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商人根本进不来,只能选择跟大势力来合作。
所以即使抢了这些财货,朱瞻基的心里也没有半点愧疚。
从柯枝出发的时候,舰队的商船就空了几十艘,印度那里大明需要的货物不多,几十船的货物换回的是两船的金银,但是现在,这些空船全部被装满了。
那些码头的搬运工们,在火枪口下死了十几个人之后,一个个只能老老实实地搬货。
在羽林卫学的士兵回来之前,朱瞻基也不急。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将如山的棉花,丝麻,羊毛等装上船。
这个时候,舰队里面除了朱瞻基的一艘备用旗舰,其他的船上全部装满了货。
朱瞻基让人留下了两艘船的棉花,其他的船只,则准备返回大明了。
除了装船,朱瞻基也派出了少量的舰队,对逃跑的埃米尔进行了追击,但是沿着海湾转了一圈,只发现了他们丢弃烧掉的船只,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但是大明舰队也没有跑空,他们搜寻了一大圈,只要发现超过八百石的大船,全部点火烧毁。
他们不知道烧掉了多少船,让整个波斯湾沿岸的部落,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全部回到了原始社会。
大船的建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制造大船的木材,最傻都要阴干三年以上。
大明军队这把火一烧,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不怕他们又造出大量的战舰。
对于上岸追击敌人,朱瞻基没有兴趣,这件事还是留给朱棣以后来干吧!
更何况,现在的帖木儿国虽然四分五裂,但是他们的士兵战斗力非常强,如果大明人的手里没有火枪,一对一恐怕还不是对手。
朱瞻基要是在陆地上发起战争,即便是能打胜仗,过程也将是艰难的。
他现在身边人手不多,有损失了心疼的也算他,还不会让朱棣开心。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做吧。
只要能绘制南方的地图,回去给朱棣交差,回去了就是大功。
当派出去的三千人陆续回来,朱瞻基故意当着赛夫丁的面表示,道途险阻,发兵困难,不准备去打帖木儿国了。
这个时候,赛夫丁真要哭了。
他一直希望大明能够跟沙哈鲁打一场,将对方打怕,不敢南下。
但是现在大明不打,等大明一走,倒霉的就是他了。
朱瞻基当然懒得管他,反正他们是一个民族,沙哈鲁总不会杀了他,无非是问他要点财货。
他们这次跟大明的交易又要大赚一笔,就是全部交给沙哈鲁,也不会伤筋动骨。
朱瞻基不是没有想过也劫掠他们一番,但是想想还是不能这么做。
首先,大明以后征伐帖木儿,在南方需要这样一个据点。如果这里什么都没有了,以后大批大明士兵来了,后勤都是大问题。
其次,还是一个国家形象问题,大明这个天朝上国,总不能摆出强盗做风,这对以后的统治,管理,制定国际规则,都非常不利。
何况,抢一次就会引发百年仇恨,还不如留着慢慢赚他们的钱。
郑和这段时间一直没有闲下,不过他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应对帖木儿人身上,而是放在了海峡对岸的阿拉伯半岛上。
这块土地上大部分都是沙漠,只有少数的山地和绿洲。所以不管是马穆鲁克王朝,还是奥斯曼王国,包括帖木儿国与现在占领巴格达的黑羊王朝,他们都对这里没有任何兴趣。
在半岛的西北部,如今还属于马穆鲁克王朝。但是西南部,依旧是一个个小部落组成,他们在沙漠中的绿洲上艰难生存。
郑和趁着大军驻守在忽鲁谟斯,也到了对岸各个部落之间了解情况,像曾经的陈诚和马欢一样写一本西域各国概况。
朱瞻基对他并没有约束,反而很支持他的行动,因为现在的大明,就是缺乏对外界的了解。
在数千年来,华夏因为富饶的土地,一直偏安一隅,从来没有向外界发展过。
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小的可怜。
抛开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华人对世界的影响力,实际上微乎其微。
在世界公认的对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帝国里面,从来都没有东方帝国的名字。在这方面,不要说跟蒙元帝国相比,就是跟小小的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相比,也大有不如。
华人为什么在南洋站在最上层还一直被欺负,后世为什么华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受待见,这都是因为文明的影响力从来没有被接受过。
儒家在东方是立国之本,但是抛开少数几个东亚国家,有谁知道什么是儒?
