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渡海之前,秦琅已经拟好了平乱方略。
先前有些轻视土著,结果被弄的有些麻烦,好在旧金山这边有秦用,新金山那边有老黄,这两个那都是隋末时就开始征战的秦家老臣,一个个经验丰富,又都在武安府呆了十多年,在他们的带领下,控制住了局势。
原本曾打算对土人招抚为上,没想到他们居然还想联合起来把秦家赶走,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弃抚为剿。
为了对付这些土人,秦琅只得拿出了自己最强杀手锏,把武安旧骑士封臣们都召起来,渡海平乱。
建设吕宋,有秦家的一众管事掌柜等足矣,但打仗,还得专业的人。
皇帝册封秦琅为吕宋都督府的白麻册书供在厅上,一边放着世封的金册和金宝,册书乃大唐七种诏令中最重要的一种,凡立皇后、太子、封诸侯及册命周边藩属首领,皇帝临轩而用之。也叫,策书。
比起大赏罚、授大官爵、厘革旧政、赦宥降虏则用之的第二等诏书也称制书还要高一等。(武则天时,诏瞾同音,只称制书不再用诏书。)
李世民给秦琅的策书就很特别,开头就不是用的寻常的门下、制曰这样的开头,而是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这是翰林学士知制诰直接以皇帝的口吻写的,而一般的门下制曰都是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们以臣子代言。
谕和旨都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
命为制,令为敕。
制书是制度方面以及重大册封的,敇书则是处理日常政务。
皇帝一般的命令都是敇书,也有直接派内侍传达口头命令的谕和旨。又规定,太子之命称为令,亲王之命称为教,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称为符。
皇帝特旨,对于内世封王公诸侯言皆称教,诸王境内称之为殿下,公侯境内称为第下,皆自称为寡人,又世封领地国官不得对其主称臣,改称下官。
外世封诸侯言称告,境内称第下,自称寡人。
世封分内外封,内世封,世封诸侯税赋三分食一,外世封,税赋世封诸侯三分食二。
内世封者,宗室非皇帝子不封,异姓功臣非国公不封。
外世封者,爵位前例加开国二字。
非世封爵又分为正爵和散爵两种,正爵为降等袭封,散爵则为终身爵不可承袭。
正爵前例加开国二字,有实封食邑和少量属官,但没封地。
散爵不加开国二字,无实封食邑、属官和封地,只有虚封食邑。
这实际上是来了一次重大的爵位制度改革,大唐爵位分成了四等,内世封爵、外世封爵和实封正爵、虚封散爵。
内世封爵是给皇子、异姓大功臣的,给皇子亲王和功勋国公授以都督、刺史等世封官职,让他们享受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
外世封呢,就是秦琅这样在海外搞起领地的勋戚重臣,皇帝将他们的领地再授封给他们,这些海外领地称为外世封,爵位前加开国二字,比如皇帝给秦家海外领地金银岛设吕宋都督府,授秦琅为吕宋都督,同时还给了一个吕宋郡公的爵位。
秦琅本身已经有魏国公爵位了,但在他得到一个外世封的时候,朝廷又授了他一个爵位。
这种搞法,其实是南北朝时的一种特色,当时的南北朝战事频繁,南北混战,爵位体系也就搞的比较复杂,其中正爵假爵兼行,再到后来的散爵开国爵,以及别封制度。
比如说北齐名将段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就已经位列郡王了,可封王后又接连四次获封公爵,还有兰陵王高长恭也是如此,本就是宗室王,后来又凭战功数次别封公爵。
北魏时行的是五等爵制,后来又搞出了开国爵和散爵制度,开国爵为实封,散爵为虚封,到了北齐北周分家的时候,战乱更频繁,从南北朝变成了三国混战,战争也就产出了大批战功封爵,爵位在北齐迅速的贬值。
北齐王爵泛滥,开国爵也不再是稀有之物,散爵更是一钱不值,而当时北齐与北周东西对攻,南边还有个南朝,北齐也无力推倒这套爵位制度重新再来,只好打补丁,于是搞出别封。
一些大臣立功升到了顶级爵位,比如段韶和高长恭都封王了,再立功那就再给封一个适合的开国爵,以增加食邑封地等补偿。而一些比如说公侯等爵位者,又立新功,但又达不到再上一阶,于是就另封一个低级爵位补偿。
这些别封也允许转赠给兄弟子侄等,甚至段韶还曾把他的爵位送给了他的继母和弟弟。
说到底,爵位制度本身就是为了酬功和拉拢人心的。
而大唐的爵位从武德朝的虚封爵,再到贞观... -->>
