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清末枭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868年的中英关系,是非常复杂,并不能用简单的友好或者敌对来判断。
在当代的国际关系里,应该是没有那两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中英两国那么复杂了,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同时,两国还拥有着诸多的共同利益。
矛盾和利益相互纠缠,同时中英两国在军事上,也都没有绝对的自信能够压垮对方。
帝国方面,拥有庞大的陆军优势,但是这种陆军优势也不是无限的,受限于缅甸的热带丛林复杂地形以及糟糕的后勤补给通道,实际上帝国陆军空有七八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并不能在缅甸方向投入太多兵力,有个五六万就是极限,再多的话恐怕就要发动全面的战争动员,发动数以十万计的民夫帮军队运输补给。
海军方面,帝国海军虽然已经启动了野心勃勃的第一期五年计划,但是这项计划刚刚施行两年而已,最早也要到1870年以后,才可以看见帝国的第一艘万吨战列舰正式服役,在这之前,充当帝国海军主力的依旧是那些几千吨的二等铁甲舰,主要是已经老旧,甚至跟不上时代的盘古级铁甲舰、尚能一战的三艘炎帝级铁甲舰以及今年刚服役的实验性铁甲舰,即天吴号(八年甲舰)。
另外近海铁甲舰毕方号以及若干镇广级近海炮舰。
而那些无防护的巡洋舰,比如几艘老旧的木制巡洋舰,这些巡洋舰虽然吨位都尚可,但实际战斗力非常差,是难以承担舰队决战的重任,只能承担辅助性或者次要战线的低强度任务。
1868年的帝国海军,其整体实力并没有比1866年时期的帝国海军强多少。
帝国海军的实力要等到1870年以后才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因为1869和1870年,帝国海军将会先后服役夸父号、后羿号这两艘二等铁甲舰、同时蚩尤号也将会在1870年服役,此外这两年还会有多艘的快速巡洋舰以及低防护巡洋舰相继服役,将会极大的扩充帝国海军的规模。
到那个时候。帝国海军才能够有希望真正的对抗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
要知道自从1866年珠江口海战失败后,英国皇家海军加强了东印度舰队的实力,虽然依旧没派遣万吨级别的铁甲舰前往东印度舰队,但是三千吨到八千吨之间的二等铁甲舰就足足有六艘之多。而且多数都是六七千吨二等铁甲舰。
而这些东印度舰队的战舰并没有影响到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的战略优势,要知道自从勇士号以后,到今年为止,英国人已经整整设计建造了二十个级别的铁甲舰。
请注意,这说的不是二十艘。而是二十款战舰,总数超过三十艘,这几年英国人受到帝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甚至俄国海军的刺激,是大力推动了铁甲舰的建设,甚至数量上都比原时空要多一些。
而且英国人建造的各类型铁甲舰中,大吨位的铁甲舰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八千吨以上的一等铁甲舰就有六艘,那些六七千吨的二等铁甲舰则是有十二艘之多,剩下的那些也多以三千到六千吨之间,低于三千吨的铁甲舰比较少。
这和帝国海军是有些极大差别的。帝国海军起步晚,而且受限于国内工业实力,所以开始的时候很难造大吨位的铁甲舰,只能是从两千吨到四千吨,然后再到五千吨慢慢扩大。
如此也就导致,虽然说这几年帝国海军建造服役的铁甲舰数量并不算少,但实际吨位普遍偏小,目前为止,已经服役的最大吨位铁甲舰,也不过是五千吨的天吴号而已。
所以在海军力量上。帝国海军依旧处于极大的劣势当中,虽然海军已经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战略发展计划,提出了把封锁马六甲海峡之类的战术构想,但实际上这些战术构想真正要执行的话。少说也得1875年以后,等到帝国的战列舰以及装甲巡洋舰的决战舰队慢慢成型以后才能够做到,现在嘛,还是老老实实的玩近海防御吧。
