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南国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世制度定下。等到这两个步骤完成之后,阅卷才正式开始。
按照这次科举的规则,通过这一次复选的考生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将不再淘汰,只进行排名,所以这次复选就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出了岔子。
好在,这次科举担任主考官的两人中,高勖虽然没有中过进士,但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担任这个阅卷的职责自然能够胜任;至于殷文圭,他乃是正儿八经的唐朝进士,学识渊博,那就更加没问题了。
再加上这次前来应试者里面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书呆子早在初选时就基本被淘汰了,剩下来的反而是那些文采虽然差点,但其他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子,所以在阅卷时就更加轻松。
两天后,五百多份试卷全部都阅卷完毕,高勖二人按照分数高低选出了排名前五十名的答卷,又将接下来五十到八十名的答卷也选出来准备好,再在剩下的考生答卷中将那些策论做得好,但前面“行测”做得不好的答卷,以及策论做得不好,但“行测”做得极好的答卷各选出十份,总共一百分答卷,这才给杨行密送过去。
“这就是你们选出来的这一批中试考生的答卷吗?”杨行密将摆在眼前的答卷随意翻了翻,便笑着说道:“这阅卷之事,孤可不在行,还是让渥儿来吧!”
“是!”
杨渥也没有客气,这是淮南第一次科举取士,即便他再怎么相信高勖二人的能力和眼光,但这种事情还是要自己亲自来才放心一些,所以他又花了一整天时间将二人送过来的这一百份答卷一一阅过,最终才作出决定。
不得不说,高勖二人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杨渥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所以他只是对前面五十名答卷中的几份的排名进行了一些调整,又剔除掉了其中四份,然后在其他五十张答卷中挑选出了四份考卷,放到了这次录取的名额之中。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科举杨渥最终只决定录取五十人,其余考生全部落榜。
说起来,一次录取五十人,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录取人数较多的。在唐朝,一般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一科也就录取个二三十人;即便是历史上的北宋初年,一科甚至只录取十几人。只是到了后来,科举录取的人数才大大增加的。
杨渥这一次之所以准备录取五十人,主要还是因为如今南方即将平定,正需要大批人才去治理,这些录取之人里面,即便有些能力相对差一点的,但怎么说也比那些武将担任地方官强些吧。
阅卷完毕,开始拆除封条,这时杨行密突然问道:“当初你答应过要让刘仁规和你族兄杨信二人中试,若是这次他们二人不在你选定的这五十人名单里面,你打算怎么做?”
杨渥一楞,这才想起还有这两人的事情来,当初他答应过杨行密要让刘仁规中试,也答应过杨炎要让杨信中试,更何况,杨渥也希望培养一下杨家族人和姻亲的势力,所以这两人还真有必要让他们通过。
“那就以父亲的名义赐予他们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吧!”杨渥想了想答道。
“同进士出身?”杨行密点点头,这也是个变通的办法,当即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开始拆封条吧!”
封条拆开,结果考取第一名的是一个叫做汪台符的人,第二名江梦孙,第三名徐融,居然都是杨渥在历史上没怎么听说的人。
不过这三人当初初选的答卷杨渥就非常看好,对他们获取这一次复选的前三名他也不感到惊讶。
接下来,宋齐丘第四名,殷崇文第五名,查文徽第六名……
让杨行密和杨渥松了口气的是,刘仁规以第二十三名名列其中,而杨信则排名四十九,这两人都中试了,也就不需要杨行密专门给他们开后门了。
总的来说,这一次科举的结果杨渥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前面几名的答卷,不管是“行测”还是后面的策论,都答得非常好,比排名在后面的几名要强了许多,绝对算得上真正有学之士。
经过杨行密同意后,第二天,万众瞩目的淮南科举录取名单正式公布。
后世制度定下。等到这两个步骤完成之后,阅卷才正式开始。
按照这次科举的规则,通过这一次复选的考生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将不再淘汰,只进行排名,所以这次复选就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出了岔子。
好在,这次科举担任主考官的两人中,高勖虽然没有中过进士,但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担任这个阅卷的职责自然能够胜任;至于殷文圭,他乃是正儿八经的唐朝进士,学识渊博,那就更加没问题了。
再加上这次前来应试者里面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书呆子早在初选时就基本被淘汰了,剩下来的反而是那些文采虽然差点,但其他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子,所以在阅卷时就更加轻松。
两天后,五百多份试卷全部都阅卷完毕,高勖二人按照分数高低选出了排名前五十名的答卷,又将接下来五十到八十名的答卷也选出来准备好,再在剩下的考生答卷中将那些策论做得好,但前面“行测”做得不好的答卷,以及策论做得不好,但“行测”做得极好的答卷各选出十份,总共一百分答卷,这才给杨行密送过去。
“这就是你们选出来的这一批中试考生的答卷吗?”杨行密将摆在眼前的答卷随意翻了翻,便笑着说道:“这阅卷之事,孤可不在行,还是让渥儿来吧!”
“是!”
杨渥也没有客气,这是淮南第一次科举取士,即便他再怎么相信高勖二人的能力和眼光,但这种事情还是要自己亲自来才放心一些,所以他又花了一整天时间将二人送过来的这一百份答卷一一阅过,最终才作出决定。
不得不说,高勖二人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杨渥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所以他只是对前面五十名答卷中的几份的排名进行了一些调整,又剔除掉了其中四份,然后在其他五十张答卷中挑选出了四份考卷,放到了这次录取的名额之中。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科举杨渥最终只决定录取五十人,其余考生全部落榜。
说起来,一次录取五十人,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录取人数较多的。在唐朝,一般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一科也就录取个二三十人;即便是历史上的北宋初年,一科甚至只录取十几人。只是到了后来,科举录取的人数才大大增加的。
杨渥这一次之所以准备录取五十人,主要还是因为如今南方即将平定,正需要大批人才去治理,这些录取之人里面,即便有些能力相对差一点的,但怎么说也比那些武将担任地方官强些吧。
阅卷完毕,开始拆除封条,这时杨行密突然问道:“当初你答应过要让刘仁规和你族兄杨信二人中试,若是这次他们二人不在你选定的这五十人名单里面,你打算怎么做?”
杨渥一楞,这才想起还有这两人的事情来,当初他答应过杨行密要让刘仁规中试,也答应过杨炎要让杨信中试,更何况,杨渥也希望培养一下杨家族人和姻亲的势力,所以这两人还真有必要让他们通过。
“那就以父亲的名义赐予他们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吧!”杨渥想了想答道。
“同进士出身?”杨行密点点头,这也是个变通的办法,当即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开始拆封条吧!”
封条拆开,结果考取第一名的是一个叫做汪台符的人,第二名江梦孙,第三名徐融,居然都是杨渥在历史上没怎么听说的人。
不过这三人当初初选的答卷杨渥就非常看好,对他们获取这一次复选的前三名他也不感到惊讶。
接下来,宋齐丘第四名,殷崇文第五名,查文徽第六名……
让杨行密和杨渥松了口气的是,刘仁规以第二十三名名列其中,而杨信则排名四十九,这两人都中试了,也就不需要杨行密专门给他们开后门了。
总的来说,这一次科举的结果杨渥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前面几名的答卷,不管是“行测”还是后面的策论,都答得非常好,比排名在后面的几名要强了许多,绝对算得上真正有学之士。
经过杨行密同意后,第二天,万众瞩目的淮南科举录取名单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