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坊有一栋别宅,是安禄山在天宝四年送给陈希烈,宅子虽然不是很大,但严庄知道宅内风水极好,他眼馋了多年,现在既然李庆安开口了,那他就不客气了。
“多谢大将军了。”
李庆安笑而不语,不光是严庄,他的那些安西老部下,他也要考虑考虑了。
.......
马车在大明宫前停下,几名贴身侍卫护卫着李庆安进了丹凤门,大明宫占地极为广阔,以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三座大殿为轴心,依次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三大 政务区,如果要走进去,至少要走一刻钟,许多年迈的大臣更是艰难,因此在丹凤门前备有不少轻便马车,送一些年迈的大臣去朝房。
李庆安上了一辆马车,吩咐道:“去紫宸殿!”
今天他要和李亨好好谈一谈,这一回,他和李亨有着共同的利益,马车起步,快速向紫宸殿驶去。
紫宸殿监国房内,李亨正和王珙商量新相国人选,杨国忠和陈希烈的离去让李亨始料不及,反倒是张筠没有走,这样一来政事堂就变成了五相,他李亨只有一席的位置,这是李亨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他现在需要将两个人选敲定,再去和李庆安细谈此事。
这两个人选,其中一个已经定下来了,便是令狐飞,这一点不容置疑,现在他是李亨最倚重的人,令狐飞将接替杨国忠的礼部尚书一职,关键是另一个人选,其实 很多人选都不错,比如中书侍郎房琯、门下侍郎张镐、工部尚书崔涣、户部侍郎苗晋卿等等,这些人都是宰相之才,和李亨的关系也不错,关键是要找一个最值得他 李亨信赖之人,李亨考虑了很久,最后目标落在中书侍郎房琯和工部尚书崔涣的身上,这两个人都值得他信赖。
“王相国,我考虑用工部尚书崔涣为兵部尚书,你看如何?”
李亨之所以选择崔涣,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崔涣为名门崔氏的家族骨干,若立崔涣为相,那就是将整个崔氏家族拉到自己身边来。
其实无论崔涣为相还是房琯为相,王珙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令狐飞为相,他已经感受到了令狐飞对自己的威胁,李亨对他的信任和倚重明显超过了自己,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王珙心中极为不满。
但王珙城府较深,对令狐飞的不满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淡淡道:“殿下,臣的意思是崔涣和房琯都是良选,崔氏家族在河东、河南道都有子弟为州官,拉拢他 不仅可以得到崔氏家族的支持,对抗李庆安的裴门子弟,而房琯在中书省人脉很深,据说他和李庆安相处并不愉快,若拉拢了房琯,就意味着殿下的势力伸延进了中 书省,意义绝不可低估。”
王珙的建议让李亨有些动心,应该说王珙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可两人不可能全部入相,李亨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令狐飞。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相国是某种势力的代表,并不代表弱势群体,以现在政事堂五相来看,张筠是开元名相张说之子,翰林大学士出生,是大唐文人领袖,在朝中盘根错节多年,已经形成了张党;王珙是关陇名门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当年高宗王皇后虽被武则天所废,家族一度低迷,但底蕴雄厚,王珙更是身兼二十余职,曾是朝廷中仅次于杨国忠的实权派;裴旻更是代表河东名门裴氏,裴家才俊辈出,其父裴遵庆也是开元名相;李砚是李氏宗室,在长安民望极高,是朝中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至于李庆安就不用说了,建成太子之后,大唐半壁江山的主宰。
所以令狐飞入主政事堂,资历浅还不错,而且没有背景后台,没有权势,在政事堂中也说不上话,王珙的话间接提醒了李亨,让令狐飞入主政事堂,是有点浪费这个宝贵的名额了,还不如在其他方面多给补偿,让令狐飞安安心心做自己的军师谋士。
想到这,李亨改变了主意,让崔涣和房琯双双入相,不等他说话,这时他的心腹宦官李辅国在门口道:“殿下,李庆安来了。”
李亨吓了一跳,连忙道:“快请进来!”
他又对王珙道:“就按你的意见,崔涣和房琯双双入相,李庆安来了,你可和我一同见他。”
虽然王珙并不想在这里见到李庆安,可他见李亨紧张的神情,也担心他应对失策,便点了点头坐在一旁。
片刻,李庆安快步走了进来,进门便笑道:“巧了,王相国也在这里,那就省得我去门下省了。”
王珙起身拱拱手笑道:“李相国精神抖擞,是否有了退敌的良策。”
“自然是有了退敌之策,所以才来找监国殿下和王相国商议。”
李亨点点头,一摆手道:“李相国请坐!”
