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鉴宝大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以一顿午饭吃的还算是其乐融融,不过刘明和何尚坤看向章勇文的目光就稍稍显得有那么点复杂。
说他们幸灾乐祸吧,不可能。说同情吧,有一点。毕竟这么多年了,大家看过无数的物件,老虎还有个打盹的时候呢,谁还能没打过眼?物伤其类啊!
吃过饭,李逸抽空给谭默轩打了个电话,这才知道和他一块出来的五个人最后只留下了一个邱寒,而他们六个离开后,珠宝玉器的培训也终于恢复了正常,只是正常归正常,知识量却仍然一如既往的非常大。
李逸挂了电话,耸耸肩,走回库房继续核查。
刚看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东西。
这是一盏青白玉杯,玉质结晶颗粒粗大,青白底色上,难看的酱色斑纹呈条片状不均匀散布,材质简直差的无以复加。杯口大张,底部稍收,无论造型还是线条,都仿佛一名粗犷的抠脚大汉,没有一丝温香软玉的感觉,可偏偏杯底还刻着硕大的“御制”两个楷书繁体,让他一阵哭笑不得。
这尼玛要真是御制,你能想象一个高高在上、冠冕堂皇的皇帝,端着这么一个破杯子大口的喝酒是什么样子吗?那该是一种何等凄惨、何等绝望的美啊!
不过让他疑惑的是,这件玉杯的包浆绝对不是假的,而且从造型、刀法、包浆上来判断,这应该是17世纪晚期或者18世纪时的产物。可是,那时候正是清三代的鼎盛时期,那几位爷会用这杯子?
仔细检查了御制两个字,确定不是后来添加上去的之后,李逸低头沉思起来。
这粗制滥造的东西多半是哪个靠造反起家的家伙用来唬人或者自娱的,因为既然加了“御制”这两个字,那用这玩意只是不怕死还不行,不管真伪,你还得有那么个说得过去的身份才行。
康熙当朝,吴三桂是称了帝的,不过据传吴三桂在任平西王时,就穷奢极欲,极尽奢华,他估计就是死也不会用这么粗陋的东西。台湾郑家没称帝,噶尔丹不是汉人,用也多半不会用汉字。
雍正年间那几次叛乱也都是少数民族。至于乾隆,乾隆年间有叛乱吗?答案是有,可《书剑恩仇录》上金老爷子已经告诉我们了,那是回疆,还是少数民族!
那会是谁?民间艺人闹着玩?开玩笑,那可是要满门抄斩的!
用鉴灵牌鉴定了一下,只说是清康熙年间,制器的也是一无名之辈。李逸看了一下收货鉴定师写的鉴定,说疑是朱三太子所用。朱三太子是谁?
手机百度一下,李逸感觉有点明白了。
朱三太子名叫朱慈焕,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第五子。李自成攻破京城后,朱慈焕隐姓埋名,先后多处安身。虽然其本人并无复明逆反之意,但有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朱三太子在当时就是造反的一种旗号。
这么说倒还真是有这种可能,想那些造反的粗陋之辈,估计也就配用这种粗陋不堪的杯子……看看时间,又看看其他几人还都在忙碌,李逸决定晚饭的时候再问问他们,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
再说了,还剩那么多件,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奇葩的东西,到时候一块提出来,也能节省他们不少时间。
果然,当玉器快要看完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东西,一件商周时期的玉跪人。
夏与商早期的玉器比较少,到了晚商,玉器才有了迅猛的发展,这其中,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玉器最有代表性。
妇好是商王武丁比较宠爱的一个妃子,在妇好墓一共出土了5个跪人,其中3个是玉质的。
那3个玉跪人都是圆雕,人物外貌的眼部非常夸张,呈“臣”字形,大鼻子和猿猴般稍稍前凸的嘴也非常的显眼。就整件玉雕来看,造型呆板僵硬,线条、玉质看起来都比较差,更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如果不懂得这东西,看起来就会觉得很假。
不过夏商周的玉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样,一是因为当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另一个则恐怕是因为文明的发展导致对事物的认知不同,这方面,一些史前文物给人的感觉更加强烈。
玉跪人的谐音“遇贵人”非常吉利,在当时应该很流行,这一点从妇好墓的出土就能看出来,一共755件玉器中就有3件玉跪人。
可这件收上来的玉跪人就不太一样了,虽然看起来也颇为古拙,但是那种刻意为之的痕迹颇为明显,造型也更为精致圆润,很明显是件仿品。
仿品也收?还是鉴定师打眼了?(未完待续。)
所以一顿午饭吃的还算是其乐融融,不过刘明和何尚坤看向章勇文的目光就稍稍显得有那么点复杂。
说他们幸灾乐祸吧,不可能。说同情吧,有一点。毕竟这么多年了,大家看过无数的物件,老虎还有个打盹的时候呢,谁还能没打过眼?物伤其类啊!
