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7天告别拖延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到拖延行为,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这主要是因为自我管理不足,更具体一点就是对于时间的管理不足。于是很自然地,我们会劝说一个拖延症患者努力试试将时间安排得更井然有序点,最好能制订一个时间表之类,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安排好,这样就能够治好拖延症云云……然而,这真的有效吗?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会在老师或家长布置下做好一天的计划表,然后要求按照这个计划表做事,也肯定有很多人在想着制订一个计划表来规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针对拖延症患者的5 0 0 份调查问卷中,9 0 % 以上的患者想过甚至已经制订过属于自己的每日、每周计划表。然而这其中又有几个人坚持了下来?答案是,这些人里,只有两个人坚持到了最后并且改正了拖延症。而且,他们的病患程度并不深。
诚然,拖延说到底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制订一个有效可行的计划表,让拖延症患者按部就班地根据计划表来执行自我管理的话,那么拖延症就会被根治了,可事情真会如此简单吗?要知道很多拖延症患者并不是蠢材,他们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如果真的是写一张计划表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那么拖延症为何还困扰了这么多人这么久,并成为一个广泛的问题?
施小小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初中老师,虽然缺乏经验,但她是个对工作有着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每个学期的开学时她都会要求班上的同学为自己列一份计划表作为作业,表上一定要规划好自己这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她要求的计划表非常翔实,包括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到学校早读,中午放学后午餐的时间,休息时间,到下午放学后要几点回家,几点吃饭,几点开始做作业……她认为,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部就班地规划好自
己的时间,安排好学习的时间,那么成绩是不会差的。因为她自小就是这么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她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成功例子,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模仿。
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后,班里的成绩还是跟以前一样未有起色。看着学期初全班每一个人都交上来的计划表,她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的计划表都是非常完整完善,成绩却丝毫没有进步?于是她决定在家长会上向各位家长询问,结果得知, 很多同学在家根本就没有按照这计划表的规定行动--虽然在学期之初施老师已经打电话给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自己的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表的内容执行自己一天的
生活内容。有些家长也许只是太忙,有些则是督促了几天,结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也就放弃了,更大部分只是把这一份计划表当做一个作业,列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执行则完全没放在心上。总之,计划表这种东西,对于很多学生的束缚力实在太过薄弱了,认清这一点让施小小大为震惊。
拖延症患者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先过分模糊后过分清晰。模糊表现在他们面对时间期限并不能做出很准确的判断。一天?那不就是还有上午下午晚上嘛?一个星期?那不就是还有七天嘛?一个月? 那还有四个周呢……若是一个任务的期限超过了一个月,那就惨了,因为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实在太长,简直别想拖延症患者能够在最初就开始行动。简单地说,在这个前期,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基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的
能力完全可以在剩下的期限内完成任务,所以拖个一两天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而在后期,他们又会因为期限的即将到来而对时间的概念异常清晰--仿佛竖起每一根汗毛感受每一秒的流逝一般。他们无论做什么,就算是在工作,也一定会把自己的精神分那么一部分在注意时间的流逝上:坐在电脑前疯狂赶报告,也会隔个几秒就瞄一下右下角的系统时间;奋笔疾书狂赶作业时,也会做几道题就看看手表现在是几点……期限到来前的时间简直是现实得可怕,可怕到很多拖延症患者大声哀号“剩下这么一
点时间,我根本不可能赶完稿子啊啊啊啊啊……”在这个后期,拖延症患者又会过分放大时间期限的压迫感和无限缩小自己的能力,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剩下的这么一点时间内完成看起来还堆积如山的任务。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时间观念的最大缺陷体现在他们没办法很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的比例,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该分配多少精力多少时间在学习、工作上,才能起到完美达成任务的结果--如果有这个能力, 那么也不会落到患上拖延症的地步了。而对于精力的分配和时间的管理,恰恰是制订一份可行的计划表的首要条件。对于缺乏这方面能力的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这真的有用吗?
