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诸葛亮还是把马谡杀了。
蜀军将士听说马谡被杀,无不为之流泪,诸葛亮也亲自为他祭奠,后来待马谡的遗孤如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就诸葛亮杀马谡一事后世的史学家曾提出过不同意见,晋代史学家习凿齿认为,蜀国居于偏僻之地,优秀人才本来就少,现在杀俊才,只能退收庸才,诸葛亮虽然强调了法纪,却害了人才,还能成就什么大业?但这个逻辑是讲不通的,如果是个人才就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那这个世界会恐怖成什么样?
参加街亭战役的其他几位将领也受到了处罚,张休、李盛与马谡一同被杀,另一位将领黄袭被夺去了兵权,没有被追责的只有王平,因为他曾力谏马谡,兵败后又能组织有效撤退,减少损失,所以不仅没有受罚,而且由裨将军进位为讨逆将军,封亭侯。
赵云虽然组织撤退有功,但毕竟箕谷还是打了败仗,诸葛亮奏请后主,将赵云的镇东将军降为镇军将军,相当于由兵团司令降职为军长。
向朗知道马谡潜逃的事却没有报告,因此也受到连累,诸葛亮二话不说,把向朗一撸到底。向朗的仕途本来一直被看好,在诸葛亮着意培养的人中,向朗是最有前途的人之一,资历、地位都远在蒋琬、费祎等人之上,但此事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虽然数年后他重新复出,但也只是在朝廷里担任了光禄勋的闲职。
马谡手下有一位姓陈的参军也因为此事受到处罚,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即剃去头发的一种有期徒刑。此人有一个儿子,特别好学,后来拜蜀中大学者谯周为师,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有人认为,正是因为陈寿的父亲此次受罚,加上诸葛亮死后陈寿又被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所轻视,才影响到他著史的忠实性,在《三国志》里陈寿评价诸葛亮“随机应变和用兵的谋略不是他的特长,缺乏应敌之才”,又评价诸葛瞻“只善于书法,名气很大但没有实才”。这些评价都不客观,受到大家的批评。
这其实并不客观,只要认真读完陈寿为诸葛亮所作的传记,就会发现他对诸葛亮是极为推崇的,在《三国志》里陈寿对诸葛亮有大量的赞颂,并明确地说诸葛亮是治世的良才,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匹敌,不存在有意诋毁。诸葛亮的第一部文集也是陈寿编著的,因为他的努力诸葛亮的许多作品才得以保存下来。至于诸葛亮的将略,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陈寿的看法至少算是一家之言吧。
该杀的杀了,该罚的罚了,诸葛亮认为对此事的追责还没有结束,有一个也要受到惩罚,这个人就是他自己。为此,诸葛亮向后主上表,主动承担责任:“我以浅薄的才能,占据着不能胜任的职位,执掌军权,督率全军,却不能按照规章,严明法纪,面临大事而不慎重,发生了马谡在街亭违抗军令的错误以及赵云在箕谷戒备不严的过失,这些都是我用人不当造成的。我清楚对下属不了解,考虑问题不周全,按照《春秋》里提出处罚主帅的原则,我应当受到处罚。请将我的官职降低三级,以惩罚这个罪过。”
这次打败仗诸葛亮的确负有责任,正如这份上疏中所说,他的责任在于用人不当,错用了马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谁没打过败仗呢,谁又没走过麦城?曹操一生打过多少败仗?孙权也打过,刘备也打过,有胜就有败,普通将领兵败受罚,但对于大军统帅,还没怎么听说过打败仗受惩罚的,诸葛亮自己不提,不会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
但诸葛亮一向执法严明,马谡有错,他不包庇,赵云、向朗他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不马虎,轮到自己,更是带头执法。后主接到奏疏,按照诸葛亮的意见,下诏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代行丞相职权。
r />
诸葛亮还是把马谡杀了。
蜀军将士听说马谡被杀,无不为之流泪,诸葛亮也亲自为他祭奠,后来待马谡的遗孤如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就诸葛亮杀马谡一事后世的史学家曾提出过不同意见,晋代史学家习凿齿认为,蜀国居于偏僻之地,优秀人才本来就少,现在杀俊才,只能退收庸才,诸葛亮虽然强调了法纪,却害了人才,还能成就什么大业?但这个逻辑是讲不通的,如果是个人才就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那这个世界会恐怖成什么样?
参加街亭战役的其他几位将领也受到了处罚,张休、李盛与马谡一同被杀,另一位将领黄袭被夺去了兵权,没有被追责的只有王平,因为他曾力谏马谡,兵败后又能组织有效撤退,减少损失,所以不仅没有受罚,而且由裨将军进位为讨逆将军,封亭侯。
赵云虽然组织撤退有功,但毕竟箕谷还是打了败仗,诸葛亮奏请后主,将赵云的镇东将军降为镇军将军,相当于由兵团司令降职为军长。
向朗知道马谡潜逃的事却没有报告,因此也受到连累,诸葛亮二话不说,把向朗一撸到底。向朗的仕途本来一直被看好,在诸葛亮着意培养的人中,向朗是最有前途的人之一,资历、地位都远在蒋琬、费祎等人之上,但此事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虽然数年后他重新复出,但也只是在朝廷里担任了光禄勋的闲职。
马谡手下有一位姓陈的参军也因为此事受到处罚,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即剃去头发的一种有期徒刑。此人有一个儿子,特别好学,后来拜蜀中大学者谯周为师,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有人认为,正是因为陈寿的父亲此次受罚,加上诸葛亮死后陈寿又被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所轻视,才影响到他著史的忠实性,在《三国志》里陈寿评价诸葛亮“随机应变和用兵的谋略不是他的特长,缺乏应敌之才”,又评价诸葛瞻“只善于书法,名气很大但没有实才”。这些评价都不客观,受到大家的批评。
这其实并不客观,只要认真读完陈寿为诸葛亮所作的传记,就会发现他对诸葛亮是极为推崇的,在《三国志》里陈寿对诸葛亮有大量的赞颂,并明确地说诸葛亮是治世的良才,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匹敌,不存在有意诋毁。诸葛亮的第一部文集也是陈寿编著的,因为他的努力诸葛亮的许多作品才得以保存下来。至于诸葛亮的将略,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陈寿的看法至少算是一家之言吧。
该杀的杀了,该罚的罚了,诸葛亮认为对此事的追责还没有结束,有一个也要受到惩罚,这个人就是他自己。为此,诸葛亮向后主上表,主动承担责任:“我以浅薄的才能,占据着不能胜任的职位,执掌军权,督率全军,却不能按照规章,严明法纪,面临大事而不慎重,发生了马谡在街亭违抗军令的错误以及赵云在箕谷戒备不严的过失,这些都是我用人不当造成的。我清楚对下属不了解,考虑问题不周全,按照《春秋》里提出处罚主帅的原则,我应当受到处罚。请将我的官职降低三级,以惩罚这个罪过。”
这次打败仗诸葛亮的确负有责任,正如这份上疏中所说,他的责任在于用人不当,错用了马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谁没打过败仗呢,谁又没走过麦城?曹操一生打过多少败仗?孙权也打过,刘备也打过,有胜就有败,普通将领兵败受罚,但对于大军统帅,还没怎么听说过打败仗受惩罚的,诸葛亮自己不提,不会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
但诸葛亮一向执法严明,马谡有错,他不包庇,赵云、向朗他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不马虎,轮到自己,更是带头执法。后主接到奏疏,按照诸葛亮的意见,下诏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代行丞相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