吃过饭,李逸抽空给谭默轩打了个电话,这才知道和他一块出来的五个人最后只留下了一个邱寒,而他们六个离开后,珠宝玉器的培训也终于恢复了正常,只是正常归正常,知识量却仍然一如既往的非常大。
李逸挂了电话,耸耸肩,走回库房继续核查。
刚看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东西。
这是一盏青白玉杯,玉质结晶颗粒粗大,青白底色上,难看的酱色斑纹呈条片状不均匀散布,材质简直差的无以复加。杯口大张,底部稍收,无论造型还是线条,都仿佛一名粗犷的抠脚大汉,没有一丝温香软玉的感觉,可偏偏杯底还刻着硕大的“御制”两个楷书繁体,让他一阵哭笑不得。
这尼玛要真是御制,你能想象一个高高在上、冠冕堂皇的皇帝,端着这么一个破杯子大口的喝酒是什么样子吗?那该是一种何等凄惨、何等绝望的美啊!
不过让他疑惑的是,这件玉杯的包浆绝对不是假的,而且从造型、刀法、包浆上来判断,这应该是17世纪晚期或者18世纪时的产物。可是,那时候正是清三代的鼎盛时期,那几位爷会用这杯子?
仔细检查了御制两个字,确定不是后来添加上去的之后,李逸低头沉思起来。
这粗制滥造的东西多半是哪个靠造反起家的家伙用来唬人或者自娱的,因为既然加了“御制”这两个字,那用这玩意只是不怕死还不行,不管真伪,你还得有那么个说得过去的身份才行。
康熙当朝,吴三桂是称了帝的,不过据传吴三桂在任平西王时,就穷奢极欲,极尽奢华,他估计就是死也不会用这么粗陋的东西。台湾郑家没称帝,噶尔丹不是汉人,用也多半不会用汉字。
雍正年间那几次叛乱也都是少数民族。至于乾隆,乾隆年间有叛乱吗?答案是有,可《书剑恩仇录》上金老爷子已经告诉我们了,那是回疆,还是少数民族!
那会是谁?民间艺人闹着玩?开玩笑,那可是要满门抄斩的!
用鉴灵牌鉴定了一下,只说是清康熙年间,制器的也是一无名之辈。李逸看了一下收货鉴定师写的鉴定,说疑是朱三太子所用。朱三太子是谁?
手机百度一下,李逸感觉有点明白了。
朱三太子名叫朱慈焕,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第五子。李自成攻破京城后,朱慈焕隐姓埋名,先后多处安身。虽然其本人并无复明逆反之意,但有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朱三太子在当时就是造反的一种旗号。
这么说倒还真是有这种可能,想那些造反的粗陋之辈,估计也就配用这种粗陋不堪的杯子……看看时间,又看看其他几人还都在忙碌,李逸决定晚饭的时候再问问他们,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
再说了,还剩那么多件,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奇葩的东西,到时候一块提出来,也能节省他们不少时间。
果然,当玉器快要看完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东西,一件商周时期的玉跪人。
夏与商早期的玉器比较少,到了晚商,玉器才有了迅猛的发展,这其中,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玉器最有代表性。
妇好是商王武丁比较宠爱的一个妃子,在妇好墓一共出土了5个跪人,其中3个是玉质的。
那3个玉跪人都是圆雕,人物外貌的眼部非常夸张,呈“臣”字形,大鼻子和猿猴般稍稍前凸的嘴也非常的显眼。就整件玉雕来看,造型呆板僵硬,线条、玉质看起来都比较差,更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如果不懂得这东西,看起来就会觉得很假。
不过夏商周的玉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样,一是因为当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另一个则恐怕是因为文明的发展导致对事物的认知不同,这方面,一些史前文物给人的感觉更加强烈。
玉跪人的谐音“遇贵人”非常吉利,在当时应该很流行,这一点从妇好墓的出土就能看出来,一共755件玉器中就有3件玉跪人。
可这件收上来的玉跪人就不太一样了,虽然看起来也颇为古拙,但是那种刻意为之的痕迹颇为明显,造型也更为精致圆润,很明显是件仿品。
仿品也收?还是鉴定师打眼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