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贴身御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一、中医常识:
1.气(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
2.精气学说(古代哲学)??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对中医学影响较大的古代哲学思想之一。?
3.精(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有二:1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2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4.气化(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5.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人类生命产生的本原。?
6.神??1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2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3一切生物及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7.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8.阴阳学说??属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以阴阳对立统一理论,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沦。?
9.阳化气??指在阳的作用下,物质从有形蒸腾气化为无形的过程。?10.阴成形??指在阴的作用下,物质由无形之气凝聚成有形之物的过程。?
11.阴阳交感??指明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12.冲气??指运动着的和谐之气。?
13.阴阳对立??对立:是指处于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相互斗争。阴阳对立,即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阴阳制约。?
14.阴阳消长??指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它们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15.阴平阳秘??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而不外亢。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着的另一方单独存在。此外,还含有共同促进、共同衰退之意。也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17.阴阳转化??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18.重阴必阳??指阴阳转化的机制。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谓阴气过甚,可以向对立面阳的方面转化。?
19.重阳必阴??指阴阳转化的机制。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比的条件。谓阳气过甚,可以向对立面阴的方面转化。?
20.阳胜则阴病??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津、伤阴的病证。?
21.阴胜则阳病??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而出现各种阳气个足的病证。?
22.阳病治阴??阴偏衰产生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阴)。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阳偏衰产生的虚寒证(阴病),治疗当壮其阳(治阳),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阴病治阳。?24.阴中求阳??治疗阳虚证时,在补阳剂中,适当佐以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25.阳中求阴??治疗阴虚证时,在补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26.阴损及阳??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导致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27.阳损及阴??当阳气虑损到—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使阴.精化生不足.导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28.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29.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30.五液??汗、涕、泪、涎、唾五种液体。?31.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32.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个感觉器官。?33.五体??机体的筋、脉、肉、皮毛、骨五种形体组织。?34.五志??怒、喜、思、忧、恐五种情志变化。?
35.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36.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37.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事物必须有克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其相对的平衡。?38.相乘??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39.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40.五行学说??属古代哲学范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41.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树干能屈能伸、向上向外舒展的状态。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42.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的特点。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4.金曰从革??从,由也;革,变革。“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革土生金)。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45.水曰润下??润,滋润:下,下行。“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滋润、向下、寒凉、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46.母病及子??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谓之母病及子。?
47.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子脏传及母脏,称为子病犯母。?
48.虚则补其母??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因补母能令子实(母能生子),故虚则补其母。?
49.实则泻其子??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因泻子能令母虚(子盗母气),故实则泻其子。?
50.滋水涵木??即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51.益火补土??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虚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52.培土生金??即用补脾益气以补益肺气的方法,主要用于肺气虚弱或肺脾两虚之证。?
53.金水相生??亦称滋养肺肾法。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故补肺阴即可以滋肾阴。肾阴是五脏之阴的根本,滋肾阴又可以达到补肺阴的目的。故金水互生以治疗两脏之阴虚。?
54.抑强扶弱??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主要用于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抑其强者,则弱者功能自然易于恢复。“扶弱”主要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助弱者,加强其力量,可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55.抑木扶土??是疏肝与健脾相结合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56.培土制水??是以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治法,又称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57.佐金平木??是辅佐肺金以制肝木的一种治法。此法适用于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58.泻南补北??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二、中医藏象。
1.藏象即人体内在脏腑的形象及其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
2.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3.心主血脉指心气与脉气相通,心具有生血和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营养全身的作用。
4.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脏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又称心主神志。
5.神在人体,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6.心在体合脉心脏与脉管相连,心脉之气相通,在心气的推动...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一、中医常识:
1.气(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
2.精气学说(古代哲学)??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对中医学影响较大的古代哲学思想之一。?
3.精(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有二:1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2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4.气化(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5.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人类生命产生的本原。?
6.神??1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2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3一切生物及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7.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8.阴阳学说??属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以阴阳对立统一理论,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沦。?
9.阳化气??指在阳的作用下,物质从有形蒸腾气化为无形的过程。?10.阴成形??指在阴的作用下,物质由无形之气凝聚成有形之物的过程。?
11.阴阳交感??指明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12.冲气??指运动着的和谐之气。?
13.阴阳对立??对立:是指处于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相互斗争。阴阳对立,即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阴阳制约。?
14.阴阳消长??指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它们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15.阴平阳秘??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而不外亢。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着的另一方单独存在。此外,还含有共同促进、共同衰退之意。也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17.阴阳转化??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18.重阴必阳??指阴阳转化的机制。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谓阴气过甚,可以向对立面阳的方面转化。?
19.重阳必阴??指阴阳转化的机制。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比的条件。谓阳气过甚,可以向对立面阴的方面转化。?
20.阳胜则阴病??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津、伤阴的病证。?
21.阴胜则阳病??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而出现各种阳气个足的病证。?
22.阳病治阴??阴偏衰产生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阴)。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阳偏衰产生的虚寒证(阴病),治疗当壮其阳(治阳),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阴病治阳。?24.阴中求阳??治疗阳虚证时,在补阳剂中,适当佐以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25.阳中求阴??治疗阴虚证时,在补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26.阴损及阳??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导致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27.阳损及阴??当阳气虑损到—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使阴.精化生不足.导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28.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29.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30.五液??汗、涕、泪、涎、唾五种液体。?31.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32.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个感觉器官。?33.五体??机体的筋、脉、肉、皮毛、骨五种形体组织。?34.五志??怒、喜、思、忧、恐五种情志变化。?
35.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36.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37.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事物必须有克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其相对的平衡。?38.相乘??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39.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40.五行学说??属古代哲学范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41.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树干能屈能伸、向上向外舒展的状态。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42.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的特点。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4.金曰从革??从,由也;革,变革。“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革土生金)。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45.水曰润下??润,滋润:下,下行。“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滋润、向下、寒凉、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46.母病及子??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谓之母病及子。?
47.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子脏传及母脏,称为子病犯母。?
48.虚则补其母??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因补母能令子实(母能生子),故虚则补其母。?
49.实则泻其子??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因泻子能令母虚(子盗母气),故实则泻其子。?
50.滋水涵木??即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51.益火补土??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虚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52.培土生金??即用补脾益气以补益肺气的方法,主要用于肺气虚弱或肺脾两虚之证。?
53.金水相生??亦称滋养肺肾法。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故补肺阴即可以滋肾阴。肾阴是五脏之阴的根本,滋肾阴又可以达到补肺阴的目的。故金水互生以治疗两脏之阴虚。?
54.抑强扶弱??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主要用于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抑其强者,则弱者功能自然易于恢复。“扶弱”主要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助弱者,加强其力量,可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55.抑木扶土??是疏肝与健脾相结合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56.培土制水??是以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治法,又称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57.佐金平木??是辅佐肺金以制肝木的一种治法。此法适用于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58.泻南补北??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二、中医藏象。
1.藏象即人体内在脏腑的形象及其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
2.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3.心主血脉指心气与脉气相通,心具有生血和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营养全身的作用。
4.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脏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又称心主神志。
5.神在人体,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6.心在体合脉心脏与脉管相连,心脉之气相通,在心气的推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