李庆安坐了下来,一名宦官端了一杯茶进来,李庆安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却又放下了茶杯,笑道:“先和殿下说说杨国忠和陈希烈的空缺吧!不知监国殿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李亨和王珙对望一眼,虽然他们已经初步定下来,但李亨还没有和他们二人细谈,现在还不宜向李庆安提出,
李亨便微微一笑道:“我正在考虑,明天就能向政事堂提出名单。”
李庆安却慢悠悠道:“今天吏部裴尚书倒是提出了几个相国人选,他建议从地方上提拔。”
李亨脸色一变,他不明白李庆安说这话的意思,裴旻提出的人选,那政事堂岂不是要被政事堂独占了吗?这可违反了当初双方达成的默契,他的脸色沉了下来,不悦道:“那李相国的意思呢?”
李庆安不紧不慢道:“我给裴尚书说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两个相国的人选,不应该由他提出来。”
李庆安的话无疑给李亨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慢慢放心下来了,只要李庆安还认他们之间达成的默契,那就好办。
这时李庆安又道:“还有一事,我想和监国殿下和王相国商量。”
“李相国请说!”
李庆安沉吟一下便道:“我打算辞去右相国一职,保留我的另一个职务,尚书右仆射,仍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我大唐惯例,右相国一般兼任吏部尚书,所以我推荐裴旻接任右相国一职。”
李庆安要辞去右相国,让李亨和王珙大吃一惊,但一转念,他们俩都同时明白过来,不用说,这一定是右相国沉重的朝务让李庆安无暇西顾,所以他才提出改任尚书右仆射这个虚职,而且李亨也明白了刚才李庆安所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言外之意就是说,你挑选你的人选,我调整我的势力,我们互不干涉。
其实按照李庆安现在的实力,他想做什么职务都不足为奇,关键是政事堂的势力对比没有变化,李庆安的辞职只是表象,只不过他由台前转到了幕后,这一次是王珙先表态了。
“我支持李相国辞职,也支持李相国的提名,明天政事堂会议上,我希望尽快能把这两件事明确下来,现在长安形势危急,我们不应在人事变动上放过多的精力。”
李庆安点了点头道:“这正是我来这里的另一件大事,我已得到确切消息,哥舒翰和高仙芝兵分两路向长安进发,哥舒翰走陈仓道,高仙芝走褒谷道,最迟四天,十五万精锐大军将进入关中,为了应对这次危急,我请求政事堂正式授予我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
坊有一栋别宅,是安禄山在天宝四年送给陈希烈,宅子虽然不是很大,但严庄知道宅内风水极好,他眼馋了多年,现在既然李庆安开口了,那他就不客气了。
“多谢大将军了。”
李庆安笑而不语,不光是严庄,他的那些安西老部下,他也要考虑考虑了。
.......
马车在大明宫前停下,几名贴身侍卫护卫着李庆安进了丹凤门,大明宫占地极为广阔,以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三座大殿为轴心,依次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三大 政务区,如果要走进去,至少要走一刻钟,许多年迈的大臣更是艰难,因此在丹凤门前备有不少轻便马车,送一些年迈的大臣去朝房。
李庆安上了一辆马车,吩咐道:“去紫宸殿!”
今天他要和李亨好好谈一谈,这一回,他和李亨有着共同的利益,马车起步,快速向紫宸殿驶去。
紫宸殿监国房内,李亨正和王珙商量新相国人选,杨国忠和陈希烈的离去让李亨始料不及,反倒是张筠没有走,这样一来政事堂就变成了五相,他李亨只有一席的位置,这是李亨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他现在需要将两个人选敲定,再去和李庆安细谈此事。
这两个人选,其中一个已经定下来了,便是令狐飞,这一点不容置疑,现在他是李亨最倚重的人,令狐飞将接替杨国忠的礼部尚书一职,关键是另一个人选,其实 很多人选都不错,比如中书侍郎房琯、门下侍郎张镐、工部尚书崔涣、户部侍郎苗晋卿等等,这些人都是宰相之才,和李亨的关系也不错,关键是要找一个最值得他 李亨信赖之人,李亨考虑了很久,最后目标落在中书侍郎房琯和工部尚书崔涣的身上,这两个人都值得他信赖。
“王相国,我考虑用工部尚书崔涣为兵部尚书,你看如何?”
