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爱与恨的边缘
万历五年(1577)的夺情事件结束了,张居正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事实证明,以眼前这些小喽啰的实力,是动不了张大哥分毫的。自打严嵩、徐阶、高拱这批高水平选手退役后,江湖人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张居正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越发有恃无恐,推行自己的政令,谁不听话就灭了谁。自从赶走高拱后,内阁中只剩他一人,为体现民主风格,他又陆续提拔几人入阁,先是吕调阳,然后是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当然了,这几位仁兄虽然籍贯不同、爱好不同、高矮胖瘦长相各异,但对于张居正而言,他们是同一类人——跑腿的,有着共同的优点——听话。
但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对于这四个人,他还是看走了眼,至少看错了一个。
除了工作上独断专行外,张居正还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非相。
这句话看上去十分谦虚,表明我张居正不是宰相。但很不幸的是,这句谦虚的话还有下半句:乃摄也。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我不是宰相,而是摄政。
所谓摄政,就是代替皇帝行使职权的人。对张居正而言,宰相已经是小儿科了,只有摄政才够风光。一个平民竟然如此风光,如果当年废除宰相的朱元璋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活过来。
但张居正明显是不怕诈尸的,他受之无愧,并在家里挂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这副对联用黄金打造,十分气派,但要换在以前,这是个要人命的东西。因为所谓太岳,就是张居正的字,而众所周知,对联的下半句要高于上半句,如此一来,张居正就比皇帝更牛了。
而牛人张居正非但没有拒收,还堂而皇之地裱起来,就差贴在门口当春联用了。
但一个人天下无敌太久,老天爷也会不满的,毕竟他老人家喜欢热闹。于是在冥冥之中,他给张居正找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他的上级,一个是他的下属。
张居正的上级,就是皇帝。综合说来,这是一个由爱生恨的故事。
万历皇帝朱翊钧,嘉靖四十二年(1563)出生,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这位仁兄运气很好,六岁就立了太子,四年后又死了爹,直接当了皇帝,比起他那位连个太子名分都没有、提心吊胆当了三十多年王爷的爹来,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如果仔细分析他的童年档案,你就会发现,这位被誉为明代第一懒人的皇帝,实际上曾是一个无比机智勤奋的人。
万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从小认字很早,而且很懂事,虽然不用他帮家里做饭,打洗脚水,但他也知道父亲死得早,母亲一个人不容易,要想维持住这个家,就得靠张先生。
这是他的母亲告诉他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对此深信不疑。
他和张先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父亲刚死的时候。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十分危急的时刻,万恶的高老头(高拱同志)欺负他年纪小,他妈又是个寡妇,准备把他的皇位夺走,让他下岗走人。关键时刻,张先生出现了,这位盖世英雄拯救了他们母子,并赶走了邪恶的高老头,在伟大的张先生的帮助下,好人战胜了坏人,世界再次恢复了和平。
这大概就是万历对张居正的第一印象,而此后母亲的种种言行也加深了他对张先生的好感。
由于父亲死得早,他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张居正完成的。这位首辅大人可谓多才多艺,除了处理政务外,对他的学习也丝毫不放松,闲来无事还编了一本书,叫做《帝鉴图说》。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今天搞一个优秀少儿图书评选,这本书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在此书中,张居正特意挑选了一百一十七个历史事件,其中好事八十一件,坏事三十六件,每件事情都配有插图,类似于小人书,讲明白为什么好,为什么坏,相信只要不是白痴,就一定能看得懂。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张居正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他不但编了书,还每天跑来给小皇帝讲故事,指着书上的插图,告诉万历,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万历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对这个既帮自己干活,又给自己讲故事的张先生,他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甚至于每次张居正上朝时站在他的面前,他都觉得过意不去:张先生站着,我怎么好意思坐着?
