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回到唐朝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9章 朝会风波
翌日,李恪从校场练武回来,用过早膳,在兰儿是服侍下穿上朝服,在小宝子的陪同和陈其的护卫下直奔太极殿而来。今天是十月十五,他作为亲王,今天又要参加一月两次的朝会。
在承天门下车之后,李恪让陈其等候,自己带着小宝子来到了早朝的太极殿。距离卯时,还有半刻时间,李恪和众人一样,只能在太极殿前等候。在等候的这段时间里李恪分别跟众人一一行礼问候。
而李泰在李恪到太极殿不久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这让李恪有种错觉,李泰是不是总喜欢在自己到场之后不多时就出现。如今封为卫王的他,已经不似刚开始李承乾被册封为太子时的萎靡不振了,显得精气十足,和蔼恭谦,让人容易对他产生亲近之感。难怪历史记载,他和李承乾就算没有像长孙无忌、李绩这样的权臣支持,也能斗的旗鼓相当。
关键是他的作风让那些处在中下游的官员感觉得到了尊敬,意识到了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支持李泰,李泰才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李泰的作法很符合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大唐朝堂上的大员也就那么几个,这当中还有很多支持李承乾的,他即便争取到他们中部分人支持自己,也不见得斗得过长孙无忌。
所以,他就走基层路线,和中下层官员建立感情。李世民在位时的朝堂是很注重讨论的,他喜欢让群臣讨论国事,这样一来,这些官员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想到这点,李恪不得不佩服起李泰的智谋来,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啊,能想出这样的曲线争储的路线。就在这时,李泰来到了他身边,行礼道:“青雀见过三哥,听说三哥已经移居汉王府,臣弟很是想念啊。”
李恪亲热的说道:“为兄谢过四弟挂念,四弟有时间可以到我的汉王府一叙。”
李泰恭敬的道:“三哥邀请,臣弟敢有不从,等有时间一定到三哥府上唠叨。”
两人聊得开心,忽见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两人缓缓而来,李恪和李泰给他们行过礼,李恪又跟李承乾说了几句客气的话,而这时封德彝和萧瑀两人则徐步而来。三人只得按部就班的站好,等待李世民觐见入朝。
早朝讨论都是悬而未决的事情,所以难免争论不休,李恪和李泰以及李承乾因为现在年纪还小,没有发言权。让他们早朝列席,也只是李世民为了培养他们治理安邦的能力。所以,他们因此听的格外详细,一面不忘默默思考,以便随时准备回答李世民的提问。
李恪低着头,只听封德彝慢腾腾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皇上登基已有三月,这年号之事也不能耽搁,该早做决定。”
封德彝如此一说,众人无不赞同,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政变的主谋和帮凶,是他们帮李世从李建成的手中抢到了太子之位,又在李渊手里逼的他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李世民的。所以,用武德的年号,他们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如今封德彝提了出来,他们如何能不高兴,不支持呢。
所以,都大声说道:“皇上是该确定年号。”
“还望皇上早做决定,不能耽搁啊。”顿时,大殿里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的不成样子。
李世民实在看不下去了,但他又不能说什么,是他规定的朝会可以讨论,不予追究。现在,他要追究这帮大臣在他面前太过放肆,显然会显得自己气度不够,所以,他青着脸不语。
这时候,长孙无忌适时的站出来喝道:“朝堂之上,吵成这样,成何体统。”
大家显然未测料到会有人喝斥,慌忙闭口不语,目光不由自主的朝长孙无忌看去。尤其是封德彝和萧瑀两人,心中对长孙无忌如此不识时务很是不满,都在心里骂道,自己尚书仆射都没说什么,你一个吏部尚书有什么资格吼斥大家。
本想站出来告个长孙无忌目无君主之罪,但见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刚才的表现甚是满意,知道是皇上宠着他,两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子,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指责长孙无忌。所以,终是不再言语。
这一切李恪看得清清楚楚,长孙无忌在朝堂上吼斥重臣,李世民不但不责怪他,还很赞赏他,这说明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确实恩宠有加,难怪历史记载,李世民想立自己为皇太子时为什么不跟众人商量,非要跟长孙无忌一人商量,主要还是太信任他了。李恪不由得对长孙无忌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防他的心开始加重起来。
李世民等大家安静下来,才缓缓说道:“朕登基之初,大事小事一大堆,忙不过来。所以,这年号一事也一直拖到现在,既然今天被封德彝提了出来,你们大家就想想,朕该用什么年号。”
大家见李世民让他们说,顿时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时,封德彝再也不甘落后,大声吼住众人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用‘顺德’为好,顺其天意,恩德天下。”
封德彝话刚说完,长孙无忌便反对道:“皇上,臣以为该用‘永昌’最为妥帖。”长孙无忌说完,封德彝刚要反驳就听尚书右仆射萧瑀道:“微臣赞同封大人的意见。”萧瑀如此说,纯粹就是为了刚才长孙无忌抢了自己的风头,看不惯他的嚣张气焰,而事实上,他并不看好封德彝所提出的年号。
一时之间,支持长孙无忌的大有人在,支持封德彝的也有不少,朝堂上乱成一锅粥。李世民见再不训斥,这帮人非得闹上天不可,就吼道:“如此吵吵闹闹,你们是不是把朝堂当成菜市场了?”
