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靖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皇帝是这个会议的主导者,他控制着议题——虽然将来有了事涉诸部而不决则决于国策会议的原则。
他也掌控着会议过程中分歧不断被消灭的节奏——就是那句话:先放心吵、大胆吵,圣意已经定下来的事,就不要有异议。
而毫无疑问,皇帝也掌握这国策会议形成的最终决议,包括方案是什么样的,由那个内阁大臣来领办,后续如何汇报进度并检查。
至于一件事过程中的监察,自然有厂卫和督察院、言官盯着。
这国策会议的变动不可谓不大,但又很奇妙地让人感觉不突兀。
说穿了,无非把过去的司礼监、内阁、六部九卿、五府勋臣拉到一起来商议一下。
但是,致命的总是细节。
悬而未决的首席御书房伴读学士!
尽量保持满员六人的内阁大臣各领事务!
国策会议参会重臣的特权!
继皇帝初次视朝后空出的诸多官职后,这才是自上而下会让整个朝堂重臣流动起来的一股大潮。
位置还没满呢!阁臣缺两个是什么概念?
不能堵那么多中层文臣进步之路的杨廷和还没想好稳妥办法:倒不是因为内阁首辅的权柄被削弱了,只是这御书房伴读学士及国策会议的设立,其演变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利弊暂时想不清楚。
可他不能太过于敏感,因为皇帝在一整天的会议里讨论确定了重设三大营、改革皇庄皇店方案之后说的那句话。
“这国策会议先试行三年。三年后朕也年满十八了,如果这国策会议和御书房伴读学士弊大于利,届时再调整。但在那之前,望诸卿以三年为期,忠心用事!”
只是先试行三年。
如果之前没有发生那么多事,杨廷和必然会尝试劝一劝皇帝别瞎试。
可现在不行了。
像这样一番设计,杨廷和不相信是一时兴起。
最大的可能还是刑部大堂事件之后,皇帝感受到了内阁尤其是自己这个首辅的巨大影响力。
杨廷和难受得很憋屈:为了这国策会议,你居然舍得打出从根本上压制司礼监的牌?
第110章进化开始
两桩大事方案确定。
裁撤冒滥和重设三大营的事务由蒋冕领办,兵部主办,五府及杨一清这个国策会议大臣协办,兵科都给事夏言及御马监掌印张永督办。
清理皇庄皇店的事务由杨廷和领办,户部主办,司礼监及宗人府协办。
表面上就非常不同的是:文楼、武楼被启用了。
奉天门外左右两侧的这两栋阁楼,除了文楼是三年一次殿试读卷的场所,它们平常几乎都派不上用场。
但现在有了新变化:国策会议上定下来的事务都将成立一个国策推行小组,领办阁臣及主办大臣每月都应召集相关大臣商议开会,布置、安排、总结、汇报。
每次这个会议,都将有内档司太监及御书房伴读学士出席、记录。
现在,严嵩来到了文楼,刘龙则去了武楼。
杨廷和坐在上首,户部尚书杨潭陪坐在侧,张锦默默地坐在一旁,而刚被传召过来的宗人府掌事、驸马都尉蔡震等人一头雾水。
严嵩有点同情杨廷和。
虽然清理皇庄皇店写到了登基诏书里,也一直被杨廷和作为善政之一尽力推动着,但现在真定下来之后却让杨廷和头痛了。
因为具体事务有了领办阁臣这个区别。
毛纪因为害怕而推脱,费宏推脱离开朝堂很久还没熟悉,蒋冕已经有了另一件领办事务。
而杨廷和甚至无法拒绝:毕竟你之前都催那么多次了。
可清理皇庄皇店就是动皇帝内库的利益,会得罪皇室宗亲,会牵扯许多内臣。
现在这个国策推行小组里,杨潭还是因为钱宁、江彬案在“戴罪办差”的,张锦是司礼监掌印,蔡震的驸马都尉身份在品级上还是超品。
怎么推行?
看着面对这么多同级别大佬不知该如何开口的杨廷和,严嵩心里竟生出一丝怜悯。
在钱宁江彬一案及文华殿之辩中看似“大胜”的杨廷和,他这个选立新君的辅国重臣在这短短月余时间里,其实权威已经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小了。
从今天开始,名为首辅,但他已经只是个普通阁臣。
……
武楼那边则是气氛颇为融洽。
蒋冕现在是非常不被小觑的,毕竟新君登基后他的低调、刑部大堂上的果断一跳让人惊叹于他的头脑之清醒。
而当日他是力主让涉案九卿留任的,兵部尚书王宪也不得不卖他个面子。
至于郭勋、杨一清、夏言,昨晚就在一起喝酒。
五府其余左都督都到了之后,先是暗暗对郭勋翘了翘大拇指,然后就非常有积极性地开始参与讨论分工。
杨一清和张永还是老熟人、老朋友。如今掏了钱宁、江彬的家产,又有储备不少银两的密库,这场小会就不仅局限于裁撤冒滥及重设三大营了,还有与武备有关的诸多事务。
“诸位,陛下处乱不惊,群臣服膺。京营嘛,虽然眼下不必因为内忧而仓促,但陛下志存高远、思虑周全,三大营成军后能胜敌,陛下之期望反而更高!”
