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嘉平六年(254)10月5日,曹髦在洛阳太极殿登基。
曹髦后来也中途被废,没有庙号,史书仍以少帝相称,或称其为高贵乡公。少帝曹髦继位后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正元。授予大将军司马师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少帝曹髦还授予司马师假黄钺,在天子的各类授权中有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假黄钺的不同。其具体内容有所区别。比如:“假节”平时无权处置人,只有在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的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使持节”平时和战时都可以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假节钺”或“假黄钺”则如同天子本人亲临,就假节、持节、使持节的人都可以斩杀。
少帝曹髦还下诏评定此次废立定策之功,对有功人员一律封爵、增邑、晋位,众人皆大欢喜。但也有人高兴不起来,有个负责执法监察的官员(治书侍御史),看到司马氏当权后曹氏一再被欺凌,心里很激愤,对父亲说:“大人您负有为国家独当一面的重大责任,现在皇帝被废黜,您跟没事的人一样,恐怕要受到天下人的指责啊!”
说这个话的人名叫毌丘甸,他的父亲就是镇东将军毌丘俭,目前负责整个东线战场(都督扬州诸军事),毌丘甸应该在洛阳,毌丘俭应该在寿春,他们二人的这段话应该是通过书信传递的。
毌丘俭听完儿子的话深以为然,一方面他是曹魏的忠臣,从他父亲开始就受到曹魏的重用,他本人更得益于魏明帝的破格提拔,在曹氏与司马氏之间他当然更倾向于前者;另一方面司马氏掌权后他的日子表面依旧风光,但面前已经危机四伏了,司马氏把他归为曹魏余党,对他并不信任,他与曹爽、夏侯玄、李丰等人的关系都很好,而这些人被司马氏父子一一铲除,毌丘俭知道自己就是下一个。
一年前,在毌丘俭指挥下东线战场曾取得一场大捷,击退了孙吴方面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严重挫败了孙吴的气焰,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立下了大功,但司马氏兄弟事后毫无表示。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战役,发生在上一年的5月,孙吴方面在诸葛恪亲自指挥下,又一次大张旗鼓地向曹魏发起了进攻,挟之前东兴之战的余威,诸葛恪此次志得意满,抱着必胜之心而来。吴军很快进军到合肥,把合肥新城围了起来,而在西线战场,蜀汉的姜维也同时出击,此时费祎已死,姜维可以放开手脚行动,他集合起数万人马从石营出击,包围了曹魏在陇右地区的重要据点狄道。
司马师本想命太尉司马孚率20万人马去救援合肥,听说姜维同时在陇右出兵,感到有些紧张,命令毌丘俭在东线战场加紧防守,而把主要兵力投放到了西线。
吴军主力围攻合肥新城,时间长达两个多月,诸葛恪务求将合肥新城攻下,所以动用了各种攻城的办法进行猛攻,城里的守军则拼命死守,让吴军始终无法破城。时间一久,吴军也有些承受不住,将士疲惫,军营里又流行起疾病,有一半士卒患了病,值日官向诸葛恪报告,诸葛恪认为是谎报军情,要斩值日官。将军朱异与诸葛恪见解不同,诸葛恪大怒,将其撤职,逐回建业。有个叫蔡林的都尉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诸葛恪大为反感,蔡林恐惧,临阵投降了魏军。
诸葛恪有些疯狂了,因为他太想取得眼前的大胜,他认为双方都已经到了极限,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坚持和撤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再坚持一下,把合肥新城拿下,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吴大帝孙权生前多次兵临合肥城下,但从未将其攻克,如果他诸葛恪全面指挥攻击合肥就能将其拿下,那将是多么风光的事!而如果退兵,等于宣布这是一场败仗,那些政敌们又该有话说了,所以诸葛恪死都不肯退。
一直到了7月,吴军这边士气越来越低落,士卒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随处可见有士卒在道路上匍匐呻吟,这个仗实在没法打了,诸葛恪这才下令撤退,此战让诸葛恪在孙吴的威望大跌,不少人对他由崇敬变为怨恨。
诸葛恪主政以来刚愎自用,对待下属一向苛刻,让不少人产生了怨言,共同辅政的武卫将军孙峻对诸葛恪把持大权也很有意见,看到他声望跌落,于是密谋将其铲除。
孙峻以少帝孙亮的名义召诸葛恪入宫饮宴,并亲自去迎请,诸葛恪虽然有疑心但还是去了,结果在宴会上当场被诛杀。诸葛恪的儿子诸葛竦、诸葛建以及弟弟奋威将军诸葛融等全部被杀。
凡与诸葛恪有关系的人都受到了株连,其中还包括前太子孙和。孙和刚被改封为王,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就传来诏书,将其削去爵位,放逐到新都,原因是他的妃子张氏是诸葛恪的外甥女。孙和只得前往新都,但随后又来了使者,说有人揭发他与诸葛恪密谋,要在武昌建都,诸葛恪推举他为帝,孙和只得自杀。
少帝孙亮任命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不久孙峻授意心腹纷纷上疏少帝孙亮,推举孙峻为丞相,兼任大将军。
孙吴因为这场合肥之战而元气大伤,孙峻虽然得权,但名望不足,揽权又过于急切,所以权力根基并不稳固,孙吴还将陷入新的内乱之中,对外已基本丧失了攻击的力量。
毌丘俭和文钦在此次合肥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在没有强力后援的情况下不仅挫败了敌人的进攻,而且挫伤了对方的国运,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形势,按理应该得到奖赏,但事情过去之后... -->>
嘉平六年(254)10月5日,曹髦在洛阳太极殿登基。
曹髦后来也中途被废,没有庙号,史书仍以少帝相称,或称其为高贵乡公。少帝曹髦继位后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正元。授予大将军司马师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少帝曹髦还授予司马师假黄钺,在天子的各类授权中有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假黄钺的不同。其具体内容有所区别。比如:“假节”平时无权处置人,只有在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的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使持节”平时和战时都可以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假节钺”或“假黄钺”则如同天子本人亲临,就假节、持节、使持节的人都可以斩杀。
少帝曹髦还下诏评定此次废立定策之功,对有功人员一律封爵、增邑、晋位,众人皆大欢喜。但也有人高兴不起来,有个负责执法监察的官员(治书侍御史),看到司马氏当权后曹氏一再被欺凌,心里很激愤,对父亲说:“大人您负有为国家独当一面的重大责任,现在皇帝被废黜,您跟没事的人一样,恐怕要受到天下人的指责啊!”
