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继续。打仗说穿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对方听话,如果有别的方法能达到目的,何必要打呢?
申时行找到了这个方法。
他敏锐地发现,扯立克虽然是顺义王,但其属下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各个部落组成,各有各的主张。大多数人和明朝生意做得好好的,压根儿不想打仗,如果贸然开战,想打的打了,不想打的也打了,实在是得不偿失。分化瓦解才是上策。
所以申时行反对。当然,以申时行的水平,公开反对这种事,他是不会干的。夜深人静,独自起草,秘密上交,事情干得滴水不漏。万历接到奏疏,认可了申时行的意见,同意暂不动兵,并命令他全权处理此事。消息传开,一片哗然,但皇帝说不打,谁也没办法找皇帝算账。申时行先生也是一脸无辜:我虽是朝廷首辅,但皇帝不同意,我也没办法。仗是不用打了,但这事还没完。申时行随即下令兵部尚书郑洛,在边界集结重兵,也不大举进攻,每天就在那里蹲着,别的部落都不管,专打扯立克,而且还专挑他的运输车队下手,抢了就跑。
这种打法毫无成本,且收益率极高,明军乐此不疲,扯立克却是叫苦不迭,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得率部躲得远远的。就这样,不用大动干戈,不费一兵一卒,申时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恢复了边境的和平。
虽然张居正死后,朝局十分复杂,帮派林立,申时行却凭借着无人能敌的“混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但自己能混,还无私地帮助不能混的同志,比如万历。
自从登基以来,万历一直在忙两件事,一是处理政务,二是搞臭张居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因为张居正实在太牛了,当了二十六年的官,十年的“皇帝”(实际如此),名气比皇帝还大,虽然人死了,茶还烫得冒泡,所以不搞臭张居正,就搞不好政务。
但要干这件事,自己是无从动手的,必须找打手。万历很快发现,最好的打手,就是言官和大臣。
张居正时代,言官大臣都不吃香,被整得奄奄一息,现在万历决定,开闸,放狗。
事实上,这帮人的表现确实不错,如江东之、李植、羊可立等人,虽说下场不怎么样,但至少在工作期间,都尽到了狗的本分。
看见张居正被穷追猛打,万历很高兴;看见申时行被牵连,万历也不悲伤。因为在他看来,这不过是轻微的副作用,敲打一下申老师也好,免得他当首辅太久,再犯前任(张居正)的错误。
他解放言官大臣,指挥自若,是因为他认定,这些人将永远听从他的调遣。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因为就骂人的水平而言,言官大臣和街头骂街大妈,只有一个区别:大妈是业余的,言官大臣是职业的。大妈骂完街后,还得回家洗衣做饭;言官大臣骂完这个,就会骂下一个。所以,当他们足够壮大之后,攻击的矛头将不再是死去的张居正,或是活着的申时行,而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对言官和大臣们而言,万历确实有被骂的理由。自从万历十五年(1587)起,万历就不怎么上朝了,经常是“偶有微疾”,开始还真是“偶有”,后来就变成常有,“微疾”也逐渐变成“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总而言之,大臣们是越来越少见到他了。
必须说明的是,万历是不上朝,却并非不上班,事情还是要办,就好比说你早上起床,不想去单位,改在家里办公,除了不打考勤,少见几个人外,也没什么不同。后世一说到这位仁兄,总是什么几十年不干活之类,这要么是无意的误解,要么是有意的污蔑。
在中国当皇帝,收益高,想要啥就有啥,但风险也大,屁股上坐的那个位置,只要是人就想要。因此今天这里搞阴谋,明天那里闹叛乱,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悬,几天不看公文,没准儿刀就架在脖子上了。但凡在位者,除了个把弱智外,基本上都是怀疑主义者,见谁怀疑谁。
万历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他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工于心计的政治老手。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不上朝的事实,却无人察觉背后隐藏的奥秘。
在他之前,有无数皇帝每日上朝理政,费尽心力,日子过得极其辛苦,却依然是脑袋不保,而他几十年不上朝,谁都不见,却依然能够控制群臣,你说这人厉不厉害?
