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一家仨物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房的墙上爬满了爬虎,绿意盎然;中间客房门口有两株葡萄藤,顺着架子一路爬上屋顶,硕果累累;右边一间爬的是南瓜藤,屋顶与墙上挂了不少南瓜。
7字的一竖是两层的建筑,一楼有两间房,一间是招待客人的大堂,另一间是客房,门口种了两株观赏性的樱花树,二楼是两间房和一个露天阳台,看老板之前出来的地方,二楼应该是老板自己住的地方。竖着的这一部分建筑的墙壁和屋顶上都爬着一种极长的藤蔓,藤蔓应该是同根,但枝桠极多,覆盖面积,竖着的这一部分房子都给覆盖进去了,水墨画大半都在藤蔓下面。
卫时彦在爬着葡萄藤那件大屋,会路过竖着的那一部分建筑物,走进后就发现,旅馆不是被刷成了绿色,而是被藤蔓给覆盖成了绿色。
卫时彦惊叹:“这是什么藤蔓,好发达。”
子娴看了一眼,道:“葛藤而已。”
现代人对这种植物很陌生,但子娴对葛藤真心不陌生,远古时,葛藤是人族一种很重要的作物,从葛藤中提取的纤维是人族纺织的主要材料,伯益以前就在屋子外面种过葛藤。子娴曾经咬过一口,味道很差,不过葛藤提取的纤维纺织的葛布却是那个时代很好的布料,伯益曾经想过让子娴学着纺线织布。在远古时代,布帛等于钱,伯益的打算很好,子娴学会了纺线织布,那么即便日后他死了,后人也没有能力照顾子娴,子娴也能够不偷不抢的在人族社会生活下去。不过计划很丰满,现实骨感,同样的时间,子娴这个学生纺线织布坐得惨不忍睹,伯益这个打酱油陪读的却将纺线织布学得很好,还是熟手,纺织的葛布都是上品。
听了子娴的回忆,卫时彦唯有呵呵,他真心没法想象自己一个男人纺线织布的模样。
第120章蜉蝣之羽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旅馆的大堂布置非常典雅,墙壁上挂着一幅幅水墨画,山水画、动物画甚至一些山海经里记载的生物的肖像都有,但其中最显眼的当属一副蜉蝣的水墨画。
画里画的是一片芦苇塘,蜉蝣慢慢爬上了红苇,扇动着稚嫩的翅膀,忙碌了起来,它们只有一天的时间,□□、繁衍......一日即一生。
朝生暮死。
人族为蜉蝣的一生创造了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蜉蝣是真的用一生换了一日的光阴,因此人族用睥睨的态度感慨着蜉蝣生命的短暂。
可蜉蝣的生命真的短暂吗?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人认为一日的生命是朝生暮死,可在神的眼里,人的百年也是朝生暮死,因为千万年对于神也不过是弹指间。
水墨画上题字的人很有意思,这首摘自《诗经·曹风·蜉蝣》的歌谣虽然不是原创,但卫时彦有种感觉,题字的人比《蜉蝣》的作者更懂这首歌谣。
老板给抽抽噎噎的儿子喂了奶后就看到卫时彦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大堂,正在看挂在最显眼地方的蜉蝣水墨画。
“浮游是老板的字?”卫时彦问老板。
虽然老板是旅馆的老板,但老板的指甲缝里有着黑色的东西,不是脏东西,而是墨迹,墨迹能够深到这种程度,只能说明,老板长年累月与墨接触,不是国画家就是制墨工人。而老板的手上虽然有不少薄茧,但食指、中指、拇指指尖部分都有墨茧,应该经常研墨,制墨工人不可能长年累月的研墨,太奢侈,而且老板身上有着很浓的纸墨香,气质儒雅斯文,更不可能是制墨工人了。
卫时彦曾经采访过这一类人,知道有的学者会效仿古人取字,说不准老板就有这爱好。
不过,水墨画上写着浮游题字,可那字迹,卫时彦真心觉得不太像一个现代人能写得出来,丫笔迹跟子娴有的一拼。
现代人再怎么喜欢毛笔字,也没法像古代人那么出色,不是没有勤奋好学的书法学家,但毛笔字这东西更多的还是靠苦练。王羲之写字把池子都给染黑了,未必是传说。古人启蒙习字到晚年写遗书,从未离开过毛笔,一辈子写下来,就算没天赋也能写得一手好字了。
子娴不是人,但她是跟古人一起生活了百年的,读书识字,读的是龟甲,写的是毛笔,几千年下来。不是卫时彦吹嘘,子娴要是去参加书法赛,她能把整个地球上的人族甩出一万条街不止,四千年的毛笔字写下来,书法能不好吗?
