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漻水(2) (1/2)
3G中文网 www.3gzw.net,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施水受肥于广阳乡,东南流迳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阚骃亦言出沛国。城父东,至此合为肥。余按川殊派别,无沿注之理,方知应、阚二说,非实证也。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非谓夏水。施水又东迳合肥县城南,城居四水中,又东有逍遥津,水上旧有梁。孙权之攻合肥也,张辽败之于津北,桥不撤者两版。权与甘宁蹴马趋津,谷利自后著鞭助势,遂得渡梁。凌统被铠落水,后到追及,流涕津渚。
施水又东,分为二水,枝水北出焉,下注阳渊。施水又东迳湖口戍,东注巢湖,谓之施口也。
滁水《唐六典》淮南道大川曰滁肥之水,巢湖在焉。《寰宇记》庐州慎县下云:滁水源出县西,暴秃古塘。郦元注《水经》云:滁水出浚遒县也。又和州含山县下引《水经注》云:滁水东经大<;山见>;山,西北流迳大<;山见>;亭,即此山也。《方舆纪要》云:滁河源出庐州府合肥县东北七十里,废梁县界,东流过滁州全椒县南六十里,又东至滁州东南三汊河,又东至江宁府六合县,为瓦梁河,东南流至瓜埠口而入大江。《三国志》吴赤乌三年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今滁州古曰涂中,其地实南北扼要之区,犹脱落无闻,则滨江来会之水,大要失亡矣。
沮水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景山,东南过临沮县界。
沮水出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竦层云。《山海经》云: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高诱云: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盖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斯谬证耳。杜预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盖山异名也。
沮水东南流,迳沮阳县东南。
县有潼水,东迳其县南,下入沮水。
沮水又东南迳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郡治锡城,县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义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
沮水南迳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清溪为名。寻源浮溪,奇为深峭。盛弘之云: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猨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玩,情不给赏。是以林徒栖托,云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青溪又东流入于沮水。沮水又屈迳其县南。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也。
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城北。城因冈为阻,北枕沮川,其故城在东一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长圾即张翼德横矛处也。
沮水又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昔关云长诈降处,自此遂叛。《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即谚所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也。沮水又南迳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
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
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
沮水又东南迳长城东,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沮口也。
漳水
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过蓼亭,又东过章乡南。
荆山在景山东一百馀里,新城沶乡县界。虽群峰竞举,而荆山独秀。漳水东南流,又屈西南,迳编县南,县旧城之东北百四十里也。西南高阳城,移治许茂故城,城南临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乡南。昔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
漳水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漳水又南,洈水注之。《山海经》曰:洈水出东北宜诸之山,南流注于漳水。
又南至枝江县北乌扶邑,入于沮。
《地理志》曰:《禹贡》南条荆山,在临沮县之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杨水,注于沔。非也。今漳水于当阳县之东南一百馀里而右会沮水也。
夏水
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
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屈原所谓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也。龙门,即郢城之东门也。
东过华容县南。
县故容城矣。《春秋·鲁定公四年》,许迁于容城是也。北临中夏水,自县东北,迳成都郡故城南。晋永嘉中,西蜀阻乱,割华容诸城为成都王颖国。夏水又迳交趾太守胡宠墓北。汉太傅广身陪陵,而此墓侧有《广碑》,故世谓广冢,非也。其文言是蔡伯喈之辞。历范西戎墓南。王隐《晋书地道记》曰: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晋太康地记》盛弘之《荆州记》、刘澄之《记》,并言在... -->>
施水受肥于广阳乡,东南流迳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阚骃亦言出沛国。城父东,至此合为肥。余按川殊派别,无沿注之理,方知应、阚二说,非实证也。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非谓夏水。施水又东迳合肥县城南,城居四水中,又东有逍遥津,水上旧有梁。孙权之攻合肥也,张辽败之于津北,桥不撤者两版。权与甘宁蹴马趋津,谷利自后著鞭助势,遂得渡梁。凌统被铠落水,后到追及,流涕津渚。
施水又东,分为二水,枝水北出焉,下注阳渊。施水又东迳湖口戍,东注巢湖,谓之施口也。
滁水《唐六典》淮南道大川曰滁肥之水,巢湖在焉。《寰宇记》庐州慎县下云:滁水源出县西,暴秃古塘。郦元注《水经》云:滁水出浚遒县也。又和州含山县下引《水经注》云:滁水东经大<;山见>;山,西北流迳大<;山见>;亭,即此山也。《方舆纪要》云:滁河源出庐州府合肥县东北七十里,废梁县界,东流过滁州全椒县南六十里,又东至滁州东南三汊河,又东至江宁府六合县,为瓦梁河,东南流至瓜埠口而入大江。《三国志》吴赤乌三年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今滁州古曰涂中,其地实南北扼要之区,犹脱落无闻,则滨江来会之水,大要失亡矣。
沮水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景山,东南过临沮县界。
沮水出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竦层云。《山海经》云: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高诱云: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盖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斯谬证耳。杜预云:水出新城郡之西南发阿山,盖山异名也。
沮水东南流,迳沮阳县东南。
县有潼水,东迳其县南,下入沮水。
沮水又东南迳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郡治锡城,县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义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
沮水南迳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清溪为名。寻源浮溪,奇为深峭。盛弘之云: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猨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玩,情不给赏。是以林徒栖托,云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青溪又东流入于沮水。沮水又屈迳其县南。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也。
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城北。城因冈为阻,北枕沮川,其故城在东一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长圾即张翼德横矛处也。
沮水又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昔关云长诈降处,自此遂叛。《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即谚所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也。沮水又南迳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
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
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
沮水又东南迳长城东,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沮口也。
漳水
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过蓼亭,又东过章乡南。
荆山在景山东一百馀里,新城沶乡县界。虽群峰竞举,而荆山独秀。漳水东南流,又屈西南,迳编县南,县旧城之东北百四十里也。西南高阳城,移治许茂故城,城南临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乡南。昔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
漳水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漳水又南,洈水注之。《山海经》曰:洈水出东北宜诸之山,南流注于漳水。
又南至枝江县北乌扶邑,入于沮。
《地理志》曰:《禹贡》南条荆山,在临沮县之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杨水,注于沔。非也。今漳水于当阳县之东南一百馀里而右会沮水也。
夏水
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
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屈原所谓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也。龙门,即郢城之东门也。
东过华容县南。
县故容城矣。《春秋·鲁定公四年》,许迁于容城是也。北临中夏水,自县东北,迳成都郡故城南。晋永嘉中,西蜀阻乱,割华容诸城为成都王颖国。夏水又迳交趾太守胡宠墓北。汉太傅广身陪陵,而此墓侧有《广碑》,故世谓广冢,非也。其文言是蔡伯喈之辞。历范西戎墓南。王隐《晋书地道记》曰: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晋太康地记》盛弘之《荆州记》、刘澄之《记》,并言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