在渡海之前,秦琅已经拟好了平乱方略。
先前有些轻视土著,结果被弄的有些麻烦,好在旧金山这边有秦用,新金山那边有老黄,这两个那都是隋末时就开始征战的秦家老臣,一个个经验丰富,又都在武安府呆了十多年,在他们的带领下,控制住了局势。
原本曾打算对土人招抚为上,没想到他们居然还想联合起来把秦家赶走,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弃抚为剿。
为了对付这些土人,秦琅只得拿出了自己最强杀手锏,把武安旧骑士封臣们都召起来,渡海平乱。
建设吕宋,有秦家的一众管事掌柜等足矣,但打仗,还得专业的人。
皇帝册封秦琅为吕宋都督府的白麻册书供在厅上,一边放着世封的金册和金宝,册书乃大唐七种诏令中最重要的一种,凡立皇后、太子、封诸侯及册命周边藩属首领,皇帝临轩而用之。也叫,策书。
比起大赏罚、授大官爵、厘革旧政、赦宥降虏则用之的第二等诏书也称制书还要高一等。(武则天时,诏瞾同音,只称制书不再用诏书。)
李世民给秦琅的策书就很特别,开头就不是用的寻常的门下、制曰这样的开头,而是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这是翰林学士知制诰直接以皇帝的口吻写的,而一般的门下制曰都是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们以臣子代言。
谕和旨都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
命为制,令为敕。
制书是制度方面以及重大册封的,敇书则是处理日常政务。
皇帝一般的命令都是敇书,也有直接派内侍传达口头命令的谕和旨。又规定,太子之命称为令,亲王之命称为教,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称为符。
皇帝特旨,对于内世封王公诸侯言皆称教,诸王境内称之为殿下,公侯境内称为第下,皆自称为寡人,又世封领地国官不得对其主称臣,改称下官。
外世封诸侯言称告,境内称第下,自称寡人。
世封分内外封,内世封,世封诸侯税赋三分食一,外世封,税赋世封诸侯三分食二。
内世封者,宗室非皇帝子不封,异姓功臣非国公不封。
外世封者,爵位前例加开国二字。
非世封爵又分为正爵和散爵两种,正爵为降等袭封,散爵则为终身爵不可承袭。
正爵前例加开国二字,有实封食邑和少量属官,但没封地。
散爵不加开国二字,无实封食邑、属官和封地,只有虚封食邑。
这实际上是来了一次重大的爵位制度改革,大唐爵位分成了四等,内世封爵、外世封爵和实封正爵、虚封散爵。
内世封爵是给皇子、异姓大功臣的,给皇子亲王和功勋国公授以都督、刺史等世封官职,让他们享受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
外世封呢,就是秦琅这样在海外搞起领地的勋戚重臣,皇帝将他们的领地再授封给他们,这些海外领地称为外世封,爵位前加开国二字,比如皇帝给秦家海外领地金银岛设吕宋都督府,授秦琅为吕宋都督,同时还给了一个吕宋郡公的爵位。
秦琅本身已经有魏国公爵位了,但在他得到一个外世封的时候,朝廷又授了他一个爵位。
这种搞法,其实是南北朝时的一种特色,当时的南北朝战事频繁,南北混战,爵位体系也就搞的比较复杂,其中正爵假爵兼行,再到后来的散爵开国爵,以及别封制度。
比如说北齐名将段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就已经位列郡王了,可封王后又接连四次获封公爵,还有兰陵王高长恭也是如此,本就是宗室王,后来又凭战功数次别封公爵。
北魏时行的是五等爵制,后来又搞出了开国爵和散爵制度,开国爵为实封,散爵为虚封,到了北齐北周分家的时候,战乱更频繁,从南北朝变成了三国混战,战争也就产出了大批战功封爵,爵位在北齐迅速的贬值。
北齐王爵泛滥,开国爵也不再是稀有之物,散爵更是一钱不值,而当时北齐与北周东西对攻,南边还有个南朝,北齐也无力推倒这套爵位制度重新再来,只好打补丁,于是搞出别封。
一些大臣立功升到了顶级爵位,比如段韶和高长恭都封王了,再立功那就再给封一个适合的开国爵,以增加食邑封地等补偿。而一些比如说公侯等爵位者,又立新功,但又达不到再上一阶,于是就另封一个低级爵位补偿。
这些别封也允许转赠给兄弟子侄等,甚至段韶还曾把他的爵位送给了他的继母和弟弟。
说到底,爵位制度本身就是为了酬功和拉拢人心的。
而大唐的爵位从武德朝的虚封爵,再到贞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