这副水墨画上的字迹却比子娴的笔迹不遑多让,怎么都不像一个年轻人能写得出来,有天赋也不行,四千年的沧海桑田可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种沉淀,这是天赋无法弥补的东西。
可水墨画上的时间是四年前,这显然不是古物。
老板含笑道:“不是,浮游是我妻子,上面的字是她写的,说起来,这幅画还是我和她结缘的见证者。”
“哦,我能不能听一听?”卫时彦兴致勃勃的问。
孩子吃饱喝足也不哭了,拿着玩具玩得开心,老板索性跟卫时彦聊了起来。
老板的名字叫陈墨阳。
陈墨阳从小就起来画画,不是西洋油画,是水墨画,算是遗传。
陈家是书香世家,祖籍并不是清江,而是苏州。
抗战时,战火纷飞,陈家没落,族人四散,只有陈阳曾祖父这一支留守祖籍,死都没走。倒不是不想跑,而是书香世家,传家的东西必然是古籍和字画,金银细软可以卖了换钱,很方便,但古籍字画,真敢卖了,或是丢了,祖先能气得从祖坟里爬出来掐死不肖子孙。
陈墨阳的曾祖父胆战心惊的守着传家宝们在祖籍熬过了抗战,却没熬过□□。
□□时破四旧,陈家的传家宝每一件都够得上四旧,因此被烧了不少,陈墨阳的曾祖父当场就给气得吐血而亡。
陈墨阳的祖父见机快,将大半的古籍字画给藏了起来。而陈家在建国后一直是从事教育事业,陈墨阳曾祖与祖父都是老师,桃李满天下,虽然因为职业被打为臭老九,但人脉还是在的。陈墨阳的祖父便利用这些人脉下乡到了清江这里,带着传家宝们。
后来陈家平反,陈墨阳的父亲回了城里,老爷子却不想回去了。□□被□□时老爷子受了伤,身体不是很好,回城里也做不来什么,反而在清江,有一位忘年交的知己,也生活得悠闲,很满意,干脆在清江安家了。
陈墨阳出生在城里,但从小和老爷子很亲近,老爷子喜欢书法和国画,陈墨阳每年寒暑假来看老爷子的时候跟着学,学着学着也爱上了。
十岁那一年,陈墨阳的父母出了车祸,成为孤儿的陈墨阳被送到了老爷子身边。
经历了打击的孩子所有精力都移向了画画上,画得越来越好,但人是要吃饭的。柴米酱醋盐,只要是人,都没法离开它们,艺术家也是人。在清江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陈墨阳开始走上街头卖画给游客补贴家用,但......这年头还懂得欣赏古典字画的人真不多,卫时彦有时候真心觉得,妖族虽然画不出来,但真心比人族会鉴赏古画。还有书法,那些千百年的妖族,只要不是文盲都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
买水墨画给人,如果陈墨阳是国画宗师,就算行外人不懂,但总有内行,在行内有了名声,水墨画自然不愁没有人收。可十几岁的陈墨阳画的画,再有天赋也还没大成,因此陈墨阳的生意可想而知。
陈墨阳的生意开始好起来是在十六岁那一年,也就是四年前,他也是在那个时候遇到浮游的。
陈墨阳至今还记得那一日的情况。
那一日的阳光很好,不烈,很温和,晒着很舒服,或许是因此,游客有点多,但买画的人不多。
房的墙上爬满了爬虎,绿意盎然;中间客房门口有两株葡萄藤,顺着架子一路爬上屋顶,硕果累累;右边一间爬的是南瓜藤,屋顶与墙上挂了不少南瓜。
7字的一竖是两层的建筑,一楼有两间房,一间是招待客人的大堂,另一间是客房,门口种了两株观赏性的樱花树,二楼是两间房和一个露天阳台,看老板之前出来的地方,二楼应该是老板自己住的地方。竖着的这一部分建筑的墙壁和屋顶上都爬着一种极长的藤蔓,藤蔓应该是同根,但枝桠极多,覆盖面积,竖着的这一部分房子都给覆盖进去了,水墨画大半都在藤蔓下面。
