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贞观大闲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男人大丈夫,心胸要开阔一些……”李素劝慰道:“拉屎吃的亏用食物补偿。恩怨皆消,此举正是相得益彰,未来咱们还要同一段很长的路,您与臣不能总这么水火不容吧?若办砸了你父皇的差事,你我都倒霉。”
事实证明,小屁孩果然比较好哄,被踹飞的奇耻大辱在李素的舌灿莲花之下,李治犹豫许久,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垂下头,朝李素伸出两根手指。一副“耶”的模样。
“两顿。”
“成交!话说前面,若再记仇可就不是大丈夫了。”
“哼!知道了!”李治把头扭过一边,语气仍有些难以释怀。
直到这时,李素才暗擦了一把冷汗。长吁一口气。
好险,差点把未来的皇帝陛下得罪得不要不要的,若今日真因此事而与李治结下死仇,李素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没法在大唐混下去,除非拼尽全力改变历史。扶持另一个皇子上去当皇帝。
幸好如今的李治年岁不大,比较好哄,也幸好李治这小屁孩性格有些软弱,没有端王爷的架子,李素这才有惊无险过了这一关。
…………
遇到李治后,李素才知道,这次奉旨去晋阳的不止他一个,至少还有这位晋王一起,李世民有没有再派人暗地里去晋阳,李素不清楚。
一切都因这次的雪灾而起,从古至今,天灾对民间和统治者而言都是一桩很麻烦很可怕的事,因为灾难在无穷尽的挑战着人性,谁都料不到衣食无着,生计全无的难民们会做出什么事,会对统治者造成怎样的威胁。
华夏数千年来,处于底层的百姓其实是最勤劳,最有耐性,最能逆来顺受的群体,统治者长久的“治人”与“治于人”的洗脑,百姓们从来也不觉得天生被人统治有什么不对,哪怕官吏恶劣,对他们又打又骂,或是苛以重税,甚至抢掠****等等,百姓们都能无奈地忍下去。
可是有一条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那就是“饥饿”。
是的,饥饿是所有百姓的底线,统治者和官府再作威作福,再苛以重税,只要能让他们吃个半饱,不至于活活饿死,他们就没有起来反抗的勇气,可是若遇到灾年,或是苛政令他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时,那时的百姓已不是百姓,而是瞬间变成了一群眼冒绿光的狼,没了活路的他们,就如同楚霸王破釜沉舟一般,反正已断了后路,不如索性杀官造反,杀出一条活路来。
如今关内,河东,山南等四道雪灾,最重要的龙兴之地晋阳又陷入流言中,本地的难民因谣言而蠢蠢欲动,李素和李治要去做的,就是制止并且平息这件事。
至于李世民为何要派李治去,原因很简单,就在李治的封号上,“晋王”,顾名思义,晋地出了问题,他这个晋王是必须要露面的,早在贞观七年,李治才五岁时,李世民除了封王外,还给他封了一个“并州大都督”之职。
并州也属于晋地,如今闹腾得正欢的晋阳城,就是并州所属的一个城池。
以当时李治的年纪,自然不可能真的授予实权,人家那时还是个奶娃子呢,懂什么治理地方?于是“并州大都督”前面,还加了一个“遥领”,“遥领”的意思是,这位奶娃子大都督可以不去并州赴任,名义上兼着这个职位就行。
直到今年,李治尚未成年,亦未行冠礼,所以按礼仍不能授实权,但是并州下面的城池出了事,作为并州大都督的他,是必须要出面的,哪怕只是走一下形式,人也必须在晋阳百姓面前晃悠一圈,安定民心也好,震慑宵小也好,李治的身份很重要。
遇到李治后,李素也渐渐琢磨出味道来了。
李世民派他和李治一同去晋阳处置此事,此行自然以李治为首,但是,真正遇到需要处置的具体事情了,自然指望不了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那时就需要李素来做决定了。
所以此行李素和李治二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主一辅,这两个身份大家是随时互相对调,可以换着用的,平日一些场面和形式上的事,由李治出面,小屁孩摆个王爷架子,嗯嗯啊啊打几句官腔,安抚一下民众,但要消弭祸患,平息事端,深挖幕后等等事宜,则是李素该干的活了。