说这个话的人名叫毌丘甸,他的父亲就是镇东将军毌丘俭,目前负责整个东线战场(都督扬州诸军事),毌丘甸应该在洛阳,毌丘俭应该在寿春,他们二人的这段话应该是通过书信传递的。
毌丘俭听完儿子的话深以为然,一方面他是曹魏的忠臣,从他父亲开始就受到曹魏的重用,他本人更得益于魏明帝的破格提拔,在曹氏与司马氏之间他当然更倾向于前者;另一方面司马氏掌权后他的日子表面依旧风光,但面前已经危机四伏了,司马氏把他归为曹魏余党,对他并不信任,他与曹爽、夏侯玄、李丰等人的关系都很好,而这些人被司马氏父子一一铲除,毌丘俭知道自己就是下一个。
一年前,在毌丘俭指挥下东线战场曾取得一场大捷,击退了孙吴方面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严重挫败了孙吴的气焰,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立下了大功,但司马氏兄弟事后毫无表示。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战役,发生在上一年的5月,孙吴方面在诸葛恪亲自指挥下,又一次大张旗鼓地向曹魏发起了进攻,挟之前东兴之战的余威,诸葛恪此次志得意满,抱着必胜之心而来。吴军很快进军到合肥,把合肥新城围了起来,而在西线战场,蜀汉的姜维也同时出击,此时费祎已死,姜维可以放开手脚行动,他集合起数万人马从石营出击,包围了曹魏在陇右地区的重要据点狄道。
司马师本想命太尉司马孚率20万人马去救援合肥,听说姜维同时在陇右出兵,感到有些紧张,命令毌丘俭在东线战场加紧防守,而把主要兵力投放到了西线。
吴军主力围攻合肥新城,时间长达两个多月,诸葛恪务求将合肥新城攻下,所以动用了各种攻城的办法进行猛攻,城里的守军则拼命死守,让吴军始终无法破城。时间一久,吴军也有些承受不住,将士疲惫,军营里又流行起疾病,有一半士卒患了病,值日官向诸葛恪报告,诸葛恪认为是谎报军情,要斩值日官。将军朱异与诸葛恪见解不同,诸葛恪大怒,将其撤职,逐回建业。有个叫蔡林的都尉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诸葛恪大为反感,蔡林恐惧,临阵投降了魏军。
诸葛恪有些疯狂了,因为他太想取得眼前的大胜,他认为双方都已经到了极限,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坚持和撤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再坚持一下,把合肥新城拿下,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吴大帝孙权生前多次兵临合肥城下,但从未将其攻克,如果他诸葛恪全面指挥攻击合肥就能将其拿下,那将是多么风光的事!而如果退兵,等于宣布这是一场败仗,那些政敌们又该有话说了,所以诸葛恪死都不肯退。
一直到了7月,吴军这边士气越来越低落,士卒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随处可见有士卒在道路上匍匐呻吟,这个仗实在没法打了,诸葛恪这才下令撤退,此战让诸葛恪在孙吴的威望大跌,不少人对他由崇敬变为怨恨。
诸葛恪主政以来刚愎自用,对待下属一向苛刻,让不少人产生了怨言,共同辅政的武卫将军孙峻对诸葛恪把持大权也很有意见,看到他声望跌落,于是密谋将其铲除。
孙峻以少帝孙亮的名义召诸葛恪入宫饮宴,并亲自去迎请,诸葛恪虽然有疑心但还是去了,结果在宴会上当场被诛杀。诸葛恪的儿子诸葛竦、诸葛建以及弟弟奋威将军诸葛融等全部被杀。
凡与诸葛恪有关系的人都受到了株连,其中还包括前太子孙和。孙和刚被改封为王,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就传来诏书,将其削去爵位,放逐到新都,原因是他的妃子张氏是诸葛恪的外甥女。孙和只得前往新都,但随后又来了使者,说有人揭发他与诸葛恪密谋,要在武昌建都,诸葛恪推举他为帝,孙和只得自杀。
少帝孙亮任命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不久孙峻授意心腹纷纷上疏少帝孙亮,推举孙峻为丞相,兼任大将军。
孙吴因为这场合肥之战而元气大伤,孙峻虽然得权,但名望不足,揽权又过于急切,所以权力根基并不稳固,孙吴还将陷入新的内乱之中,对外已基本丧失了攻击的力量。
毌丘俭和文钦在此次合肥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在没有强力后援的情况下不仅挫败了敌人的进攻,而且挫伤了对方的国运,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形势,按理应该得到奖赏,但事情过去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