军事力量上,帝国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实际上英国人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虽然拥有海军的优势,但是上一场的珠江口海战已经证明了,帝国海军虽然实力弱一些,但并不是没有抵抗之力,这中国沿海并不是英国的东印度舰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一个搞不好就会重演珠江口海战,再者,以帝国的强势外对态度,就算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获得了海战的胜利,但实际上也很难逼迫帝国屈服。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舰队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最后还不是登陆部队来了个全军覆没,毕竟英国人的海军再强,也不能长出脚来登陆啊,能够登陆的只是陆军,而陆军对拼,帝国陆军就没怕过谁,再来一场吴淞战役也不是什么难事。
简单来说,其实现在的中英两国,都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彻底击败对方,甚至连让对方屈服都是没有什么可能性。
要不然的话,双方在1866年的时候就不会选择各退一步,从而签订四国条约,直接继续打下去,让对方彻底屈服不就完了。
除了军事上的相互妥协意外,战争的爆发会让两国都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种损失是英国和帝国双方都难以接受的,每年几千万英镑的贸易利益,谁要是敢轻言放弃,谁就是惹了众怒。
林哲可以轻飘飘的一句开战,然后沉浸在开疆扩土的幻想里,但开战后,国际贸易立即就会进入萧条期,数以十万计的产业工人就得面临失业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那些为工业提供农产品的蚕农、茶农就会遭受巨大损失,茶叶和蚕茧无人来收购,或者价格暴跌,进而极大的影响他们的生计,这些群体可不是几万人那么简单,而是几百万上千万啊,一个搞不好就会有几百万户家庭破产。
出口贸易的萎缩还会带领连锁反应,工业用的煤炭、钢铁会出现没人要,机械行业自然也会跟着萧条。
最后居住在城市里的工人阶层失去收入。那么以城市阶层为主要销售对象的轻工业产品就会失去销路。
上述现象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就是:经济危机!
如果说林哲没有推动国内的工业化,那么断绝国际贸易与否影响并不大,毕竟全国人都靠天吃饭,政府也是主要依赖农... -->>
1868年的中英关系,是非常复杂,并不能用简单的友好或者敌对来判断。
在当代的国际关系里,应该是没有那两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中英两国那么复杂了,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同时,两国还拥有着诸多的共同利益。
矛盾和利益相互纠缠,同时中英两国在军事上,也都没有绝对的自信能够压垮对方。
帝国方面,拥有庞大的陆军优势,但是这种陆军优势也不是无限的,受限于缅甸的热带丛林复杂地形以及糟糕的后勤补给通道,实际上帝国陆军空有七八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并不能在缅甸方向投入太多兵力,有个五六万就是极限,再多的话恐怕就要发动全面的战争动员,发动数以十万计的民夫帮军队运输补给。
海军方面,帝国海军虽然已经启动了野心勃勃的第一期五年计划,但是这项计划刚刚施行两年而已,最早也要到1870年以后,才可以看见帝国的第一艘万吨战列舰正式服役,在这之前,充当帝国海军主力的依旧是那些几千吨的二等铁甲舰,主要是已经老旧,甚至跟不上时代的盘古级铁甲舰、尚能一战的三艘炎帝级铁甲舰以及今年刚服役的实验性铁甲舰,即天吴号(八年甲舰)。
另外近海铁甲舰毕方号以及若干镇广级近海炮舰。
而那些无防护的巡洋舰,比如几艘老旧的木制巡洋舰,这些巡洋舰虽然吨位都尚可,但实际战斗力非常差,是难以承担舰队决战的重任,只能承担辅助性或者次要战线的低强度任务。
1868年的帝国海军,其整体实力并没有比1866年时期的帝国海军强多少。
帝国海军的实力要等到1870年以后才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因为1869和1870年,帝国海军将会先后服役夸父号、后羿号这两艘二等铁甲舰、同时蚩尤号也将会在1870年服役,此外这两年还会有多艘的快速巡洋舰以及低防护巡洋舰相继服役,将会极大的扩充帝国海军的规模。
到那个时候。帝国海军才能够有希望真正的对抗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
