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奸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制,所以特地诏令他入宫,管理机务。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节、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视察国子监,耕籍田的时候,都由萧敬侍从。这时萧敬已经五岁高龄了,但仍然头脑清楚,精力充沛,在宫中进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但是弹劾萧敬的官员亦不少,如张原在《请逐太监萧敬疏》中,说他“囊橐积资不下一二十万”[34]。毛伯温弹劾他阴谋援助已被判死罪的宦官张锐、张忠等,请亦判他死刑[35]。萧敬请求补监局工匠一千五百人,兵部尚彭泽坚决反对,世宗亦接受了彭泽的意见[36],等等。但是,这些情况在大学士杨一清给他写的墓表中,都没有反映。
嘉靖元年1522,萧敬屡受廷臣弹劾,请求告老退休。世宗准了他的请求,并念他过去的功劳,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拨人夫十人给他役使;逢年过节都像过去一样赐给时令食品。这样的待遇,比退休的内阁大学士还要好,也是以前的宦官从未得到的。
嘉靖七年152,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世宗命司礼太监赖义负责丧事的礼仪,御马监太监韩锡等综合办理有关丧葬的事。谕祭三坛,赐新钞三万缗。敕命要切实办好棺木、造墓、建享堂等事。皇太后赐给白金一百两,文绮四表里。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杨一清为他写墓表。
萧敬悟性很好,小时读就能明道理,后来更利用宫中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博览典籍,故学识丰富。他写的诗品格清高飘逸,没有华丽的语句。他的法开始时是临摹欧帖,后来转为沈体,尤其爱好草。他历侍六个皇帝,仕途也有起伏曲折,但亦四次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四次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前后长达五十年。他名下的宦官有百人之多。他对待士人温和恭敬,杨一清在内阁时,屡次因为公事有接触,有时杨一清反驳武宗的意见,语中对萧敬亦不是那么客气,但萧敬并不介意。萧敬虽然也干了些违规的事,但还不至揽权谋利,拉帮结派。他不满其他权宦的敛财,虽然在皇帝身边几十年,但第宅始终还是原来那一间,没有为自己添置什么产业。退休后更是甘于林下之乐,杜门不出,绝口不谈时事,只和相知的来客赋诗、鼓琴、下棋。垂危时,告诫他的侄子、侄孙说:“做臣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其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像他这样不敛财,不滥用权力的宦官,在明中叶后是比较难得的。
萧敬的侄孙萧是锦衣卫指挥使,从孙萧韶、萧歆都是进士,还有几个任锦衣卫[37]。
李荣,字茂春,祖籍西女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他生于宣德五年1430四月二十五日,景泰年间进宫,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147,李荣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宪宗赐其玉带、蟒衣,许禁地骑马,其地位可见一斑。弘治十年1497,他曾主持德清公主与驸马都尉林岳的婚礼。当时,凡国家大政,均有李荣参与,足见弘治皇帝对李荣何等器重,亦可见李荣之权势。正德皇帝即位之时,李荣已经77岁高龄,请求退休,正德皇帝是李荣从小带大的,一天也离不开他,不同意退休。李荣和正德皇帝是这种关系,刘瑾岂不也惧他三分?当然,李荣也不是傻子,“妖案”还没查清,就主动“休假”了。
正德七年1512九月十日,3岁的李荣与世长辞,正德皇帝命太监丘聚、莫英、柴历、田智治其丧。同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之原”。李荣生前,在这里自营生圹,并预建祠堂墓地的享殿,孝宗赐额“旌义祠”,并派人守护。
陈宽,生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尤溪县安福里今洋中镇天堂村,明景泰年间被掳掠进宫,明成化年间升为都御史,又于弘治年初为东厂中官宦官。弘治后期至正德年初,陈宽为内廷司礼监太监,司礼监是24衙门之首,有“内相”之称,掌批红,传宣谕旨,兼领东厂、南京守备和内堂,人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据明《宣召录刘大夏》和《治世余闻》明陈洪谟著记载,弘治十四年,兵部尚、一代名臣马文升会同太监陈宽至京畿各营检视,时任京营总兵官,是英国公张懋,即张玉之后。据载,绝大多数将官虽可持弓,但不能发矢,甚至连弓都不能持而堕地,至于兵法,竟是集体一问三不知,俱不能答。京畿各营负责守卫京城,应是国家精锐,军官竟集体无能至此,身为总兵官的张懋难辞其咎。但整个弘治一朝,张懋始终受到重用和礼遇。陈宽检阅后,疏皇帝整顿军队,孝宗皇帝同意了其意见,立即整饬军队,确保了国家的安定。