李世民一吼,众人连忙跪下道:“臣等有罪,还望皇上赎罪。”
李恪随着众人跪下,心里在想,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大臣即使官职再大,你吼斥,大家只是不再言语而已,而皇帝一吼斥,众人就只有跪地请罪的份了。但让他料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跪地求饶的时候,李世民在高处观察到了他的表情,见他对此毫不在意,似乎心中早有定计,就问道:“李恪,你觉得朕该用哪个年号?”
李恪被李世民一问,吓了一跳,忙道:“此等大事,儿臣年小,不敢妄下定语。”
李世民听他说自己不敢随便说,就知道他心里有主意,便道:“你且说来,用与不用朕自有决断。”
李恪心中后悔不已,他刚才只是想告诉李世民,我年纪小,还没有到决定这样大的事情的时候,不能随便说,你也不能随便就听我的。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误会了他的意思。李恪心里暗暗着急,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见李恪沉默不语,不由大声喊道:“李恪,你没听见朕刚才的话吗?”
李恪被李世民这一喊,大惊之下脱口而出:“贞观。”
... -->>
第39章 朝会风波
翌日,李恪从校场练武回来,用过早膳,在兰儿是服侍下穿上朝服,在小宝子的陪同和陈其的护卫下直奔太极殿而来。今天是十月十五,他作为亲王,今天又要参加一月两次的朝会。
在承天门下车之后,李恪让陈其等候,自己带着小宝子来到了早朝的太极殿。距离卯时,还有半刻时间,李恪和众人一样,只能在太极殿前等候。在等候的这段时间里李恪分别跟众人一一行礼问候。
而李泰在李恪到太极殿不久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这让李恪有种错觉,李泰是不是总喜欢在自己到场之后不多时就出现。如今封为卫王的他,已经不似刚开始李承乾被册封为太子时的萎靡不振了,显得精气十足,和蔼恭谦,让人容易对他产生亲近之感。难怪历史记载,他和李承乾就算没有像长孙无忌、李绩这样的权臣支持,也能斗的旗鼓相当。
关键是他的作风让那些处在中下游的官员感觉得到了尊敬,意识到了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支持李泰,李泰才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李泰的作法很符合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大唐朝堂上的大员也就那么几个,这当中还有很多支持李承乾的,他即便争取到他们中部分人支持自己,也不见得斗得过长孙无忌。
所以,他就走基层路线,和中下层官员建立感情。李世民在位时的朝堂是很注重讨论的,他喜欢让群臣讨论国事,这样一来,这些官员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想到这点,李恪不得不佩服起李泰的智谋来,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啊,能想出这样的曲线争储的路线。就在这时,李泰来到了他身边,行礼道:“青雀见过三哥,听说三哥已经移居汉王府,臣弟很是想念啊。”
李恪亲热的说道:“为兄谢过四弟挂念,四弟有时间可以到我的汉王府一叙。”
李泰恭敬的道:“三哥邀请,臣弟敢有不从,等有时间一定到三哥府上唠叨。”
两人聊得开心,忽见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两人缓缓而来,李恪和李泰给他们行过礼,李恪又跟李承乾说了几句客气的话,而这时封德彝和萧瑀两人则徐步而来。三人只得按部就班的站好,等待李世民觐见入朝。
早朝讨论都是悬而未决的事情,所以难免争论不休,李恪和李泰以及李承乾因为现在年纪还小,没有发言权。让他们早朝列席,也只是李世民为了培养他们治理安邦的能力。所以,他们因此听的格外详细,一面不忘默默思考,以便随时准备回答李世民的提问。
李恪低着头,只听封德彝慢腾腾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皇上登基已有三月,这年号之事也不能耽搁,该早做决定。”
