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以,我和她爸爸互相提醒,管住自己嘴,不再去说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当然,时间长了,我们就真正地不在意,真的忘记去管她了。没注意圆圆从什么时间开始,学习时不再听音乐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书架上的CD机落了很多灰尘。
她考上大学后我问起过这件事。圆圆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确实是会分心,这一点实际上她心里一直知道,但开始时就是想听,约束不住自己。到高三时那么紧张,自己从内心就不愿有什么事情打扰学习,写作业时当然就不会再听了。看来孩子心里对什么事情都是有数的,她只要有一颗上进心,有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定会进行自我调整。
我的朋友说:嗯,我越听越明白了,你这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我笑笑说,差不多吧。看她还没听厌,我就不厌其烦地接着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朋友很感叹地说,平时到学校开家长会,校长或老师们一说到孩子们的问题,就强调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管管孩子。通过今天的聊天我才知道,其实在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管得少,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
我笑笑说,你说到问题的要害了。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知道在孩子的某些发展阶段上和某些发展方面,你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是不需要作为的——这一点,如果你不怕得罪人,就回去给你的同事建议一下,就她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作为”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指令和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指令和监视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
“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
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做“听话”的父母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但在我的家庭中,也许是我和先生一直有一种意识,所以我们很少对圆圆使用“听话”这个词;相反,我们倒是更愿做“听话”的父母。
圆圆大约2岁时,有一次我和一个亲戚带她到天安门广场玩。往公交车站走时要过一个天桥。圆圆不走台阶,要走两侧固定栏杆的那个只有十公分宽的小水泥台,她总是喜欢这样“独辟蹊径”。亲戚说,咱不走那个,走台阶好不好,赶快去坐公交车。圆圆不听。我对亲戚说,不用管她,她想那样走就让她那样。
圆圆两只小手抓着栏杆,慢慢地一点点往上移,我在旁边护着她,提防摔下来。
这时,又过来一个比她稍大些的小男孩,看圆圆那样子,就也要从另一侧沿着栏杆走,他妈妈说“好好走路,听话!”强行把孩子拉走了。
圆圆很费力地终于爬上了天桥,非常兴奋,还想沿着栏杆从桥这头走到那头。亲戚说,圆圆乖,咱也像那个孩子那样听话,不走这里了,好吗。我顾及到亲戚的情绪,也对圆圆说:“下来走吧,咱们快点走好不好,这样太慢了”。圆圆说不,又抓住栏杆,一步步往前挪。我看她其乐无穷的样子,也就不管她了。
终于过了桥面,该往下走了,她还是要好奇地尝试一下沿栏杆往下走的感觉。走了一半可能是没新鲜感了,也觉得确实不方便,才下来。
过这个天桥,本来一分钟就可过去,现在花去大概有十分钟的时间。我能感觉出亲戚在旁边的不耐烦。她笑着对我说,你真是个好妈妈,孩子这么不听话,你还那么有耐心,我看你总是听孩子的,她说要干什么你就让她干什... -->>
所以,我和她爸爸互相提醒,管住自己嘴,不再去说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当然,时间长了,我们就真正地不在意,真的忘记去管她了。没注意圆圆从什么时间开始,学习时不再听音乐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书架上的CD机落了很多灰尘。
她考上大学后我问起过这件事。圆圆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确实是会分心,这一点实际上她心里一直知道,但开始时就是想听,约束不住自己。到高三时那么紧张,自己从内心就不愿有什么事情打扰学习,写作业时当然就不会再听了。看来孩子心里对什么事情都是有数的,她只要有一颗上进心,有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定会进行自我调整。
我的朋友说:嗯,我越听越明白了,你这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我笑笑说,差不多吧。看她还没听厌,我就不厌其烦地接着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朋友很感叹地说,平时到学校开家长会,校长或老师们一说到孩子们的问题,就强调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管管孩子。通过今天的聊天我才知道,其实在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管得少,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
我笑笑说,你说到问题的要害了。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知道在孩子的某些发展阶段上和某些发展方面,你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是不需要作为的——这一点,如果你不怕得罪人,就回去给你的同事建议一下,就她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作为”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指令和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指令和监视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
“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
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做“听话”的父母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但在我的家庭中,也许是我和先生一直有一种意识,所以我们很少对圆圆使用“听话”这个词;相反,我们倒是更愿做“听话”的父母。
圆圆大约2岁时,有一次我和一个亲戚带她到天安门广场玩。往公交车站走时要过一个天桥。圆圆不走台阶,要走两侧固定栏杆的那个只有十公分宽的小水泥台,她总是喜欢这样“独辟蹊径”。亲戚说,咱不走那个,走台阶好不好,赶快去坐公交车。圆圆不听。我对亲戚说,不用管她,她想那样走就让她那样。
圆圆两只小手抓着栏杆,慢慢地一点点往上移,我在旁边护着她,提防摔下来。
这时,又过来一个比她稍大些的小男孩,看圆圆那样子,就也要从另一侧沿着栏杆走,他妈妈说“好好走路,听话!”强行把孩子拉走了。
圆圆很费力地终于爬上了天桥,非常兴奋,还想沿着栏杆从桥这头走到那头。亲戚说,圆圆乖,咱也像那个孩子那样听话,不走这里了,好吗。我顾及到亲戚的情绪,也对圆圆说:“下来走吧,咱们快点走好不好,这样太慢了”。圆圆说不,又抓住栏杆,一步步往前挪。我看她其乐无穷的样子,也就不管她了。
终于过了桥面,该往下走了,她还是要好奇地尝试一下沿栏杆往下走的感觉。走了一半可能是没新鲜感了,也觉得确实不方便,才下来。
过这个天桥,本来一分钟就可过去,现在花去大概有十分钟的时间。我能感觉出亲戚在旁边的不耐烦。她笑着对我说,你真是个好妈妈,孩子这么不听话,你还那么有耐心,我看你总是听孩子的,她说要干什么你就让她干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