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明末抉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这本来是正文里的,但和故事本身无关,就摘出来作为番外发了。)
华夏由于农耕文明的限制,再加上幅员辽阔边境线过长,军事一直是历代王朝的巨大负担。
就以铁焰镇为例,我们都知道训练精兵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真是几句口号和制定纪律就可以的话,那古代华夏早就统一全世界了。毕竟我们别的不擅长,唯独喊口号和做纸上文章是五千年祖传。
每顿饭只给士兵吃两个馒头,是不可能练出什么精兵来的,这点营养很可能连日常训练都盯不下来。
不但营养得跟上,工资也得多开,身份还得有保障——只有岗位薪酬具备吸引力,招来的才不至于是混吃等死之辈。
这个事看起来简单,无非就是给当兵的吃肉喝酒开高薪,但其实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任何问题积累到一定的量,都会产生质的变化。
比如一百人吃肉喝酒好解决,可如果是一万人乃至两万人呢?这一天得吃多少肉?
按现代计量单位计算,假设两万士兵每人每天二两肉,每天就是四千斤肉的消耗。请注意,明朝可没有瘦肉精,猪也没办法一天能长一两斤。这时候人还吃不饱呢,更没有那么多精细饲料去喂猪,一年出栏每头猪能出九十斤净肉都算多的了。
就算一百斤一头,每天就要吃掉四十头猪,一年就要吃掉一万四千零六百头猪——这还只是两万士兵的肉食。
蔬菜鸡蛋及其他副食不提,就一年去搞这一万多头肉猪就是个大问题。
这可不是盖一个养猪场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个行业都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运行。以养猪场为例,上游的饲料厂和兽医站必不可少,下游则必须配套粪便肥料处理厂和屠宰厂。
以上工作人员的培训,各环节抗灾能力都要考虑其中。如果发生瘟疫怎么办?隔绝杀灭处理又是一个技术范畴。
一个不小心,投在养猪场的几十万两白银就会打了水漂还是小事,士兵没肉吃才是大事。你看看,猪瘟和鸡瘟看起来和军事毫无关联,但却有可能让精兵之路从中夭折。
这时候可没有冷库冷藏车,肉食和蛋类这些生鲜食物必须在本地解决,而不能凭借异地调度。
既然是精兵,光吃好喝好显然还不够,装备同样是重中之重。抛开常备兵器盔甲不提,我们聊聊兵器盔甲以外的东西——比如帐篷。
严冬行军,如何在酷寒冬夜保持温度,避免有人发烧感冒进而传染全军损失大半战斗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古代因为军中疫情泛滥而战败的例子不计其数,至少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已经开始带着草药征南蛮了。
军队看起来是一个单一职业,但其实需要调动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链来供养它,这是一个烧钱机器。
在华夏割据动乱的年代,百姓无以为生,趁乱而起的义军因为生活起点低,拿起锄头就是兵,杀过一两个人就算精兵,再加上还可以劫掠,未来没准还能拜相封侯,还算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
但现在的大明军队抢没的抢,打还打不赢,显然就是个无底洞产业,白白消耗着大量社会资源和社会产能。
尤其是各种五花八门兵器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因为生产环节的增加和产业链的扩张都意味着需要更高的生产管控能力——如何保持节能高效,而非溢能冗员。这是一门学问,以至于要有生产管理这么一个学科来对应它。
这些乱七八糟的火器不但没能增强明军的战斗力,反而进一步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这个问题点到为止,大家知道养万八千精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可以了。
打不打仗,你都得这么养着,否则战斗力就会开始飞速下滑。
这一点,游牧民族在古代军事上有着天然优势,他们从小就骑马射箭,绝大部分人是天生的战士,忙时放牧不向政府伸手,闲时响应酋长号召跟着出去抢劫。
你看看,游牧民族的军队不但不会对他们的领导层造成财政压力,而且由于生态因素会一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战斗力。
女真曾经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过两次,第一次差点搞掉宋朝,第二次则搞掉了明朝,这在华夏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一般来说,某个北方民族一旦和华夏产生国战级别的争端,通常化外民族一方都会招致华夏连根拔起般的驱逐和毁灭性的同化。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民族因此灰飞烟灭。
而女真一个区区小族,竟然能在几百年间连续两次入主中原,这里面显然有值得深究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女真出了什么完颜阿骨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天骄级人物,毕竟在《沁园春雪》里面,这几位根本排不上号。女真之所以可以两度崛起,主要还是他们的生态体系起到了绝对作用——又牧又猎又农。
放牧使他们擅骑,山水渔猎锻炼体魄,务农定居使其拥有纯游牧民族所不具备的向心凝聚力。仅从军事角度来说,这种生态体系下的人要比游牧民族的天生战士多出来一支天赋树,实力自然也是碾压性质的。
&nbs...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这本来是正文里的,但和故事本身无关,就摘出来作为番外发了。)
华夏由于农耕文明的限制,再加上幅员辽阔边境线过长,军事一直是历代王朝的巨大负担。
就以铁焰镇为例,我们都知道训练精兵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真是几句口号和制定纪律就可以的话,那古代华夏早就统一全世界了。毕竟我们别的不擅长,唯独喊口号和做纸上文章是五千年祖传。
每顿饭只给士兵吃两个馒头,是不可能练出什么精兵来的,这点营养很可能连日常训练都盯不下来。
不但营养得跟上,工资也得多开,身份还得有保障——只有岗位薪酬具备吸引力,招来的才不至于是混吃等死之辈。
这个事看起来简单,无非就是给当兵的吃肉喝酒开高薪,但其实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任何问题积累到一定的量,都会产生质的变化。
比如一百人吃肉喝酒好解决,可如果是一万人乃至两万人呢?这一天得吃多少肉?
