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首辅家的长孙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氏的丧事不需长久治办,眼看就到了下葬的时期,诸多仪程,细述大无必要,在此便尽都省略了。
丧事既已告终,春归自是随兰庭回到州衙,她原本以为立即就要启程往北平,没想却又耽搁了下来,这一段时间,兰庭多在外衙,春归原本不知他在料理些什么事,不过有李氏的魂灵常常窥探,她不用向别人打听,也心中了然。
这日李氏便又在夸赞:“那尹先生,连知州老爷都敬重着不敢怠慢,可我每常见姑爷和他相处,倒随便得很,高兴了便称一声仁兄,更多的时候,都是以字号相称,尹先生非但不以为忤,对姑爷的敬畏,竟比对老爷还添不少,我听他们议事,竟然是老爷的公务,都靠姑爷出谋划策,老爷对此还乐见其成。”
春归忍不住道:“阿娘,您确定没有半点浮夸,说的都是事实?”
“你这孩子,竟连阿娘都不信任起来。”李氏十分不满,飘浮起来,居高临下的直视春归:“我听姑爷和尹先生议事,说什么皇上对施良行显然不满,老爷在汾州的政绩,就看能不能察出施良行的罪状来,所以姑爷才宁愿耽搁学业,这时候还留在汾阳,就是为了让老爷在汾州站稳脚跟,先下一城,尹先生如何行事,都要先报姑爷认同,且姑爷还常常制定计划,俨然对汾阳各大家族,各系党派,都是心中有数,相比老爷,姑爷更像决策之人。”
阿娘说得有理有据,春归也不得不信,但她深深以为,这件事也太不正常。
就算兰庭资质奇佳,到底未曾考取功名,怎么翁爹作为家主,作为太师府的继承人嫡长子,反而还要依靠兰庭这个甚至没有及冠的少年人出谋划策?可联想到这段时间仔细观察下来,的确参悟出沈夫人对兰庭的态度,与其说是母慈子孝,不如说是母从子言,反而沈夫人对待翁爹的态度,相比兰庭竟要随便得多。
春归再一次想起,当沈夫人小心翼翼询问兰庭,打算何时启程回京,兰庭回应“不急”二字时,沈夫人如释重负喜笑颜开的情形,真是不能不诧异。
亏她当时还以为沈夫人是不舍得赵小六的缘故。
就在刚才,她陪着沈夫人一起用膳的时候,赵小六这熊孩子因为有婢女侍候,发脾气摔了碗,说什么就是因为餐桌边围着太多女人,惹得大哥哥都不愿和他们一起吃饭了,硬是不让婢女在侧,非要沈夫人亲自给他把汤里的葱花挑出来,把鱼刺剔除干净的时候,沈夫人也摔了筷子,指着赵小六说“立马给我滚回北平去,真是个魔障”。
春归深深以为,沈夫人应当不会因为不舍和个魔障般的骨肉暂时分别,就对兰庭“不急”的决定欢喜雀跃。
夫家很诡异,完全不符常情。
春归不由惴惴。
她到底嫁了个什么人呀?生父敬着,继母畏着,同父异母的兄弟把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好像很恐怖的说。
于是到底忍不住,向尹小妹打听,赵大爷“不好相与当心吃亏”的由来。
尹小妹确确长着一副直肠子,因着当时身边,还没有嫂嫂拘束告诫,一咕噜就说了出来:“大奶奶怕还有所不知,大爷就是个神人,太师公在世的时候,对几个老爷格外严厉,外人夸赞老爷们,太师公回回都是否定,这可不是故作谦虚,有回太师公一个门生,夸得太出格,太师公连门生都骂,却偏偏把大爷,往高里捧,那时还是先帝一朝,一回宫宴上,太师公竟然夸赞大爷有晏殊之才,先帝立召大爷当众考较,以金乌为题,由百官轮留限韵,大爷当时还不比六爷现今的年龄,却能口出华章,以此一题,作出数十首好诗。”
“后来大爷口干舌躁,说不出话来,先帝以为是被考倒了,一问之下,才知大爷口干,当即把大爷抱于膝上,让人呈上茶水,大爷润喉之后,又再口若悬河,佳句不断,先帝当时就说,太师公一门又出宰辅之才!”