问题在于皇帝没法站着上朝,于是他给了张居正一个特殊待遇,每到夏天热时,张居正的身边就站着两人,专门给他扇扇子;冬天冷时,张居正的脚底下总有一块铺好的毡布(当然,别人是没有的)。当旁边的诸位同僚擦汗打哆嗦时,张先生这里却是气定神闲,搞得大家总仰天长叹: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啊。
在万历看来,张居正是一个类似父亲的人。
而那位在一旁煽风点火、引导万历的李贵妃(现在是太后了),对张居正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机。
李太后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她籍贯山西,出身低微,家里原来虽做过小生意,也无非是混碗饭吃,幸好长得漂亮,被皇帝选中,还生了个儿子。估计她从小经常逛集贸市场,讨价还价,社会经验丰富,所以在宫中很会来事,人缘也好,这才开始发达起来。但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她的本性始终未曾变过——生意人。
从看到张居正的第一眼起,李太后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人,不但能谋善断,而且政务能力极强,加上她的丈夫隆庆皇帝为人老实、胆小怕事不说,还是个老病号,哪天脚一蹬就咽了气,那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虽说李太后精明强干,也有一定的政治野心,但她很清楚,中国很广阔,事情很复杂,像收税、打仗、城管、救灾之类的事,自己是搞不定的,只能依靠大臣去办。换句话说,她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从这一点看,她比后来的那位慈大妈(慈禧)不知要强多少倍。
关于后宫参政问题的调研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综观整个明代,什么事情都有,太监专权,大臣独裁,可偏偏老婆(后宫)参政的问题并不多见,什么女主当国、垂帘听政,压根就没有市场。看上去很让人费解,但只要略为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原因十分简单。
先介绍一下相关知识。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参政折腾事的并不少见,但折腾出好结果的却并不多见,像慈禧这类的二杆子倒有不少,讲到这里,也请诸位女性同胞切莫动武,容俺说完。
女性在从政方面之所以比男性困难,说到底是个生理结构问题。政治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需要极大的理性,但女性情感丰富,很多事情上往往会跟着感觉走。比如慈禧大妈,开始知道光绪改革,还比较支持,但一听说改革要革自己,就把人给废了。这还在其次,关键在于她明明知道大清... -->>
爱与恨的边缘
万历五年(1577)的夺情事件结束了,张居正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事实证明,以眼前这些小喽啰的实力,是动不了张大哥分毫的。自打严嵩、徐阶、高拱这批高水平选手退役后,江湖人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张居正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越发有恃无恐,推行自己的政令,谁不听话就灭了谁。自从赶走高拱后,内阁中只剩他一人,为体现民主风格,他又陆续提拔几人入阁,先是吕调阳,然后是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当然了,这几位仁兄虽然籍贯不同、爱好不同、高矮胖瘦长相各异,但对于张居正而言,他们是同一类人——跑腿的,有着共同的优点——听话。
但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对于这四个人,他还是看走了眼,至少看错了一个。
除了工作上独断专行外,张居正还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非相。
这句话看上去十分谦虚,表明我张居正不是宰相。但很不幸的是,这句谦虚的话还有下半句:乃摄也。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我不是宰相,而是摄政。
所谓摄政,就是代替皇帝行使职权的人。对张居正而言,宰相已经是小儿科了,只有摄政才够风光。一个平民竟然如此风光,如果当年废除宰相的朱元璋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活过来。
但张居正明显是不怕诈尸的,他受之无愧,并在家里挂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这副对联用黄金打造,十分气派,但要换在以前,这是个要人命的东西。因为所谓太岳,就是张居正的字,而众所周知,对联的下半句要高于上半句,如此一来,张居正就比皇帝更牛了。
而牛人张居正非但没有拒收,还堂而皇之地裱起来,就差贴在门口当春联用了。
但一个人天下无敌太久,老天爷也会不满的,毕竟他老人家喜欢热闹。于是在冥冥之中,他给张居正找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他的上级,一个是他的下属。
张居正的上级,就是皇帝。综合说来,这是一个由爱生恨的故事。
万历皇帝朱翊钧,嘉靖四十二年(1563)出生,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这位仁兄运气很好,六岁就立了太子,四年后又死了爹,直接当了皇帝,比起他那位连个太子名分都没有、提心吊胆当了三十多年王爷的爹来,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如果仔细分析他的童年档案,你就会发现,这位被誉为明代第一懒人的皇帝,实际上曾是一个无比机智勤奋的人。