但言官大臣是不管这些的,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皇帝不但要办事,还要上班,哪怕屁事儿没有,你也得坐在那儿,这才叫皇帝。
万历自然不干,他不干的表现就是不上朝;言官大臣也不干,他们不干的表现就是不断上奏疏。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在干同样的事情。
隐私问题万历十四年(1586)十月,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当时的万历,基本上还属于上朝族,只是偶尔罢工而已,就这样,也没躲过去。第一个上疏的,是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按说第一个不该是他,因为这位仁兄主管的是祭祀,级别又低,平时也不和皇帝见面。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上疏提意见,他之所以不满,不是皇帝不上朝,而是不祭祀。
卢洪春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发现皇帝不怎么来太庙,又听说近期经常消极怠工,便上疏希望皇帝改正。
本来是个挺正常的事,却被他搞得不正常。因为这位卢先生除了研究礼仪外,还学过医,有学问在身上,不显摆实在对不起自己,于是乎发挥其特长,写就奇文一篇,送呈御览。
第二天,申时行奉命去见万历,刚进去,就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卢洪春这厮!肆言惑众,沽名讪上,好生狂妄!着锦衣卫拿在午门前,着实打六十棍!革了职为民当差,永不叙用!”以上言辞,系万历同志之原话,并无加工。
很久很久以前,“这厮”两个字就诞生了,在明代的许多小说话本中,也频频出现,其意思依照现场情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这家伙、这小子到这浑蛋、这王八蛋,不一而足。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俩字不是好话,是市井之徒的常用语,皇帝大人脱口而出,那是真的急了眼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卢洪春的那篇奏疏,你看你也急。除了指责皇帝陛下不该缺席祭祀外,卢主事还替皇帝陛下担忧其危害:“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强固,头晕眼黑之疾,皆非今日所宜有。”
继续。打仗说穿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对方听话,如果有别的方法能达到目的,何必要打呢?
申时行找到了这个方法。
他敏锐地发现,扯立克虽然是顺义王,但其属下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各个部落组成,各有各的主张。大多数人和明朝生意做得好好的,压根儿不想打仗,如果贸然开战,想打的打了,不想打的也打了,实在是得不偿失。分化瓦解才是上策。
所以申时行反对。当然,以申时行的水平,公开反对这种事,他是不会干的。夜深人静,独自起草,秘密上交,事情干得滴水不漏。万历接到奏疏,认可了申时行的意见,同意暂不动兵,并命令他全权处理此事。消息传开,一片哗然,但皇帝说不打,谁也没办法找皇帝算账。申时行先生也是一脸无辜:我虽是朝廷首辅,但皇帝不同意,我也没办法。仗是不用打了,但这事还没完。申时行随即下令兵部尚书郑洛,在边界集结重兵,也不大举进攻,每天就在那里蹲着,别的部落都不管,专打扯立克,而且还专挑他的运输车队下手,抢了就跑。
这种打法毫无成本,且收益率极高,明军乐此不疲,扯立克却是叫苦不迭,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得率部躲得远远的。就这样,不用大动干戈,不费一兵一卒,申时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恢复了边境的和平。
虽然张居正死后,朝局十分复杂,帮派林立,申时行却凭借着无人能敌的“混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但自己能混,还无私地帮助不能混的同志,比如万历。
自从登基以来,万历一直在忙两件事,一是处理政务,二是搞臭张居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因为张居正实在太牛了,当了二十六年的官,十年的“皇帝”(实际如此),名气比皇帝还大,虽然人死了,茶还烫得冒泡,所以不搞臭张居正,就搞不好政务。
但要干这件事,自己是无从动手的,必须找打手。万历很快发现,最好的打手,就是言官和大臣。
张居正时代,言官大臣都不吃香,被整得奄奄一息,现在万历决定,开闸,放狗。
事实上,这帮人的表现确实不错,如江东之、李植、羊可立等人,虽说下场不怎么样,但至少在工作期间,都尽到了狗的本分。