而且李素还相信,晋阳出事,李世民不可能只派出他这一路人马,应该还有一路人马在暗,用以配合行事,过不了多久自有人找上来的,李素甚至相信,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的老辣,就算派出了一明一暗两路人马也不够,估摸对并州和相邻几个州的府兵调令很有可能已飞驰在路上了,有明有暗,有文有武,恩威并济,这才是李世民正确的画风。
同时李素也明白当日自己请求兵权时,李世民为何那么断然地拒绝了他。
兵马当然会调动,但下调令的人不应该是他,而是李治,李治这个小屁孩哪里懂得何时该调兵何时该散王霸?那么,只能靠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和李素这张嘴了,说白了,李素其实也能调兵,把眼前这个小屁孩劝从了即可,无非多费了一番口舌。
想到这里,李素顿时安了心。
这一次终于不像在西州那样孤立无援,好歹也有暗中的人马与自己遥相呼应。
…………
傍晚时分,队伍走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于是李素下令找块靠水的平地扎下营盘,埋灶做饭。
众将士依令停下脚步,开始有条不紊地扎起了营盘。
李素从自己堆积如山的行李中拎出几块新鲜腌制的肉,又让方老五去湖边叉了两尾鱼,再取出一些自家大棚所出的新鲜蔬菜,李素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如约给李治做了一顿并不丰盛但美味的饭菜。
随着最后一块肉毫不客气地塞进了李治的嘴里,李治摸着肚皮打着饱嗝儿,一脸满足地坐在地上,跟吃饱了的猪似的直哼哼,这个时候,李治心中对李素的一丝丝怨念也终于烟消云散,全无踪迹了。
到底是小孩子,并不太记仇,而且李素白天踹那一脚,说到底也算不得太大的仇恨,李治终于忘怀了,对李素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莫名其妙变得热情起来。
“子正兄,治这几年听过你很多事迹呢,真的真的……”
“子正兄,五步倒这种酒真是你亲手酿出来的吗?有一日知节伯伯灌我喝了一小口,我足足醉了一整天才缓过劲,太霸道了!”
“子正兄,如今才刚出上元节,你哪里弄来的绿菜?而且如此新鲜……”
“子正兄,父皇当年派你去西州,你真的杀过西域蛮子吗?杀人是啥心情?”
“子正兄,你不说话的样子像鬼一样,治很害怕,你弄点声响出来啊……”(未完待续。)
“男人大丈夫,心胸要开阔一些……”李素劝慰道:“拉屎吃的亏用食物补偿。恩怨皆消,此举正是相得益彰,未来咱们还要同一段很长的路,您与臣不能总这么水火不容吧?若办砸了你父皇的差事,你我都倒霉。”
事实证明,小屁孩果然比较好哄,被踹飞的奇耻大辱在李素的舌灿莲花之下,李治犹豫许久,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垂下头,朝李素伸出两根手指。一副“耶”的模样。
“两顿。”
“成交!话说前面,若再记仇可就不是大丈夫了。”
“哼!知道了!”李治把头扭过一边,语气仍有些难以释怀。
直到这时,李素才暗擦了一把冷汗。长吁一口气。
好险,差点把未来的皇帝陛下得罪得不要不要的,若今日真因此事而与李治结下死仇,李素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没法在大唐混下去,除非拼尽全力改变历史。扶持另一个皇子上去当皇帝。
幸好如今的李治年岁不大,比较好哄,也幸好李治这小屁孩性格有些软弱,没有端王爷的架子,李素这才有惊无险过了这一关。
…………
遇到李治后,李素才知道,这次奉旨去晋阳的不止他一个,至少还有这位晋王一起,李世民有没有再派人暗地里去晋阳,李素不清楚。
一切都因这次的雪灾而起,从古至今,天灾对民间和统治者而言都是一桩很麻烦很可怕的事,因为灾难在无穷尽的挑战着人性,谁都料不到衣食无着,生计全无的难民们会做出什么事,会对统治者造成怎样的威胁。
华夏数千年来,处于底层的百姓其实是最勤劳,最有耐性,最能逆来顺受的群体,统治者长久的“治人”与“治于人”的洗脑,百姓们从来也不觉得天生被人统治有什么不对,哪怕官吏恶劣,对他们又打又骂,或是苛以重税,甚至抢掠****等等,百姓们都能无奈地忍下去。
可是有一条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那就是“饥饿”。
是的,饥饿是所有百姓的底线,统治者和官府再作威作福,再苛以重税,只要能让他们吃个半饱,不至于活活饿死,他们就没有起来反抗的勇气,可是若遇到灾年,或是苛政令他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时,那时的百姓已不是百姓,而是瞬间变成了一群眼冒绿光的狼,没了活路的他们,就如同楚霸王破釜沉舟一般,反正已断了后路,不如索性杀官造反,杀出一条活路来。