蒋冕拱手朝北面虚敬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为解君忧,我等当群策群力,以国策为先!制台,您久历边事,在座知兵者,以制台为最。夏给事清查冒滥奔波多日,也必已成竹在胸。诸位公侯德高望重,诸将敬服。这桩国策,冕与大司马就要仰仗诸位一同推行下去了。”
bsp; 皇帝是这个会议的主导者,他控制着议题——虽然将来有了事涉诸部而不决则决于国策会议的原则。
他也掌控着会议过程中分歧不断被消灭的节奏——就是那句话:先放心吵、大胆吵,圣意已经定下来的事,就不要有异议。
而毫无疑问,皇帝也掌握这国策会议形成的最终决议,包括方案是什么样的,由那个内阁大臣来领办,后续如何汇报进度并检查。
至于一件事过程中的监察,自然有厂卫和督察院、言官盯着。
这国策会议的变动不可谓不大,但又很奇妙地让人感觉不突兀。
说穿了,无非把过去的司礼监、内阁、六部九卿、五府勋臣拉到一起来商议一下。
但是,致命的总是细节。
悬而未决的首席御书房伴读学士!
尽量保持满员六人的内阁大臣各领事务!
国策会议参会重臣的特权!
继皇帝初次视朝后空出的诸多官职后,这才是自上而下会让整个朝堂重臣流动起来的一股大潮。
位置还没满呢!阁臣缺两个是什么概念?
不能堵那么多中层文臣进步之路的杨廷和还没想好稳妥办法:倒不是因为内阁首辅的权柄被削弱了,只是这御书房伴读学士及国策会议的设立,其演变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利弊暂时想不清楚。
可他不能太过于敏感,因为皇帝在一整天的会议里讨论确定了重设三大营、改革皇庄皇店方案之后说的那句话。
“这国策会议先试行三年。三年后朕也年满十八了,如果这国策会议和御书房伴读学士弊大于利,届时再调整。但在那之前,望诸卿以三年为期,忠心用事!”
只是先试行三年。
如果之前没有发生那么多事,杨廷和必然会尝试劝一劝皇帝别瞎试。
可现在不行了。
像这样一番设计,杨廷和不相信是一时兴起。
最大的可能还是刑部大堂事件之后,皇帝感受到了内阁尤其是自己这个首辅的巨大影响力。
杨廷和难受得很憋屈:为了这国策会议,你居然舍得打出从根本上压制司礼监的牌?
第110章进化开始
两桩大事方案确定。
裁撤冒滥和重设三大营的事务由蒋冕领办,兵部主办,五府及杨一清这个国策会议大臣协办,兵科都给事夏言及御马监掌印张永督办。
清理皇庄皇店的事务由杨廷和领办,户部主办,司礼监及宗人府协办。
表面上就非常不同的是:文楼、武楼被启用了。
奉天门外左右两侧的这两栋阁楼,除了文楼是三年一次殿试读卷的场所,它们平常几乎都派不上用场。
但现在有了新变化:国策会议上定下来的事务都将成立一个国策推行小组,领办阁臣及主办大臣每月都应召集相关大臣商议开会,布置、安排、总结、汇报。
每次这个会议,都将有内档司太监及御书房伴读学士出席、记录。
现在,严嵩来到了文楼,刘龙则去了武楼。
杨廷和坐在上首,户部尚书杨潭陪坐在侧,张锦默默地坐在一旁,而刚被传召过来的宗人府掌事、驸马都尉蔡震等人一头雾水。
严嵩有点同情杨廷和。
虽然清理皇庄皇店写到了登基诏书里,也一直被杨廷和作为善政之一尽力推动着,但现在真定下来之后却让杨廷和头痛了。
因为具体事务有了领办阁臣这个区别。
毛纪因为害怕而推脱,费宏推脱离开朝堂很久还没熟悉,蒋冕已经有了另一件领办事务。
而杨廷和甚至无法拒绝:毕竟你之前都催那么多次了。
可清理皇庄皇店就是动皇帝内库的利益,会得罪皇室宗亲,会牵扯许多内臣。
现在这个国策推行小组里,杨潭还是因为钱宁、江彬案在“戴罪办差”的,张锦是司礼监掌印,蔡震的驸马都尉身份在品级上还是超品。
怎么推行?
看着面对这么多同级别大佬不知该如何开口的杨廷和,严嵩心里竟生出一丝怜悯。
在钱宁江彬一案及文华殿之辩中看似“大胜”的杨廷和,他这个选立新君的辅国重臣在这短短月余时间里,其实权威已经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小了。
从今天开始,名为首辅,但他已经只是个普通阁臣。
……
武楼那边则是气氛颇为融洽。
蒋冕现在是非常不被小觑的,毕竟新君登基后他的低调、刑部大堂上的果断一跳让人惊叹于他的头脑之清醒。
而当日他是力主让涉案九卿留任的,兵部尚书王宪也不得不卖他个面子。
至于郭勋、杨一清、夏言,昨晚就在一起喝酒。
五府其余左都督都到了之后,先是暗暗对郭勋翘了翘大拇指,然后就非常有积极性地开始参与讨论分工。
杨一清和张永还是老熟人、老朋友。如今掏了钱宁、江彬的家产,又有储备不少银两的密库,这场小会就不仅局限于裁撤冒滥及重设三大营了,还有与武备有关的诸多事务。
“诸位,陛下处乱不惊,群臣服膺。京营嘛,虽然眼下不必因为内忧而仓促,但陛下志存高远、思虑周全,三大营成军后能胜敌,陛下之期望反而更高!”
蒋冕拱手朝北面虚敬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为解君忧,我等当群策群力,以国策为先!制台,您久历边事,在座知兵者,以制台为最。夏给事清查冒滥奔波多日,也必已成竹在胸。诸位公侯德高望重,诸将敬服。这桩国策,冕与大司马就要仰仗诸位一同推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