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六章 吐蕃战役(上)
萨毗泽位于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之间,是一座高原湖泊,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远方山势连绵,被皑皑白雪覆盖,这里气候气候温暖,有丰富的淡水,有平坦而覆盖着厚厚草甸的原野,有高峻的山脉阻拦寒流呼啸南下,对于常年生活在高原上的吐蕃人,这里便是一个非常适合放牧的优质牧场。
在大唐的地图上,昆仑山才是唐蕃的分界线,因此这片夹在两条山脉间的盆地草原应该是大唐的领土,它属于沙州管辖,但事实上,从武则天时代唐军收复安西后,这片盆地便一直没有能收回来,吐蕃人在这里驻扎了重兵,几十年过去了,唐蕃交战的重心一直便在东方,两国在安西基本相安无事,大唐也就默认了吐蕃人对这片盆地的占领。
但随着唐军在东线石堡城大胜,唐蕃两国的战略优势不断向大唐倾斜,在陇右战场,哥舒翰步步为营,向南近逼,占领了大非川和青海流域,并逼向九曲地区;在剑南战场,高仙芝大败吐蕃南诏联军,将吐蕃势力赶出南诏,并向西收复了松、当、恭、雅等被吐蕃占领的土地,而西线的大小勃律大胜,吐蕃人的势力被赶出吐火罗,再加上吐蕃赞普年幼,几个实权大臣争权夺势,使得吐蕃遭遇到了百年未遇的低潮。
正是这种战略优势,使大唐再次发动吐蕃战役,在东方要占领九曲、柏海;在西便是要收复吐蕃人盘踞了近五十年的萨毗泽盆地,彻底将吐蕃人赶回昆仑山以南。
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安西各地已是流火遍地、炽热难当,可在萨毗泽盆地却是温和如秋,早晚还有一丝寒意,这天清晨,一片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在高原之上,大片森林中白气弥漫,偶然有羚羊群从茫茫的原始森林中跃出,成群结队来到且末河边饮水,这里距离萨毗泽约百里,人际罕至。
这时,一阵激烈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惊动了河边饮水的羚羊群和鹿群,它们惊恐万分,纷纷奔进了原始森林,在森林边好奇地向远处张望。
只见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般疾驶而来,这是唐军的近百名斥候骑兵,配备双马,为首者正是秦海阳,他将三百名斥候分成五队,分别去各处探查,他这一队人数最多,主要就是沿且末河一线寻找吐蕃人的踪迹。
昨天傍晚,他们已经发现了一队吐蕃巡哨,从马蹄印看,应该在十五到二十人之间,他们一路追踪而来,就在这一带,失去了吐蕃巡哨的踪迹。
秦海阳勒住战马,打手帘向四周张望,远方是大片重绿色的高山草原,发丝般的牧草层层铺叠开去,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闪亮的且末河俨如一条玉带从森林中间流过,原野安静异常,没有任何人的痕迹。
秦海阳目前是安西斥候军中军职最高的将领,他的斥候经验极为丰富,从常理来判断,河水从两岸森林中间流过,这样敌人的埋伏极可能就会在森林中,但秦海阳却看得更深一步,从河水与森林的距离便判断出,一般埋伏对唐军也不会有影响,河边至森林的距离约百步,而吐蕃弓箭的射程不够,唯一担心吐蕃人是用唐军弩箭,如果那样的话还是有一定危险。
秦海阳沉吟片刻,便对两名手下道:“你们去看看,注意防护!”
两名手下答应一声,沿着河流纵马向前奔去,奔至森林边缘,两人向森林内探望了片刻,一齐张弓搭箭,向森林深处射去,他们射出的是一种尖啸箭,也是用火药配成,高原上因氧气不足,大大影响了火药的燃烧爆炸,但这种尖啸箭却因药少而不受影响,它射出后能发出尖利的啸声,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是斥候军的有力探查器。
只听两声尖厉的啸声响过,森林上空既没有扑棱棱的鸟雀惊起,也没有羚羊和鹿群从森林中惊恐奔出,而是隐隐听见几声战马的嘶叫,紧接着十几名吐蕃骑兵从森林仓惶奔出,沿着河向下游奔去。
“十八名骑兵!”
秦海阳立刻低令,“冲上去,一个也不能放走。”
两百匹战马如平地惊雷,一齐沿着河边疾奔,唐军斥候的战马都是清一色的阿拉伯马,又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已经能够适应高原气候,虽然还不能在高原上长途跋涉,但短距离冲刺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更重要是它们速度极快,俨如腾云驾雾一般,而吐蕃人的战马普遍较矮小,能耐高原寒冷,也能长途跋涉,但就是速度不快,片刻后,吐蕃骑兵便渐渐被唐军追上了。
唐军形成了一个弯月形,两边渐渐向中间合拢,还差五十步时,唐军放箭了,百支箭从四面八方射向吐蕃骑兵,吐蕃骑兵的双层锁子甲难以抵挡唐军特制的纤细透甲箭,更要命是战马无从躲避,霎时间,一片人仰马翻,十八骑吐蕃巡哨被射倒大半,只有五人仍在狂奔,但他们躲不过唐军的密集骑射,顷刻之间,最后的五人被射翻,吐蕃军凶悍异常,虽然被射倒,但仍爬起来拔出长剑和唐军拼死格斗。
“杀!”