封德彝如此一说,众人无不赞同,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政变的主谋和帮凶,是他们帮李世从李建成的手中抢到了太子之位,又在李渊手里逼的他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李世民的。所以,用武德的年号,他们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如今封德彝提了出来,他们如何能不高兴,不支持呢。
所以,都大声说道:“皇上是该确定年号。”
“还望皇上早做决定,不能耽搁啊。”顿时,大殿里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的不成样子。
李世民实在看不下去了,但他又不能说什么,是他规定的朝会可以讨论,不予追究。现在,他要追究这帮大臣在他面前太过放肆,显然会显得自己气度不够,所以,他青着脸不语。
这时候,长孙无忌适时的站出来喝道:“朝堂之上,吵成这样,成何体统。”
大家显然未测料到会有人喝斥,慌忙闭口不语,目光不由自主的朝长孙无忌看去。尤其是封德彝和萧瑀两人,心中对长孙无忌如此不识时务很是不满,都在心里骂道,自己尚书仆射都没说什么,你一个吏部尚书有什么资格吼斥大家。
本想站出来告个长孙无忌目无君主之罪,但见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刚才的表现甚是满意,知道是皇上宠着他,两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子,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指责长孙无忌。所以,终是不再言语。
这一切李恪看得清清楚楚,长孙无忌在朝堂上吼斥重臣,李世民不但不责怪他,还很赞赏他,这说明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确实恩宠有加,难怪历史记载,李世民想立自己为皇太子时为什么不跟众人商量,非要跟长孙无忌一人商量,主要还是太信任他了。李恪不由得对长孙无忌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防他的心开始加重起来。
李世民等大家安静下来,才缓缓说道:“朕登基之初,大事小事一大堆,忙不过来。所以,这年号一事也一直拖到现在,既然今天被封德彝提了出来,你们大家就想想,朕该用什么年号。”
大家见李世民让他们说,顿时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时,封德彝再也不甘落后,大声吼住众人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用‘顺德’为好,顺其天意,恩德天下。”
封德彝话刚说完,长孙无忌便反对道:“皇上,臣以为该用‘永昌’最为妥帖。”长孙无忌说完,封德彝刚要反驳就听尚书右仆射萧瑀道:“微臣赞同封大人的意见。”萧瑀如此说,纯粹就是为了刚才长孙无忌抢了自己的风头,看不惯他的嚣张气焰,而事实上,他并不看好封德彝所提出的年号。
一时之间,支持长孙无忌的大有人在,支持封德彝的也有不少,朝堂上乱成一锅粥。李世民见再不训斥,这帮人非得闹上天不可,就吼道:“如此吵吵闹闹,你们是不是把朝堂当成菜市场了?”
李世民一吼,众人连忙跪下道:“臣等有罪,还望皇上赎罪。”
李恪随着众人跪下,心里在想,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大臣即使官职再大,你吼斥,大家只是不再言语而已,而皇帝一吼斥,众人就只有跪地请罪的份了。但让他料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跪地求饶的时候,李世民在高处观察到了他的表情,见他对此毫不在意,似乎心中早有定计,就问道:“李恪,你觉得朕该用哪个年号?”
李恪被李世民一问,吓了一跳,忙道:“此等大事,儿臣年小,不敢妄下定语。”
李世民听他说自己不敢随便说,就知道他心里有主意,便道:“你且说来,用与不用朕自有决断。”
李恪心中后悔不已,他刚才只是想告诉李世民,我年纪小,还没有到决定这样大的事情的时候,不能随便说,你也不能随便就听我的。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误会了他的意思。李恪心里暗暗着急,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见李恪沉默不语,不由大声喊道:“李恪,你没听见朕刚才的话吗?”
李恪被李世民这一喊,大惊之下脱口而出:“贞观。”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