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殿下,侯君集走了,午后上阳宫面圣陛辞,出宫后家也没回直接就打马出洛阳赴西州上任去了。”
东宫。
秦琅见过承乾后主动提及,承乾却只是嗯了一声,不为所动。
“魏公,洛阳国子监地方不足,上令我河南府着手解决此事,魏公有何建议?”承乾换了个话题。
国子监原只在长安设立,后来因为招收学员不断增加,突破八千学生之数,因此后来分流,于洛阳也设立国子监,在迁都洛阳之前,长安和洛阳两国子监其实已经弄的很成熟了。
长安的国子监,招收的主要是勋戚贵族子弟为主,开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律法、书学、算学,号称六学,相当于是六个专科学院。其中的国子学学生数量最少,武德初设时,学额仅三百人,皆贵族子弟。
后来数量渐增,到贞观初,长安国子监六学人数多达八千,洛阳新开国子监后,招生也很多。
尤其是贞观以来确定了天朝体系,朝廷对四边藩邦蛮夷推行朝贡、羁縻制度,把各国都纳入到朝廷的天朝体系中来,这个体系的特点便是分封册命君长置羁縻州县以统之,纳质子及宿卫制度,并内附藩夷子弟入监制度,以及接纳藩邦留学生制度。
这四个制度,是确立天朝体系的重要条件。
全方面的影响四夷。
给那些四夷君长册封,大的封国王、郡王,如新罗国王、乐浪郡王,百济国王、带方郡王,高句丽国王、辽东郡王,之前还有吐谷浑可汗、西海郡王等,小点的则是封可汗、都督、国公等,如契丹首领封契丹可汗、松漠都督、左领军将军等。
册封首领,再划设州县,之后再召这些首领们的子弟入长安,或入宫为禁军宿卫,或到国子监读书,这些首领子弟入京,其实主要就是人质,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双方联系,并通过文化影响这些四夷未来的君长、贵族们。
近年朝廷越来越强,威镇四方无敌手,这天朝体系自然也就越发的确立起来,甚至岭南、南中原本算是羁糜的地区,现在开始改土归流后,那些土豪蛮王们更是大大增加了子弟入朝的规模数量。
洛阳国子监如今的生员中三大类,第一大类就是这些四夷君长贵族子弟和边疆土豪俚帅子弟,再一个就是外国留学生,新罗、东瀛、百济、高句丽、林邑,甚至有天竺戒日、波斯萨珊,东罗马以及法兰克等诸国留学生,第三大类,则是自大唐国内地主、豪强、甚至平民的子弟,招来的这些主要是读书、律、算等专科的,这是为朝廷培养专科人才,也就是朝廷各衙门中的吏员的。
原本洛阳国子监这边是没多少贵族子弟读书的,多在长安国子监的国子学中,而现在迁都洛阳,大量长安国子监中的高官贵族子弟也跟着转学过来,现有的洛阳国子监校舍就不够了。
虽然朝廷打算把部份蛮夷子弟分流到长安国子监去,可也不可能全转过去,洛阳国子监的人数将会突破万人。
“先前魏公建议增设一些学科,甚至是把这些太史局、太医署、太常寺等下属的一些学校扩招,并集中一起的想法,孤觉得很不错。”
大唐的官学还是办的不错的,除了国子监这位中央国立大学外,还有不少专科学校以及州县学校,专科学校比如说太医署,他就有许多医学生,而太史局里也有许多天文类的专科生,另外太常寺下有专门的音乐学生,又比如太仆寺下有专门的厩牧类的学生等。
这些原本是附属于各衙门机构之下的,数量不多。
秦琅提议应当扩大规模,毕竟现在大唐疆域这么大,中央地方衙门众多,不仅需要大量的官员,也需要更多的胥吏,尤其是一些专门的吏员,传统的那种模式跟不上需求。
特别是刑狱诉讼,钱粮算术等专业人才,极缺。
秦琅建议是搞一个学城,把这些各种各样的学校集中一起规划,跟以前太医署、太史局等一样定向培养专科人才,但是不再是几十、一二百的培养,而是十倍百倍的扩大他的规模。
“干脆把学城规划到洛阳城外,地点我都考虑好了,就北魏洛阳城旧址上建一座崭新的学城,到时国子监等各个学校都迁进去,这样校舍更大更宽裕,另外还能给教师、学生们建立更好更舒适些的宿舍、住宅等,里面还可以建学城的市场、商城、街铺等,便于管理······”
承乾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迁都洛阳,长安移来无数军民,洛阳城一下子就拥挤起来了,国子监现在确实太挤了,而又要再扩招,更容不下了······”
秦琅看着承乾很用心的在忙这些正事,倒是有些暗暗惊讶的。
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变的太子,如今变的没那么浮躁、轻佻,变的更沉稳,以往的太子是把想法摆在脸上,可现在却是隐藏心底,连秦琅都没法一眼看明白了。
“魏公,我了解过你之前在长安灞上建的白鹿技工学校,觉得很不错,据说这些年为秦家培养了许多技术工匠和管事人员啊,朝廷也有许多手工作坊,过去也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法,我觉得你那个技工学校的点子不错,我们这次也可以在学城里新增技校,开设各种工匠学科,招收技工学徒培训,筑城、修路、造... -->>