万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从小认字很早,而且很懂事,虽然不用他帮家里做饭,打洗脚水,但他也知道父亲死得早,母亲一个人不容易,要想维持住这个家,就得靠张先生。
这是他的母亲告诉他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对此深信不疑。
他和张先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父亲刚死的时候。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十分危急的时刻,万恶的高老头(高拱同志)欺负他年纪小,他妈又是个寡妇,准备把他的皇位夺走,让他下岗走人。关键时刻,张先生出现了,这位盖世英雄拯救了他们母子,并赶走了邪恶的高老头,在伟大的张先生的帮助下,好人战胜了坏人,世界再次恢复了和平。
这大概就是万历对张居正的第一印象,而此后母亲的种种言行也加深了他对张先生的好感。
由于父亲死得早,他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张居正完成的。这位首辅大人可谓多才多艺,除了处理政务外,对他的学习也丝毫不放松,闲来无事还编了一本书,叫做《帝鉴图说》。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今天搞一个优秀少儿图书评选,这本书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在此书中,张居正特意挑选了一百一十七个历史事件,其中好事八十一件,坏事三十六件,每件事情都配有插图,类似于小人书,讲明白为什么好,为什么坏,相信只要不是白痴,就一定能看得懂。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张居正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他不但编了书,还每天跑来给小皇帝讲故事,指着书上的插图,告诉万历,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万历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对这个既帮自己干活,又给自己讲故事的张先生,他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甚至于每次张居正上朝时站在他的面前,他都觉得过意不去:张先生站着,我怎么好意思坐着?
问题在于皇帝没法站着上朝,于是他给了张居正一个特殊待遇,每到夏天热时,张居正的身边就站着两人,专门给他扇扇子;冬天冷时,张居正的脚底下总有一块铺好的毡布(当然,别人是没有的)。当旁边的诸位同僚擦汗打哆嗦时,张先生这里却是气定神闲,搞得大家总仰天长叹: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啊。
在万历看来,张居正是一个类似父亲的人。
而那位在一旁煽风点火、引导万历的李贵妃(现在是太后了),对张居正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机。
李太后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她籍贯山西,出身低微,家里原来虽做过小生意,也无非是混碗饭吃,幸好长得漂亮,被皇帝选中,还生了个儿子。估计她从小经常逛集贸市场,讨价还价,社会经验丰富,所以在宫中很会来事,人缘也好,这才开始发达起来。但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她的本性始终未曾变过——生意人。
从看到张居正的第一眼起,李太后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人,不但能谋善断,而且政务能力极强,加上她的丈夫隆庆皇帝为人老实、胆小怕事不说,还是个老病号,哪天脚一蹬就咽了气,那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虽说李太后精明强干,也有一定的政治野心,但她很清楚,中国很广阔,事情很复杂,像收税、打仗、城管、救灾之类的事,自己是搞不定的,只能依靠大臣去办。换句话说,她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从这一点看,她比后来的那位慈大妈(慈禧)不知要强多少倍。
关于后宫参政问题的调研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综观整个明代,什么事情都有,太监专权,大臣独裁,可偏偏老婆(后宫)参政的问题并不多见,什么女主当国、垂帘听政,压根就没有市场。看上去很让人费解,但只要略为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原因十分简单。
先介绍一下相关知识。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参政折腾事的并不少见,但折腾出好结果的却并不多见,像慈禧这类的二杆子倒有不少,讲到这里,也请诸位女性同胞切莫动武,容俺说完。
女性在从政方面之所以比男性困难,说到底是个生理结构问题。政治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需要极大的理性,但女性情感丰富,很多事情上往往会跟着感觉走。比如慈禧大妈,开始知道光绪改革,还比较支持,但一听说改革要革自己,就把人给废了。这还在其次,关键在于她明明知道大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