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头上悬挂狐狸尾巴。
而他们的战争模式,也还保留着游牧部落时的机制,抢掠为主,战利品所得采取分帐制,土地归吐蕃所有,其余浮财全部归于军士。
而那些庸,则是地位低下的仆从,甚至是掠夺来的奴隶,他们待遇十分低下。
这一套套制度改革,使的如今的吐蕃军越来越凶悍勇猛,悍不畏死,嗜血搏杀。
他们的补给机制也很特别,各部征召上前线,自己带武器马匹粮草,然后各部里的庸,再做为仆从运送粮草放牧牛马等,如果战事规模大,庸不够,那就桂的家属一起上阵。
桂在前线打仗,庸在后面运输粮草,而桂的家眷老少则赶着牛羊在后面放牧。
这种模式虽然十分落后,但吐蕃人强悍不畏死,完全就是梭哈式的打法,每次直接就给你梭了,因此只能赢不能输,毕竟后面就是自己的家眷妇孺老弱,无路可退。
因此吐蕃人每战争先,悍不惧死。
在对苏毗叛乱的致命一击中,松赞干布亲自统兵上阵,总集结了十二万大军,这些大军基本上是来自于六十一个东岱的军户桂民,一个军户出两三丁,再加上贵族们的私兵部曲等,整整十二万大军,这还没算上那些仆从的庸,以及桂户的家眷在后面放牧的。
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举国之力出征,也一举把苏毗最后的一点反抗之心击碎,苏毗大败,再次降服。
吐蕃人打仗,虽然还是用的游牧部落时的模式,但吐蕃朝廷,特别是赞普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却是远超那些游牧部落的,其五如六十一东岱的制度,让吐蕃是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王朝了。
这就使的吐蕃开始有了整合全国之力的战争能力,比起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汗国,虽然也能征召集结起更多的兵马,但他们的兵马,都是各部拼凑起来的,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就容易崩,或者各有算计,大汗有时也无法真正指挥这些军队。
就如在渭水之盟时,颉利引几十万骑兵临长安城下,可最终突利却跟李世民先达成了交易,使的颉利并没能攻入长安。
秦琼一直在盯着吐蕃,收集他们的情报,分析他们的制度,所以很深刻的认识到如今的吐蕃正在一天天的变强,对大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仅是他们征服苏毗的那一战,十二万大军的实力就够惊人了。
大唐虽有六七十万府兵,但在剑南陇右一带,却也只有几万人。
一场国战,其实一般也就是十万人左右的规模,这意味着吐蕃现在确实已经有了向大唐发起进攻的实力了。
“陛下,我们未能救援苏毗,让吐蕃再次吞并苏毗,实力大涨,他们已经准备下一步对付多弥,再下一步就是白兰羌、党项了。”
苏毗的位置便是在唐古拉山脉以北,也就是后世青藏交接处,属于藏北青南的昌都等一带地区,而多弥则是在牦牛河(通天河)流域,玉树一带地区。
多弥国过来,就是大唐记载的紫山,也是后世的巴颜喀拉山,山那边就是黄河上游源头,也是白兰羌游牧之地。
白兰羌北面就是积石山,党项羌的圣地。
沿黄河往东,便是松潘、阿坝高原,这里往东南便是剑南的松州、维州,往东北便是陇右的叠州、洮州等了。
吐蕃人一步步的在扩张,势力很猛。
苏毗本来也是高原大国,隋朝时进贡中原,被称为女国,因为其国原是大小女王执政,其国内部众有几十万户,松赞干布他爹趁苏毗大小女王不和内讧之机,出兵苏毗,后来干脆就不走了。
松赞干布父亲被毒杀后,苏毗王子回到故国,开始联络旧贵族们复国,秦琼原本就建议,大唐要抓住这机会,要积极的进入高原,协助苏毗复国,对抗吐蕃,用苏毗来做一道缓冲区。
结果李世民对这个提议不太感兴趣,认为完全没必要,苏毗太远,吐蕃更远。
结果秦琼虽也在联络诸羌,但最终松赞干布亲率十二万大军,一举把苏毗征服了。
下一步,他们已经准备征服多弥,再下一个就是白兰,然后是党项,那个时候,大唐就要跟吐蕃正式碰面了。