按现代计量单位计算,假设两万士兵每人每天二两肉,每天就是四千斤肉的消耗。请注意,明朝可没有瘦肉精,猪也没办法一天能长一两斤。这时候人还吃不饱呢,更没有那么多精细饲料去喂猪,一年出栏每头猪能出九十斤净肉都算多的了。
就算一百斤一头,每天就要吃掉四十头猪,一年就要吃掉一万四千零六百头猪——这还只是两万士兵的肉食。
蔬菜鸡蛋及其他副食不提,就一年去搞这一万多头肉猪就是个大问题。
这可不是盖一个养猪场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个行业都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运行。以养猪场为例,上游的饲料厂和兽医站必不可少,下游则必须配套粪便肥料处理厂和屠宰厂。
以上工作人员的培训,各环节抗灾能力都要考虑其中。如果发生瘟疫怎么办?隔绝杀灭处理又是一个技术范畴。
一个不小心,投在养猪场的几十万两白银就会打了水漂还是小事,士兵没肉吃才是大事。你看看,猪瘟和鸡瘟看起来和军事毫无关联,但却有可能让精兵之路从中夭折。
这时候可没有冷库冷藏车,肉食和蛋类这些生鲜食物必须在本地解决,而不能凭借异地调度。
既然是精兵,光吃好喝好显然还不够,装备同样是重中之重。抛开常备兵器盔甲不提,我们聊聊兵器盔甲以外的东西——比如帐篷。
严冬行军,如何在酷寒冬夜保持温度,避免有人发烧感冒进而传染全军损失大半战斗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古代因为军中疫情泛滥而战败的例子不计其数,至少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已经开始带着草药征南蛮了。
军队看起来是一个单一职业,但其实需要调动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链来供养它,这是一个烧钱机器。
在华夏割据动乱的年代,百姓无以为生,趁乱而起的义军因为生活起点低,拿起锄头就是兵,杀过一两个人就算精兵,再加上还可以劫掠,未来没准还能拜相封侯,还算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
但现在的大明军队抢没的抢,打还打不赢,显然就是个无底洞产业,白白消耗着大量社会资源和社会产能。
尤其是各种五花八门兵器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因为生产环节的增加和产业链的扩张都意味着需要更高的生产管控能力——如何保持节能高效,而非溢能冗员。这是一门学问,以至于要有生产管理这么一个学科来对应它。
这些乱七八糟的火器不但没能增强明军的战斗力,反而进一步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这个问题点到为止,大家知道养万八千精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可以了。
打不打仗,你都得这么养着,否则战斗力就会开始飞速下滑。
这一点,游牧民族在古代军事上有着天然优势,他们从小就骑马射箭,绝大部分人是天生的战士,忙时放牧不向政府伸手,闲时响应酋长号召跟着出去抢劫。
你看看,游牧民族的军队不但不会对他们的领导层造成财政压力,而且由于生态因素会一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战斗力。
女真曾经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过两次,第一次差点搞掉宋朝,第二次则搞掉了明朝,这在华夏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一般来说,某个北方民族一旦和华夏产生国战级别的争端,通常化外民族一方都会招致华夏连根拔起般的驱逐和毁灭性的同化。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民族因此灰飞烟灭。
而女真一个区区小族,竟然能在几百年间连续两次入主中原,这里面显然有值得深究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女真出了什么完颜阿骨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天骄级人物,毕竟在《沁园春雪》里面,这几位根本排不上号。女真之所以可以两度崛起,主要还是他们的生态体系起到了绝对作用——又牧又猎又农。
放牧使他们擅骑,山水渔猎锻炼体魄,务农定居使其拥有纯游牧民族所不具备的向心凝聚力。仅从军事角度来说,这种生态体系下的人要比游牧民族的天生战士多出来一支天赋树,实力自然也是碾压性质的。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