秦海阳厉声喝令,他振马斜冲,一刀劈过,血光四溅,一名企图刺他战马的吐蕃士兵被劈断了脖颈,人头滚出两丈多远,唐军们下手绝对不留情,刀劈箭射,十八名吐蕃巡哨被斩杀十七人,仅留一名活口询问军情。
很快,幸存者陆陆续续交代了一些情况,这支吐蕃巡哨是去播仙镇探查唐军的情况,因发现唐军斥候而返回,目前,在萨毗泽盆地约有两万多吐蕃军队,还有数万名作为后勤的随军牧民,这些基本上都是唐军已经了解到的情报,不过秦海阳还是有收获,那就是吐蕃巡哨去播仙镇探查,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极可能是闻到了味儿。
还有一个情报也引起了秦海阳的注意,三天前约六千人的吐蕃军和三万随军牧民离开了萨毗泽,向西方而去,原因不明。
如果吐蕃军是发现了封常清的军队,那就属于紧急情况,是不会携带羊群和随军牧民,而是会火速赶去拦截,而他们却带了羊群补给,这样,每天行军也不过数十里,这不是追击,应该不是针对唐军,那他们是去哪里?难道会是去小勃律?
秦海阳沉思了片刻,不管吐蕃军是不是去大小勃律,但很可能会遭遇到封常清的军队,这个情报必须要引起重视。
他当即分兵三路,一路回去向李庆安汇报,一路继续东行去探查萨毗泽盆地的情况,而他则率二十名斥候调转马头向西南追去。
就在秦海阳发现吐蕃军的一点蛛丝马迹时,敦煌的唐军已经整军完毕了,三万安西主力军和四千驻守沙州的豆卢军,豆卢军是河西八军之一,它的编制是四千人,胡汉各半,它从来就没有满员过,但也从前没有缺员过,它和所有的边军一样在朝廷的兵册中是满员的,朝廷也会据此每年向豆卢军拨付粮饷,但事实上,豆卢只有二千余人,胡骑是不会安心在军队服役,他们需要放牧,需要和家小住在一起,因此,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胡骑们基本上都是名义在编,而实际上不在军中,至于他们的粮饷也...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吐蕃战役(上)
萨毗泽位于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之间,是一座高原湖泊,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远方山势连绵,被皑皑白雪覆盖,这里气候气候温暖,有丰富的淡水,有平坦而覆盖着厚厚草甸的原野,有高峻的山脉阻拦寒流呼啸南下,对于常年生活在高原上的吐蕃人,这里便是一个非常适合放牧的优质牧场。
在大唐的地图上,昆仑山才是唐蕃的分界线,因此这片夹在两条山脉间的盆地草原应该是大唐的领土,它属于沙州管辖,但事实上,从武则天时代唐军收复安西后,这片盆地便一直没有能收回来,吐蕃人在这里驻扎了重兵,几十年过去了,唐蕃交战的重心一直便在东方,两国在安西基本相安无事,大唐也就默认了吐蕃人对这片盆地的占领。
但随着唐军在东线石堡城大胜,唐蕃两国的战略优势不断向大唐倾斜,在陇右战场,哥舒翰步步为营,向南近逼,占领了大非川和青海流域,并逼向九曲地区;在剑南战场,高仙芝大败吐蕃南诏联军,将吐蕃势力赶出南诏,并向西收复了松、当、恭、雅等被吐蕃占领的土地,而西线的大小勃律大胜,吐蕃人的势力被赶出吐火罗,再加上吐蕃赞普年幼,几个实权大臣争权夺势,使得吐蕃遭遇到了百年未遇的低潮。
正是这种战略优势,使大唐再次发动吐蕃战役,在东方要占领九曲、柏海;在西便是要收复吐蕃人盘踞了近五十年的萨毗泽盆地,彻底将吐蕃人赶回昆仑山以南。
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安西各地已是流火遍地、炽热难当,可在萨毗泽盆地却是温和如秋,早晚还有一丝寒意,这天清晨,一片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在高原之上,大片森林中白气弥漫,偶然有羚羊群从茫茫的原始森林中跃出,成群结队来到且末河边饮水,这里距离萨毗泽约百里,人际罕至。
这时,一阵激烈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惊动了河边饮水的羚羊群和鹿群,它们惊恐万分,纷纷奔进了原始森林,在森林边好奇地向远处张望。
只见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般疾驶而来,这是唐军的近百名斥候骑兵,配备双马,为首者正是秦海阳,他将三百名斥候分成五队,分别去各处探查,他这一队人数最多,主要就是沿且末河一线寻找吐蕃人的踪迹。
昨天傍晚,他们已经发现了一队吐蕃巡哨,从马蹄印看,应该在十五到二十人之间,他们一路追踪而来,就在这一带,失去了吐蕃巡哨的踪迹。
秦海阳勒住战马,打手帘向四周张望,远方是大片重绿色的高山草原,发丝般的牧草层层铺叠开去,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闪亮的且末河俨如一条玉带从森林中间流过,原野安静异常,没有任何人的痕迹。
秦海阳目前是安西斥候军中军职最高的将领,他的斥候经验极为丰富,从常理来判断,河水从两岸森林中间流过,这样敌人的埋伏极可能就会在森林中,但秦海阳却看得更深一步,从河水与森林的距离便判断出,一般埋伏对唐军也不会有影响,河边至森林的距离约百步,而吐蕃弓箭的射程不够,唯一担心吐蕃人是用唐军弩箭,如果那样的话还是有一定危险。
秦海阳沉吟片刻,便对两名手下道:“你们去看看,注意防护!”