吐蕃刚拿下苏毗,就已经把触角伸到了青海,煽动尊王弑兄反唐,各种许诺结盟,其实包藏祸心。
秦琼急着想早点回松州,可李世民却一直硬留着秦琼在京。
一呆就是两年了。
身上依然挂着剑南道宣抚经略使、松州都督等职,却一直被留在京城。他关于吐蕃威胁的论言奏章,一次次递出,政事堂、御书房,都没有回应。
“叔宝啊,朕其实非不知吐蕃之狼子野心,然而大唐虽大,却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这万里江山,广阔边境,四边都还不太平,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朕不能不顾眼下,却要派出虎贲跑到雪域高原去打吐蕃。当初秦琅在陇右时,一直喊着要对吐谷浑先下手为强,朕一直没同意,后来他蛮横的先斩后奏,其实那次就十分凶险,只是这小子本事较强,运气也较好,居然打赢了。”
李世民给秦琼添上半杯茶,“吐蕃那小子能把举国之兵集结打苏毗,秦琅敢以一个陇右边军攻吐谷浑,他们敢,朕不敢。”
“朕非老了怕了,而是朕要考虑的不只是一隅,要综合全局。就如秦琅这两年在岭南用兵不断,但朕却一直没往岭南派出一兵一卒,甚至之前还抽了岭南两万兵走,你道为何?盖因相比起来,岭南那边的威胁终究不大。大唐这些年虽然灭了东突厥,降了西突厥、又破吐谷浑,但并不安全啊,漠北的薛延陀、辽东的高句丽,甚至那燕山之北的契丹、奚,也坐大了,虽然现在还恭顺,可这些人却不得不防。”
“一旦大唐没有足够的威慑力,北境势力再起战火,这战火一烧起来,可就不是南边那些蛮夷做乱可比的。”
李世民给秦琼交底。
“关于吐蕃,朕和诸位相公还是那个态度,先不要理会他,只管盯着他就是,他真要有本事,就打到大唐的边境来,到时我们就在家门口给他来个迎头痛击便是。但是,大唐现在不会千里迢迢的跑去那雪域高原上主动攻打他们。”
“吐谷浑呢,已经是抽了筋骨的伤虎,不怎么怎么折腾,也不足为惧,现在国丧期间,先安抚一下,让侯君集过去镇慑一下,若是不识时务,到时收拾了便是。”
头上悬挂狐狸尾巴。
而他们的战争模式,也还保留着游牧部落时的机制,抢掠为主,战利品所得采取分帐制,土地归吐蕃所有,其余浮财全部归于军士。
而那些庸,则是地位低下的仆从,甚至是掠夺来的奴隶,他们待遇十分低下。
这一套套制度改革,使的如今的吐蕃军越来越凶悍勇猛,悍不畏死,嗜血搏杀。
他们的补给机制也很特别,各部征召上前线,自己带武器马匹粮草,然后各部里的庸,再做为仆从运送粮草放牧牛马等,如果战事规模大,庸不够,那就桂的家属一起上阵。
桂在前线打仗,庸在后面运输粮草,而桂的家眷老少则赶着牛羊在后面放牧。
这种模式虽然十分落后,但吐蕃人强悍不畏死,完全就是梭哈式的打法,每次直接就给你梭了,因此只能赢不能输,毕竟后面就是自己的家眷妇孺老弱,无路可退。
因此吐蕃人每战争先,悍不惧死。
在对苏毗叛乱的致命一击中,松赞干布亲自统兵上阵,总集结了十二万大军,这些大军基本上是来自于六十一个东岱的军户桂民,一个军户出两三丁,再加上贵族们的私兵部曲等,整整十二万大军,这还没算上那些仆从的庸,以及桂户的家眷在后面放牧的。
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举国之力出征,也一举把苏毗最后的一点反抗之心击碎,苏毗大败,再次降服。
吐蕃人打仗,虽然还是用的游牧部落时的模式,但吐蕃朝廷,特别是赞普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却是远超那些游牧部落的,其五如六十一东岱的制度,让吐蕃是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王朝了。
这就使的吐蕃开始有了整合全国之力的战争能力,比起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汗国,虽然也能征召集结起更多的兵马,但他们的兵马,都是各部拼凑起来的,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就容易崩,或者各有算计,大汗有时也无法真正指挥这些军队。
