农司以督导全国的农业生产。通过这样一些措施,中原汉地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最后,接受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传统文化。忽必烈任命了许多儒士担任各级政府的官员,如任姚枢为大司农、许衡为国子祭酒等。又立孔庙,设国子监,这使中原的汉族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发展。
元成宗铁穆耳的统治情况如何铁穆耳是忽必烈早亡的皇太子真金的幼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在伯颜、不忽木、玉昔帖木儿等重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这就是元成宗。
成宗即位后,谨循世祖遗训,奉行“守成”的国策。对外停止扩张,尽量减少用兵,先后罢征安南、拒侵日本。在西北,对反叛藩王的防线也多有后撤。对内则以宽民为务,如减少漕粮北运的数额,以减轻人民负担;又大力整顿南方混乱的吏治,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到了大德年间,成宗奉行的“守成”政治已取得一定效果,元朝的国力有所增强,成宗逐渐开始对外用兵。大德二年(1298),元藩属国缅国发生内乱,其士官阿散哥也兄弟率众攻杀该国国王及太子。大德四年,元廷出兵讨伐。但部分元军将领由于收受了阿散哥也的贿赂,擅自撤兵,导致全部元军撤退。大德五年,元廷又出兵讨伐曾与阿散哥也相通的八百媳妇国,引起西南许多地区的骚动,至大德七年,才逐次将其平定。
除西南地区,成宗对西北诸叛王也大举用兵。经过几年较小规模的战斗,于大德五年元军与叛王海都、都哇的军队大战于铁坚古山。经此一役,西北诸藩纷纷约和,至大德七年,所有西北藩王均与元约和,西北地区的战事平息了。
成宗的“守成”政治到了统治晚期发生了很大的弊端,主要是法纪坏废,吏治腐败。这使成宗不得不施行“更政”。大德七年,因审理漕运万户朱清、张瑄行贿一案,元廷中书省诸重臣受贿事被发现,成宗在一天之内连罢八员中书省大臣,随后任用哈剌哈孙为中书右丞相,积极整顿吏治,不过收效甚微。
成宗晚年重病连年,已不能处理政务,于大德十一年(1307)去世。
元朝为什么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发生战争1251年,经过激烈的斗争,拖雷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入了拖雷系手中。窝阔台系后王自然不愿意,密谋称兵造反,被蒙哥残酷镇压。随后,蒙哥以窝阔台汗国之地分赐无罪的窝阔台系后王,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力量。窝阔台之孙海都就在这次分封中得到了一小块封地。
蒙哥死后,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无暇西顾,海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海都的羽翼已成,数次拒绝了忽必烈的征召。随后,海都在钦察汗国的支持下击败了察合台汗国。1269年,三国相会,订立同盟。次年,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联兵攻击亲忽必烈的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军被击败,海都乘机控制了察合台汗国。这样,海都就成为了雄踞元廷西北的巨大势力。他对拖雷系夺走汗位的事耿耿于怀,决心以武力恢复自己的正统地位,由此开始了对元廷西北边境的长期侵扰。
大德五年(1301),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对抗之后,海都率大军倾巢而出,东犯元廷西北边境,两军大战,海都败退。两天后,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率援军赶来,海都与之会合后,声势大振,复与元军大战。海都与都哇在战斗中都受了伤,各自引兵退去。次年,海都因伤死去。
大德七年,都哇立海都之子察八儿为窝阔台汗国大汗。次年,都哇、察八儿等人相聚谋议,认为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相互间多年的征战,是在“自隳(堕)祖宗之业”,遂遣使赴元廷请和,成宗许和。至此,在元朝西北边境燃烧了四十余年的战火终于熄灭了。
第十八章
元武宗是怎样登上皇帝之位的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病死,因皇太子德寿早亡,帝位没有法定的继承人,因此引发了对帝位的激烈争夺。
争夺帝位的一方是成宗的堂弟、被封为安西王的阿难答。他手握重兵,并有成宗后卜鲁罕的支持。另一方是成宗的侄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海山于大德三年(1299)被派往漠北镇边,封怀宁王,手中亦握有重兵,在朝中也有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支持。
阿难答等人密谋以卜鲁罕临朝称制,并定于三月三日发难。哈剌哈孙亦在成宗死后立即派人通知漠北的海山和怀州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时坚持守值中书省控制朝廷的统治中枢以与阿难答等人周旋。
海山得哈剌哈孙密报后欲率兵南下,但得知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已先至大都,遂决定按兵不动,以观动向。
爱育黎拔力八达抵达大都后立即与哈剌哈孙取得联系,得知了阿难答等人的全部计划,在手下谋臣们的再三劝说下,于三月二日突入宫中,捕抓阿难答等人,数其罪而杀之。
控制了朝廷以后,许多人都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但海山手握重兵在漠北虎视眈眈,使爱育黎拔力八达不敢轻举妄动,便暂以监国之名主持朝政,并派人去迎接海山。与此同时,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之母答己请阴阳家推算他兄弟二人之命,结果说海山寿命不长,不适合继承帝位。答己派近臣往告海山,海山闻之大怒,即率兵分三路南下,直趋大都。答己大惊,忙又派人去迎海山,说明自己的奉戴之意。1308五月,答己、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三人会于上都,海山即皇帝位,为元武宗,年号至大。
元仁宗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至大四年(1311)正月,元武宗死,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元仁宗。
仁宗在正式登基前便开始了对武宗近臣的清洗,并安插自己的亲信。武宗为了敛财以补国库空虚,曾设尚书省,任用脱虎脱、三宝奴等一批亲信为自己聚财、理财。仁宗于武宗死后二日即宣布撤除尚书省,随后几日又捕杀了脱虎脱、三宝奴等几个尚书省的主要成员。接着,仁宗又从各地召来程鹏飞、李谦等人,组成中书省基本班底,从而完成了中央最高统治机构的改组。1312年三月,仁宗正式登基,改年号皇庆。
皇庆二年(1313),仁宗下令恢复科举考试,颁《行科举诏》,以儒家经典取士。并分别于延祐二年(1315)和五年举行了两次科举考试,共录进士百余人。
仁宗即位之初,下令调集“耆旧之贤,明练之士”把各种单行的国家法律经典编修刊定总成一书。该书成于延祐三年,取名《风宪宏纲》,这就是英宗朝颁行的《大元通制》的前身。
仁宗统治期间,虽颇想有番作为,但太后答己处处掣肘,仁宗疲于应对。太后对仁宗政事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对待铁木迭儿的态度上。铁木迭儿是太后的亲信,虽作恶多端,却屡得太后的庇护,仁宗终竟奈何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