弘治十八
制,所以特地诏令他入宫,管理机务。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节、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视察国子监,耕籍田的时候,都由萧敬侍从。这时萧敬已经五岁高龄了,但仍然头脑清楚,精力充沛,在宫中进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但是弹劾萧敬的官员亦不少,如张原在《请逐太监萧敬疏》中,说他“囊橐积资不下一二十万”[34]。毛伯温弹劾他阴谋援助已被判死罪的宦官张锐、张忠等,请亦判他死刑[35]。萧敬请求补监局工匠一千五百人,兵部尚彭泽坚决反对,世宗亦接受了彭泽的意见[36],等等。但是,这些情况在大学士杨一清给他写的墓表中,都没有反映。
嘉靖元年1522,萧敬屡受廷臣弹劾,请求告老退休。世宗准了他的请求,并念他过去的功劳,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拨人夫十人给他役使;逢年过节都像过去一样赐给时令食品。这样的待遇,比退休的内阁大学士还要好,也是以前的宦官从未得到的。
嘉靖七年152,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世宗命司礼太监赖义负责丧事的礼仪,御马监太监韩锡等综合办理有关丧葬的事。谕祭三坛,赐新钞三万缗。敕命要切实办好棺木、造墓、建享堂等事。皇太后赐给白金一百两,文绮四表里。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杨一清为他写墓表。
萧敬悟性很好,小时读就能明道理,后来更利用宫中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博览典籍,故学识丰富。他写的诗品格清高飘逸,没有华丽的语句。他的法开始时是临摹欧帖,后来转为沈体,尤其爱好草。他历侍六个皇帝,仕途也有起伏曲折,但亦四次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四次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前后长达五十年。他名下的宦官有百人之多。他对待士人温和恭敬,杨一清在内阁时,屡次因为公事有接触,有时杨一清反驳武宗的意见,语中对萧敬亦不是那么客气,但萧敬并不介意。萧敬虽然也干了些违规的事,但还不至揽权谋利,拉帮结派。他不满其他权宦的敛财,虽然在皇帝身边几十年,但第宅始终还是原来那一间,没有为自己添置什么产业。退休后更是甘于林下之乐,杜门不出,绝口不谈时事,只和相知的来客赋诗、鼓琴、下棋。垂危时,告诫他的侄子、侄孙说:“做臣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其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像他这样不敛财,不滥用权力的宦官,在明中叶后是比较难得的。
萧敬的侄孙萧是锦衣卫指挥使,从孙萧韶、萧歆都是进士,还有几个任锦衣卫[37]。
李荣,字茂春,祖籍西女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他生于宣德五年1430四月二十五日,景泰年间进宫,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147,李荣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宪宗赐其玉带、蟒衣,许禁地骑马,其地位可见一斑。弘治十年1497,他曾主持德清公主与驸马都尉林岳的婚礼。当时,凡国家大政,均有李荣参与,足见弘治皇帝对李荣何等器重,亦可见李荣之权势。正德皇帝即位之时,李荣已经77岁高龄,请求退休,正德皇帝是李荣从小带大的,一天也离不开他,不同意退休。李荣和正德皇帝是这种关系,刘瑾岂不也惧他三分?当然,李荣也不是傻子,“妖案”还没查清,就主动“休假”了。
正德七年1512九月十日,3岁的李荣与世长辞,正德皇帝命太监丘聚、莫英、柴历、田智治其丧。同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之原”。李荣生前,在这里自营生圹,并预建祠堂墓地的享殿,孝宗赐额“旌义祠”,并派人守护。
陈宽,生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尤溪县安福里今洋中镇天堂村,明景泰年间被掳掠进宫,明成化年间升为都御史,又于弘治年初为东厂中官宦官。弘治后期至正德年初,陈宽为内廷司礼监太监,司礼监是24衙门之首,有“内相”之称,掌批红,传宣谕旨,兼领东厂、南京守备和内堂,人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据明《宣召录刘大夏》和《治世余闻》明陈洪谟著记载,弘治十四年,兵部尚、一代名臣马文升会同太监陈宽至京畿各营检视,时任京营总兵官,是英国公张懋,即张玉之后。据载,绝大多数将官虽可持弓,但不能发矢,甚至连弓都不能持而堕地,至于兵法,竟是集体一问三不知,俱不能答。京畿各营负责守卫京城,应是国家精锐,军官竟集体无能至此,身为总兵官的张懋难辞其咎。但整个弘治一朝,张懋始终受到重用和礼遇。陈宽检阅后,疏皇帝整顿军队,孝宗皇帝同意了其意见,立即整饬军队,确保了国家的安定。
弘治十八