后世国家强盛以后,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东方文化融入世界,但是举步维艰。相反,因为经济发展起来了,占便宜的人倒是不少。
朱瞻基想要推动全球殖民,让华人占据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光是打打杀杀是不够的,更主要是推动东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力。
如果后世的不管白人,黑人,都能遵循东方的那一套行为准则,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四月的波斯湾已经炎热无比,特别是船上更是闷热。
朱瞻基平日都不会待在船舱里,特意在三层甲板上建了一个凉亭,在这里面办公。
“今日从当地又招收了四百人工,专门打磨炮弹。但是这里的石匠都是生手,炮弹的生产至今还没有补足需要。微臣已经下令征召更多的人手,加快打磨炮弹的速度。”
一场海战,就把大明准备的炮弹打出去了三分之二。如今的炮弹打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专门的机械,几乎全部靠人工。
在大明这件事并不难办,有专门的石匠,一个学徒用凿子凿出大致的形状,一个老石匠打磨,两个人一天就能生产四个合格炮弹。
但是到了这里,一人一天连一个合格的都难以生产出来。
黄渊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导致了现在效率缓慢。
朱瞻基却并没有怪他,开口说道:“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疏忽了,当时只想到要备足火药,只想着石头到处都是,随便找一些人就能造出来。既然需要一段时间来打磨炮弹,那么我就让郑和率领一支舰队去天方吧……”
“给他们半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半个月内,一定能够补足炮弹。”
朱瞻基最近也被一帮大食人烦的有些火大,他们大多是想借用大明的力量,灭了黑羊王朝,把巴格达收复了还给阿拉伯人。
但是这件事朱瞻基当然不会同意,黑羊王朝现在跟帖木儿国正在闹矛盾,敌人的敌人,暂时留着是最好的。
没有足够的好处,大明才不会动刀兵。
至于说这里的石油,现在连内燃机都没有,石油有个屁用啊。朱瞻基到老都不知道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内燃机,这些问题他大不了以后记在遗书里,让子孙后代警醒一点就好了。
还有那个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他也根本没有想要开通,宁愿让大明舰队绕过整个非洲去欧洲。
如果开通了苏伊士运河,那大明占领了南非一带,不是就没有商人愿意走了嘛!
许多决定都会涉及到后世的发展,在南非一带还没有开发出来之前,苏伊士运河绝对不能开通。
至于以后,他管不了那么多。
得到消息的郑和率领了两千大食人,还有一支舰队前往天方,这里也就是后世的麦加。
朱瞻基当然不会去,他要是去,除非是平了那里。
在郑和他们离开以后,朱瞻基在当地发布通告,招收精通西语的人才。
这些人在东方很难遇见,但是在这里却不少,特别是一些商人,除了希腊语,还精通意大利和西班牙语。想要找拉丁语系的人才,还是比较多的。
想要招聘这些人根本费不了多大的耗费,一人给他们一袋香料,就能用他们半年时间。
所以朱瞻基一下子就招了一百多人,安排在了舰队里面。
唯一麻烦的是,他们中的人精通各国语言,就是不通大明话,所以还是需要有人从中翻译。
朱瞻基也试着跟一个精通西班牙语的商人用西班牙语交流了一番,两个人经过了半日的对话,才算是勉强能交流。
古西班牙语与后世的西班牙语虽然在结构上变化不大,但是单词和发音,有许多都不一样。
而他第一世最早是在智利学的西班牙语,与古西班牙语同出一脉,只是单词和发音的问题,如果不追求语速和交流的速度,勉强是能通话的。
而他说西夷话,当然是背着其他人,只有几个贴身的太监知道。
随后,他就让人安排了几个精通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商人,让他们每日来教自己学外语。
从这里到欧洲,少说也要几个月的时间,他又有底子,等到了欧洲,基本对话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英语,他不准备去“学”了,现在英国上层人都还在说法语,英语根本没有几个人说。
如今的欧洲,拉丁语是通用语,意大利语也可以,最不济会法语也可以。
朱瞻基前世会西班牙语,对同语系的意大利语会一点,所以学起来不难。
至于法语他会的很少,也根本没有兴趣去学了。