看见张居正被穷追猛打,万历很高兴;看见申时行被牵连,万历也不悲伤。因为在他看来,这不过是轻微的副作用,敲打一下申老师也好,免得他当首辅太久,再犯前任(张居正)的错误。
他解放言官大臣,指挥自若,是因为他认定,这些人将永远听从他的调遣。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因为就骂人的水平而言,言官大臣和街头骂街大妈,只有一个区别:大妈是业余的,言官大臣是职业的。大妈骂完街后,还得回家洗衣做饭;言官大臣骂完这个,就会骂下一个。所以,当他们足够壮大之后,攻击的矛头将不再是死去的张居正,或是活着的申时行,而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对言官和大臣们而言,万历确实有被骂的理由。自从万历十五年(1587)起,万历就不怎么上朝了,经常是“偶有微疾”,开始还真是“偶有”,后来就变成常有,“微疾”也逐渐变成“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总而言之,大臣们是越来越少见到他了。
必须说明的是,万历是不上朝,却并非不上班,事情还是要办,就好比说你早上起床,不想去单位,改在家里办公,除了不打考勤,少见几个人外,也没什么不同。后世一说到这位仁兄,总是什么几十年不干活之类,这要么是无意的误解,要么是有意的污蔑。
在中国当皇帝,收益高,想要啥就有啥,但风险也大,屁股上坐的那个位置,只要是人就想要。因此今天这里搞阴谋,明天那里闹叛乱,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悬,几天不看公文,没准儿刀就架在脖子上了。但凡在位者,除了个把弱智外,基本上都是怀疑主义者,见谁怀疑谁。
万历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他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工于心计的政治老手。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不上朝的事实,却无人察觉背后隐藏的奥秘。
在他之前,有无数皇帝每日上朝理政,费尽心力,日子过得极其辛苦,却依然是脑袋不保,而他几十年不上朝,谁都不见,却依然能够控制群臣,你说这人厉不厉害?
但言官大臣是不管这些的,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皇帝不但要办事,还要上班,哪怕屁事儿没有,你也得坐在那儿,这才叫皇帝。
万历自然不干,他不干的表现就是不上朝;言官大臣也不干,他们不干的表现就是不断上奏疏。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在干同样的事情。
隐私问题万历十四年(1586)十月,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当时的万历,基本上还属于上朝族,只是偶尔罢工而已,就这样,也没躲过去。第一个上疏的,是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按说第一个不该是他,因为这位仁兄主管的是祭祀,级别又低,平时也不和皇帝见面。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上疏提意见,他之所以不满,不是皇帝不上朝,而是不祭祀。
卢洪春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发现皇帝不怎么来太庙,又听说近期经常消极怠工,便上疏希望皇帝改正。
本来是个挺正常的事,却被他搞得不正常。因为这位卢先生除了研究礼仪外,还学过医,有学问在身上,不显摆实在对不起自己,于是乎发挥其特长,写就奇文一篇,送呈御览。
第二天,申时行奉命去见万历,刚进去,就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卢洪春这厮!肆言惑众,沽名讪上,好生狂妄!着锦衣卫拿在午门前,着实打六十棍!革了职为民当差,永不叙用!”以上言辞,系万历同志之原话,并无加工。
很久很久以前,“这厮”两个字就诞生了,在明代的许多小说话本中,也频频出现,其意思依照现场情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这家伙、这小子到这浑蛋、这王八蛋,不一而足。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俩字不是好话,是市井之徒的常用语,皇帝大人脱口而出,那是真的急了眼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卢洪春的那篇奏疏,你看你也急。除了指责皇帝陛下不该缺席祭祀外,卢主事还替皇帝陛下担忧其危害:“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强固,头晕眼黑之疾,皆非今日所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