尹小妹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口干,拿了茶盏,一口饮尽,把茶碗“砰”地一放,颇有说书人的架势:“遍数古今,有几个能在稚拙之年,得君帝如此夸赞?大爷才至学龄,今上就赐任皇子伴读,北平那多名门子弟,皆以大爷为楷榜,大爷出个门,身后跟着一串儒生,好笑的是,后来居然还有纨绔追捧。”
春归:……
原来沈夫人所言不虚呀,又难怪淑贞姐姐当时诅咒她,直称赵大爷有龙阳之好。
这还真有招“龙阳”的体质。
不过这也是如今世道,闺秀们都鲜少出门,就算出门,怕也没那自由和胆量围观风流才子,否则那些“龙阳”,怕都挤不进去了。
不由睱想“看杀卫玠”的场面,她家大爷是否还能如此施施然处变不惊,春归忽然觉得还挺有意趣。
氏的丧事不需长久治办,眼看就到了下葬的时期,诸多仪程,细述大无必要,在此便尽都省略了。
丧事既已告终,春归自是随兰庭回到州衙,她原本以为立即就要启程往北平,没想却又耽搁了下来,这一段时间,兰庭多在外衙,春归原本不知他在料理些什么事,不过有李氏的魂灵常常窥探,她不用向别人打听,也心中了然。
这日李氏便又在夸赞:“那尹先生,连知州老爷都敬重着不敢怠慢,可我每常见姑爷和他相处,倒随便得很,高兴了便称一声仁兄,更多的时候,都是以字号相称,尹先生非但不以为忤,对姑爷的敬畏,竟比对老爷还添不少,我听他们议事,竟然是老爷的公务,都靠姑爷出谋划策,老爷对此还乐见其成。”
春归忍不住道:“阿娘,您确定没有半点浮夸,说的都是事实?”
“你这孩子,竟连阿娘都不信任起来。”李氏十分不满,飘浮起来,居高临下的直视春归:“我听姑爷和尹先生议事,说什么皇上对施良行显然不满,老爷在汾州的政绩,就看能不能察出施良行的罪状来,所以姑爷才宁愿耽搁学业,这时候还留在汾阳,就是为了让老爷在汾州站稳脚跟,先下一城,尹先生如何行事,都要先报姑爷认同,且姑爷还常常制定计划,俨然对汾阳各大家族,各系党派,都是心中有数,相比老爷,姑爷更像决策之人。”
阿娘说得有理有据,春归也不得不信,但她深深以为,这件事也太不正常。
就算兰庭资质奇佳,到底未曾考取功名,怎么翁爹作为家主,作为太师府的继承人嫡长子,反而还要依靠兰庭这个甚至没有及冠的少年人出谋划策?可联想到这段时间仔细观察下来,的确参悟出沈夫人对兰庭的态度,与其说是母慈子孝,不如说是母从子言,反而沈夫人对待翁爹的态度,相比兰庭竟要随便得多。
春归再一次想起,当沈夫人小心翼翼询问兰庭,打算何时启程回京,兰庭回应“不急”二字时,沈夫人如释重负喜笑颜开的情形,真是不能不诧异。
亏她当时还以为沈夫人是不舍得赵小六的缘故。
就在刚才,她陪着沈夫人一起用膳的时候,赵小六这熊孩子因为有婢女侍候,发脾气摔了碗,说什么就是因为餐桌边围着太多女人,惹得大哥哥都不愿和他们一起吃饭了,硬是不让婢女在侧,非要沈夫人亲自给他把汤里的葱花挑出来,把鱼刺剔除干净的时候,沈夫人也摔了筷子,指着赵小六说“立马给我滚回北平去,真是个魔障”。
春归深深以为,沈夫人应当不会因为不舍和个魔障般的骨肉暂时分别,就对兰庭“不急”的决定欢喜雀跃。
夫家很诡异,完全不符常情。
春归不由惴惴。
她到底嫁了个什么人呀?生父敬着,继母畏着,同父异母的兄弟把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好像很恐怖的说。
于是到底忍不住,向尹小妹打听,赵大爷“不好相与当心吃亏”的由来。
尹小妹确确长着一副直肠子,因着当时身边,还没有嫂嫂拘束告诫,一咕噜就说了出来:“大奶奶怕还有所不知,大爷就是个神人,太师公在世的时候,对几个老爷格外严厉,外人夸赞老爷们,太师公回回都是否定,这可不是故作谦虚,有回太师公一个门生,夸得太出格,太师公连门生都骂,却偏偏把大爷,往高里捧,那时还是先帝一朝,一回宫宴上,太师公竟然夸赞大爷有晏殊之才,先帝立召大爷当众考较,以金乌为题,由百官轮留限韵,大爷当时还不比六爷现今的年龄,却能口出华章,以此一题,作出数十首好诗。”
“后来大爷口干舌躁,说不出话来,先帝以为是被考倒了,一问之下,才知大爷口干,当即把大爷抱于膝上,让人呈上茶水,大爷润喉之后,又再口若悬河,佳句不断,先帝当时就说,太师公一门又出宰辅之才!”
尹小妹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口干,拿了茶盏,一口饮尽,把茶碗“砰”地一放,颇有说书人的架势:“遍数古今,有几个能在稚拙之年,得君帝如此夸赞?大爷才至学龄,今上就赐任皇子伴读,北平那多名门子弟,皆以大爷为楷榜,大爷出个门,身后跟着一串儒生,好笑的是,后来居然还有纨绔追捧。”
春归:……
原来沈夫人所言不虚呀,又难怪淑贞姐姐当时诅咒她,直称赵大爷有龙阳之好。
这还真有招“龙阳”的体质。
不过这也是如今世道,闺秀们都鲜少出门,就算出门,怕也没那自由和胆量围观风流才子,否则那些“龙阳”,怕都挤不进去了。
不由睱想“看杀卫玠”的场面,她家大爷是否还能如此施施然处变不惊,春归忽然觉得还挺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