(又想细写,又怕在外面情节太长,最近几天有些掌握不住分寸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商人根本进不来,只能选择跟大势力来合作。
所以即使抢了这些财货,朱瞻基的心里也没有半点愧疚。
从柯枝出发的时候,舰队的商船就空了几十艘,印度那里大明需要的货物不多,几十船的货物换回的是两船的金银,但是现在,这些空船全部被装满了。
那些码头的搬运工们,在火枪口下死了十几个人之后,一个个只能老老实实地搬货。
在羽林卫学的士兵回来之前,朱瞻基也不急。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将如山的棉花,丝麻,羊毛等装上船。
这个时候,舰队里面除了朱瞻基的一艘备用旗舰,其他的船上全部装满了货。
朱瞻基让人留下了两艘船的棉花,其他的船只,则准备返回大明了。
除了装船,朱瞻基也派出了少量的舰队,对逃跑的埃米尔进行了追击,但是沿着海湾转了一圈,只发现了他们丢弃烧掉的船只,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但是大明舰队也没有跑空,他们搜寻了一大圈,只要发现超过八百石的大船,全部点火烧毁。
他们不知道烧掉了多少船,让整个波斯湾沿岸的部落,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全部回到了原始社会。
大船的建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制造大船的木材,最傻都要阴干三年以上。
大明军队这把火一烧,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不怕他们又造出大量的战舰。
对于上岸追击敌人,朱瞻基没有兴趣,这件事还是留给朱棣以后来干吧!
更何况,现在的帖木儿国虽然四分五裂,但是他们的士兵战斗力非常强,如果大明人的手里没有火枪,一对一恐怕还不是对手。
朱瞻基要是在陆地上发起战争,即便是能打胜仗,过程也将是艰难的。
他现在身边人手不多,有损失了心疼的也算他,还不会让朱棣开心。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做吧。
只要能绘制南方的地图,回去给朱棣交差,回去了就是大功。
当派出去的三千人陆续回来,朱瞻基故意当着赛夫丁的面表示,道途险阻,发兵困难,不准备去打帖木儿国了。
这个时候,赛夫丁真要哭了。
他一直希望大明能够跟沙哈鲁打一场,将对方打怕,不敢南下。
但是现在大明不打,等大明一走,倒霉的就是他了。
朱瞻基当然懒得管他,反正他们是一个民族,沙哈鲁总不会杀了他,无非是问他要点财货。
他们这次跟大明的交易又要大赚一笔,就是全部交给沙哈鲁,也不会伤筋动骨。
朱瞻基不是没有想过也劫掠他们一番,但是想想还是不能这么做。
首先,大明以后征伐帖木儿,在南方需要这样一个据点。如果这里什么都没有了,以后大批大明士兵来了,后勤都是大问题。
其次,还是一个国家形象问题,大明这个天朝上国,总不能摆出强盗做风,这对以后的统治,管理,制定国际规则,都非常不利。
何况,抢一次就会引发百年仇恨,还不如留着慢慢赚他们的钱。
郑和这段时间一直没有闲下,不过他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应对帖木儿人身上,而是放在了海峡对岸的阿拉伯半岛上。
这块土地上大部分都是沙漠,只有少数的山地和绿洲。所以不管是马穆鲁克王朝,还是奥斯曼王国,包括帖木儿国与现在占领巴格达的黑羊王朝,他们都对这里没有任何兴趣。
在半岛的西北部,如今还属于马穆鲁克王朝。但是西南部,依旧是一个个小部落组成,他们在沙漠中的绿洲上艰难生存。
郑和趁着大军驻守在忽鲁谟斯,也到了对岸各个部落之间了解情况,像曾经的陈诚和马欢一样写一本西域各国概况。
朱瞻基对他并没有约束,反而很支持他的行动,因为现在的大明,就是缺乏对外界的了解。
在数千年来,华夏因为富饶的土地,一直偏安一隅,从来没有向外界发展过。
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小的可怜。
抛开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华人对世界的影响力,实际上微乎其微。
在世界公认的对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帝国里面,从来都没有东方帝国的名字。在这方面,不要说跟蒙元帝国相比,就是跟小小的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相比,也大有不如。
华人为什么在南洋站在最上层还一直被欺负,后世为什么华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受待见,这都是因为文明的影响力从来没有被接受过。
儒家在东方是立国之本,但是抛开少数几个东亚国家,有谁知道什么是儒?
