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G中文网 www.3gzw.net,飘渺倾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171章释奴止戈

    拓跋濬又怜又爱的看着顾倾城,心道“我这娘子,还有多少惊喜,是我还没发掘的?”

    拓跋余却冷然的看着拓跋濬,眼眸像刀,那种阴冷,透着蚀骨寒。

    “倾城,你又立下奇功。你说,你想要什么赏赐?”拓跋焘恨不得立即将顾倾城收纳后宫。

    虽然顾倾城已正式宣告与南安王退亲,但老祖宗懿旨,任何人不能强迫顾倾城。

    他纵然是皇帝,又该如何扭转这个局面?

    顾倾城跪在拓跋焘面前,神情肃穆道

    “陛下金口玉言,是否倾城有任何要求,陛下都会应允?”

    “对,朕乃天子,一言九鼎,倾城但说无妨。”拓跋焘宠溺道。

    拓跋濬欣喜的看着顾倾城,仿佛知道她心中所求。

    果然,便见顾倾城恭恭敬敬的拱手道

    “释奴,止戈!”

    顾倾城语音沉稳坚定。

    刚才拓跋濬只提释奴,已经是笑话了,现在这个小女子不但要释奴,还要止戈。

    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顾倾城此言不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引起朝臣的轰然大笑,议论纷纷

    “释奴已经是天大笑话了,还想止戈,她以为自己是谁啊?”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

    “这样罔议朝政的妖女,陛下,请立刻将她逐出朝堂!”

    “对,敢擅议朝政,真是胆大妄为!”

    拓跋焘扫了群臣一眼,厉声喝道“够了!什么妖女?谁敢对安平郡主出言无状,别怪朕对他不客气!”

    群臣这才鸦雀无声。

    拓跋焘虽然喝止群臣,却也觉得自己可能听错了。

    遂带着些许不自然的微笑问顾倾城“释奴,止戈?”

    顾倾城点点头,继续道

    “陛下,倾城赞同高阳王刚才所请,求陛下废除部分奴隶制,将战俘降民,一视同仁,让他们成为大魏子民。”

    拓跋翰等鲜卑贵族听了顾倾城此言,一个个不由得脸色大变。

    拓跋余微微蹙眉,暗暗为顾倾城捏把汗。

    “倾城,废除部分奴隶,事关大魏律法,此乃国事,”拓跋焘尽量婉转的拒绝顾倾城,“你虽然已是安平郡主,但是国事,郡主也不能随便参与,倾城还是想其他的赏赐吧。”

    “陛下方才刚刚才道,天子一言九鼎,金口玉言,怎么转瞬间,就言而无信了?”顾倾城豪不畏缩的直视着拓跋焘。

    顾倾城竟敢公然质疑皇帝的诚信,无疑大逆不道,恃宠而骄。

    欣赏顾倾城的人,自然为她捏了一把汗,觉得她死得可惜了。

    但憎恨她的人,却嘴角冷笑,恨不得陛下立马将她处死!

    就连拓跋濬也不禁眉头轻蹙,双拳紧握,一脸的紧张。

    “倾城,朕非言而无信之人,只是这关系大魏律法,岂能随意更改,必须要经过群臣论证,方能决定。”拓跋焘却对顾倾城的质疑,不以为意,依然宠溺的微笑道。

    众人皆觉得顾倾城侥幸的同时,顾倾城又不识好歹了。

    “倾城一直以为,陛下雄才大略,英明果断,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廊定四表,一统北疆。一代枭雄,文韬武略,不输秦皇汉武。没想到……”

    顾倾城站了起来,却负手而立,也没再往下说,嘴角牵起不屑的冷笑。

    言下之意,不但有失望更有嘲笑之意。

    顾倾城的说话虽有嘲讽,却也不失恭维。

    拓跋焘心道原来自己在倾城眼里,评价竟如此之高,竟可比秦皇汉武。

    “倾城,怎不往下说?”拓跋焘略为失望的问。

    “陛下说话不算数,倾城再说又怕掉脑袋,还敢继续说吗?”顾倾城撇撇嘴,竟有些耍小孩子性子了。

    “呵呵呵,你尽可畅所欲言,朕恕你无罪。”拓跋焘呵呵笑道,眼眸带着浓烈的欣赏。

    得到陛下的允许,顾倾城再一整方才嘲笑的脸色,一本正经,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释奴。诚如高阳王所奏,只是释放降奴,让他们成为大魏子民。