如今关内,河东,山南等四道雪灾,最重要的龙兴之地晋阳又陷入流言中,本地的难民因谣言而蠢蠢欲动,李素和李治要去做的,就是制止并且平息这件事。
至于李世民为何要派李治去,原因很简单,就在李治的封号上,“晋王”,顾名思义,晋地出了问题,他这个晋王是必须要露面的,早在贞观七年,李治才五岁时,李世民除了封王外,还给他封了一个“并州大都督”之职。
并州也属于晋地,如今闹腾得正欢的晋阳城,就是并州所属的一个城池。
以当时李治的年纪,自然不可能真的授予实权,人家那时还是个奶娃子呢,懂什么治理地方?于是“并州大都督”前面,还加了一个“遥领”,“遥领”的意思是,这位奶娃子大都督可以不去并州赴任,名义上兼着这个职位就行。
直到今年,李治尚未成年,亦未行冠礼,所以按礼仍不能授实权,但是并州下面的城池出了事,作为并州大都督的他,是必须要出面的,哪怕只是走一下形式,人也必须在晋阳百姓面前晃悠一圈,安定民心也好,震慑宵小也好,李治的身份很重要。
遇到李治后,李素也渐渐琢磨出味道来了。
李世民派他和李治一同去晋阳处置此事,此行自然以李治为首,但是,真正遇到需要处置的具体事情了,自然指望不了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那时就需要李素来做决定了。
所以此行李素和李治二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主一辅,这两个身份大家是随时互相对调,可以换着用的,平日一些场面和形式上的事,由李治出面,小屁孩摆个王爷架子,嗯嗯啊啊打几句官腔,安抚一下民众,但要消弭祸患,平息事端,深挖幕后等等事宜,则是李素该干的活了。
而且李素还相信,晋阳出事,李世民不可能只派出他这一路人马,应该还有一路人马在暗,用以配合行事,过不了多久自有人找上来的,李素甚至相信,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的老辣,就算派出了一明一暗两路人马也不够,估摸对并州和相邻几个州的府兵调令很有可能已飞驰在路上了,有明有暗,有文有武,恩威并济,这才是李世民正确的画风。
同时李素也明白当日自己请求兵权时,李世民为何那么断然地拒绝了他。
兵马当然会调动,但下调令的人不应该是他,而是李治,李治这个小屁孩哪里懂得何时该调兵何时该散王霸?那么,只能靠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和李素这张嘴了,说白了,李素其实也能调兵,把眼前这个小屁孩劝从了即可,无非多费了一番口舌。
想到这里,李素顿时安了心。
这一次终于不像在西州那样孤立无援,好歹也有暗中的人马与自己遥相呼应。
…………
傍晚时分,队伍走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于是李素下令找块靠水的平地扎下营盘,埋灶做饭。
众将士依令停下脚步,开始有条不紊地扎起了营盘。
李素从自己堆积如山的行李中拎出几块新鲜腌制的肉,又让方老五去湖边叉了两尾鱼,再取出一些自家大棚所出的新鲜蔬菜,李素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如约给李治做了一顿并不丰盛但美味的饭菜。
随着最后一块肉毫不客气地塞进了李治的嘴里,李治摸着肚皮打着饱嗝儿,一脸满足地坐在地上,跟吃饱了的猪似的直哼哼,这个时候,李治心中对李素的一丝丝怨念也终于烟消云散,全无踪迹了。
到底是小孩子,并不太记仇,而且李素白天踹那一脚,说到底也算不得太大的仇恨,李治终于忘怀了,对李素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莫名其妙变得热情起来。
“子正兄,治这几年听过你很多事迹呢,真的真的……”
“子正兄,五步倒这种酒真是你亲手酿出来的吗?有一日知节伯伯灌我喝了一小口,我足足醉了一整天才缓过劲,太霸道了!”
“子正兄,如今才刚出上元节,你哪里弄来的绿菜?而且如此新鲜……”
“子正兄,父皇当年派你去西州,你真的杀过西域蛮子吗?杀人是啥心情?”
“子正兄,你不说话的样子像鬼一样,治很害怕,你弄点声响出来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