后世国家强盛以后,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东方文化融入世界,但是举步维艰。相反,因为经济发展起来了,占便宜的人倒是不少。
朱瞻基想要推动全球殖民,让华人占据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光是打打杀杀是不够的,更主要是推动东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力。
如果后世的不管白人,黑人,都能遵循东方的那一套行为准则,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四月的波斯湾已经炎热无比,特别是船上更是闷热。
朱瞻基平日都不会待在船舱里,特意在三层甲板上建了一个凉亭,在这里面办公。
“今日从当地又招收了四百人工,专门打磨炮弹。但是这里的石匠都是生手,炮弹的生产至今还没有补足需要。微臣已经下令征召更多的人手,加快打磨炮弹的速度。”
一场海战,就把大明准备的炮弹打出去了三分之二。如今的炮弹打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专门的机械,几乎全部靠人工。
在大明这件事并不难办,有专门的石匠,一个学徒用凿子凿出大致的形状,一个老石匠打磨,两个人一天就能生产四个合格炮弹。
但是到了这里,一人一天连一个合格的都难以生产出来。
黄渊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导致了现在效率缓慢。
朱瞻基却并没有怪他,开口说道:“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疏忽了,当时只想到要备足火药,只想着石头到处都是,随便找一些人就能造出来。既然需要一段时间来打磨炮弹,那么我就让郑和率领一支舰队去天方吧……”
“给他们半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半个月内,一定能够补足炮弹。”
朱瞻基最近也被一帮大食人烦的有些火大,他们大多是想借用大明的力量,灭了黑羊王朝,把巴格达收复了还给阿拉伯人。
但是这件事朱瞻基当然不会同意,黑羊王朝现在跟帖木儿国正在闹矛盾,敌人的敌人,暂时留着是最好的。
没有足够的好处,大明才不会动刀兵。
至于说这里的石油,现在连内燃机都没有,石油有个屁用啊。朱瞻基到老都不知道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内燃机,这些问题他大不了以后记在遗书里,让子孙后代警醒一点就好了。
还有那个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他也根本没有想要开通,宁愿让大明舰队绕过整个非洲去欧洲。
如果开通了苏伊士运河,那大明占领了南非一带,不是就没有商人愿意走了嘛!
许多决定都会涉及到后世的发展,在南非一带还没有开发出来之前,苏伊士运河绝对不能开通。
至于以后,他管不了那么多。
得到消息的郑和率领了两千大食人,还有一支舰队前往天方,这里也就是后世的麦加。
朱瞻基当然不会去,他要是去,除非是平了那里。
在郑和他们离开以后,朱瞻基在当地发布通告,招收精通西语的人才。
这些人在东方很难遇见,但是在这里却不少,特别是一些商人,除了希腊语,还精通意大利和西班牙语。想要找拉丁语系的人才,还是比较多的。
想要招聘这些人根本费不了多大的耗费,一人给他们一袋香料,就能用他们半年时间。
所以朱瞻基一下子就招了一百多人,安排在了舰队里面。
唯一麻烦的是,他们中的人精通各国语言,就是不通大明话,所以还是需要有人从中翻译。
朱瞻基也试着跟一个精通西班牙语的商人用西班牙语交流了一番,两个人经过了半日的对话,才算是勉强能交流。
古西班牙语与后世的西班牙语虽然在结构上变化不大,但是单词和发音,有许多都不一样。
而他第一世最早是在智利学的西班牙语,与古西班牙语同出一脉,只是单词和发音的问题,如果不追求语速和交流的速度,勉强是能通话的。
而他说西夷话,当然是背着其他人,只有几个贴身的太监知道。
随后,他就让人安排了几个精通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商人,让他们每日来教自己学外语。
从这里到欧洲,少说也要几个月的时间,他又有底子,等到了欧洲,基本对话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英语,他不准备去“学”了,现在英国上层人都还在说法语,英语根本没有几个人说。
如今的欧洲,拉丁语是通用语,意大利语也可以,最不济会法语也可以。
朱瞻基前世会西班牙语,对同语系的意大利语会一点,所以学起来不难。
至于法语他会的很少,也根本没有兴趣去学了。
(又想细写,又怕在外面情节太长,最近几天有些掌握不住分寸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