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回到古代做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匆匆流逝,三日时间不过一眨眼。这日乃三月初二,正是殿试考策之时。
一大早,天尚未亮,依旧满天星辰,参与殿试者便起床前往皇宫了。苏轼也一大早被书童叫醒,其实他差不多整晚失眠,临到最后才眯了眯眼。人生第一次殿试,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这么激动下,哪能睡得着?
书童把号给苏轼贴身带好,若无此号,定不能入殿门。书童把苏轼送到皇宫殿门之前,把预先准备好的考篮递给苏轼之后,苏轼便要独自一人入宫考试了。大顺朝使用的是三级考试制度,分解试(乡试),省试和殿试,每一级皆不论前面考得如何,最终能否入仕,还得看殿试结果。别以为参加了殿试就百分百能当官了,殿试中黜落的士子亦不在少数。
考生排着队,凭号进入殿门,查明正身,确认没有夹带之后,便由内侍引导进入集英殿。集英殿外悬挂一张混图,其实也就是座位编号,考生们根据考号上的信息,在混图中查找位次。一一坐定之后,本来还有皇帝上朝,引见省元的。但陆承启认为这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尊敬,便没有这般做,毕竟这日也没有例朝。
考生坐定后,由吏部选出的中官开始发放考题。考生不懂题目,还可以上请询问考官。但要注意,试卷有做记号等无损之处,试卷作废不收。
这次殿试的题目,由陆承启亲自拟定。不论何科,都是一个题目:“试论达官乡绅兼并土地利弊。”近乎白话的语句,却直指眼下最为严重,却又无人敢讨论的话题。也只有陆承启有这等魄力,他需要用一道震撼人心的题目,识别出真正有才学,有长远眼光的人才。
只是这一刀切的方法,未免对一些考生不利,特别是算学科的考生。陆承启也有拟补计划,这些算术人才,就留着重用。反正他对数据这么苛求,即便再多的算术人才也不嫌多。更何况这次只有寥寥二十余人报考算学科,哪怕全部录用,对与陆承启的计划,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人对官位的迷恋,哪怕陆承启把官员的俸禄减半,纳入养老金之中,也依旧有近万人来考。可惜这科举考试真的是取有真才实学之士,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并不夸张。陆承启还特意规定了取士人数,不得超过三百人。这也是怕走上了宋代冗官的旧路。国家即便有再多的税收,这大小官员高达十数万人,一个国家也是吃不消的。再加上所谓百万军队,这便是冗兵;行政花费过多,这便是冗费。宋朝大多数的金钱,都花在了这上面,加之土地兼并严重,亡国的根源已经埋下。
陆承启的大计划里面,首先就是要革除弊政,冗官、冗兵、冗费这三项绝对不能放松,要精兵简政,才能不人亡政息。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土地。
大顺朝开国以来,已近百年。当初的均田制已被破坏得七七八八了,大量土地被达官贵人,乡间士绅兼并之。丰收年还好,这些地主还会对佃农好一些。要是灾年,那手下无田的佃农,恐怕真得卖身为奴,或者易子而食了。
... -->>
时间匆匆流逝,三日时间不过一眨眼。这日乃三月初二,正是殿试考策之时。
一大早,天尚未亮,依旧满天星辰,参与殿试者便起床前往皇宫了。苏轼也一大早被书童叫醒,其实他差不多整晚失眠,临到最后才眯了眯眼。人生第一次殿试,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这么激动下,哪能睡得着?
书童把号给苏轼贴身带好,若无此号,定不能入殿门。书童把苏轼送到皇宫殿门之前,把预先准备好的考篮递给苏轼之后,苏轼便要独自一人入宫考试了。大顺朝使用的是三级考试制度,分解试(乡试),省试和殿试,每一级皆不论前面考得如何,最终能否入仕,还得看殿试结果。别以为参加了殿试就百分百能当官了,殿试中黜落的士子亦不在少数。
考生排着队,凭号进入殿门,查明正身,确认没有夹带之后,便由内侍引导进入集英殿。集英殿外悬挂一张混图,其实也就是座位编号,考生们根据考号上的信息,在混图中查找位次。一一坐定之后,本来还有皇帝上朝,引见省元的。但陆承启认为这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尊敬,便没有这般做,毕竟这日也没有例朝。
考生坐定后,由吏部选出的中官开始发放考题。考生不懂题目,还可以上请询问考官。但要注意,试卷有做记号等无损之处,试卷作废不收。
这次殿试的题目,由陆承启亲自拟定。不论何科,都是一个题目:“试论达官乡绅兼并土地利弊。”近乎白话的语句,却直指眼下最为严重,却又无人敢讨论的话题。也只有陆承启有这等魄力,他需要用一道震撼人心的题目,识别出真正有才学,有长远眼光的人才。
只是这一刀切的方法,未免对一些考生不利,特别是算学科的考生。陆承启也有拟补计划,这些算术人才,就留着重用。反正他对数据这么苛求,即便再多的算术人才也不嫌多。更何况这次只有寥寥二十余人报考算学科,哪怕全部录用,对与陆承启的计划,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人对官位的迷恋,哪怕陆承启把官员的俸禄减半,纳入养老金之中,也依旧有近万人来考。可惜这科举考试真的是取有真才实学之士,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并不夸张。陆承启还特意规定了取士人数,不得超过三百人。这也是怕走上了宋代冗官的旧路。国家即便有再多的税收,这大小官员高达十数万人,一个国家也是吃不消的。再加上所谓百万军队,这便是冗兵;行政花费过多,这便是冗费。宋朝大多数的金钱,都花在了这上面,加之土地兼并严重,亡国的根源已经埋下。
陆承启的大计划里面,首先就是要革除弊政,冗官、冗兵、冗费这三项绝对不能放松,要精兵简政,才能不人亡政息。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土地。
大顺朝开国以来,已近百年。当初的均田制已被破坏得七七八八了,大量土地被达官贵人,乡间士绅兼并之。丰收年还好,这些地主还会对佃农好一些。要是灾年,那手下无田的佃农,恐怕真得卖身为奴,或者易子而食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