李亨之所以选择崔涣,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崔涣为名门崔氏的家族骨干,若立崔涣为相,那就是将整个崔氏家族拉到自己身边来。
其实无论崔涣为相还是房琯为相,王珙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令狐飞为相,他已经感受到了令狐飞对自己的威胁,李亨对他的信任和倚重明显超过了自己,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王珙心中极为不满。
但王珙城府较深,对令狐飞的不满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淡淡道:“殿下,臣的意思是崔涣和房琯都是良选,崔氏家族在河东、河南道都有子弟为州官,拉拢他 不仅可以得到崔氏家族的支持,对抗李庆安的裴门子弟,而房琯在中书省人脉很深,据说他和李庆安相处并不愉快,若拉拢了房琯,就意味着殿下的势力伸延进了中 书省,意义绝不可低估。”
王珙的建议让李亨有些动心,应该说王珙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可两人不可能全部入相,李亨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令狐飞。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相国是某种势力的代表,并不代表弱势群体,以现在政事堂五相来看,张筠是开元名相张说之子,翰林大学士出生,是大唐文人领袖,在朝中盘根错节多年,已经形成了张党;王珙是关陇名门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当年高宗王皇后虽被武则天所废,家族一度低迷,但底蕴雄厚,王珙更是身兼二十余职,曾是朝廷中仅次于杨国忠的实权派;裴旻更是代表河东名门裴氏,裴家才俊辈出,其父裴遵庆也是开元名相;李砚是李氏宗室,在长安民望极高,是朝中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至于李庆安就不用说了,建成太子之后,大唐半壁江山的主宰。
所以令狐飞入主政事堂,资历浅还不错,而且没有背景后台,没有权势,在政事堂中也说不上话,王珙的话间接提醒了李亨,让令狐飞入主政事堂,是有点浪费这个宝贵的名额了,还不如在其他方面多给补偿,让令狐飞安安心心做自己的军师谋士。
想到这,李亨改变了主意,让崔涣和房琯双双入相,不等他说话,这时他的心腹宦官李辅国在门口道:“殿下,李庆安来了。”
李亨吓了一跳,连忙道:“快请进来!”
他又对王珙道:“就按你的意见,崔涣和房琯双双入相,李庆安来了,你可和我一同见他。”
虽然王珙并不想在这里见到李庆安,可他见李亨紧张的神情,也担心他应对失策,便点了点头坐在一旁。
片刻,李庆安快步走了进来,进门便笑道:“巧了,王相国也在这里,那就省得我去门下省了。”
王珙起身拱拱手笑道:“李相国精神抖擞,是否有了退敌的良策。”
“自然是有了退敌之策,所以才来找监国殿下和王相国商议。”
李亨点点头,一摆手道:“李相国请坐!”
李庆安坐了下来,一名宦官端了一杯茶进来,李庆安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却又放下了茶杯,笑道:“先和殿下说说杨国忠和陈希烈的空缺吧!不知监国殿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李亨和王珙对望一眼,虽然他们已经初步定下来,但李亨还没有和他们二人细谈,现在还不宜向李庆安提出,
李亨便微微一笑道:“我正在考虑,明天就能向政事堂提出名单。”
李庆安却慢悠悠道:“今天吏部裴尚书倒是提出了几个相国人选,他建议从地方上提拔。”
李亨脸色一变,他不明白李庆安说这话的意思,裴旻提出的人选,那政事堂岂不是要被政事堂独占了吗?这可违反了当初双方达成的默契,他的脸色沉了下来,不悦道:“那李相国的意思呢?”
李庆安不紧不慢道:“我给裴尚书说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两个相国的人选,不应该由他提出来。”
李庆安的话无疑给李亨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慢慢放心下来了,只要李庆安还认他们之间达成的默契,那就好办。
这时李庆安又道:“还有一事,我想和监国殿下和王相国商量。”
“李相国请说!”
李庆安沉吟一下便道:“我打算辞去右相国一职,保留我的另一个职务,尚书右仆射,仍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我大唐惯例,右相国一般兼任吏部尚书,所以我推荐裴旻接任右相国一职。”
李庆安要辞去右相国,让李亨和王珙大吃一惊,但一转念,他们俩都同时明白过来,不用说,这一定是右相国沉重的朝务让李庆安无暇西顾,所以他才提出改任尚书右仆射这个虚职,而且李亨也明白了刚才李庆安所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言外之意就是说,你挑选你的人选,我调整我的势力,我们互不干涉。
其实按照李庆安现在的实力,他想做什么职务都不足为奇,关键是政事堂的势力对比没有变化,李庆安的辞职只是表象,只不过他由台前转到了幕后,这一次是王珙先表态了。
“我支持李相国辞职,也支持李相国的提名,明天政事堂会议上,我希望尽快能把这两件事明确下来,现在长安形势危急,我们不应在人事变动上放过多的精力。”
李庆安点了点头道:“这正是我来这里的另一件大事,我已得到确切消息,哥舒翰和高仙芝兵分两路向长安进发,哥舒翰走陈仓道,高仙芝走褒谷道,最迟四天,十五万精锐大军将进入关中,为了应对这次危急,我请求政事堂正式授予我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