    犯上作乱,作奸犯科之人,戴罪之身或诛或为奴,这是律法,无可厚非。

    但败国降民沦为奴隶,降民自身固然可悲可叹,大魏得到大好子民,却误将宝玉当顽石,犹如买椟还珠,实在令人惋惜,此乃大魏大大损失也。

    降民没有错,更没有罪,他们只错在跟了个失败的国君,生在个不够强盛的国家。

    战国晚期的秦国,之所以能崛起,国力比其他六国越来越强盛,脱颖而出,统一天下。

    因为秦国不但以作战时歼敌的头颅多寡作为战功,秦人勇猛,自是锐不可当。

    秦国取得新领土后,还会将战俘释放为庶民,迁居到新领土。所有战俘一视同仁,成为秦国的子民。

    如此秦国逐渐兵强马壮,越来越骁勇,踏平六国,一统天下,自然是意料之中。

    丫头曾跟一位大山大叔拆了个王字,那位大叔懂得上达天意,下合地理,中通人性者,王也。缺一不可。失去老百姓拥护,没了根基,给谁当王去?

    所以子民百姓自然是多多益善,才能富国强邦。

    止戈,并非要大魏不抵御敌侵,天下没有一统,就免不了会有战事纷争。

    倾城所说的止戈,是要止奴隶心中的戈矛。

    降民为奴,桎梏锁住的不仅是他们的躯体,还有他们的灵魂和尊严。

    自由和尊严同时失去,大魏得到的只是廉价的劳力,换来的却是天怒人怨,刻骨仇恨。

    有多少奴隶,就有多少仇敌。

    陛下睿智仁慈,何不止住降民心中的戈矛,化仇敌为子民,百姓归心,为大魏所用。

    所以,释奴止戈,乃经国远猷,长治久安,富国强邦之大计。”

    “经国远猷,富国强邦之大计?”拓跋焘微微颔首,越听越有兴趣,看顾倾城的眸眼更亮。

    顾倾城点点头,继续道

    “大魏几十年来,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劳民伤财,却只占据北方半壁江山。

    如今天下三分,刘宋屡战不下,柔然逐而复返。

    大魏夹在南北之间,卧榻左右,皆有虎狼虎视眈眈。

    西楚霸王勇冠三军,更有贵族血脉,可谓天时地利占尽,却独缺人和。其勇猛过人,却杀戮过重,过于残暴。

    而市井之徒刘邦,没有天时地利,却独享人和,若论实力,于项羽不堪一击。

    可是他能笼络民心,爱民如子,所到之处,皆受人拥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治世以文,戡乱以武。大魏初立,以战俘为奴,以此立威,权宜之计,未尝不可。

    如今大魏雄踞北方,若长此以往,墨守成规,仍然以降民为奴,战俘饱受凌辱,只会令所有夷族外邦,拼死抵抗。

    他们为国战死,还可享有尊荣,成为大魏战俘降民,却生不如死。

    如此一来,他们哪怕是可以投诚归降的情况下,还是誓死作战,负隅顽抗。

    其实,老百姓管你谁是皇帝,土地上是何旗帜,他们只要活得有尊严,得一方水土,安居乐业罢了。

    大魏铁蹄所至,若恩威并施,他们怎不心悦诚服,四方投诚,俯首称臣。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首要得到民心。民心所聚,国力自然强盛。

    诚如当初的大秦崛起。

    若大魏泱泱大国,将降民一视同仁,视为同等子民,以诚相待。

    四方称颂,八夷钦敬,降者归心,国力大增,岂是廉价的奴隶可比。

    倾城随师父出外看病期间,见大量无主荒田丢弃,无人耕种,实在是惋惜。

    若奴隶和那些流亡无居者成为大魏编户齐民,分配田地,开荒种粮。

    既增加了劳动力,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更增加赋税,国库充盈。

    古往今来,天下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万民,无分贵贱,皆为大魏子民。

    大魏仁德广昭,四方臣服,民心所向。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南北一统,岂非指日可待?”

    顾倾城语音抑扬顿挫,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语惊四座。

    她在男儿当道的朝堂里,竟如失落人间的日月星辰,璀璨夺目,坚定从容,岿然不动。

    大司徒崔浩、大司马高允、刑部尚书陆丽也赞赏的点头。

    拓跋濬看顾倾城的眼眸,更是灿若星辰。

    拓跋余也越来越惊喜。

    只有以拓跋翰和常山王等利益受损者,一个个气炸了,怒目而视。

    “好!说得好!说得好!果然是经国远猷之大计!”拓跋焘不禁击掌而起。

    群臣们见拓跋焘一反常态,个个面面相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