两名手下答应一声,沿着河流纵马向前奔去,奔至森林边缘,两人向森林内探望了片刻,一齐张弓搭箭,向森林深处射去,他们射出的是一种尖啸箭,也是用火药配成,高原上因氧气不足,大大影响了火药的燃烧爆炸,但这种尖啸箭却因药少而不受影响,它射出后能发出尖利的啸声,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是斥候军的有力探查器。
只听两声尖厉的啸声响过,森林上空既没有扑棱棱的鸟雀惊起,也没有羚羊和鹿群从森林中惊恐奔出,而是隐隐听见几声战马的嘶叫,紧接着十几名吐蕃骑兵从森林仓惶奔出,沿着河向下游奔去。
“十八名骑兵!”
秦海阳立刻低令,“冲上去,一个也不能放走。”
两百匹战马如平地惊雷,一齐沿着河边疾奔,唐军斥候的战马都是清一色的阿拉伯马,又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已经能够适应高原气候,虽然还不能在高原上长途跋涉,但短距离冲刺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更重要是它们速度极快,俨如腾云驾雾一般,而吐蕃人的战马普遍较矮小,能耐高原寒冷,也能长途跋涉,但就是速度不快,片刻后,吐蕃骑兵便渐渐被唐军追上了。
唐军形成了一个弯月形,两边渐渐向中间合拢,还差五十步时,唐军放箭了,百支箭从四面八方射向吐蕃骑兵,吐蕃骑兵的双层锁子甲难以抵挡唐军特制的纤细透甲箭,更要命是战马无从躲避,霎时间,一片人仰马翻,十八骑吐蕃巡哨被射倒大半,只有五人仍在狂奔,但他们躲不过唐军的密集骑射,顷刻之间,最后的五人被射翻,吐蕃军凶悍异常,虽然被射倒,但仍爬起来拔出长剑和唐军拼死格斗。
“杀!”
秦海阳厉声喝令,他振马斜冲,一刀劈过,血光四溅,一名企图刺他战马的吐蕃士兵被劈断了脖颈,人头滚出两丈多远,唐军们下手绝对不留情,刀劈箭射,十八名吐蕃巡哨被斩杀十七人,仅留一名活口询问军情。
很快,幸存者陆陆续续交代了一些情况,这支吐蕃巡哨是去播仙镇探查唐军的情况,因发现唐军斥候而返回,目前,在萨毗泽盆地约有两万多吐蕃军队,还有数万名作为后勤的随军牧民,这些基本上都是唐军已经了解到的情报,不过秦海阳还是有收获,那就是吐蕃巡哨去播仙镇探查,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极可能是闻到了味儿。
还有一个情报也引起了秦海阳的注意,三天前约六千人的吐蕃军和三万随军牧民离开了萨毗泽,向西方而去,原因不明。
如果吐蕃军是发现了封常清的军队,那就属于紧急情况,是不会携带羊群和随军牧民,而是会火速赶去拦截,而他们却带了羊群补给,这样,每天行军也不过数十里,这不是追击,应该不是针对唐军,那他们是去哪里?难道会是去小勃律?
秦海阳沉思了片刻,不管吐蕃军是不是去大小勃律,但很可能会遭遇到封常清的军队,这个情报必须要引起重视。
他当即分兵三路,一路回去向李庆安汇报,一路继续东行去探查萨毗泽盆地的情况,而他则率二十名斥候调转马头向西南追去。
就在秦海阳发现吐蕃军的一点蛛丝马迹时,敦煌的唐军已经整军完毕了,三万安西主力军和四千驻守沙州的豆卢军,豆卢军是河西八军之一,它的编制是四千人,胡汉各半,它从来就没有满员过,但也从前没有缺员过,它和所有的边军一样在朝廷的兵册中是满员的,朝廷也会据此每年向豆卢军拨付粮饷,但事实上,豆卢只有二千余人,胡骑是不会安心在军队服役,他们需要放牧,需要和家小住在一起,因此,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胡骑们基本上都是名义在编,而实际上不在军中,至于他们的粮饷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