当然,拖延症并不是随随便便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然后说什么每天坚持就可以治疗的问题。不仅在于自我管理上,前面各个章节也分析了,拖延症的病因来自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 更是一个深层的心理问题--心理方面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我们要进行根治,必须将自己的那些可能导致拖延的心理直接排除掉,端正心态,否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永远跟他们不共戴天。
提到拖延行为,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这主要是因为自我管理不足,更具体一点就是对于时间的管理不足。于是很自然地,我们会劝说一个拖延症患者努力试试将时间安排得更井然有序点,最好能制订一个时间表之类,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安排好,这样就能够治好拖延症云云……然而,这真的有效吗?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会在老师或家长布置下做好一天的计划表,然后要求按照这个计划表做事,也肯定有很多人在想着制订一个计划表来规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针对拖延症患者的5 0 0 份调查问卷中,9 0 % 以上的患者想过甚至已经制订过属于自己的每日、每周计划表。然而这其中又有几个人坚持了下来?答案是,这些人里,只有两个人坚持到了最后并且改正了拖延症。而且,他们的病患程度并不深。
诚然,拖延说到底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制订一个有效可行的计划表,让拖延症患者按部就班地根据计划表来执行自我管理的话,那么拖延症就会被根治了,可事情真会如此简单吗?要知道很多拖延症患者并不是蠢材,他们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如果真的是写一张计划表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那么拖延症为何还困扰了这么多人这么久,并成为一个广泛的问题?
施小小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初中老师,虽然缺乏经验,但她是个对工作有着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每个学期的开学时她都会要求班上的同学为自己列一份计划表作为作业,表上一定要规划好自己这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她要求的计划表非常翔实,包括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到学校早读,中午放学后午餐的时间,休息时间,到下午放学后要几点回家,几点吃饭,几点开始做作业……她认为,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部就班地规划好自
己的时间,安排好学习的时间,那么成绩是不会差的。因为她自小就是这么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她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成功例子,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模仿。
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后,班里的成绩还是跟以前一样未有起色。看着学期初全班每一个人都交上来的计划表,她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的计划表都是非常完整完善,成绩却丝毫没有进步?于是她决定在家长会上向各位家长询问,结果得知, 很多同学在家根本就没有按照这计划表的规定行动--虽然在学期之初施老师已经打电话给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自己的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表的内容执行自己一天的
生活内容。有些家长也许只是太忙,有些则是督促了几天,结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也就放弃了,更大部分只是把这一份计划表当做一个作业,列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执行则完全没放在心上。总之,计划表这种东西,对于很多学生的束缚力实在太过薄弱了,认清这一点让施小小大为震惊。
拖延症患者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先过分模糊后过分清晰。模糊表现在他们面对时间期限并不能做出很准确的判断。一天?那不就是还有上午下午晚上嘛?一个星期?那不就是还有七天嘛?一个月? 那还有四个周呢……若是一个任务的期限超过了一个月,那就惨了,因为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实在太长,简直别想拖延症患者能够在最初就开始行动。简单地说,在这个前期,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基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的
能力完全可以在剩下的期限内完成任务,所以拖个一两天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而在后期,他们又会因为期限的即将到来而对时间的概念异常清晰--仿佛竖起每一根汗毛感受每一秒的流逝一般。他们无论做什么,就算是在工作,也一定会把自己的精神分那么一部分在注意时间的流逝上:坐在电脑前疯狂赶报告,也会隔个几秒就瞄一下右下角的系统时间;奋笔疾书狂赶作业时,也会做几道题就看看手表现在是几点……期限到来前的时间简直是现实得可怕,可怕到很多拖延症患者大声哀号“剩下这么一
点时间,我根本不可能赶完稿子啊啊啊啊啊……”在这个后期,拖延症患者又会过分放大时间期限的压迫感和无限缩小自己的能力,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剩下的这么一点时间内完成看起来还堆积如山的任务。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时间观念的最大缺陷体现在他们没办法很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的比例,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该分配多少精力多少时间在学习、工作上,才能起到完美达成任务的结果--如果有这个能力, 那么也不会落到患上拖延症的地步了。而对于精力的分配和时间的管理,恰恰是制订一份可行的计划表的首要条件。对于缺乏这方面能力的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这真的有用吗?
当然,拖延症并不是随随便便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然后说什么每天坚持就可以治疗的问题。不仅在于自我管理上,前面各个章节也分析了,拖延症的病因来自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习惯上的问题, 更是一个深层的心理问题--心理方面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我们要进行根治,必须将自己的那些可能导致拖延的心理直接排除掉,端正心态,否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计划表永远跟他们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