“殿下,侯君集走了,午后上阳宫面圣陛辞,出宫后家也没回直接就打马出洛阳赴西州上任去了。”
东宫。
秦琅见过承乾后主动提及,承乾却只是嗯了一声,不为所动。
“魏公,洛阳国子监地方不足,上令我河南府着手解决此事,魏公有何建议?”承乾换了个话题。
国子监原只在长安设立,后来因为招收学员不断增加,突破八千学生之数,因此后来分流,于洛阳也设立国子监,在迁都洛阳之前,长安和洛阳两国子监其实已经弄的很成熟了。
长安的国子监,招收的主要是勋戚贵族子弟为主,开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律法、书学、算学,号称六学,相当于是六个专科学院。其中的国子学学生数量最少,武德初设时,学额仅三百人,皆贵族子弟。
后来数量渐增,到贞观初,长安国子监六学人数多达八千,洛阳新开国子监后,招生也很多。
尤其是贞观以来确定了天朝体系,朝廷对四边藩邦蛮夷推行朝贡、羁縻制度,把各国都纳入到朝廷的天朝体系中来,这个体系的特点便是分封册命君长置羁縻州县以统之,纳质子及宿卫制度,并内附藩夷子弟入监制度,以及接纳藩邦留学生制度。
这四个制度,是确立天朝体系的重要条件。
全方面的影响四夷。
给那些四夷君长册封,大的封国王、郡王,如新罗国王、乐浪郡王,百济国王、带方郡王,高句丽国王、辽东郡王,之前还有吐谷浑可汗、西海郡王等,小点的则是封可汗、都督、国公等,如契丹首领封契丹可汗、松漠都督、左领军将军等。
册封首领,再划设州县,之后再召这些首领们的子弟入长安,或入宫为禁军宿卫,或到国子监读书,这些首领子弟入京,其实主要就是人质,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双方联系,并通过文化影响这些四夷未来的君长、贵族们。
近年朝廷越来越强,威镇四方无敌手,这天朝体系自然也就越发的确立起来,甚至岭南、南中原本算是羁糜的地区,现在开始改土归流后,那些土豪蛮王们更是大大增加了子弟入朝的规模数量。
洛阳国子监如今的生员中三大类,第一大类就是这些四夷君长贵族子弟和边疆土豪俚帅子弟,再一个就是外国留学生,新罗、东瀛、百济、高句丽、林邑,甚至有天竺戒日、波斯萨珊,东罗马以及法兰克等诸国留学生,第三大类,则是自大唐国内地主、豪强、甚至平民的子弟,招来的这些主要是读书、律、算等专科的,这是为朝廷培养专科人才,也就是朝廷各衙门中的吏员的。
原本洛阳国子监这边是没多少贵族子弟读书的,多在长安国子监的国子学中,而现在迁都洛阳,大量长安国子监中的高官贵族子弟也跟着转学过来,现有的洛阳国子监校舍就不够了。
虽然朝廷打算把部份蛮夷子弟分流到长安国子监去,可也不可能全转过去,洛阳国子监的人数将会突破万人。
“先前魏公建议增设一些学科,甚至是把这些太史局、太医署、太常寺等下属的一些学校扩招,并集中一起的想法,孤觉得很不错。”
大唐的官学还是办的不错的,除了国子监这位中央国立大学外,还有不少专科学校以及州县学校,专科学校比如说太医署,他就有许多医学生,而太史局里也有许多天文类的专科生,另外太常寺下有专门的音乐学生,又比如太仆寺下有专门的厩牧类的学生等。
这些原本是附属于各衙门机构之下的,数量不多。
秦琅提议应当扩大规模,毕竟现在大唐疆域这么大,中央地方衙门众多,不仅需要大量的官员,也需要更多的胥吏,尤其是一些专门的吏员,传统的那种模式跟不上需求。
特别是刑狱诉讼,钱粮算术等专业人才,极缺。
秦琅建议是搞一个学城,把这些各种各样的学校集中一起规划,跟以前太医署、太史局等一样定向培养专科人才,但是不再是几十、一二百的培养,而是十倍百倍的扩大他的规模。
“干脆把学城规划到洛阳城外,地点我都考虑好了,就北魏洛阳城旧址上建一座崭新的学城,到时国子监等各个学校都迁进去,这样校舍更大更宽裕,另外还能给教师、学生们建立更好更舒适些的宿舍、住宅等,里面还可以建学城的市场、商城、街铺等,便于管理······”
承乾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迁都洛阳,长安移来无数军民,洛阳城一下子就拥挤起来了,国子监现在确实太挤了,而又要再扩招,更容不下了······”
秦琅看着承乾很用心的在忙这些正事,倒是有些暗暗惊讶的。
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变的太子,如今变的没那么浮躁、轻佻,变的更沉稳,以往的太子是把想法摆在脸上,可现在却是隐藏心底,连秦琅都没法一眼看明白了。
“魏公,我了解过你之前在长安灞上建的白鹿技工学校,觉得很不错,据说这些年为秦家培养了许多技术工匠和管事人员啊,朝廷也有许多手工作坊,过去也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法,我觉得你那个技工学校的点子不错,我们这次也可以在学城里新增技校,开设各种工匠学科,招收技工学徒培训,筑城、修路、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