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G中文网 www.3gzw.net,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面三个量表是被国内多家医院及中国儿童健康网、儿童博客网和中华育儿网等相关医疗网站采用的。为了说明问题,请原谅我不厌其烦地把它们罗列在这里。

    美国简化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每项视程度不同打0—10分,下表同)

    ①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

    ②兴奋活动,容易冲动( )

    ③惹恼其他儿童( )

    ④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

    ⑤坐立不安( )

    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 )

    ⑦必须立即满足要求、容易灰心丧气( )

    ⑧经常易哭( )

    ⑨情绪变化迅速剧烈( )

    ⑩勃然大怒或出现意料不到的行为( )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有—1分;较多—2分;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

    ①上课时坐立不安( )

    ②上课时经常讲话( )

    ③上课时小动作多( )

    ④发言不举手( )

    ⑤不专心,东张西望,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

    ⑥情绪变化快,易与人争吵( )

    ⑦常惹人干扰人活动( )

    ⑧不能平心静气玩耍( )

    ⑨做事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有始无终( )

    ⑩做事不计后果如何( )

    随便拿父母钞票,或在外偷窃( )

    丢三落四,记忆力差( )

    学习成绩差( )

    说谎、骂人打架( )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有—1分;较多—2分;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①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少年可仅限于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 )

    ②要求静坐时难以静坐( )

    ③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

    ④在游戏或集体活动时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上场( )

    ⑤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

    ⑥难以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如不做家务等( )

    ⑦在做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 )

    ⑧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

    ⑨难以安静地玩耍( )

    ⑩经常话多( )

    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

    别人和他讲话时常似听非听( )

    常丢失学习或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书、作业本等( )

    常常参与危险活动而不考虑后果,如乱跑到街上去而不顾周围等( )

    诊断:在7岁以前起病,病史已有半年以上,并具备上述指标8条以上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几乎所有儿童的正常行为都成了“临床表现”!

    按这几个量表来判定,“多动症儿童”岂止是上面提到的患病比例,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得成为“患儿”吧,这之中当然包括我自己的女儿——毫无疑问,她如果在童年时用这几张量表来测,每样都不严重,又都有一点点,平均各项得分为“1”,那么也得被诊断为“阳性”吧。

    那么,哪个儿童不是“患儿”呢?

    《疾病发明者》作者对当前医疗界过度诊断、滥用药物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称这种现象是“发明疾病”。其中“多动症”就是典型的“被发明的病症”。

    他说:“医生自己经常搞不清楚,因而常常误用有争议的诊断辅助工具。连多动症支持者都估计,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有三分之一是诊断模式下的牺牲品。比较各国,也可以发现把多动症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是多么随便的事。根据研究,巴西儿童有5.8%患多动症,芬兰有7.1%,阿联酋14.9%的孩子患有注意力缺乏症。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谁知道!小孩每天服药的情况就这样盲目形成,要对抗的病状却十分模糊。‘多动症儿童’的沉重标签往往基于医生的主观印象;诊断多动行为的某些准则也可以在多数健康儿童的身上找到,例如经常无法专注聆听他人说话、做作业和组织活动经常有困难、回答问题经常不假思索。这些是症状吗?或者只是令(某些)大人心烦的行为?”[7]

    “多动症诊断量表”,这个事关千百万儿童命运与健康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谁制定了它,经过了怎样的检验与论证?如此粗制滥造、愚蠢做作的东西,竟然被当作主要检查工具给儿童使用。它哪里只是张量表,简直就是诊断圈套!

    三、令人眼花缭乱的“致病原因”

    轻率诊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无奈的难堪,这么“普遍”的一个公共疾病,它的形成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生病?历经一百多年的“研究”,解释越来越多,可到现在谁也说不清。

    从现有资料看,有这样几种病因说:

    第一,轻微脑组织损害——这一点主要围绕儿童出生方式进行猜测。在剖腹产被广泛使用前,被认为是出生时脑部受挤压所致;剖腹产被广泛使用后,却又说是因为剖腹产所致。还有的说是母亲怀孕期感染、高血压,或婴儿期喂奶及其他活动使脑部受到损害所致。总之,孕产期、成长期的每一种情况都被猜测为可能,似乎一个人只要“出生”过,经历过胎儿与婴儿期,他的脑就要被损害。巧妙的是这些“损害”基本上都是不可测的。

    第二,城市环境污染造成的铅中毒致病——这个原因听起来有些道理。但这里有几个疑问:第一个疑问是,一百六十多年前问题被提出来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应该还不存在吧?第二个疑问是,每座城市的儿童都呼吸着相同的空气,为什么只是一部分人得了病?第三个疑问是,生活在偏远山村的孩子不得这个病吗?

    第三,遗传生理因素——这方面有看似很专业的表述,但分析后就可以看到,在没有获得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以大脑某个微小的生化指标差异来解释一个病因,这不过是自说自话的猜测。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有一些生理指标差异的,这很正常;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心情、年龄、饮食下,许多生理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拿不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只好拿鸡毛当令箭了。

    第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