要知道自从1866年珠江口海战失败后,英国皇家海军加强了东印度舰队的实力,虽然依旧没派遣万吨级别的铁甲舰前往东印度舰队,但是三千吨到八千吨之间的二等铁甲舰就足足有六艘之多。而且多数都是六七千吨二等铁甲舰。
而这些东印度舰队的战舰并没有影响到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的战略优势,要知道自从勇士号以后,到今年为止,英国人已经整整设计建造了二十个级别的铁甲舰。
请注意,这说的不是二十艘。而是二十款战舰,总数超过三十艘,这几年英国人受到帝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甚至俄国海军的刺激,是大力推动了铁甲舰的建设,甚至数量上都比原时空要多一些。
而且英国人建造的各类型铁甲舰中,大吨位的铁甲舰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八千吨以上的一等铁甲舰就有六艘,那些六七千吨的二等铁甲舰则是有十二艘之多,剩下的那些也多以三千到六千吨之间,低于三千吨的铁甲舰比较少。
这和帝国海军是有些极大差别的。帝国海军起步晚,而且受限于国内工业实力,所以开始的时候很难造大吨位的铁甲舰,只能是从两千吨到四千吨,然后再到五千吨慢慢扩大。
如此也就导致,虽然说这几年帝国海军建造服役的铁甲舰数量并不算少,但实际吨位普遍偏小,目前为止,已经服役的最大吨位铁甲舰,也不过是五千吨的天吴号而已。
所以在海军力量上。帝国海军依旧处于极大的劣势当中,虽然海军已经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战略发展计划,提出了把封锁马六甲海峡之类的战术构想,但实际上这些战术构想真正要执行的话。少说也得1875年以后,等到帝国的战列舰以及装甲巡洋舰的决战舰队慢慢成型以后才能够做到,现在嘛,还是老老实实的玩近海防御吧。
军事力量上,帝国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实际上英国人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虽然拥有海军的优势,但是上一场的珠江口海战已经证明了,帝国海军虽然实力弱一些,但并不是没有抵抗之力,这中国沿海并不是英国的东印度舰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一个搞不好就会重演珠江口海战,再者,以帝国的强势外对态度,就算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获得了海战的胜利,但实际上也很难逼迫帝国屈服。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舰队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最后还不是登陆部队来了个全军覆没,毕竟英国人的海军再强,也不能长出脚来登陆啊,能够登陆的只是陆军,而陆军对拼,帝国陆军就没怕过谁,再来一场吴淞战役也不是什么难事。
简单来说,其实现在的中英两国,都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彻底击败对方,甚至连让对方屈服都是没有什么可能性。
要不然的话,双方在1866年的时候就不会选择各退一步,从而签订四国条约,直接继续打下去,让对方彻底屈服不就完了。
除了军事上的相互妥协意外,战争的爆发会让两国都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种损失是英国和帝国双方都难以接受的,每年几千万英镑的贸易利益,谁要是敢轻言放弃,谁就是惹了众怒。
林哲可以轻飘飘的一句开战,然后沉浸在开疆扩土的幻想里,但开战后,国际贸易立即就会进入萧条期,数以十万计的产业工人就得面临失业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那些为工业提供农产品的蚕农、茶农就会遭受巨大损失,茶叶和蚕茧无人来收购,或者价格暴跌,进而极大的影响他们的生计,这些群体可不是几万人那么简单,而是几百万上千万啊,一个搞不好就会有几百万户家庭破产。
出口贸易的萎缩还会带领连锁反应,工业用的煤炭、钢铁会出现没人要,机械行业自然也会跟着萧条。
最后居住在城市里的工人阶层失去收入。那么以城市阶层为主要销售对象的轻工业产品就会失去销路。
上述现象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就是:经济危机!
如果说林哲没有推动国内的工业化,那么断绝国际贸易与否影响并不大,毕竟全国人都靠天吃饭,政府也是主要依赖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