卫时彦在爬着葡萄藤那件大屋,会路过竖着的那一部分建筑物,走进后就发现,旅馆不是被刷成了绿色,而是被藤蔓给覆盖成了绿色。
卫时彦惊叹:“这是什么藤蔓,好发达。”
子娴看了一眼,道:“葛藤而已。”
现代人对这种植物很陌生,但子娴对葛藤真心不陌生,远古时,葛藤是人族一种很重要的作物,从葛藤中提取的纤维是人族纺织的主要材料,伯益以前就在屋子外面种过葛藤。子娴曾经咬过一口,味道很差,不过葛藤提取的纤维纺织的葛布却是那个时代很好的布料,伯益曾经想过让子娴学着纺线织布。在远古时代,布帛等于钱,伯益的打算很好,子娴学会了纺线织布,那么即便日后他死了,后人也没有能力照顾子娴,子娴也能够不偷不抢的在人族社会生活下去。不过计划很丰满,现实骨感,同样的时间,子娴这个学生纺线织布坐得惨不忍睹,伯益这个打酱油陪读的却将纺线织布学得很好,还是熟手,纺织的葛布都是上品。
听了子娴的回忆,卫时彦唯有呵呵,他真心没法想象自己一个男人纺线织布的模样。
第120章蜉蝣之羽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旅馆的大堂布置非常典雅,墙壁上挂着一幅幅水墨画,山水画、动物画甚至一些山海经里记载的生物的肖像都有,但其中最显眼的当属一副蜉蝣的水墨画。
画里画的是一片芦苇塘,蜉蝣慢慢爬上了红苇,扇动着稚嫩的翅膀,忙碌了起来,它们只有一天的时间,□□、繁衍......一日即一生。
朝生暮死。
人族为蜉蝣的一生创造了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蜉蝣是真的用一生换了一日的光阴,因此人族用睥睨的态度感慨着蜉蝣生命的短暂。
可蜉蝣的生命真的短暂吗?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人认为一日的生命是朝生暮死,可在神的眼里,人的百年也是朝生暮死,因为千万年对于神也不过是弹指间。
水墨画上题字的人很有意思,这首摘自《诗经·曹风·蜉蝣》的歌谣虽然不是原创,但卫时彦有种感觉,题字的人比《蜉蝣》的作者更懂这首歌谣。
老板给抽抽噎噎的儿子喂了奶后就看到卫时彦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大堂,正在看挂在最显眼地方的蜉蝣水墨画。
“浮游是老板的字?”卫时彦问老板。
虽然老板是旅馆的老板,但老板的指甲缝里有着黑色的东西,不是脏东西,而是墨迹,墨迹能够深到这种程度,只能说明,老板长年累月与墨接触,不是国画家就是制墨工人。而老板的手上虽然有不少薄茧,但食指、中指、拇指指尖部分都有墨茧,应该经常研墨,制墨工人不可能长年累月的研墨,太奢侈,而且老板身上有着很浓的纸墨香,气质儒雅斯文,更不可能是制墨工人了。
卫时彦曾经采访过这一类人,知道有的学者会效仿古人取字,说不准老板就有这爱好。
不过,水墨画上写着浮游题字,可那字迹,卫时彦真心觉得不太像一个现代人能写得出来,丫笔迹跟子娴有的一拼。
现代人再怎么喜欢毛笔字,也没法像古代人那么出色,不是没有勤奋好学的书法学家,但毛笔字这东西更多的还是靠苦练。王羲之写字把池子都给染黑了,未必是传说。古人启蒙习字到晚年写遗书,从未离开过毛笔,一辈子写下来,就算没天赋也能写得一手好字了。
子娴不是人,但她是跟古人一起生活了百年的,读书识字,读的是龟甲,写的是毛笔,几千年下来。不是卫时彦吹嘘,子娴要是去参加书法赛,她能把整个地球上的人族甩出一万条街不止,四千年的毛笔字写下来,书法能不好吗?