就如在渭水之盟时,颉利引几十万骑兵临长安城下,可最终突利却跟李世民先达成了交易,使的颉利并没能攻入长安。
秦琼一直在盯着吐蕃,收集他们的情报,分析他们的制度,所以很深刻的认识到如今的吐蕃正在一天天的变强,对大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仅是他们征服苏毗的那一战,十二万大军的实力就够惊人了。
大唐虽有六七十万府兵,但在剑南陇右一带,却也只有几万人。
一场国战,其实一般也就是十万人左右的规模,这意味着吐蕃现在确实已经有了向大唐发起进攻的实力了。
“陛下,我们未能救援苏毗,让吐蕃再次吞并苏毗,实力大涨,他们已经准备下一步对付多弥,再下一步就是白兰羌、党项了。”
苏毗的位置便是在唐古拉山脉以北,也就是后世青藏交接处,属于藏北青南的昌都等一带地区,而多弥则是在牦牛河(通天河)流域,玉树一带地区。
多弥国过来,就是大唐记载的紫山,也是后世的巴颜喀拉山,山那边就是黄河上游源头,也是白兰羌游牧之地。
白兰羌北面就是积石山,党项羌的圣地。
沿黄河往东,便是松潘、阿坝高原,这里往东南便是剑南的松州、维州,往东北便是陇右的叠州、洮州等了。
吐蕃人一步步的在扩张,势力很猛。
苏毗本来也是高原大国,隋朝时进贡中原,被称为女国,因为其国原是大小女王执政,其国内部众有几十万户,松赞干布他爹趁苏毗大小女王不和内讧之机,出兵苏毗,后来干脆就不走了。
松赞干布父亲被毒杀后,苏毗王子回到故国,开始联络旧贵族们复国,秦琼原本就建议,大唐要抓住这机会,要积极的进入高原,协助苏毗复国,对抗吐蕃,用苏毗来做一道缓冲区。
结果李世民对这个提议不太感兴趣,认为完全没必要,苏毗太远,吐蕃更远。
结果秦琼虽也在联络诸羌,但最终松赞干布亲率十二万大军,一举把苏毗征服了。
下一步,他们已经准备征服多弥,再下一个就是白兰,然后是党项,那个时候,大唐就要跟吐蕃正式碰面了。
吐蕃刚拿下苏毗,就已经把触角伸到了青海,煽动尊王弑兄反唐,各种许诺结盟,其实包藏祸心。
秦琼急着想早点回松州,可李世民却一直硬留着秦琼在京。
一呆就是两年了。
身上依然挂着剑南道宣抚经略使、松州都督等职,却一直被留在京城。他关于吐蕃威胁的论言奏章,一次次递出,政事堂、御书房,都没有回应。
“叔宝啊,朕其实非不知吐蕃之狼子野心,然而大唐虽大,却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这万里江山,广阔边境,四边都还不太平,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朕不能不顾眼下,却要派出虎贲跑到雪域高原去打吐蕃。当初秦琅在陇右时,一直喊着要对吐谷浑先下手为强,朕一直没同意,后来他蛮横的先斩后奏,其实那次就十分凶险,只是这小子本事较强,运气也较好,居然打赢了。”
李世民给秦琼添上半杯茶,“吐蕃那小子能把举国之兵集结打苏毗,秦琅敢以一个陇右边军攻吐谷浑,他们敢,朕不敢。”
“朕非老了怕了,而是朕要考虑的不只是一隅,要综合全局。就如秦琅这两年在岭南用兵不断,但朕却一直没往岭南派出一兵一卒,甚至之前还抽了岭南两万兵走,你道为何?盖因相比起来,岭南那边的威胁终究不大。大唐这些年虽然灭了东突厥,降了西突厥、又破吐谷浑,但并不安全啊,漠北的薛延陀、辽东的高句丽,甚至那燕山之北的契丹、奚,也坐大了,虽然现在还恭顺,可这些人却不得不防。”
“一旦大唐没有足够的威慑力,北境势力再起战火,这战火一烧起来,可就不是南边那些蛮夷做乱可比的。”
李世民给秦琼交底。
“关于吐蕃,朕和诸位相公还是那个态度,先不要理会他,只管盯着他就是,他真要有本事,就打到大唐的边境来,到时我们就在家门口给他来个迎头痛击便是。但是,大唐现在不会千里迢迢的跑去那雪域高原上主动攻打他们。”
“吐谷浑呢,已经是抽了筋骨的伤虎,不怎么怎么折腾,也不足为惧,现在国丧期间,先安抚一下,让侯君集过去镇慑一下,若是不识时务,到时收拾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