这副水墨画上的字迹却比子娴的笔迹不遑多让,怎么都不像一个年轻人能写得出来,有天赋也不行,四千年的沧海桑田可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种沉淀,这是天赋无法弥补的东西。
可水墨画上的时间是四年前,这显然不是古物。
老板含笑道:“不是,浮游是我妻子,上面的字是她写的,说起来,这幅画还是我和她结缘的见证者。”
“哦,我能不能听一听?”卫时彦兴致勃勃的问。
孩子吃饱喝足也不哭了,拿着玩具玩得开心,老板索性跟卫时彦聊了起来。
老板的名字叫陈墨阳。
陈墨阳从小就起来画画,不是西洋油画,是水墨画,算是遗传。
陈家是书香世家,祖籍并不是清江,而是苏州。
抗战时,战火纷飞,陈家没落,族人四散,只有陈阳曾祖父这一支留守祖籍,死都没走。倒不是不想跑,而是书香世家,传家的东西必然是古籍和字画,金银细软可以卖了换钱,很方便,但古籍字画,真敢卖了,或是丢了,祖先能气得从祖坟里爬出来掐死不肖子孙。
陈墨阳的曾祖父胆战心惊的守着传家宝们在祖籍熬过了抗战,却没熬过□□。
□□时破四旧,陈家的传家宝每一件都够得上四旧,因此被烧了不少,陈墨阳的曾祖父当场就给气得吐血而亡。
陈墨阳的祖父见机快,将大半的古籍字画给藏了起来。而陈家在建国后一直是从事教育事业,陈墨阳曾祖与祖父都是老师,桃李满天下,虽然因为职业被打为臭老九,但人脉还是在的。陈墨阳的祖父便利用这些人脉下乡到了清江这里,带着传家宝们。
后来陈家平反,陈墨阳的父亲回了城里,老爷子却不想回去了。□□被□□时老爷子受了伤,身体不是很好,回城里也做不来什么,反而在清江,有一位忘年交的知己,也生活得悠闲,很满意,干脆在清江安家了。
陈墨阳出生在城里,但从小和老爷子很亲近,老爷子喜欢书法和国画,陈墨阳每年寒暑假来看老爷子的时候跟着学,学着学着也爱上了。
十岁那一年,陈墨阳的父母出了车祸,成为孤儿的陈墨阳被送到了老爷子身边。
经历了打击的孩子所有精力都移向了画画上,画得越来越好,但人是要吃饭的。柴米酱醋盐,只要是人,都没法离开它们,艺术家也是人。在清江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陈墨阳开始走上街头卖画给游客补贴家用,但......这年头还懂得欣赏古典字画的人真不多,卫时彦有时候真心觉得,妖族虽然画不出来,但真心比人族会鉴赏古画。还有书法,那些千百年的妖族,只要不是文盲都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
买水墨画给人,如果陈墨阳是国画宗师,就算行外人不懂,但总有内行,在行内有了名声,水墨画自然不愁没有人收。可十几岁的陈墨阳画的画,再有天赋也还没大成,因此陈墨阳的生意可想而知。
陈墨阳的生意开始好起来是在十六岁那一年,也就是四年前,他也是在那个时候遇到浮游的。
陈墨阳至今还记得那一日的情况。
那一日的阳光很好,不烈,很温和,晒着很舒服,或许是因此,游客有点多,但买画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